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代的人们,知道太阳出来了,就是白天,太阳下山了就是黑夜;白天与黑夜,循环不已,因此产生了“日”的观念。
人们“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后来觉得日这个时间长度还太长,就将一日分为12个时辰,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12个字来表示。
规定半夜时为子时(子时也是日的开始),太阳最高时为正午。这种方法起源于西汉中期,唐代以后又将每个时辰划分为初、正两部分,实际上已与现代的24小时相似了。
这些时间的计量单位,现在有时还在应用。但是,现在全世界用的计量单位是一天24小时,这种划分法是从古代埃及开始的。
古埃及人将日出到日没的白天定为10个小时,晚上定为12个小时,还有“微明时”,包括1小时黎明,1小时黄昏,这样,一天共有24个小时。但是每小时的长度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冬天白天短,夏天白天长,而且冬天晨昏时间比较短,夏天晨昏时间比较长,因此这种划分法在使用上是很不方便的。
后来埃及人就去掉“微明时”,将1天均匀划分为24个小时,每小时又分为60分,每分又分为60秒,成了特殊的60进位制,而秒后小数是10进制。这时、分、秒就是人们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
远古时代的人们,知道太阳出来了,就是白天,太阳下山了就是黑夜;白天与黑夜,循环不已,因此产生了“日”的观念。人们“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后来觉得日这个时间长度还太长,就将一日分为12个时辰,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12个字来表示。规定半夜时为子时(子时也是日的开始),太阳最高时为正午。这种方法起源于西汉中期,唐代以后又将每个时辰划分为初、正两部分,实际上已与现代的24小时相似了。这些时间的计量单位,现在有时还在应用。
但是,现在全世界用的计量单位是一天24小时,这种划分法是从古代埃及开始的。古埃及人将日出到日没的白天定为10个小时,晚上定为12个小时,还有“微明时”,包括1小时黎明,1小时黄昏,这样,一天共有24个小时。但是每小时的长度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冬天白天短,夏天白天长,而且冬天晨昏时间比较短,夏天晨昏时间比较长,因此这种划分法在使用上是很不方便的。后来埃及人就去掉“微明时”,将1天均匀划分为24个小时,每小时又分为60分,每分又分为60秒,成了特殊的60进位制,而秒后小数是10进制。这时、分、秒就是人们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
如果有人间:一秒究竟有多长呢?那这里只能说,1秒大致是1日的1/86400。为什么用“大致”二字呢?因为没有指出“日”是“平太阳日”。这么说,天上还有个“平太阳”吗?那是怎么回事呢?
远古时代的人们,知道太阳出来了,就是白天,太阳下山了就是黑夜;白天与黑夜,循环不已,因此产生了“日”的观念。
人们“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后来觉得日这个时间长度还太长,就将一日分为12个时辰,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12个字来表示。
规定半夜时为子时(子时也是日的开始),太阳最高时为正午。这种方法起源于西汉中期,唐代以后又将每个时辰划分为初、正两部分,实际上已与现代的24小时相似了。
这些时间的计量单位,现在有时还在应用。但是,现在全世界用的计量单位是一天24小时,这种划分法是从古代埃及开始的。
古埃及人将日出到日没的白天定为10个小时,晚上定为12个小时,还有“微明时”,包括1小时黎明,1小时黄昏,这样,一天共有24个小时。但是每小时的长度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冬天白天短,夏天白天长,而且冬天晨昏时间比较短,夏天晨昏时间比较长,因此这种划分法在使用上是很不方便的。
后来埃及人就去掉“微明时”,将1天均匀划分为24个小时,每小时又分为60分,每分又分为60秒,成了特殊的60进位制,而秒后小数是10进制。这时、分、秒就是人们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
计算时间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小时。一般是截止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例如1点到10点,中间是10-1=9个小时。
2、天数。一般是截止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加1。例如。1号到10号是10天时间,如果10-1=9,只有9天,实际有10天,所以加1。
3、月数和年数的计算方法应该和天数一样。
扩展资料
时间的自然单位有3种:日、月和年。它们都是天体运行的周期。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同时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地球上由此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随着太阳在地面上的直射点不断由东向西移动,昼半球和夜半球在相互交替中,白天变成黑夜,黑夜又变成了白天。
