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级存款准备金的一计提范围:
(1)二级存款准备金的计提范围不应包括有贷款企业存款 工商银行现行的二级存款准备金计提范围是山有贷款企业存款、无贷款企业存款、储蓄存款和单位其他存款四部分组成的各项存款的增加领。
(2)在各项存款增加额中,储蓄存款来源于社会公众的游资;无贷款企业存款来源于各种业务收入,如铁进、邮电企业的货运、客运、装卸、邮政、电信等营业收入;
(3)单位其他有款来抓于不属于企业性质又无财政拨款单位的出卖技术专利、提供信息咨询等收入,上述三项是银行真实的资金来源,约占各项存款增加额的三分之二。
2. 存款准备金是指:
(1)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ation)。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2)存款准备金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一般准备金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一般准备金指从事存贷款活动的金融企业按一定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一般风险准备,该项准备金作为利润分配处理,并作为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
新准则的会计科目表中,含有“准备金”的科目包括资产类中的“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科目,负债类中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科目、“保险责任准备金”科目,损益类中的“摊回保险责任准备金”科目、“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科目和“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科目等。
一般准备金指从事存贷款活动的金融企业按一定比例从全部贷款余额中提取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一般准备是贷款损失准备的其中一类准备,属于二级会计科目。一般准备年末余额按不得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计提。
法定存款准备金,并不是一系列准备金的合集,而是在法律上有具体定义的特定资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存在中央银行里的,这部分资金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类似的还有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之间的数量关系: 存款准备金=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总额 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就是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主要是央行为了限制商业银行片面为了追求利益而过度放贷的冲动,避免使宏观经济陷入周期性衰退甚至滞涨的泥潭。
商业银行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保函保证金存款及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等3类保证金存款,将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一般包括:单位存款 、协议存款、个人储蓄存款,不包括同业存款。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初衷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最简单的说,就是各家银行需要交给人民银行保管的一部分押金,用以保证将来居民的提款,而如果押金交的比以前多了,那么银行可以用于自己往外贷款的资金就减少了。
主要影响:
1、银行:由于资金减少,贷款利润会减少,这对于目前仍然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银行的业绩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会催促银行更快向其他利润来源跟进,比如零售业务、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这样也会进一步加强银行的稳定性和盈利性。
2、企业:资金紧张,银行会更加慎重选择贷款对象,倾向于规模大、盈利能力强、风险小的大企业,这会给一部分非常依赖于银行贷款的大企业和很多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强者更强。
3、股市:影响非常有限,幅度比预期低,而且就目前大部分银行的资金来说,都还比较充裕,这个比例对其贷款业务能力相当有限;另一方面,市场很早就已经预期到人民银行的紧缩性政策,所以股市在前期已经有所消化,只是在消息出台时的瞬间反映一下而已。
4、基金:没什么影响,基本上是随股市个债市走的。
5、期货:短期有利空影响,对一些商品期货会有较大利空影响,我国目前还未有这种类型的金融期货,呵呵,所以基本上影响不大。
6、存款:银行会加大力度推陈出新吸引存款,但对于老百姓而言,没什么影响
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建立起来的,近20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六次调整。1998年以来,随着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不断得到完善;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过两次调整,一次是1998年3月将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到8%,最近的一次是1999年11月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
存款准备金率:
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 万元。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央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对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旨在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核算
一般性存款准备金是由各商业银行总行缴存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总行应根据全行旬末一般性存款的余额,若存放中央银行存款余额小(大)于应缴存存款准备金(本旬本行吸收的一般性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应及时调增(减)存款,并填制有关记账凭证办理转账。会计分录为:
?
缴存(调增)时:?
借:法定存款准备金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退缴(调减)时,则会计分录相反。
各市地行、县支行吸收的财政性存款,应全部缴存当地人民银行。缴存时间、缴存金额计算的方法同一般性存款(但缴存比率为100%)。根据填制的“缴存财政性存款划拨凭证”进行账务处理。缴存(调增)时,会计分录为:
借:缴存中央银行财政性存款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调减时,则会计分录相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8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