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测试研究中常用的产品测试方法有两类、四种:单一产品测试和配对比较产品测试。
(1)单一产品测试。在单一产品测试中,受访者尝试一种产品,然后对这种产品作出评价。数据收集变量通常包括购买兴趣、对属性的评价等级等。如果被测试产品多于一种,先将受访者分组,然后尝试每种产品,再相互比较。对一个受访者只测试一个产品。单一测试的特点是:
“单一,纯粹”,更加贴近真实的生活;
对于效果逐渐显著的产品来说十分重要,如啤酒、香波;
对于受访者无法从表面上对两个产品作出反应时十分重要,如强烈及持久的口味;
对于新型产品,这种测试类型或许是唯一选择(事实上这在产品开发中后期常被采用);
通过运用两个或多个十分匹配的样本,可获得用以对比的信息;
对于形成长期数据库非常有用,但需小心。
存在的问题:(a) 价格。(b) 对于差异不是十分的敏感。
单一测试适用于:(a)产品初期阶段。因为目标是获得有关产品吸引力的基础数据(例如,你喜欢还是讨厌这种产品)。(b) 当市场上没有直接竞争对手的时候。原因是配对比较测试只能提供相对的被测试的可供选择的产品停息。而单一测试,提供相对的受访者自己的判断信息。因此,这种信息可以和在将来获得的单一测试信息(假设样本可比较)。最后,单一测试被视为是真实的,因为它基于顾客通常每次使用一种产品的事实。
(2)配对比较产品测试。在配对比较产品测试中,受访者按顺序尝试两种产品。试完后,对每种产品进行评价并说出更喜欢哪种产品。因为在受访者尝试完两种产品后才开始问问题,所以对产品的评价通常是建立在两种产品的比较基础之上的。配对比较测试的特点是:
对受访者同时测试两个产品;
提示受访者可以同时测试产品,也可以测试完一个之后,再进行第二个,这取决于产品性质、测试性质和用户通常的使用步骤;
不是很现实。但与单一测试比较,对于产品的差异十分敏感(注意:可能过于敏感),并且没有必要进行匹配样本研究;
存在隐性或逐渐显著的效果时,此法将不可行;
不同产品的测试顺序必须被平衡,并且应考虑不同顺序产生的效果差异;
对于淘汰选择十分裨益,比如在两个相同的配方中进行选择或开发一种能接近现存竞争的新产品(特别是想进行性能匹配)。
存在的问题:(a) 显著的视觉差异能够掩盖在气味及口味上的差异;(b) 或许不太现实(因为不重要的差异掩盖了偏好);(c) 与其他方案无法进行成果比较。
其他比较型的测试设计,如三组产品测试(顺序评价三种产品),还有反复配对比较设计,但从本质上说,它们都是比较型测试设计的修正。一般的,当决定合适的测试设计时,首先确定采用单一测试还是比较的测试。
比较测试适用于:(a) 测试目标在于宣称“获胜者”(例如,在同一产品不同多种类型中进行选择)。因为,被测试的产品多于一种,而受访者只有一组,产品之间的不同之处易于被扩大,由此容易被察觉。(b) 需要获得有关竞争对手方面的信息。
(3)连续的单一测试。同时具有单一测试的“绝对判断”数据和配对比较测试的“比较”数据。受访者顺序评价两个产品。在评价第一个产品时,受访者不知道还有第二个产品。评价完第一个产品后,再评价第二个产品。评价的问题是相同的。最后可以获得两个产品的偏好情况。
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单一数据通过比较数据得到加强。例如,如果单一数据表示两种类型的冰淇淋“没有差别”,比较偏好数据可以为营销决策起到信号放大器的作用。
(4) 重复配对产品测试方法。当直接偏好是产品测试的主要兴趣时,可以应用重复配对方法。因为它在口味偏好测试上具有更加的测量方法。这种设计可以在配对测试中获得对每种产品的偏好程度,同时对目标市场中真正的“无区别”顾客的数量有清楚的估测。“无区别”顾客是指那些不能真正区别可选择产品之间的差异的顾客,或者那些对哪个产品都无强烈的偏好因此犹豫不决的顾客。重复配对技术同时重视直接的产品偏好和产品诊断。最终结果是最大限度地回答“更喜欢哪个产品”和 “为什么”的问题。
软件测试计划是指导测试过程的纲领性文件,包含了产品概述,测试策略,测试方法,测试区域,测试配置,测试周期,测试资源,风险分析等内容;借助软件测试计划,参与测试的项目成员,可以明确测试任务和测试方法,保持测试实施过程的顺畅沟通,跟踪和控制测试进度,应对测试过程中的各种变更。
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间是战略和战术的关系,测试计划主要从宏观上规划测试活动的范围,方法和资源配置;而测试用例是完成测试任务的具体战术。
测试计划中,最重要的是测试策略和测试方法。
测试计划工作的关键是
