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口语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正确示范,教孩子正确地发音。
教孩子学习口语,首先是帮助孩子正确发音。正确的口语发音,必须用普通话语音作示范。
幼儿学习语音,主要途径是模仿。成人要为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平时要用普通话同孩子说话,让孩子学说标准的普通话语音,对于孩子发得不准确的语音,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有关内容进行反复训练。如孩子把"裤子"的读音发成"兔子"的声音,父母家长可以这样示范纠正:"这是一条裤子","这条裤子是新买的","你喜欢这条裤子吗";"这幅画上有只小白兔""小白兔最喜欢吃什么"等。这样,不但能引导孩子辨别两个词的不同发音,而且在正确的示范下,孩子也能得到强化练习。
二、解释词义,帮孩子积累词汇。
教孩子学习一个新词,尽量要同这个词所代表的实物动作联系起来。
幼儿在口语中运用较多的是一些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事物的名词,如:食品,玩具,生活用品,蔬菜水果、动物植物等。成人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内容,帮助孩子理解这些词的含义,学习使用这些词语。如教"电风扇"这个词,可以指着电风扇告诉孩子"这是电风扇",使这个词的语义和语音在孩子头脑中建立联系,又如教"整整齐齐,你看,这样就放整齐了。"于是,孩子就容易理解这个词语,并且会在某一场合恰当地运用这个词语。
另外,还可以利用识字卡片,幼儿图书资料等帮助孩子多认识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到的事物,这也有利于孩子积累词汇。
三、丰富生活内容,使孩子言之有物。
如果孩子的生活内容充实,见多识广,那么他说话的内容也多。
在家庭中,要有意识地安排好孩子每天的生活内容,使孩子生活得充实、快乐。家长还可以经常带孩子走出家庭,逛公园、商店、外出散步、去朋友家做客等。在这些活动中,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积累生活经验和说话的素材。
丰富的生活,使孩子感觉到新鲜,有趣,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同别人交流这种感觉。这样,孩子说话的愿望和热情就被激发起来了,而这种想同别人交流自己感觉的愿望和热情正是孩子学习口语的重要动力。
四、创设练习情境,让孩子多说多练。
孩子口语能力的培养,主要靠孩子多说多练,家长应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些练习口语的情境和机会。例如:打电话游戏,在游戏中,一问一答,有时也可要求接电话的孩子把通电话时所讲的内容转告他人,这个游戏,既能培养孩子认真听别人说话,也锻炼了孩子回答问题和转述别人讲话内容的能力,一般孩子都喜欢这个游戏。
总之,教孩子说话是幼儿时期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家长的一项长期任务。家长的口语能力,直接影响到孩子口语能力的发展,因此,家长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口语能力,同时,家长还要做到耐心、细心加巧心,这样,孩子的口语能力提高和发展才有保障。
不过父母也不用太担心,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启蒙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找到他语言发展的钥匙,但一定要注意的是,无论你用什么方法教宝宝学说话,都要考虑语言发育的特点和速度。
0~3个月给他唱轻柔的摇篮曲吧
听见一个声音以后,宝宝会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眨眼,然后久久地凝视。
小家伙会什么
宝宝此时已能领会双向交流,并且努力用声音、手势和身体语言与妈妈“对话”。
以“哭”为主,宝宝好的时候会从喉中发出像鸽子一样的、柔和的“啊~”“咕~”等声音。
可以分辨出不同的声音,在听到声音的时候寻找声源并看向声源处。
妈妈的爱
可以每天给他哼唱摇篮曲,或是反复播放一段优美的乐曲,声音不要太大,宝宝醒着时,父母可用较缓慢的速度、柔和的声调讲话给宝宝听,内容要丰富,比如说:“你睡好了吗?饿不饿?想不想吃奶?”,宝宝心情放松的时候说话是最有效的。
3~6个月变个花样逗逗他
宝宝的感情开始变得丰富,而且会有不同声调来表达心情,不高兴的时候,不会像以前一样啼哭,而是撒娇地用“嗯~嗯~”的声音呼唤妈妈,被妈妈抓痒时也会发出“哇~哇~”声来表达自己的快乐。
小家伙会什么
对妈妈或亲近的人的声音表现出依赖,并且有意地等待下面的话。
可以对人发出呼唤的声音。
妈妈的爱
用各种各样的表情与宝宝对话,比如夸张地发“啊~呼~呼~”“哎~呀~呀~”等声音时两腮鼓起的样子,会逗得宝宝非常开心。
在动作时加入拟声词,使得语言生动可爱,比如在帮宝宝翻身时,不妨同时跟着动作嘴里“咕噜”“咕噜”。
宝宝与人交流最早的途径之一就是笑声。所以说话尽量滑稽、可笑、幽默。在宝宝面前要多笑。
要鼓励孩子多说话,并提供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孩子与小伙伴在一起时总有一种表达的欲望,总能简单地说一些自己的见闻感受,可是一见到了陌生人时,有的孩子却表现得缩手缩脚很不自然,时常弄得家长也很难堪,这是因为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与外界接触的量的多少所致,因此家长应该有意识诱导他们说话,提供他们说话的机会。&lduo;童言无忌&rduo;,所以对他们的&lduo;胡言乱语&rduo;不要横加干预,反之应多给一些有益的鼓励,让孩子觉得和他们之间没有距离,这样慢慢地让孩子接触面增广,愿意与人交往,愿意多说话,自然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越丰富了。
