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氏
传说华胥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伏羲与女娲结合才使人类得以敷衍,所以华胥氏也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假若真如传说那样,外出时由于好奇用脚丈量大人的脚印而感孕,那么华胥显然是历史上最早的无性孕育的母亲,传说中正是华胥氏制嫁娶之礼,使人类逐渐摆脱乱婚、群婚的状态,可见其对规范人类性关系和婚姻关系做出的贡献相当巨大。不仅如此,文献中还记载华胥氏“造网罟教渔猎”,发明了渔网捕猎,成为畜牧文化的源头;“作书契以带绳结”;有了简单文字;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方之气,乃画八卦”——开始了人类从规律上认识大自然;“女娲作笙簧”——产生了人类最早的乐器,成为中华音乐的起源。华胥氏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母亲,她自然是毫无争议的天字第一号的贤妻良母。
岳母
岳飞能成为千古传诵的民族英雄,跟他背上那四个字肯定有很大的关系。不过我在很小的时候,听评书《岳飞传》听到岳母刺字一节时总是心头发冷——这娘儿俩都够狠的:想那岳飞他娘只不过一简单家庭妇女,一无医术,二无麻药,估计连消毒设备都不齐备,硬生生在自己儿子背上一针一针扎出“精忠报国”四个字,万一伤口感染出个好歹,中华民族岂不是折损了一位大英雄?而岳飞居然不闹不抗,就忍着痛让他妈拿针扎。一想到这是取民族之大义而舍儿女之小情,当时感动我的是母子二人为民族大义而敢于下手的勇气和觉悟,儿女情长在这一刻完全退居二位了。
孟母
估计孟子所生的战国时代肯定还没有搬家公司,孟母三次搬家一定是一个相当浩繁沉重的工程。至于“子不学,断机杼”的记载,想必从物质意义上说孤儿寡母的孟氏付出的代价是相当大的。按照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孟子幼年便是一个模仿力和感应力极强的孩子,住在坟墓附近就跟人学会了哭丧,住在市场附近就学会了讨价还价,住到学校附近就变得好学上进了。虽然身为寡妇,孟母却对下一代的培养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某前同事一日恍然大悟般惊叹:天哪,我一直以为“孟母三迁”这四个字是“梦母三千”,就是梦见自己有三千个妈妈的意思。甭问,这人小时候他妈肯定是选了个文盲成堆的地方定居的。
孟姜女
孟姜女入选贤妻良母至少有三条理由,一是其千里寻夫之义——想一孤身女子,既无车马又无轿船,全凭三寸金莲一崴一崴地长行千里,该是何等的毅力和勇气?如果不是对丈夫一片忠心,怕是早就半途而废打了退堂鼓;二是其哭倒长城之情——当然如果历史上如果确有其事的话,不排除某种巧合的成分:比如被她哭倒的那一段长城正好是豆腐渣工程、比如那段日子正好连天大雨长城早就该塌,但孟姜女闻听丈夫死讯哭得惊天动地想必是有一定依据的;三是丈夫死后矢志不移之忠——据说秦始皇见孟姜女貌美,不仅赦其哭倒长城之罪,还想纳其进宫享受荣华富贵,但孟姜女宁可跳海也坚辞不从,可见其对亡夫的一片忠贞节烈之情,其情之真,其性之烈,实乃现代人望尘莫及——死了正好换人,还少了好多麻烦。
《贤妻良母》描写普通大家庭的平凡生活,两家两代人在不同时代、不同命运下的喜怒哀乐,全景式地呈现普通家庭人生价值观、道德观的蜕变与发展。
女主角朱玉芳《贤妻良母》塑造的是“宛如身边人”的角色形象。 朱玉芳为人善良朴实,和父亲朱耀宗、丈夫陈大海一起开拉面馆为生,并育有三个子女——建国、建业、建邦,一家人原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可是一场意外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大海的妹妹大雪嫁了个赌鬼,每每都靠玉芳接济度日,玉芳不忍心看着大雪一家沉溺赌海,拒绝再借钱给她,结果导致了大雪跳楼自杀,玉芳的婆婆大雪的母亲美云不谅解她,反而逼着大海和她离婚,一家人从此四分五裂。
长子建国从小就吊儿郎当的,做事不负责任,对感情淡漠。玉芳为了改变他的态度,每天陪着他上学、放学,教他怎么样去爱人,怎么样懂得付出才是幸福的。
建国在妈妈的教导下,成为了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次子建业为人比较偏激,却十分疼爱妈妈,当他得知班主任李亮喜欢母亲,在追求母亲后,变得十分激烈,还偷偷地将老师砸伤了。
玉芳知道孩子们怕失去她,为了让孩子们安心,她毅然放弃了爱情,选择了做个单亲妈妈,独立地将孩子们抚养长大。三子建邦是个叛逆儿童,傲慢而自卑,他老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进而自暴自弃。
玉芳在跟儿子长期的相处过程中,发现他对植物有着特殊的喜好和观察力,于是培养他的兴趣,让他的事业跟爱好完全结合了。
做为女人,与朋友和同事在一经常提到的自然都是女人的话题。
每当提到女人,我最先想到的是“贤妻良母”这四个字。中国的女性,似乎都以贤妻良母来要求自己,仿佛贤妻良母才是完美的女性形象。