1. 明确测试的目标,增强测试计划的实用性---测试计划中的测试范围必须高度覆盖功能需求,测试方法必须切实可行,测试工具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便于使用,生成的测试结果直观准确。
2. 坚持“5W”规则,明确内容与过程
“5W”规则指:what,why,when,where,how;用例5w规则创建软件测试计划,可帮助测试团队理解测试目的(why),明确测试范围和内容(what),确定测试开始和结束日期(when),指出测试的方法和工具(what),给出测试文档和软件存放位置(where)3. 采用评审和更新机制,保证测试计划满足实际需求
1. 概述
1.1 编写目的
1.2 项目背景
1.3 项目质量目标
1.4 预期读者
1.5 参考资料
2. 测试环境
2.1 系统架构
2.2 软硬件环境要求
2.3 测试环境部署图
3. 测试规划
3.1 测试范围
3.2 测试工具
3.3 人员、角色及职责
4. 测试策略
4.1 系统框测试
4.2 业务流程测试
4.3 功能点测试
4.4 UI界面测试
4.5 性能测试
4.6 兼容性测试
4.7 安全测试
5. 测试进度安排
6. 工作汇报
软件测试的目的;在规定的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程序错误,衡量软件质量,并对其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进行评估。
准则: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测试前,首先需遵循软件测试原则,即不完全原则的遵守。不完全原则即为若测试不完全、测试过程中涉及免疫性原则的部分较多,可对软件测试起到一定帮助。
因软件测试因此类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性,测试人员能够完成的测试内容与其免疫性成正比,若想使软件测试更为流畅、测试效果更为有效,首先需遵循此类原则,将此类原则贯穿整个开发流程,不断进行测试,而并非一次性全程测试。
测试方法:
1、静态测试方法
软件代码的静态分析测验,此类过程中应用数据较少,主要过程为通过软件的静态性测试(即人工推断或计算机辅助测试)测试程序中运算方式、算法的正确性,进而完成测试过程,此类测试的优点在于能够消耗较短时间、较少资源完成对软件、软件代码的测试,能够较为明显地发现此类代码中出现的错误。
2、动态测试
计算机动态测试的主要目的为检测软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较静态测试方式相比,其被称为动态的原因即为其测试方式主要依赖程序的运用,主要为检测软件中动态行为是否缺失、软件运行效果是否良好。
3、黑盒测试
通过数据输入观察数据输出,检查软件内部功能是否正常。测试展开时,数据输入软件中,等待数据输出。数据输出时若与预计数据一致,则证明该软件通过测试,若数据与预计数据有出入,即便出入较小亦证明软件程序内部出现问题,需尽快解决。
4、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相对于黑盒测试而言具有一定透明性,原理为根据软件内部应用、源代码等对产品内部工作过程进行调试。测试过程中常将其与软件内部结构协同展开分析,最大优点即为其能够有效解决软件内部应用程序出现的问题,测试过程中常将其与黑盒测试方式结合,当测试软件功能较多时,白盒测试法亦可对此类情况展开有效调试。
扩展资料
软件测试工具
开源测试管理工具:Bugfree、Bugzilla、TestLink、mantis zentaopms。
开源功能自动化测试工具:Watir、Selenium [1] 、MaxQ、WebInject。
开源性能自动化测试工具:Jmeter、OpenSTA、DBMonster、TPTEST、Web Application Load Simulator。
其他测试工具与框架:Rational Functional Tester、Borland Silk系列工具、WinRunner、Robot等。
禅道测试管理工具:功能比较全面的测试管理工具,功能涵盖软件研发的全部生命周期,为软件测试和产品研发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是一款优秀的国产开源测试管理工具。
Quality Center:基于Web的测试管理工具,可以组织和管理应用程序测试流程的所有阶段,包括指定测试需求、计划测试、执行测试和跟踪缺陷。
QuickTest Professional:用于创建功能和回归测试。
LoadRunner: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的负载测试工具。
