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预防的措施有:
1、接触病人及其物品后应该立即洗手。
2、尽可能应用不直接接触技术。
3、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和污染物品时应该戴手套。
4、摘手套后立即 洗手。
5、血液、体液、分泌液有可能喷溅到脸部时,应戴有阻水作用的口罩,必要时戴护目镜或防护 面罩;有可能喷溅到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必要时穿防水围裙。
6、使用及处理所有尖锐物品时应特别小心,防止被刺伤。
7、及时处理病人各种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对病人使用后的器械及物品,应该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8、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标准预防的主要内容 :
一、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带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
1、摘除手套后;
2、接触两病人之间;
3、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它病人时。
二、医务人员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带手套;同一病人需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三、与普遍预防相同,在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应穿防护衣,以防止医务人员皮肤、粘膜和衣服的污染。
四、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其暴露及污染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物品,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与环境间的传播。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的消毒。
五、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包括病人床及床旁仪器)的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六、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污染衣服及微生物的传播。
七、锐利仪器和针头应小心处置,以防刺伤。操作时针头套不必重新套上,当必须重新套上时应用仪器而不用手。针头不应用手从注射器上取下、折弯、破坏或进行其它操作。一次性应用的注射器、针头、刀片和其它锐利物品应置于适当的防穿刺的容器内,该仪器尽可能的被置在工作处;需重复使用的尖锐器械也应置于耐穿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至再处理部门
八、容器、复苏袋或其它呼吸装置应置于需复苏操作处。
九、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
1.接触隔离: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的疾病,如多重耐药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甲型肝炎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以及副流感病毒、婴儿的肠道病毒感染等。
2.空气隔离:该项隔离有两个基本要求:
(1)病人所处的环境应通风和作适当处理如消毒等。
(2)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应用呼吸道保护装置。
3.微粒隔离:又称飞沫隔离,是指预防经微粒而传播的疾病。
预防医学学习的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的学习内容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因此,预防医学比临床医学多一学年的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
在临床医学的课程设置上,内外妇儿传染病学等临床医学课程也有开设,但学时会短一些,内容讲解少些。预防医学毕业的学生考取的是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证,未来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工作,主要从事的是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侧重点在人群,这与临床医生在医学给个体病人的诊治有很大的差异。
在医院给人看病的是临床执业医师,预防医学专业毕业不能满足报考临床执业医师的条件,因此很难获取资格能在医院给人看病。
(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正对病因而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加强对病因的研究,减少对危险因素的接触,是一级预防的根本。
(2)二级预防:是在疾病的潜伏期为了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其措施包括: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故又称为三早预防。
(3)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期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三级预防包括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
(1)求医者的健康咨询:通过收集求医者的健康危险因素,与求医者共同制订改变不健康行为的计划,督促求医者执行干预计划等,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筛检:指运用快速、简、便的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以及危险因素监测与评估等手段,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的患者或有健康缺陷的人。 (3)免疫接种:是指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
(4)化学预防:指对无症状者使用药物、营养素(包括矿物质)、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
1.第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 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措施如下: (1)针对机体预防措施:增强机体抵抗力,戒除不良嗜好,进行系统的预防接种,做好婚前检查。
( 2)针对环境的预防措施:对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做好预防工作。对遗传致病因素作好预防工作。
加强优生优育和围产期保健工作,防止近亲或不恰当的婚配。 ( 3 )对社会致病因素的预防:对心理致病因素作好预防工作。
不良的心理因素可以引起许多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癌症、哮喘、溃疡病等大多与心理因素有关。 2.第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 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它是在疾病初期采取的预防措施。对于传染病,"三早"预防就是加强管理,严格疫情报告。
除了及时发现传染病人外,还要密切注意病原携带者。对于慢性病,"三早"预防的根本办法是做好宣传和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水平。
通过普查、筛检和定期健康检查以及群众的自我监护,及早发现疾病初期(亚临床型)患者,并使之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由于慢性病常是经过致病因素长期作用后引起的,给"三早"预防带来一定困难。
3.第三级预防亦称康复治疗 是对疾病进入后期阶段的预防措施,此时机体对疾病已失去调节代偿能力,将出现伤残或死亡的结局。此时应采取对症治疗,减少痛苦延长生命,并实施各种康复工作,力求病而不残,残而不废,促进康复。
三级预防是健康促进的首要和有效手段,是现代医学为人们提供的健康保障。
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促康复。
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疾病尚未发生时准对病因而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2、二级预防:是在潜伏期为了阻止或减缓骑兵的发生而采取的措施。二级预防的措施包括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故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
3、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期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减低病死率。三级预防包括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
扩展资料:
以糖尿病为例:
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减少Ⅱ型糖尿病发生机会: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加强体育锻炼;提倡膳食平衡,多吃蔬菜水果,限盐,防止能量的过度摄入;预防和控制肥胖。
第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如有糖调节受损史;年龄≥40岁;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者的一级亲属;高血压;血脂异常。
第三级预防:对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除了控制血糖,还要同时控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血糖的自我监测,通过规范的药物、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控制血糖稳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治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以人群为对象,以健康为目标,以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健康、保护健康、恢复健康为目的的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
1.第一级预防 (Primary Prevention)亦称为病因预防,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措施如下: (1)针对机体预防措施:增强机体抵抗力,戒除不良嗜好,进行系统的预防接种,做好婚前检查。 (2)针对环境的预防措施:对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做好预防工作。对遗传致病因素作好预防工作。加强优生优育和围产期保健工作,防止近亲或不恰当的婚配。
(3)对社会致病因素的预防:对心理致病因素作好预防工作。不良的心理因素可以引起许多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癌症、哮喘、溃疡病等大多与心理因素有关。
2.第二级预防 (Secondary Prevention)亦称“三早”预防,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它是在疾病初期采取的预防措施。对于传染病,"三早"预防就是加强管理,严格疫情报告。除了及时发现传染病人外,还要密切注意病原携带者。对于慢性病,"三早"预防的根本办法是做好宣传和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水平。通过普查、筛检和定期健康检查以及群众的自我监护,及早发现疾病初期(亚临床型)患者,并使之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由于慢性病常是经过致病因素长期作用后引起的,给"三早"预防带来一定困难。
3.第三级预防 (Tertiary Prevention)亦称康复治疗,是对疾病进入后期阶段的预防措施,此时机体对疾病已失去调节代偿能力,将出现伤残或死亡的结局。此时应采取对症治疗,减少痛苦延长生命,并实施各种康复工作,力求病而不残,残而不废,促进康复。
三级预防是健康促进的首要和有效手段,是现代医学为人们提供的健康保障。
(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正对病因而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加强对病因的研究,减少对危险因素的接触,是一级预防的根本。
(2)二级预防:是在疾病的潜伏期为了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其措施包括: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故又称为三早预防。
(3)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期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三级预防包括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