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温泉沐浴、医疗,利用地下热水取暖、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
但真正认识地热资源并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却是始于20世纪中叶。地热能的利用可分为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两大类,而对于不同温度的地热流体可能利用的范围如下: 1、2O0~400℃直接发电及综合利用; 2、150~200℃双循环发电,制冷,工业干燥,工业热加工; 3、10O~15O℃双循环发电,供暖,制冷,工业干燥,脱水加工,回收盐类,罐头食品; 4、50~100℃供暖,温室,家庭用热水,工业干燥; 5、20~50℃沐浴,水产养殖,饲养牲畜,土壤加温,脱水加工; 现在许多国家为了提高地热利用率,而采用梯级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办法,如热电联产联供,热电冷三联产,先供暖后养殖等。
近年来,国外对地热能的非电力利用,也就是直接利用,十分重视。因为进行地热发电,热效率低,温度要求高。
所谓热效率低。就是说,由于地热类型的不同,所采用的汽轮机类型的不同,热效率一般只有6.4~18.6%,大部分的热量白白地消耗掉。
所谓温度要求高,就是说,利用地热能发电,对地下热水或蒸汽的温度要求,一般都要在150℃以上;否则,将严重地影响其经济性。而地热能的直接利用,不但能量的损耗要小得多,并且对地下热水的温度要求也低得多,从 15~180℃这样宽的温度范围均可利用。
在全部地热资源中,这类中、低温地热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远比高温地热资源大得多。但是,地热能的直接利用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受载热介质—热水输送距离的制约,一般来说,热源不宜离用热的城镇或居民点过远;不然,投资多,损耗大,经济性差,是划不来的。
目前地热能的直接利用发展十分迅速,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加工、民用采暖和空调、洗浴、医疗、农业温室、农田灌溉、土壤加温、水产养殖、畜禽饲养等各个方面,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节约了能源。地热能的直接利用,技术要求较低,所需设备也较为简易。
在直接利用地热的系统中,尽管有时因地热流中的盐和泥沙的含量很低而可以对地热加以直接利用,但通常都是用泵将地热流抽上来,通过热交换器变成热气和热液后再使用。这些系统都是最简单的,使用的是常规的现成部件。
地热能直接利用中所用的热源温度大部分都在40℃以上。如果利用热泵技术,温度为20℃或低于20℃的热液源也可以被当作一种热源来使用(例如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典及其他国家的做法)。
热泵的工作原理与家用电冰箱相同,只不过电冰箱实际上是单向输热泵,而地热热泵则可双向输热。冬季,它从地球提取热量,然后提供给住宅或大楼(供热模式);夏季,它从住宅或大楼提取热量,然后又提供给地球蓄存起来(空调模式)。
不管是哪一种循环,水都是加热并蓄存起来,发挥了一个独立热水加热器的全部的或部分的功能。由于电流只能用来传热,不能用来产生热,因此地热泵将可以提供比自身消耗的能量高3~4倍的能量。
它可以在很宽的地球温度范围内使用。在美国,地热泵系统每年以 20%的增长速度发展,而且未来还将以两位数的良好增长势头继续发展。
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预测,到2030年地热泵将为供暖、散热和水加热提供高达68Mt油当量的能量。 对于地热发电来说,如果地热资源的温度足够高,利用它的好方式就是发电。
发出的电既可供给公共电网,也可为当地的工业加工提供动力。正常情况下,它被用于基本负荷发电,只在特殊情况下,才用于峰值负荷发电。
其理由,一是对峰值负荷的控制比较困难,再就是容器的结垢和腐蚀问题,一旦容器和涡轮机内的液体不满和让空气进入,就会出现结垢和腐蚀问题。 总结上述,地热能利用在以下四方面起重要作用。
1.地热发电 地热发电是地热利用的最重要方式。高温地热流体应首先应用于发电。
地热发电和火力发电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热能在汽轮机中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所不同的是,地热发电不象火力发电那样要备有庞大的锅炉,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热能。
