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有效的医院质量管理策略主要表现在从质量概念、管 理结构和控制体系及服务质量的深化,并形成了多种管理方法,如 全面质量管理(TQM)、持续质量改进(CQI)、实时质量控制 (RCQ),六西格玛质量管理、ISO 9@0质量体系认证与JCI认证、发展临床路径的质量管理、单病种质量管理与引入循证医学思想 的质量管理等。
其中,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 发展而来,实时质量控制又是基于持续质量改进而产生,所以我们把这三种方法统称为全面质量管理系列方法。另外,六西格玛质 量管理是一种卓越质量管理方法,同全面质量管理系列方法一样, 最开始并不是发源于医疗卫生行业,而是从其他行业引入医疗领 域,具有普适性。
ISO 9@0质量体系认证与JCI认证同属于国际 标准认证型质量管理方法,二者有其严格的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只 有符合相关指标方可通过认证。最后,发展临床路径的质量管理、病种质量管理与循证医学思想的质量管理是当今医学发展的前沿 领域,同时也是针对医院的特异性质量管理方法。
最近刚在做全面质量管理培训。
这个是我网上搜的 对我没什么用 ,估计对你有用 一个医院质量改进策划的成功案例 某医院管理顾问机构受邀为某市中心医院进行医院质量管理模式的整体策划,目的在于完善其管理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经营业绩。 双方签约一年,自2007年4月8日—2008年4月8日至2008年底,医院业绩从2006年底不足6000万元突破9000万元,实现50%的业绩增长;医院形成了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医疗纠纷数由2006年的75起,下降到2008年的34起;全体员工观念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患者满意度达90%以上。
策划分两个阶段:前3个月为方案策划期,后9个月为顾问期。计划确定以后,院方组建了以蒋院长直接挂帅、院办秦波主任(现为副院长)、宣传部长王刚(现为策划部长)为主的班子,与咨询机构配合开展工作。
以下对整个策划过程进行介绍。 一、调研阶段 首先,对医院决策层和相关管理层干部进行了访谈。
全面了解了医院现状、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等,同时测试了管理者对医院质量管理有关理论的掌握情况。 其次,对员工进行了全面调研。
发放问卷800份,对医院全体员工进行了问卷调研,向员工了解对医院现状、优劣势的评估、员工的满意度情况、员工的价值观、员工对医院质量管理的建议等。 第三,是对患者进行了全面调研。
调查小组专门对医院覆盖区域的居民发放了200份问卷,对住院病人发放了100份问卷,并组织了一次病人座谈会。全面调查了患者以及社会公众对该医院各方面的评价,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和各分项满意度,当地患者及社会公众的就医消费心理,就医行为特征,医院的品牌形象知名度、美誉度等大量第一手资料和信息。
第四,采用现场观察的方法,深入到医院各项工作中去发现问题,并对部分医生护士进行考核。 调查显示,从管理者到员工,对质量管理都不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对于什么是质量、质量的分类及影响因素、医院质量的特点等,多数人理解的都很片面,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理解就是态度好,关心患者等等,这就使得在工作中不能领会和贯彻有关保证服务质量的要求。
导致患者对该院的满意度较低,尽管是所在城区较大的一家医院,附近居民往往会去更远的地方就医。 1、对质量的概念与分类的理解 2、常用的质量评价的方法 在日常管理方面,发现该医院存在如下问题: 1、对医疗风险预警的概念和内容不清楚,以为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导致医疗和护理职能部门对医疗的异常信息,没有认真收集、及时分析、及时报告、及时处理,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
2、没有全院(包括医疗、护理、安全保卫、后勤服务等)统一、协调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防范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 3、大、中型医疗设备档案资料不全,缺少可行性论证报告,及合理应用的情况分析。
4、临床科室无差错事故登记本,没有安全分析活动记录。 5、急诊科抢救设施不完善。
例:无人工呼吸机及起搏器等。 6、医院三级医生查房制度执行不好,病历中体现不出三级查房的详细内容,只有二级查房。
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过于简单。 7、病历书写不规范,运行病历排列顺序混乱,病历首页难于查找,或首页填写不全,(如:药物过敏史、艾滋病、梅毒、乙肝史、手术、麻醉、血型、输血等)。
术前讨论不能明确指出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及预防措施。 8、术后抗菌素使用时间过长,存在乱用抗菌素,如:感染创口,不做感染创口的细菌培养和耐药性测定而乱用抗菌素,甚至造成二重感染。
处方和病历中有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具体表现药剂量过大或过小,用药方法不当、疗程过长、投发药品过多。 9、医院实验室流程和布局不合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划分不明确,没有明显的标识。
10、对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输血治疗同意书,未按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执行对输血前的血常规和乙肝、丙肝、梅毒、HIV检查,内容记录不全,填写不规范,有的未做传染病检查。 11、医院门诊诊室、超声、心电、理疗、针灸等科室没有为患者提供保护隐私的遮挡,放射线科未为患者提供更衣设施。
12、医院医患沟通制度执行不到位,病历中无医患沟通记录,询问患者其经治医生、负责护士及治疗、诊断有关情况,回答不清。 13、医院药局冰箱中有食品,急诊抢救药车中、病房存药、药库中有过期药。
14、医院护士进行氧气吸入操作,只掌握墙壁管道系统给氧程序,而忽视了使用氧气筒给氧方法。 15、手术室管理不规范,没有严格划分三区,更衣、换鞋交叉逆行。
器械清洗不到位,曾发现消毒后器械上有污渍和血迹。医生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换药前后不洗手、换药时不戴口罩。
3、分析归纳上述医疗服务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方案策划阶段 根据双方约定的工作计划,根据调研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如下策划方案: (一)理顺质量管理体系,引入整体质量管理模式 按照整体质量管理模式的特点和要求,从系统的角度考虑质量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二)制定卫生服务质量标准 重新界定卫。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特此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的人员组成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专家教授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2、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
(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季度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资挂钩。
(6)、定期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和不良医疗文件公示栏。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