国内免费软件测试工具有:AutoRunner和TestCenter。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软件测试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软件测试
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环境、输入数据、测试步骤、预期结果、测试脚本等。
测试用例是将软件测试的行为活动做一个科学化的组织归纳,目的是能够将软件测试的行为转化成可管理的模式;同时测试用例也是将测试具体量化的方法之一,不同类别的软件,测试用例是不同的。
影响软件测试的因素很多,例如软件本身的复杂程度、开发人员(包括分析、设计、编程和测试的人员)的素质、测试方法和技术的运用等。
扩展资料:
1、白盒法
白盒法又称结构化方法(结构测试)或逻辑覆盖法,其基本思想是把程序看作是路径的集合。这样,对程序的测试便转化为对程序中某些路径的测试,要设法让被测程序的“各处”均被执行到,使潜伏在程序每个角落的错误均有机会暴露出来。因此,白盒法实际上是一种选择通过指定路径的输入数据的分析方法。
2、黑盒法
黑盒法又称为功能测试,是根据软件需求说明书上罗列的各项功能、性能指标,来构造测试用例的输入数据,实际执行被测软件,分析执行过程的行为与执行结果以便检查出被测软件的错误。在黑盒法测试中,测试者可以完全不关心程序的内部结构。可见,白盒法是一种逻辑驱动方法,而黑盒法是一种功能驱动方法。黑盒法是最常用的测试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测试用例
为更好地选择产品,作为用户方,对不同产品进行对比性测试是一个可行,而且也是最可靠的方法。 如何进行测试才能达到比较产品优劣的目的?对很多用户而言可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问题,以下介绍的测试方法,期望能对广大的用户有所帮助。
一、测试内容 从网上阅卷系统的用途上看,能否快速、准确地扫描识别答卷,并实现简单、方便和人性化评卷,进而得到全面、准确的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价结果是判别系统优劣的关键所在。为此,测试应包括如下内容: 1.答卷设计与印刷的方便性与灵活性; 2.扫描与识别的效率及准确性; 3.网上评卷的方便性与人性化程度; 4.对网络环境的要求及适应能力; 5.统计分析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6.对不同系统答卷的兼容能力。
二、测试方法 1.为每家供应商安排相近规模、相同时间、相同环境的对比测试,并详细记录各供应商投入的系统、设备、人员及过程中各环节的情况。 2.要求利用常用的文字编辑软件(如Word)进行答卷设计,并利用用户现有的速印机进行印刷答卷。 3.现场监督答卷扫描与识别的过程,从扫描量、所需时间及设备与人员的投入等情况分析其效率;从识别结果的错误率判断其准确性。 4.现场监督网上评卷过程,从网上评卷的使用操作、辅助工具、辅助功能及质量控制措施等判断系统的完善程度; 5.通过对局域网(校园网)、广域网(教育城域网)及互联网(教师回家改卷)的网上阅卷测试系统的环境适应能力。 6、阅卷完成后,现场监督统计分析的操作过程及检查其统计结果(指标及报表)是否完整、准确及符合实际需要。 7.通过对常见的及不同种类的答卷扫描识别,测试系统对高考、中考及地区性统考答卷兼容能力。 8.如需实现跨地区联考网上阅卷的,还需要邀请不同地区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阅卷的测试。三、结果分析 测试完成后,需要对过程记录及阅卷后的统计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并建议关注如下事项: 1.系统部署及操作使用是否简单、灵活和方便? 2.设备及人员投入是否相同?同等投入的工作效率谁高谁低? 3.对印刷设备、服务器及扫描仪等要求是否一样或相近? 4.扫描识别与统计分析结果是否准确,并满足教学需要? 5.对不同网络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不同答卷的兼容能力如何? 6.能否满足用户独立使用,统考使用及跨地区的联考使用?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4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