地热发电的过程,就是把地下热能首先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再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要利用地下热能,首先需要有“载热体”把地下的热能带到地面上来。
目前能够被地热电站利用的载热体,主要是地下的天然蒸汽和热水。按照载热体类型、温度、压力和其它特性的不同,可把地热发电的方式划分为蒸汽型地热发电和热水型地热发电两大类。
地热发电示意图 (1)蒸汽型地热发电 蒸汽型地热发电是把蒸汽田中的干蒸汽直接引人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但在引人发电机组前应把蒸汽中所含的岩屑和水滴分离出去。这种发电方式最为简单,但干蒸汽地热资源十分有限,且多存于较深的地层,开采技术难度大,故发展受到限制(参考《资源》栏目有关文章)。
主要有背压式和凝汽式两种发电系统。 (2)热水型地热发电 热水型地热发电是地热发电的主要方式。
目前热水型地热电站有两种循环系统:a、闪蒸系统。闪蒸系统如图1所示。
当高压热水从热水井中抽至地面,于压力降低部分热水会沸腾并“闪蒸”成蒸汽,蒸汽送至汽轮。
利用冬闲田种植黑麦草养鹅,可显著增加农民收入。
冬闲田 种植黑麦草养鹅要掌握以下要点: (1) 适时播种黑麦草。黑麦草是一种粗蛋白较高的优质青伺 料。
为尽可能延长黑麦草生育期,提高鲜草产量,长江以南收获 晚稻或中稻后应立即播种,长江以北可采用套播技术,与稻草共 生期不超过2周为宜,即一般在10月中下旬播种。 若在11月播 种,黑麦草的产量会显著降低。
(2) 喂饲方式与方法。①以黑麦草为主的喂饲方式,可节省 伺料成本,但生长速度相对偏慢。
而采用配方饲料为主,成本有 所增加,但生长速度快。具体做法是前期3周重点以喂饲苗鹅饲 料为主,加黑麦草;中期以黑麦草为主,每日喂1次配方饲料或 谷物;后期(60日龄后)开始增加配方伺料投放量,减少鹅活 动量。
②黑麦草与鹅养殖的时间茬口安排:黑麦草生育期较长, 从10月中、下旬播种,青料利用时间在5个月左右。而鹅生长 每批则在70-80天,且苗鹅期黑麦草用料少,故合理安排好苗 鹅投放时间,充分利用黑麦草青料,可减少伺养成本,获得好的 效果。
如养殖第二批白鹅,贝U应在头批白鹅出售前的半个月购买 比较理想。 一般第一批白鹅在12月中下旬至1月上旬、第二批在 2月下旬至3月上旬购入比较合理,有利于鹅的管理和缩短饲养 期,确保后期快速生长,这样可获得种草养鹅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人多地少的城镇或郊区,可利用稻田、菜地,玉米地、甘蔗田、果园间作套种平菇,进行周年栽培、立体栽培。
现以湖北经验为例,介绍冬闲稻田种平菇技术。(1)开沟作畦10月中、下旬收割晚稻后,在田面半干半湿时开沟作畦。
畦面宽1.4米、长10~15米,沟宽40厘米、深30厘米,畦面撒1%~2%石灰水抑菌杀虫。(2)压块播种选用新鲜棉籽壳做培养料。
预先将棉籽壳在田头水坑中浸透后捞出沥干,拌入0.1%(以棉籽壳重量计)多菌灵或托布津,1%~2%石膏粉,要混拌均匀。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在畦面直接压块播种。
菌砖规格为60厘米*40厘米*15厘米,在畦面摆成2行。菌砖间距30~40厘米,每块菌砖用干料10千克,菌种2瓶(500毫升装)。
采用框模压砖,分层播种的方法,中间用种占1/3,表面用种2/3。(3)发菌管理播种后直接在菌砖上覆盖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上用草帘或散稻草遮光调温。
根据膜内温度和发菌情况,适时揭膜通风。经15~20天,大多数菌砖表面形成桑椹状原基时(菌砖四周较多),即可架膜出菇。
(4)架膜出菇管理仿照水稻生产中塑料薄膜育秧方式,在畦面用弓形竹片将塑料薄膜架空支起,最高处离菌砖30厘米左右,四周用土块压住固定即可。根据阳光强弱、膜内温度和平菇生长情况,及时增减塑料薄膜外面的草帘或稻草,适时揭膜通风。
因水田地下水位较高,地面潮湿,一般不需喷水增湿,即可采收平菇。采收第一批菇后,可根据畦面潮湿情况和菌砖失水情况,酌情补水。
稻田种菇常用畦沟进水漫畦法。补足水分后7~10天,就可第二次出菇。
稻田种菇的菌砖先后可收3~4批平菇,累计产量为每100千克棉籽壳收鲜菇100千克左右。(5)杂菌处理因田野空气新鲜,稻田种菇较少发生杂菌。
万一出现较大范围的杂菌污染现象,可揭膜晾晒数日,然后灌水浸泡菌砖12~24小时,再放水稍晾干后盖膜催菇,仍可望丰收。为了占领蔬菜淡季市场,可用中稻田种平菇。
但要时时留心畦面温度,提防高温烧菌。利用冬闲稻田压块种平菇,具有省地、省工、容易管理、产量高等优点,且栽培后的菌砖直接返田,兼有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水稻产量的作用。
答: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节约使用土地的措施主要有: 1、非农业建设要节约使用土地。
首先应当尽量避免占用耕地尽可能地使用荒山、荒地、荒滩。其次如果必须占用耕地时应当尽量利用劣地尽可能地不占用优质耕地。
