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历经三十年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经济总量进入世界前四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但是,由于中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依然不完善,中国经济的基础依然不稳固,加之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动,未来几年将是十分艰难的几年,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十大严峻挑战:一、出口制造业面临挑战。美国经济衰退已基本确立,美国政府的救市政策都只能暂时缓解衰退的速度,无法改变其趋势。
这将对我国的制造业、出口行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冲击。以广东、浙江近期的表现看,处境十分艰难,可以说中国的出口制造业业绩已经进入了几十年的拐点。
二、中小企业面临挑战。紧缩性货币政策有可能导致经济硬着陆,加重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中国已经进入成本上升期,成本相对优势正迅速丧失,中小企业经营情况十分困难。
三、国民经济面临挑战。CPI连续高企已成为全球趋势,目前尚没有明显降低信号,结构性通涨正逐渐演变为系统性通涨,石油、农产品、黄金价格的持续上涨,将大大拉高我国的战略成本,推高我国中下游企业生产成本,降低居民消费意愿,消费者信心下滑,国内消费难以刺激起来,国家刺激内需的政策有可能落空。
如果CPI超过10%,将可能出现新一轮抢购潮,经济面临大起大落风险,社会稳定将受到影响。四、外汇储备面临挑战。
美元衰退趋势也已经确立,中国外汇储备大幅缩水,中国几十年积累的外汇储备、对外投资正受到严重贬值的威胁。五、金融系统面临挑战。
中国经济结构依然不合理,房地产泡沫是悬在中国经济头上的一枚定时炸弹,一旦投机热钱抽逃,信心崩溃,房价将不可避免地大幅下跌,中国也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信贷危机,银行业将再次陷入困境,金融系统风险将彻底损害市场的信心和流动性,国家艰难完成的金融业改革成果将受到严重损害。六、证券市场面临挑战。
中国证券市场依然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上市公司我行我素恶意圈钱,广大中小股东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一旦市场信心崩溃,中国又将进入熊市周期,企业融资、国企改革的功能将无法顺利体现。七、国际安全面临挑战。
历史证明,美国一旦陷入经济危机,必然想办法把损失转嫁在它国身上,区域战争、局部冲突的风险正在迫近。八、和平环境面临挑战。
分离主义、恐怖主义最近再次在世界范围内抬头,科索沃独立是个标志性信号,而我国近期连续发生的疆独、藏独事件是全球分离主义、恐怖主义的呼应,如不加大对此的应对,将使国内经济的宏观环境受到严重损害。九、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高物价、高房价、投资环境恶化、地方政府的政令不通、环境污染的恶化,正在严重破坏中国经济发展的土壤,正在把外资驱赶出中国,大量的失业队伍随时会出现。十、改革成果面临挑战。
人民币正面临大幅升值的风险,虽然可暂时缓解我国的通货膨胀,但却是治标不治本,而且几乎是饮鸩止渴,对我国的产业将带来致命的打击。历史一再证明,汇率历来是国与国之间政治博弈的工具,西方势力逼迫人民币升值,其目的是将中国引入一场货币战争,击垮中国的出口制造业,击垮中国的金融安全,攫取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
如何应对当前面临的经济危机,建议可从以下十个方面着力:一、改善宏观调控方式,尽快放松紧缩性金融政策,大幅提高存款利率,稳定贷款利率,尽快实现正利率状态,对冲通货膨胀的影响,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企业资金流正常运行。二、大幅提高人民的收入,增强人民的消费信心,有效刺激内需,让利与民,放水养鱼,促进社会和谐。
三、坚持小平同志的“韬光养晦”战略,控制中投公司等国家资本的对外投资冲动,回避国际社会的经济金融风险。四、“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尽快实施石油、黄金、粮食战略储备政策,加大储备,采金、石油企业实施完全国有化,鼓励藏金于民,实施次级金本位政策,防范国际经济的剧烈动荡对中国经济、货币安全的冲击。
预计在通涨背景下,全球石油、农产品、黄金等战略资源品价格几年内仍将持续上扬。五、尽快健全住房社会保障体系,推广廉租房制度,取消经济适用房制度,征收房产税,打击房地产投机需求,打击地方政府卖地GDP状况。
六、宣布停止人民币升值,稳定汇率波动,回避国际热钱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七、停止股指期货的推出,尽快推出创业板,防止证券市场大起大落,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
八、坚决彻底地打击分离主义苗头,维护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健康。九、继续推进加大社会保障事业的建设,大幅提高最低社会保障水平,未雨绸缪,防范低收入阶层、失业阶层可能引发的社会冲击。
十、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痛下决心,尽早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宜早不宜晚,彻底打破束缚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桎梏,一劳永逸,开拓中国经济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是农村废弃物污染。
农村人畜粪便、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被认为是目前中国农村三类主要废弃物。据调查,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平均不到3%,有的地区粪便不经处理或化粪池便直接排入江河,严重污染了水源和环境。
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未能统一有效管理,农户的生活垃圾和污水随便倾倒、流向田头沟渠、池塘、路边,大量有害有毒废弃物如废旧电池等严重污染着土地、水源、庄稼,破坏了农村生态平衡。与此同时,城市垃圾场地一般都设在城镇郊区,农村承受了农村和城镇共同产生的生活垃圾。
中国有8亿左右农村人口,如果每人每年产生0.3吨计,全国每年合计将增加生活垃圾24000万吨。垃圾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了多种酸性的代谢产物及水分,在雨水的淋滤作用下,垃圾中的重金属被溶解并随渗滤液流入到地表或渗入地下,垃圾中的病源微生物也可渗入滤液中,构成了有机物、重金属和病源微生物三位一体的污染源。
