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理论跟实务的区别
分六要素,是按照会计理论的分类,其目的是更好的理解借贷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叫的要素
而在实务中,为了实际记账的方便,一般分成六类(还有一个共同类,主要是银行等特殊行业)科目——叫的账户类别
两个其实是存在对应关系的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基本完全一致
理论中的资产要素包括实务总的资产和成本类账户
理论中的收入和费用在实务中全部归入损益类
这样划分主要是根据实际操作方便,比如结转损益,就是结转损益类科目,包括收入和费用,以及损失利得;成本会计,主要对于的成本类账户等
常用的会计科目:1、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的日常活动形成的,但又不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取得的收入。
如金融企业出租房地产取得的收入,出租房地产要按合同每期收取租金,属日常活动,但又不是金融企业的主营业务,所以取得的租金收入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2、营业外收入:是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所谓非日常活动,是指不经常发生的,发生时间不固定不能预期的,如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净收益,企业总不能老是出售固定资产吧;3、其他业务支出:对应的是其他业务收入,如果一项经济业务的收入计入了其他业务收入,那么与该经济业务有关的支出一般应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如1中出租房地产交纳的税金,出租其间发生的日常维护费。
4、营业外支出:对应的是营业外收入,也是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如出售固定资产净损失。5、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与日常管理活动相关的;财务费用一般与筹资、投资活动有关,比如支付利息;你说的营业费用是不是指销售费用,销售费用就是与销售活动有关的。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由于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分类,所以会计要素是主观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会计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会计科目便是对会计要素所作的进一步分类,如何分类则取决于会计目标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例如,当我们把资产要素分为“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科目后,上面用银行存款购买设备的例子便可以反映为:“固定资产”增加了10万,“银行存款”减少了10万,这样就把问题反映清楚了,继而满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企业的资金运行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会计科目体系来全面地反 映。
各会计科目之间既有严格的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会计科目 按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
1。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借贷记账法下,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通常可以分为五大 类: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
2。按提供核算资料的详细程度分类 会计科目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一般可划分为总分类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三个层次。
总分类科目,也称一级科目或 总账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组成内容进行总括划分的科目。如会计 科目按其经济内容或性质的分类就属于这一层次的科目。
例如, “原材料”、“固定资产”、“应付账款”等部是总分类科目。它们对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内容概括性最强,每个会计科目之间相 互区别,各有特性。
二级会计科目是对一级科目的进一步分类,即 二级科目处于一级科目之下,在性质上,二级科目从属于一级科 目。 因而,二级科目反映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内容比 一级科目具体、明确。
明细分类科目是对二级科目的进一步分类, 它处于二级科目之下,一般而言,明细科目是会计科目的最低层 次,在性质上,明细分类科目从属于二级科目和一级科目。与二级 科目相比,明细分类科目反映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内容更 为具体,更有针对性。
仍以“原材料”总分类科目为例,在其所属 的“原料及主要材料”二级科目下,还可以按材料的品种、规格设 置明细科目。
死记硬背。
首先背熟。不理解也要背下来,然后逐一琢磨,理解。
背熟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参照有关分录,尽量多思考为什么这样做。
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多参加审计、查帐之类的工作,向别人学习经验。
多看会计、财务、税务方面的杂志、报纸,学习案例和技巧
多看书,多问,多用脑,拓宽经济类知识面,了解会计分录中的业务内容和流程。
记住记帐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注意会计科目分类:
资产、成本、费用类的借方表增加,贷方表减少。
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利润类的借方表减少,贷方表增加。
报表方面和试算平衡方面注意平衡算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要勤,多学、多问、多练。
1)首先从会计科目入手,背熟科目核算内容,
2)学习记账规则和记帐流程,学习会计制度,学习基础知识,
3)多练,多积累实际经验
4)及时了解各种财税政策,拓宽知识面
5)注意灵活运用,逐步做到精准核算,合理避税。
会计学各分支学有机结合。
早期的会计学,基构成内容比较简单。随着科学领域的扩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与数学方法在会计中的应用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及其向会计领域的渗透,会计学的内容得到不断的充实,并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现代会计学科体系。
会计学科的分类谈到会计学科体系往往要涉及会计课程体系。虽然从理论上讲,会计学科体系与会计课程体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不同体系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分析会计课程体系能够较好地掌握会计学科体系。
国内外对会计学科的分类有多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分类主要是前苏联模式与英美模式。前苏联模式是按国民经济部门和会计工作程序划分会计学科。
我国于本世纪50年代初引进这种分类方法,形成“会计学原理”、“部门会计核算”、“部门财务管理”与“部门经济活动分析”等主干会计课程。 前苏联模式与英美模式 (一)前苏联模式 前苏联模式的主要优点是:有利于根据各部门会计实践的需要进行教学和研究,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它比较适合我国改革的国情。
实行改革开放之后,这种分类的缺陷就显露出来了,主要表现在:与会计实践出现脱节;重复与遗漏并存;容纳能力不够强;不利于学科建设与新时期人才的培养。 (二)英美模式 英美模式的会计学科体系主要是按照学科内容的深浅划分。
在管理会计产生之前,会计学的主干学科划分为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和高级会计。管理会计产生之后,会计学科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领域,而财务会计仍旧按内容深浅分为初、中、高级会计。
英美模式的会计学科体系不按部门发珉春环境有关:实行市场经济,行业划分并不严格,从事会计职业者可以自由流动,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适应不同部门的会计工作,会计教学可以突破行业、部门的界限,在更高层次上阐述会计工作的共性。当然,这一体系也存在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如何处理以及没有很好地界定会计学的范围等问题。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5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