再次不论什么土地都应当节约使用尽量少占使土地利用达到最大的集约。 2 、禁止破坏耕地。
第三十六条规定了被禁止的破坏耕地的行为建窑、建房、建坟。 3 、禁止在基本农田上挖塘养鱼和发展林果业。
4 、制止闲置、荒芜耕地的行为。闲置耕地是指依法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占用耕地后未能及时按照批准的或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用途加以利用或土地利用率未达到规定要求致使耕地被占用后处于未被利用或利用不充分的状态。
荒芜耕地是指土地具备耕种条件而土地使用者故意不进行耕种。 5 、重新利用被占用耕地地表耕作层的土壤。
在人多地少的城镇或郊区,可利用稻田、菜地、玉米地、甘蔗 田、果园间作套种平菇,进行周年栽培,立体栽培。
现以湖北经验为例,介绍冬闲稻田种平菇技术。(1) 开沟作畦10月中、下旬收割晚稻后,在田面半干半湿, 尚能踩出泥浆时开沟作畦。
畦面宽1。4米、长10~15米,沟宽40 厘米、深30厘米,畦面撒1%~2%石灰水抑菌杀虫。
(2) 压块播种选用新鲜棉籽壳做培养料。预先将棉籽壳在田头水坑中浸透后捞出沥干,拌入0。
1% (以棉籽壳重量计)多菌灵 或硫菌灵,1%~2%石膏粉,要混拌均匀。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 旬在畦面直接压块播种。
菌砖规格为60厘米X40厘米X15厘米, 在畦面摆成2行。 菌砖间距30~40厘米,每块菌砖用干料10千 克,菌种2瓶(500毫升装)。
采用框模压砖,分层播种的方法, 中间用种占1/3,表面用种2/3。(3) 发菌管理播种后直接在菌砖上覆盖塑料薄膜,塑料薄膜 上用草帘或散稻草遮光调温。
根据膜内温度和发菌情况,适时揭膜 通风。 约经15~20天,大多数菌砖表面形成桑椹状原基时(菌砖 四周较多),即可架膜出菇。
(4) 架膜出菇管理仿照水稻生产中塑料薄膜育秧方式,在畦 面用弓形竹片将塑料薄膜架空支起,最高处离菌砖30厘米左右, 四周用土块压住固定即可。根据阳光强弱,膜内温度和平菇生长情 况,及时增减塑料薄膜外面的草帘或稻草,适时揭膜通风。
因水田 地下水位较高,地面潮湿,一般不需喷水增湿,即可采收平菇。采 收第一批菇后,可根据畦面潮湿情况和菌砖失水情况,酌情补水。
稻田种菇常用畦沟进水漫畦法。补足水分后7~10天,就可第二次 出菇。
稻田种菇的菌砖先后可收3~4批平菇,累计产量为每100 千克棉籽壳收鲜菇100千克左右。 (5) 杂菌处理因田野空气新鲜,稻田种菇较少发生杂菌。
万 一出现较大范围的杂菌污染现象,可揭膜晾晒数日,然后灌水浸泡 菌砖12~24小时,再放水稍晾干后盖膜催菇,仍可望丰收。为了占领蔬菜淡季市场,可用中稻田种平菇。
但要时时留心哇 面温度,提防高温烧菌。 利用冬闲稻田压块种平菇,具有省地,省工,容易管理、产量 高等优点,且栽培后的菌砖直接返田,兼有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 力,增加水稻产量的作用。
原发布者:西米20143
土壤改良方案 一、土壤板结、盐渍化加重 危害:在大部分菜区,都存在长期大量不合理施用化学肥料的现象,表现为:不但底肥化肥使用量大,而且追肥也是大量使用,这样就使得土壤团粒结构破坏严重,透气性降低,需氧性的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熟化慢,从而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板结对蔬菜的危害一是根系下扎困难,二是即使根系能扎下去,也会因土壤含氧量过低,出现沤根现象。土壤盐渍化是指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后,土壤中盐离子增多,妨碍蔬菜根系正常吸水,从而影响植株生长,严重时蔬菜就像种在盐水里一样,造成了腌根死棵。土壤盐害有轻重之分,初期地面有清霜而后发展到绿皮“青苔”,棚室内蔬菜尚为正常;中度时地面出现许多块状的红色胶状物,干后变为“红霜”,棚室内蔬菜生长到中期出现点片萎蔫;土壤盐分过重时地面出现白色结晶“盐霜”,棚室内蔬菜定植后根系特别少,后期死秧加重。 解决措施:目前解决土壤板结和盐渍化较好的措施是使用汽巴松土精,每亩地300克,使用时将松土精掺30~40公斤土撒施到蔬菜的根部附近,然后浇水即可。使用松土精后,通过松土精的物理作用,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疏松、透气,促进蔬菜根系下扎,保证蔬菜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 二、土壤菌群失调 危害:土壤中的生物菌有一部分是有益菌,在土壤中起比较好的作用,改良根系生长的环境;还有一部分菌属于有害菌,这些菌会引起许多的土传病害,造成死秧、死苗。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土壤中