每一位家长都知道,孩子通常在看动画片时总有说不完的话,并伴随手舞足蹈,这个时候有的家长非常反感,往往予以呵斥、批评,却不知正是家长的这种武断,压抑了孩子表达的愿望。对于孩子来说,不怕他开口,就怕他开不了口。
要鼓励孩子多开口,提供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对不怎么开口的孩子,需要家长更多的关怀、鼓励、引导,可以通过看动画片或做游戏的方式唤起孩子说话的兴趣,只有当孩子有了兴趣时,才能让他&lduo;无所顾忌&rduo;开口说话,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愿望,这时候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与提高。
&lduo;动听的故事、优秀的图书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和直观性。儿童在文学知识和精彩图片的耳濡目染下,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从而增强儿童表达思想、表现世界的能力&rduo;(蒙台梭利),因此,我们认为故事是孩子探知未知世界的窗口,是我们训练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每一位家长在讲故事时除了要选择内容健康、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外,并且要求讲故事时做到声情并茂、合理夸张、适时提问,让孩子去想、去补充、去完善,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力和参与性。当然,我们在讲故事时,不能单纯的由家长讲、孩子听,更多地应该让孩子参与到其中,那么就要求家长在讲故事之前,首先要明确地向孩子提出任务,不能光听故事,还应该记着故事的梗概,学会复述故事。
这样,孩子在听故事时就会思想集中,有意识地去记故事。孩子在复述故事时,如果有不完整的地方,家长不要简单粗暴的打断孩子的复述,而是应该予以适时的提醒和耐心的解释。
就是说,我们应循循善诱,让孩子无拘无束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语言障碍,这样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就会得到发展。 培养幼儿的阅读欲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充分让其感受传统文学的熏陶。
有幼儿教育专家的研究表明,让孩子多读、多读、多背诵诗、儿、童话故事,是孩子智力、特别是他们的语言能力的重要方式。幼儿的书籍主要以图文并茂为主,他们对图的理解能力决定了他们的阅读欲望和阅读兴趣,因此家长在选择幼儿书籍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来选择图书。
图书要反映孩子的生活,要有精美的图画,以便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阅读欲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这样孩子才能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才能逐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当然家长本身就是&lduo;示范&rduo;,家长自己就应该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扮演好&lduo;领读人&rduo;的角色,只有家庭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创设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才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除此之外,文学的熏陶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在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感知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题材和风格的文学作品,例如,童话、儿、唐诗、儿童诗、宋词等在睡觉前读给孩子听或让孩子试着自己阅读。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温和善良的白雪公主、机灵活泼的小矮人、凶狠残暴的大灰狼等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深深的吸引着小朋友,牵动着他们的心。在这些故事中,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发展他们的智商、情商,并借助故事内容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树立他们的社会正义感,幼儿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吸收到大量丰富的词汇和做人的道理。
这对于正处在早期发展中的幼儿来说,无疑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是有帮助的。当然,生活本身就是一本取之不尽的教科书,如果每一位家长都作一个有心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会得到发展的。
技巧1:用描述性语言代替批评
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可以避免互相指责和埋怨。让每个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该做什么”上面。
现象:把一杯果汁碰倒了
A说法:我们看到后,我们一般会生气地说:“你看你,这么不小心,毛手毛脚的!”
