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分类:
从表现形式上分:杂感、短评、随笔、游记、书信、日记、回忆录等。
从内容性质上分: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议论散文。
叙事散文--以记人、事叙、状物为主的散文;
抒情散文--通过对人物、事件或景物的记叙描写,达到托物咏志、寓情于物的目的。常用象征手法表达作者含蓄的激情,引导人们去追思和联想;
写景散文--主要以描写景物为主的散文;
议论散文--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不需要逻辑推理,和严密的论证。
散文有以下文体特征:
1、兼具再现与表现
叙事散文的再现大,抒情散文抒情议论多,抒情散文的表现大于再现。
2、情境(既情景、氛围)成为散文支柱性的要素。
3、散文中的艺术形象运动呈散跳式,片断与片断间没有必要的关联,叙事散文比较平稳,抒情散文跳跃大。
4、散文在语言上细密平实,兼具错落变性,用很多的修辞手法,写出很多质感。
概括来说,散文的特点是取材广泛,"形散神聚";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语言不受韵律限制,表达含蓄,意味深长。
达方式主要有: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如文学创作中各种叙述、描写以及讽刺、夸张、象征、比喻 、对比、借代、拟人、排比、对偶、层递等。
应该说表现方法包括了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
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造句。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前后照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等。
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交待背景,为写下文作铺垫 说明:详细清楚地交代了。 科学准确地介绍了。
抒情:直抒胸臆,抒发了。的情感,表达了。
的观点 描写:a人物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的形象表现了人物。
的性格 b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 于景,烘托。的气氛,衬托了人物。
的性格 c心理描写:细致的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变化。
1、散文的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
A、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有揭示意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地作用。 B、散文中的描写:往往为了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围。
C、散文中的抒情:往往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的作用。 D、散文中的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E、散文中的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F、散文中的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思路更清晰,相互照应更得体。
G、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描写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或思想。 H、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交代背景,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心理或形象。
I、散文中的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行为、心理、语言、细节描写,往往是为了展现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J、散文中的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2、散文中的修辞方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衬托、渲染、夸张、反复等。 A、散文中的比喻:作用在于把要说地事物反映得生动形象。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B、散文中的拟人:给物赋予人的形态和情感,使之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C、散文中的排比:使内容表达更集中、更突出、更鲜明;情感抒发更强烈、更有气势。 D、散文中的对比:能使所表达的事物特征或所阐发的道理更鲜明、更突出;能彻底揭示矛盾,使文章内容表达更显爱憎分明。
E、散文中的衬托: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使所议论或描写的事物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F、散文肠龚斑夹职蝗办伟暴连中的渲染:通过某一方面的铺陈叙写,集中描绘,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
G、散文中的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H、散文中的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3、散文的表现手法:常用的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言犹未尽等。(各项具体解说参见《名师大讲堂》P174) 4、散文的行文布局:常见有包括文眼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的“重要句子”的安排,以及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引经据典、巧譬善喻、过渡衔接、铺垫伏笔、首尾照应等。
A、文眼句:显示作者的写作意图,体现行文脉络,表明主题思想。 B、总起句: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
C、总结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发人深思。 D、点睛句:揭示主旨,点明中心;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扩展资料
使用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表达功能。五种表达方式按功能又分为两大类,即再现客观类和表现主观类。
再现客观类包括叙述、描写、说明;其共同点在于反映客观物象。表现主观类包括议论和抒情。特点是表现主观精神。议论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见解,抒情表达的是作者主观的情感。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是作者在观察生活发现有社会意义的问题之后,有题而议才写成文章。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表达方式
散文,是文学里的一株奇葩。中国的文学里很早就有了散文的踪
迹,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但最成
功的,莫过于那部《徐霞客游记》。此文虽同属于游记的范畴,但在
内容和思想性方面,已经脱离了那种单纯的借景抒情式的文章,开创
了散文新的体裁。
到了近代,中国更是涌现出一大批散文家。如朱自清、扬朔、艾
青等,他们的作品,有的清新娟秀,有的深厚凝重。但同样之处都是
记录、赞叹了新中国的建立,成长,发展。这对于后来的散文,在风
格上影响甚深。
综上所述,散文主要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既体裁和风格。
先说体裁。现在的散文体裁已经分有好几种。有随笔小札、心情
文字、旅行游记、叙事抒情等等。随着笔者的感触不同,每篇散文的
定义上就有所区别。
寥寥几语,尽述心事,这样的散文很精悍,与现代诗歌相得益彰;
洋洋洒洒,阐述心情,这样的散文很凝铸,作者一定必有深意,要结
合题目去理解,才能领悟。
再说风格。有清新的、凝重的、喜悦的、悲伤的、积极的、落寞
的,数不胜数。但有一个宗旨,既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
'形散而神不散'。最后结尾处,一定要有点睛之笔,突出主题,反
应出这篇文章的思想。
其实,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随调和。一篇好散文的成功之
处,只要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都是好文章。散文虽有它自己独特的一
些规定和范畴,但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文字,谁不为之感动呢?古诗中
的拗句也是如此。
什么是散文?散文就是剖露在纸上跳跃的心灵文字!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