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会计科目的编号:一般采用四位纯数字表示,其中:
第一位数字(即千位):表示会计科目的类别,其中1表示资产类,2表示负债类,3表示所有者权益类,4表示成本类,5为损益类;第二位数字(即百位):可以划分大类下面小类;剩余两码为流水号。在第一位数字主要类别之下,业务性质相同的会计科目都以同样的号码为第二位数字,在相同业务性质的会计科目下,再以第三位依次排列各个会计科目。其中第二位小类的排列顺序:资产类下面的小类是按照变现能力大小排序;负债类下面的小类是按照流动性大小排序;所有者权益类下面的小类是按照转化为资本的能力大小排序。同时,为便于会计科目的增减,一般情况下,编码要考虑到未来的扩展性,在编码间,留有一定的间隔。
二级会计科目的编号:一般采用六位编码,其中前四位为一级科目的代码,后两位为流水号。如:银行存款(编码为1002)下根据银行的不同,设置多个二级别科目,诸如“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等,则可分别编码为:100201中国建设银行、100202中国工商银行、100203中国农业银行。
一般情况下,二级科目都是根据企业的需要来设置。但无论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如何设置,其前提都必须要保证编码的唯一性。因此,为了确保会计科目的唯一,数据保存时的检验动作必不可
会计科目编码的通用原则
万变不离其宗,与其它财务管理软件相同,用Excel实现的财务管理也需要对会计科目进行编码,并遵循同样的编码原则:一方面要能够起到区分会计科目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便于会计人员的识别与计算机的输入。
一级会计科目的编号一般采用四位纯数字表示,其中:第一位数字(即千位)表示会计科目的类别,其中1表示资产类,2表示负债类,3表示所有者权益类,4表示成本类,5为损益类;第二位数字(即百位)可以划分大类下面小类;剩余两码为流水号。为便于会计科目的增减,一般情况下,编码要考虑到未来的扩展性,在编码间,留有一定的间隔。
二级会计科目一般采用六位编码,其中前四位为一级科目的代码,后两位为流水号。如:银行存款(编码为1002)下根据银行的不同,设置多个二级别科目,诸如“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等,则可分别编码为:
100201中国建设银行
100202中国工商银行
100203中国农业银行
一般情况下,二级科目都是根据企业的需要来设置。但无论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如何设置,其前提都必须要保证编码的唯一性。因此,为了确保会计科目的唯一,数据保存时的检验动作必不可少。
一、代码及其作用
1、定义
代码(Code)是人为确定的代表客观事物(实体)名称、属性或状态的符号或者是这些符号的组合。
2、作用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设计代码作用是:
唯一化。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东西如果我们不加标识是无法区分的,这时机器处理就十分困难。所以能否将原来不能确定的东西,唯一地加以标识是编制代码的首要任务。
举例。最简单、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职工编号。在人事档案管理中我们不难发现,人的姓名不管在一个多么小的单位里都很难避免重名。为了避免二义性,唯一地标识每一个人,因此编制了职工代码。
规范化。唯一化虽是代码设计的首要任务。但如果我们仅仅为了唯一化来编制代码,那么代码编出来后可能是杂乱无章的,使人无法辨认,而且使用起来也不方便。所以我们在唯一化的前提下还要强调编码的规范化。
举例。财政部关于会计科目编码的规定,以“1”开头的表示资产类科目;以“2”表示负债类科目;“3”表示权益类科目;“4”表示成本类科目等。
系统化。系统所用代码应尽量标准化。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企业所用大部分编码都有国家或行业标准。
举例。在产成品和商品中各行业都有其标准分类方法,所有企业必须执行。另外一些需要企业自行编码的内容,例如生产任务码、生产工艺码、零部件码等,都应该参照其它标准化分类和编码的形式来进行。
二、代码设计的原则
一个良好的设计既要保证处理问题的需要,又要保证科学管理的需要。在实际分类时必须遵循如下几点:
1、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容量,要足以包括规定范围内的所有对象。如果容量不够,不便于今后变化和扩充,随着环境的变化这种分类很快就失去了生命力。
2、按属性系统化。分类不能是无原则的,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具体管理的要求来划分是我们分类的基本方法。分类应按照处理对象的各种具体属性系统地进行。如在线分类方法中,哪一层次是按照什么属性来分类,哪一层次是标识一个什么类型的对象集合等都必须系统地进行,只有这样的分类才比较容易建立,比较容易为别人所接受。
3、分类要有一定的柔性,不至于在出现变更时破坏分类的结构。所谓柔性是指在一定情况下分类结构对于增设或变更处理对象的可容纳程度。柔性好的系统在一般的情况下增加分类不会破坏其结构。但是柔性往往还会带来别的一些问题,如冗余度大等,这都是设计分类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4、注意本分类系统与外系统、已有系统的协调。任何一项工作都是从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分类时一定要注意新老分类的协调性,以便于系统的联系、移植、协作以及新老系统的平稳过渡。
如何利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行业标准?
三、代码的设计方法
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线分类方法,一种是面分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各有其不同的用途。
1、线分类方法
线分类方法是目前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在手工处理的情况下它几乎成了唯一的方法。
线分类方法的主要出发点是:首先给定母项,母项下分若干子项,由对象的母项分大集合,由大集合确定小集合……,最后落实到具体对象。
线分类划分时要掌握两个原则:唯一性和不交叉性。
线分类法的特点:
结构清晰,容易识别和记忆,容易进行有规律的查找。
与传统方法相似,对手工系统有较好的适应性。
主要缺点是结构不灵活,柔性较差。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9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