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保护,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分布区,包括自然遗迹、陆地、陆地水体、海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
扩展资料
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这些遗传信息储存在生物个体的基因之中。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物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所有的物种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之中,不仅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而且生物与其周围的各种环境因子也是相互作用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物多样性
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例如,许多植物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良药和食物,如三七、当归、红枣等;森林对于调
节气候和气温都起着极大的作用;动物为人类提供了肉食、皮毛、医药 .因此,保
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因此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设自然保护区完善保护制度
(二)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和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
外来物种入侵不仅对当地生物构成威胁,同时对经济和人体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 损失,因此一些国家对此进行了立法.如美国先后颁布或制修订了 《野生动物保护法》 、
《外来有害生物预防和控制法》、《联邦有害杂草法》等;
(三)生态示范区建设 以我国为例,截止 2003 年底,国家环保总局共批准 8
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 点 484 个.颁布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加强了生态系列 创建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力度.
(四)国家合作与行动
在生物多样性问题上,世界各国的共识是生物多样性问题不是局部的、地区的问 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有关组织、世界科学界和各国政府部门认为国际合作
是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面.为了更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应积极的开 展国际合作,并制定相关的实施计划与细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制定相关行政法规或法
律.
(五)增强宣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人们共同的努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问题
来说,除发展外,更多的应加强民众教育,广泛、通俗、持之以恒地开展与环境相关 的文化教育、法律宣传,培育本地化的亲生态人口.利用当地文化、习俗、传统、信
仰、宗教和习惯中的环保意识和思想进行宣传教育.
总之,一个物种的消亡往往是多 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是一件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各
方面的参与.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所以,生态绿化应恢复和重建城市物种多样性。
我们应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建立自然保护地,维护自然演进过程;修建绿色廊道和暂息地,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增加开放空间和各生物斑块的连接度,减少城市内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给物种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境空间。 生态绿化要发挥健全城市的生态功能,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引入城市,满足市民与大自然接触的天性要求。
城市要尽量保存适应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栖息地。西方国家常以野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来衡量城市绿地和生态环境质量,这对于我国也有借鉴意义。
保护和建立半自然栖息地是生态绿化实现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 “半自然”是指人类干扰之前保留自然植被痕迹的地方,但又被人类深刻改变,不能视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
如遗留的林地、湿地、草地以及废弃的深坑、水库和人工湿地系统,它们是水生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量自然生境的丧失。生态公园是模仿自然生境、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理想途径,如伦敦中心城区的海德公园、中山市的歧江公园,都是较好的例子。
中国大多数城市中的自然环境与外部大自然断绝联系,但通过划分城市的生态功能区,构建城市的“绿楔”、“绿廊”以及“绿网”,能够恢复城市外部生物基因的正常输入和城市内部生物基因的自然调节。特别是在草地生态、森林生态、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交换关系,不仅要求是水平向的而且应该具备垂直向的承载条件(如自然坡岸、湿地、攀缘面等)。
城市在引入自然群落运行机制时,宜划分正常生态区、过渡生态区、变异生态区、半自然区等不同区域,确立各级生态功能区之间、城市生态区之间与外部生态区之间的生境通道和生态走廊,为不同丰度、不同干扰承载力的生物群落之间的基因系统和调节创造条件”。 绿地群落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的过程。
生态绿化应改变绿化的事后管理和末端管理为源头的管理,改善种植结构,提高绿地自身的稳定性和抗逆性。生态绿化所用植物应尽量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利用绿地凋落和绿肥等土壤适应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形成群落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资源的使用,降低绿地建设、维护费用。
重视绿地水体的建设,为有益昆虫和两栖动物提供适宜生存的环境,形成绿化植物-病虫害-天敌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制约,实现城市绿地植物无公害控制。把握地带性群落和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选择耐荫植物,充分开发利用绿地空间资源,丰富林下植被,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使自然更新物种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间。
应用人工顶级群落和动态平衡演替理论,形成具备多个优势物种的不同类型群落交错分布、稳定而优美的城市自然景观。 。
