中药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原植物、原动物和矿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等方法。
1、来源鉴定是应用植(动)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应用矿物学的基本知识,确定矿物中药的来源。以保证在应用中品种准确无误。
2、性状鉴定是用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这些方法在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鉴别经验,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性状鉴定和来源鉴定一样,除仔细观察样品外,有时亦需核对标本和文献。对一些地区性强或新增的品种,鉴定时常缺乏有关资料和标准样品,可寄送少许样品到生产该药材的省、自治区中药材部门或药品检验所了解情况或请协助鉴定。必要时可到产地调查,采集实物标本,了解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等情况,以便进行鉴定研究。直观的性状鉴定是很重要的,也是中药鉴定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3、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的特征,用以鉴定药材的真伪和纯度,显微鉴定常配合来源、性状及理化鉴定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当药材的外形不易鉴定,或药材破碎或呈粉末状时,此法较为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将显微鉴定应用到很多中药和中成药制剂的鉴别中。进行显微鉴定,鉴定者必须具有植物(动物)解剖的基本知识,掌握制片的基本技术。显微鉴定的方法,因材料和要求的不同而不同。
4、理化鉴定是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统称为理化鉴定。通过理化鉴定分析中药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的有无和含量的多少,以及有害物质的有无等。
依据药典进行的药物分析主要有三大项: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药物的鉴别试验(identification test)是用于鉴别药物的真伪,在药物分析中属首项工作,只有证实被分析的药物是真的,才有必要接着进行检查、含量测定。 药典所收载的药物项下的鉴别试验方法,仅适用于贮藏在有标签容器中的药物,用以证实是否为其所标示的药物。
它与分析化学中的定性鉴别有所区别。这些试验方法不能赖以鉴别未知物。
原料药:鉴别试验结合性状项下的外观和物理常数进行确证。 一、鉴别的项目 (一)性状 药物的性状反映了药物特有的物理性质,一般包括外观、嗅、味、溶解度以及物理常数等。
(二)一般鉴别试验(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 *以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真伪的。 *无机药物:根据其组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特殊反应,并以药典附录III项下的一般鉴别试验为依据, *有机药物:采用典型的官能团反应。
*一般鉴别试验的项目: 丙二酰脲类、托烷生物碱类、芳香第一胺类、有机氟化物类、无机金属盐类(钠盐、钾盐、锂盐、钙盐、钡盐、铵盐、镁盐、铁盐、铝盐、锌盐、铜盐、银盐、汞盐、铋盐、锑盐、亚锡盐)、有机酸盐(水杨酸盐、枸橼酸盐、乳酸盐、苯甲酸盐、酒石酸盐)、无机酸盐(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硫酸盐、硝酸盐、硼酸盐、碳酸盐与碳酸氢盐、醋酸盐、磷酸盐、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 *一般鉴别试验仅供确认单一的化学药物,如为数种化学药物的混合物或有干扰物质存在时,除另有规定外,应不适用。
*通过一般鉴别试验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例如,经一般鉴别反应的钠盐试验,证实某一药物为钠盐,但不能辨认是氯化钠、苯甲酸钠或者是其它某一种钠盐药物。
要想最后证实被鉴别的物质到底是哪一种药物,必须在一般鉴别试验的基础上,再进行专属鉴别试验,方可确认。(三)专属鉴别试验(specific identification test) *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的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真伪的。
是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综上所述,一般鉴别试验是以某些类别药物的共同化学结构为依据,根据其相同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药物真伪的鉴别,以区别不同类别的药物。
而专属鉴别试验,则是在一般鉴别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药物的化学结构差异,来鉴别药物,以区别同类药物或具有相同化学结构部分的各个药物单体,达到最终确证药物真伪的目的。 二、鉴别试验条件 鉴别试验是以所采用的化学反应或物理特性产生的明显的易于觉察的特征变化为依据。
因此,能影响鉴别试验判定结果的特征变化的因素都是应当精心选择和严格控制的。也就是说,鉴别试验应该是在规定条件下完成的,否则鉴别试验的结果是不可信的。