B说法:现在我们这样来说:“看,果汁洒了,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既然是了孩子惹出的问题,就让孩子去想出办法来解决。如果孩子回答不上来,这时你可以用描述的语句说出来:“看,果汗洒了,去拿块抹布,拿拖把来。”
点评:描述性语言是客观的,冷静的,不带家长的不良情绪,也没有强烈不满和攻击性的字眼,容易让孩子接受。
技巧2:用拟人化语言代替命令
拟人化的语言容易被孩子接受,因为它很形象,能激发孩子的想象,让孩子回到童话世界。因为童话是孩子喜欢的。这符合小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会根据自己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理解和感受。
现象:孩子每次看完电视,都忘了随手关机。
A说法:家长一般会要求孩子立即去做没做好的事。“你看你,又忘记关电视了,这么不长记性,,快去把它关上!”家长如果太凶,有的孩子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不愿去做该做的事。
B说法:“呀,谁还在电视里没休息呢,电视里的人一定讲累了,玩累了,他们也要睡觉了。”孩子一听,一般会笑嘻嘻地跑回去,“啪”,让电视里的人睡觉”了。
点评:如果家长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让孩子做事,孩子会觉得很有趣,也愿意听从大人指令配合完成事情。
技巧3:用善意提示代替警告
用善意的提示而不是警告责骂会让孩子感到你的耐心,让孩子产生内疚感。从而比较愿意配合你做事。
现象:孩子吃了完苹果,把果核乱扔在地下,也没扔垃圾桶。
A说法:你很生气,警告他:“告诉你多少次了,吃了的果核要扔垃圾桶,再这样我下次再不买苹果了。”这样的说教效果不大,因为苹果肯定不可能下次不买,一旦再买,等于你说话不算数,没了威信。
B说法:
妈妈可以对孩子简单地提示:“这么漂亮的地板,你把苹果核到处乱扔,是很难看的,妈妈又要重新打扫,不小心踩到还会让人滑倒。苹果核的家在垃圾桶里。”退一步说,如果孩子无动于衷,那你可以把扫把,簸箕递到他手里,让他扫干净。
点评:简单的提示让孩子明白他所做的事情错在哪里,给他人带来什么害处。由此而督促孩子自觉改正它。
技巧4:用说出感觉代替生气
孩子做错了事,家长生气、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我们光顾生气,指责,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为你在生气时,只会指责他行为的错误,他不一定知道自己的错误会给他人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因此你可以说出你对这事的感觉,让孩子来了解你的心情和感受。
现象:你上了一天班回来,非常累。孩子偏要这个时候给他读故事。
A说法:“你真烦人呀,一边去,能不能不烦我呀!”
B说法:“妈妈今天上班非常累了,腰也痛,脚也酸,能不能改天讲呢。我知道你一定很体谅妈妈的。”
点评:这也是引导孩子作心理换位,教会孩子去体会他人的心情,感受,从而变得更善解人意,通情达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