保护动物具体到有关措施和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自然保护区
保护濒危动物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保护其栖息地,而保护栖息地的主要途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保护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而且还可以使其他种类的野生动植物得到很好的保护。
我国已建立了数百处濒危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使相当一部分濒危动物得到切实保护,野驴、野牛、亚洲象、白唇鹿、羚牛、马鹿、金丝猴、大鸨等的数量,已有明显增加。
2、开展驯养繁殖
驯养繁殖,是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濒危动物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发展人工繁殖种群,既可防止或延缓有关物种的灭绝,又可满足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减少对野生种群的猎捕压力,还可为实施再引进工程提供种源,重建或壮大有关物种的野生种群。
3、实施再引进工程
再引进工程是保护、壮大极度濒危动物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所谓的再引进,就是在某个物种曾经分布但现已灭绝的地区,再引入该物种的活体用于建立新的种群;或者是向某物种现存的极小的野生种群补充新的活体,以充实该野生种群并促进其发展壮大,后者又称再充实。
4、提高法律保护地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濒危动物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保护管理的难度也会不断加大,必须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规范濒危动物保护管理和经营利用行为。
5、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保护和持续利用濒危动物的必要步骤。开展濒危动物的生物学研究,有利于了解濒危动物的致危因素,研究解决濒危动物的救护问题。
6、资源监测
开展资源监测是保护和持续利用濒危动物的必要步骤。通过资源监测,可以了解濒危动物野生种群数量的消长和分布区的变迁,为国家制定有关保护管理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关部门正在着手研究建立全国性的资源监测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保护动物
(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体现了它的间接价值,该价值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层次上进行的保护.海洋中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定海域某种鱼类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科学确定成鱼的捕捞量,使其年龄组成长期维持增长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使用农药对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使用农药,因变量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而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采用某取样器取样法.
故答案为:
(1)共同进化 生态 大于
(2)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 标志重捕 增长
(3)方向和速度 使用农药 取样器取样
⑴ 物种、栖息地、生态系统以及遗传多样性的调查和编目 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植物志、动物志和微生物志的编写。
要解决世界上或某个国家物种和生态系统分布状况;确定生物多样性变化速率,怎样的变化速率将对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过程产生影响;生态系统中关键种的确定,它的存在与否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的影响等。目前世界大量物种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确定物种受威胁程度。
现将物种分为灭绝种、濒危种、易危种、稀有种、未定种五种濒危等级。 ⑵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理论研究 如生物地理学及地理区学、物种生物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等,这些是发展保护生物(生态)学的基础。
保护生态学主要解决自然保护中三个迫切的问题,即灭绝、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的维持。主要的研究内容有:种群脆弱性分析;生境片断化;灭绝的机制;边缘效应;次生灭绝等。
⑶ 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同时保护其生存的环境。实践证明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最有效的方法。
根据IUCN(1985)对保护区的分类和保护目标,把保护区分为科学(严格)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遗迹保护区、人工维持的野生生物保护区、景观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区、人类学保护区、多种(资源)经营管理区等8种类别,以及世界历史遗产保护地。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是重要的。
保护区的形状理想的应是圆形,圆形设计可减少保护区内物种扩散距离。如果保护区太长,区内局部发生干扰,物种从中心向边缘地区扩散效率很低,会形成局部物种灭绝。
一般把保护区分成三个部分,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⑷ 生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 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种子库和基因库的建立都是迁地保护的重要措施。
生物多样性保护应以就地保护为主,对某些濒危物种而言,迁地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迁地保护的物种最终还应回归大自然,这是在迁地保护过程中应加以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⑸ 生物多样性恢复研究 通过发展、试验和应用恢复生态学原理,加强对被破坏和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的基础研究,这是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主要研究生物内部遗传结构和物种的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功能如生产力、养分循环、污染物的贮存和排放等的联系;在退化生态系统中,物理和生物因子如何分别地和综合地影响物种生活史特点以及对种群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应用生态学与进化的原理为恢复的研究项目提供研究纲要。
⑹ 其它 生物多样性保护涉及广泛的内容,尤其是社会的和人文的。特别要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只有依法才能最有效的保护。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8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