(一)溶液的浓度 主要指 被鉴别药物的浓度,及所用试剂的浓度。由于鉴别试验多采用观测沉淀、颜色或各种光学参数(、、A、等)的变化,来判定结果,而药物和有关试剂的浓度会直接影响上述的各种变化,必须严格规定溶液的浓度。
(二)溶液的温度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很大,一般温度每升高10℃,可使反应速度增加2-4倍。 (三)溶液的酸碱度许多鉴别反应都需要在一定酸碱度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溶液酸碱度的作用,在于能使各反应物有足够的浓度处于反应活化状态,使反应生成物处于稳定和易于观测的状态。 (四)干扰成分的存在在鉴别试验中,如药物结构中的其它部分或药物制剂中的其它组分也可参加鉴别反应,产生干扰,应选择专属性更高的鉴别反应将其消除或将其分离。
(五)试验时间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和无机化合物不同,一般反应速度较慢,达到预期试验结果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是因为有机化合物是以共价键相结合,化学反应能否进行,依赖于共价键的断裂和新价键形成的难易,这些价键的更替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和条件。
同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时存在着许多中间阶段,甚至需加入催化剂才能启动反应。 因此,使鉴别反应完成,需要一定时间。
三、鉴别试验的灵敏度 (一)反应灵敏度和空白试验 反应的灵敏度(sensitivity):在一定条件下,能在尽可能稀的溶液中观测出尽可能少量的供试品,反应对这一要求所能满足的程度。它以两个相互有关的量,即最低检出量(minimum detectable quantity)(又称检出限量)和最低检出浓度(minimum detectable concentration)(又称界限浓度)来表示。
最低检出量(以m表示),就是应用某一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观测出的供试品的最小量,其单位通常用微克(g)表示(1m g=10-6g)。 最低检出浓度就是应用某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观测出供试品的最低浓度,通常以1∶G(或1∶V)表示,其中G(V)表示含有1g重某供试品的溶液的g(ml)数。
最低检出量和最低检出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式中v为鉴别试验时,所取供试溶液的最小体积(ml)。 如果选用鉴别反应的灵敏度愈高,则产生可被观测的结果所需要的药物愈少。
空白试验(blank test): 所谓空白试验,就是在与供试品鉴别试验完。
影响鉴别反应的因素主要有:折光率;试剂的粘度;溶液的酸碱度三个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折光率:光线自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两种介质密度不同,光的进行速度发生变化,即发生折射现象,遵从折射定律。因此对于液体药品,例如含有植物油的药品,药品的折光率可能影响杂质的鉴别,因为植物油会发生光线反射,造成杂质无法看清。
2、试剂的粘度:指流体对流动的阻抗能力。若使用的鉴别试剂与原试剂的粘度相差太大,则可能杂质会残留于原试剂中,导致杂质的量偏小,试剂的纯度测量偏高。而有机药物的粘度较大,其中混入的无机杂质。一般限度为0.1%,若粘度相差较大,则实际杂质可能远远高于此限度。
3、溶液的酸碱度:若待测药品为强酸性(如含有亚硫酸、硝酸盐等),鉴别试剂为强碱性,则二者可能发生中和反应,结果是鉴别试剂会变成杂质离子溶于待测药品中,药品的杂质反而增多。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 - 药物分析
生物学测定常用方法 生物学测定系指采用生物学方法,以反映被测物的生物学特性为目的的测定方法。
以下为生物学测定常用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在产品的常规质控时可采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鉴于一种测定方法仅能反映制品某一方面的特性,且方法的变异一般较大,为更好控制产品质量,必要时需同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测定。
(一)、酶反应试验 是指在体外能促进酶分子的活化或本身具备酶的活性,通过底物的变化检测酶活性。主要用于酶、辅酶、激酶、激活剂、抑制剂等的活性测定。
这类方法的变异相对较小,结果比较准确。 (二)、结合试验 是基于产品与某种物质的结合特性而设计的试验,如免疫结合试验。
目前主要用于生物制品的鉴别。由于在结合试验中测定的分子不一定都具有生物活性,所以一般不用作制品的活性(或效力)测定。
这类方法的变异也相对较小。 (三)、细胞测定试验 是指产品可以诱导细胞产生可测定的应答,如细胞增殖、聚集、分化、死亡、迁移或产生特定的化学物质等。
细胞测定试验一般能较好地反映制品的生物学活性,常用于各种生物制品的活性(效力)测定。与上述两类方法相比,这类方法的变异较大。
与使用传代细胞相比,使用原代细胞的方法变异更大。 (四)、动物试验 是指以整体动物为试验材料检测制品生物学活性(或效力)的试验方法,如动物保护力试验,一般用于疫苗的效力测定。
由于动物实验的成本高、周期长和变异大,所以一般仅用于成品检定。对于某些治疗用的制品,由于其作用机理或本身化学性质的原因,难以建立体外测活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动物试验方法测定,但由于这类方法的变异一般相对较大,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应尽可能以体外法代替。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