贤妻良母,这个词在古代原本是个褒义词,是“贤惠”、“勤劳”、“宽容”、“善良”、“善解人意”、“通情达理”、“无微不至”、“含蓄”、“谦恭”、“温柔”、“富于牺牲精神”的统一。贤妻良母的标准,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这个定义在今天又有了许多更新。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新时代贤妻良母的定义:孝敬老人、照顾孩子、亘古不变的女性美德“贤惠”、知书达礼、有思想、有品位、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喜欢读书和音乐…… 从古到今,无论对贤妻良母如何定义,贤妻良母可以说是所有男人择偶的梦想,同时也是太多女性所追求的目标。虽然如今这个时代,贤妻良母这个词似乎不太流行了,但它对人们来说,还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男人何尝不是怕娶错妻呢?写《菜根谭》的洪应明就说过:“悍妻诟谇,真不若耳聋也!”浓妖不及淡久,婚姻也是如此。
大文豪莎士比亚一生写下了众多精彩的戏剧,但是他的婚姻观却没有任何浪漫色彩。因为他明悉婚姻道路的艰难,更深刻地了解,生活会耗损爱情。
贤妻,用现在的话也叫“贤内助”。贤妻可以塑造自己的男人,因为在女人的身上都能找到母爱的天性。
即使是幼儿园的女孩儿,也能从她们喜欢哄洋娃娃睡觉的事情上,发现温柔、慈祥、善良的优秀本质。历史上光棍男人成为伟人的可谓凤毛麟角,反之,好多伟人的身后却都站着一位甚至多位伟大的女性。
贤妻良母的释义顾名思义,“贤妻”之“贤”即,贤良淑德,善解人意。
“妻”即妻子,媳妇,或者老婆。“贤妻”就是贤良淑德,善解人意的好老婆的意思。
而“良母”之“良”即,勤劳善良,良好。“良母”就是勤劳善良,很懂得“为人母”之道的一位很“称职”的好母亲。
那么,“贤妻良母”就是指一位女性,不仅是个贤良淑德,善解人意的好老婆,好妻子;而且【同时】又是一位拥有“勤劳善良”的传统美德,并且很懂得为人母亲之道的一个很“称职”的好母亲,好妈妈。她的难能可贵在其“同时”二字,有些女人仅仅可以做个“贤妻”。
而有些女人仅仅只懂得怎样做位“良母”。但是,如果能够真正做到“同时”二字的,那称呼其为“完美女性”就一点也不夸张了。
孟母三迁,说的足孟子母亲为了教育孟子和为了孟子的成长而三次选择居住环境的故事。
故事出自《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正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也。’乃去。
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居处子也。’复徒舍学宫之傍。
其嬉戏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大意是说,孟子家住在坟墓的附近。
孟子年少时,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
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
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待到孟子年龄稍长,通学六艺,最终成为一代大儒。 周朝的文王就是典型贤母教育成功的例子,由於文王的母亲太妊苦心孤诣的发明胎 教,在这怀胎十月之时,母子气息相通之际,太妊就至敬至慎的端正好自己的视听言动,让 胎儿时期的文王就接受一股堂堂正正的气息,太妊可以说是真正懂得爱子之道的母亲;并且 太妊夫人也不因为怀胎的缘故而休息,仍然一如以往的执理家务、躬耕农作,一直到临盆之 前仍然还在农地旁工作,临时来不及回家生产,而在附近的马厩里生下文王,太妊这份勤劳 的母德正是文王后来能勤理国政的最好身教。
太妊生下文王之后仍然不断的启发引导教育文 王,文王长大之后娶了一位有仁爱胸襟、贤淑气质的太姒来帮助他治理家室;由於太姒的开 发与太姒的辅助而造就了圣德昭昭,睿智英明、德智兼备具有治国能力的文王;文王在品德 方面能够敬事尊长,礼贤下士,以致於当时像散宜生、太颠、鬻子、辛甲大夫这些有德有学 的人士都很乐意与他共同办理国事,将当时的周国治理得欣欣向荣,到处充满著和乐祯祥的 景象,而使住在很遥远地方的伯夷、叔齐两位历史上有名的贤人都不计路途跋涉之苦而来归 向文王,除此之外更使当时在商纣王暴政统治下的苦难百姓有个安乐的投靠处;文王在智慧 方面,更是以他高明的秉赋而将伏羲氏的易经八卦扩演成为六十四卦,做为世人为人处事的 法则,影响后代至深至远;文王的道德、智慧至今仍然令人歌颂不已。犹令人感念的是太妊 的胎教之功与太姒的辅助之德,她们两位好像两盏明亮的灯,互相照映,而更显出光明;也 好像两只手,互相搓洗,而更能洗得乾净;倘若人间要永远光朗、清净,就永远要有贤母、贤妇。
目前国家处在动荡患难之中,更是需要更多像太妊的贤母,像太姒的贤妇 .岳母刺字,而是历史上一个很著名的故事,说的是宋代爱国英雄岳飞的母亲励子从戎,并将”精忠报国”刺写在儿子背上的故事。岳母也被国人尊为贤母,为中国历史上三大贤母之一,“岳母刺字”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母教经典。
“岳母刺字”故事版本较多,不过说法大同小异,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汤阴县岳家庄的一户农民家里,一个小男孩出生了,他就是岳飞。
岳飞出生不久,遇黄河决口,家被滔滔黄河水冲走,虽然从小家境贫寒,但家教甚严。一次,岳飞有几个结拜兄弟,因为没有饭吃,约岳飞去拦路抢劫,岳飞想到母亲平时的教导,没有答应。
母亲知道后说:“孩子,你做得对,人穷志不穷,咱不能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 母亲担心日后还有不良少年来勾引岳飞,做出不忠之事,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岳母刺字时,先在岳飞脊背上,用毛笔书写,再用绣花针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7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