二是农村乡镇小企业污染。乡镇企业由于企业生存的经济环境、基础条件及管理水平的限制,主要集中在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建材等少数产业和土法炼磺、炼焦等落后技术上,大多数设备相对落后,产品技术层次不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因而环境污染严重。
农村工业污染已使全国16.7万平方公里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7.5%。值得注意的是高能耗的实心黏土砖厂仍在严重污染农村环境,据调查统计。
每建造1万平方米多层住宅需用200万块黏土砖,生产这些黏土砖将耗用土地3.3亩,烧制这些黏土砖耗用标准煤18万吨,同时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硫气体。 三是化肥、农药的大量及不合理施用引发污染。
目前,农民在土地上投入的机肥料大幅度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快速增长且氮磷钾使用比例不平衡,其结果导致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养分易流失,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据统计农业生产中氮肥的利用率为30-35%,氮肥的地下渗漏损失为10%,农田排水和暴雨径流损失为15%;磷肥利用率为10-25%,全国缺钾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6%,20-30%的耕地氮养分过量。
大量的氮和磷营养元素随农田排水或雨水而进入到江河湖泊,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同时,过量施撒农药、化肥,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垃圾未能妥善处理,农用地膜、农药空瓶、化肥包装袋随意丢弃,难以在短时期内降解,严重污染了耕地,造成一部分农作物减产。
四是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近年来,中国畜禽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各地在城镇郊区附近建立了一大批养殖厂,由原来农村的分散养殖变成了集中养殖,由此而带来了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和污染问题。
粪尿中大量氮磷渗入地下,使地下水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水产养殖业也对一些湖泊、水库造成污染,这种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鱼类粪便、饵料沉淀、为使水生植物生长而撒播的各种肥料。
五是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增加了环境污染。部分企业公共利益意识淡薄,对矿产资源重开发、轻恢复,开采矿山时直接剥离地表,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地面下陷、山体滑坡,一些煤矿、磷矿等企业的废水直接排放到田间地头、沟渠河流,被部分农户用来作为灌溉水源,破坏了生态,也污染了农作物。
针对此:一是环保部门要利用多种媒体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科学发展观意识;二是农业主管部门、农技推广机构应引导农民重视使用农家肥,积极推广安全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技术和模式;三是有关部门应督促指导乡(镇)、村在规划和建设时要同时配套环卫等基础公共设施,在一定场所、范围内设置垃圾池,便于集中或定期进行处理;四是城建城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城市垃圾处置行为,加大城区垃圾科学合理处理力度,避免城市垃圾转移农村,转嫁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五是切实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投入的力度。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从政府、集体、个人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
1、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
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2、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
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
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
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6、旱灾和水灾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
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
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在联合国《国时粑N镏置骋坠 肌妨谐龅?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8、WTO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
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
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 9、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
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
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 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
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
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5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