地球自转的结果,产生了天然的时间单位——日。日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比它更小的单位就是时、分和秒,都是日的等分。
从古代起,人们就以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刻作为正午。
太阳从正午开始向西移动,下山后,经过1个黑夜,又从东方升起来,再到正午,这么1圈所经过的时间间隔,就叫做1个真太阳日。真太阳日分为24小时,就是真太阳时。
古时用日晷(音:轨)记的时间,就是真太阳时。后来发现,1年内真太阳日的长度逐日不同,最长与最短时可相差51秒。
原因就在于前面所说的两点:一是太阳视运动速度不均匀,二是黄赤交角。我们计量时间是以地球自转为标准的,也可以说是以天赤道为标准的。
可是太阳是在黄道上运动,即使太阳视运动是均匀的,但它们在赤道上的投影是不均匀的。因此,黄赤交角的存在,增加了计量时间的复杂性。
既然真太阳走得有快有慢,那么,要做1个钟表机械跟着太阳走,有时快,有时慢,这是做不到的(钟表机械只能是做比较均匀的旋转)。所以,1820年法国科学院会议决定,将1年内各个真太阳日的平均值,作为1个“平均太阳日”或“平太阳日”,以平太阳日来定的时间就叫做“平太阳时”或“平时”。
后来世界各国都采用这种计时办法。现在,我们钟表上的时间都是按平太阳时来计算的。
为了测量时间,人们就设想天上有1个“平太阳”,它在天赤道上走,并且每天走的速度都一样;也是1年走1圈。这样,平太阳时也可以跟真太阳时一样来定义了。
比如,当平太阳在南方最高位置时是正午。平太阳由正午到下一次正午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就是1个平太阳日。
1个平太阳日分为24小时,1小时分为印分,1分分为60秒。这样,一秒的长度就是平太阳日的1/86400。
1个回归年长为365日5时48分46秒,或365.2422平太阳日。习惯上省去“平太阳”,也就是365.2422日。
但应理解,这“日”就是平太阳日。上面讲过,真太阳在黄道上1年走1周,平太阳在赤道上1年走1周;真太阳的运行速度是不均匀的,平太阳运动的速度是均匀的。
所以在任何一天,平太阳与真太阳并不会在同一个方向上,或者说;平太阳正午时,真太阳不一定是正午。因而两者所表示的时刻就会不一致。
也就是说,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不一致,它们的差别就叫做“时差”。用公式表示就是:真太阳时-平太阳时=时差。
或:视时-平时=时差。时差的数值已按天体力学的方法预先计算出来了,它刊登在“中国天文年历”中。
1年当中,每天的时差都是不相同的,最大的时差可达16分,最小的是零。1年有4次为零,约在4月15日,6月14日,9月1日,12月24日。
每年同一天的时差值并不完全相同,而有微小的变化。如果我们应用经纬仪或其他仪器观测了太阳,定出真太阳时,然后查出时差值,就知道当时的平太阳时了。
楼上从SI角度解释得很清楚了。
从客观物质世界量的角度出发,质量、长度、时间,是三个基本量,除此之外的其他量均可由这三个量导出。时间单位的定义与测量是历史最悠久、情况最复杂、目前测量精度最高的一个基本单位。
1963年13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铯原子Cs133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震荡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为1秒。时间是可以度量的,其度量的基本尺度最高级别为时间基准。
时间基准指的是实验室型大铯钟。就已发表的资料来看,德联邦的“联邦技术物理研究院”的PTB-CsI、美国国家标准局的NBS-6及加拿大国家研究院的NRC-CsV的准确度均已达到10^-14量级。
我国计量科学院的CsII、CsIII也达到10^-13量级。 对于大铯钟这样的一级时间标准,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时频实验室拥有,而且,有的还不能长期可靠地工作。
但是,对于世界上大多数没有大铯钟的实验室也可以有自己的时间尺度。其方法是:用多台商品型铯钟(目前5071A型小铯钟的准确度为1*10-12)构成平均时间尺度。
你的实验室的小铯钟越多,你的时间尺度的稳定性就越好。有了这样高稳定度的时间尺度,也可以满足国防、科研、航天等方面的急需。
例如:我们国家授时中心有六台小铯钟,组成我们的地方原子时尺度,其稳定度为10^-14量级。国外有的实验室有几十、乃至几百台小铯钟,那麽,稳定度就更高了。
目前喷泉钟的准确度进入10^-15, 最好的达到1*10^-15(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光抽运铯束基准频标的准确度也进入10^-15(法国巴黎时间频率实验室)。
因此,不久的将来,喷泉钟或光频标完全有可能取代目前的微波频标,成为新一代的时间频率基准。顺便提一句,二楼那位朋友说的,用秒表计算,其实应该说成用秒表计量,秒表只是一个用来计量时间器具,不是用来计算时间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4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