《土地管理法》规定,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1)保护耕地和控制建设用地的原则。保护耕地与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目前,城市、集镇和连队盲目扩张是造成耕地减少的重要原因。要保护耕地,就要严格控制城市、城镇和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要依据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认真审核当地城市和村庄的人口规模和人均用地指标。在此基础上,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并通过土地利用分区,将各类建设用地区体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同时,划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一般耕地区,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2)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原则。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中,要认真分析城乡各类用地特别是建设用地的潜力,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人均用地大,超过150平方米,现有农村居民点整理复垦潜力很大。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农田中不同程度地分散着一些闲散地、废沟塘、取土坑等。据调查,通过农村土地整理,可增加5-10%的耕地。要通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和加强土地开发整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3)统筹安排用地的原则。人多地少、土地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土地又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用地。因此,在安排土地利用时,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在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不仅要注意协调建设用地与农用地之间的矛盾,还应统筹安排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用地,协调好农、林、牧、渔各业之间的土地利用矛盾。同时,还应考虑土地资源综合利用问题,即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与保护之间的统筹协调问题。
(4)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要加强耕地保护,保证必要的耕地面积,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确定耕地开垦的范围时,要充分考虑开垦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避免因耕地开垦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不利影响。划定耕地开垦区时,要注重生态保护。对已经开发利用但利用不合理或不充分的土地,要提出整治措施。要划定重点土地整理区,以便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坚持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条件下进行土地开发和土地整理,使土地得到高效利用和持续利用。(5)耕地占补平衡原则。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要体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原则。耕地占补平衡不仅是指标上的平衡,还应在土地利用分区上得到反映。一是要划定足够面积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一般耕地区;二是要划定与耕地占用相匹配的耕地开垦区和土地整理区,保证占地者能够开垦或整理出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3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