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有时简称为“抗战”),狭义上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始于1937年7月7日,止于1945年8月15日),即国际上所称“第二次中日战争”;广义上指二战期间东亚、东南亚各地抗击日本入侵的战争;由于日本入侵东亚、东南亚各国,战火蔓延至南亚和太平洋地区,日本称为大东亚战争。
第一个故事,中国无被俘空军。中华民国空军飞行员阎海文在轰炸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的时候,飞机被击落。
幸运的是,他跳伞了。不幸的是,他跳在苏州河日军一侧。
他只有一支左轮抢,六发子弹。他要面对数百日军。
敌人蜂拥而至。他开了五枪,击毙五个鬼子。
左轮枪的射程有限,阎先生应该是在不到50米的距离内开的枪。50米,正常人只需10数秒即可跑完,阎先生在这十秒内开了五枪。
他只有最后一发子弹了。阎先生笑了笑,毫不理会日军的让他投降的叫嚣,尽管刺刀已经指向他的胸前。
“我中国,无被俘空军!!!!”言毕,枪响。阎先生将这最后一发子弹,留给了自己。
日军在此处修建了一座“支那勇士之墓“,那群禽兽开始明白,这个以文明著称的民族,同样有着誓死不屈,抵抗到底的精神,并且,远远胜过他们。 第二个故事:上阵亲兄弟。
3.14空战,成都上空,中日最优秀的飞行员展开一场决死的拼杀。由于日军事用了先进的零式战机,中国飞行员最终因武器处于劣势败下阵来。
是役,我军损失战机多架。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均是民国空军飞行员。
双双起飞迎敌。兄长在与日军的激战中,不幸被击落。
年迈父母身披重孝,跑道旁边,俯首痛哭。弟弟落地,眼含热泪,跑过父母身边,没有回头。
待飞机加满油弹,重新起飞迎敌。弟弟又被击落。
一门忠烈. 他只有最后一发子弹了。阎先生笑了笑,毫不理会日军的让他投降的叫嚣,尽管刺刀已经指向他的胸前。
“我中国,无被俘空军!!!!”言毕,枪响。阎先生将这最后一发子弹,留给了自己。
很有气节啊,其实应该还有许多这样的人,只是没有被历史记住罢了一块狗肉的故事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当时我们部队所在太岳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收成只有30%,有的地方甚至颗粒无收。
有一段时间部队几乎是以野菜充饥。战士们风趣地说:“捡野菜是我们的军事课,缝袜子是我们的政治课。”
这年秋季的一天,我们2连的一个排受命去转移伤病员。我当时是2连的指导员。
连吕司务长考虑到连队即将进入反“扫荡”斗争,就想办法从老乡家买回一条狗,给大家改善伙食。炊事班王喜则老班长一夜没合眼,一直坐在炉灶旁炖狗肉。
天快亮时,轮到我查哨,路过伙房门口,我拿起筷子夹了红枣大的一块肉吃了,并说真好吃。老班长没吭声,但狠狠瞪了我两眼。
部队起床后,老班长把4班长张青春同志叫去说:“指导员查哨时进炊事班吃了一块肉,你是他的小组长(我在2排过党组织生活),你去问他,一晚上有七八个人查哨,大家都像他一样,每人吃一块肉能行吗?”出操后张青春同志叫住我,我就主动说:“我犯了个错误,请你批评吧。”他说:“你知道错了就好,不能认为吃一块肉是小事,就马马虎虎。”
我说:“好吧,我向大家作检讨。” 开饭时,连队集合起来后,我主动在全连同志面前做了自我批评。
开饭了,4班长张青春给连部送来两块肉,并说“这不是统一分的,是我们班送给指导员的。”接着机枪班、5班、6班等也都送来了。
不大一会儿,足足凑了小半盆狗肉。我没有吃,连部的其他同志也不好意思吃。
当天下午4点钟,我带2排的同志赶到伤员驻地,把狗肉给3个重伤员和两个女同志吃,他们还相互推让着。吃完饭后,我们连夜出发,把伤病员安全送到了目的地。
游击队巧捉鬼子官
在麻峪村东西两个碉堡修好后,虽然日夜有鬼子兵站岗放哨,但也阻挡不住在村民们掩护下的游击队河东河西自由地往来。日寇在其既有武装驻防,又搞了“连环保甲制”的情况下认为万无一失,便在永定河东一些村子随便出行。
孰不知在抗日情绪高涨的村庄里,老百姓、游击队已成一家,同时下地干活,频频出现在街头巷尾。一天下午(大圈儿)一名叫菊本的军曹和一个叫白连碧的特务从河边碉堡下来,去了保公所,村民看见了立刻通知了正在麻峪村工作的游击队长杜钢和队员李英。两人迅速背上背筐,带上除草的小薅锄,化妆成农民,尾随敌人其后。当鬼子和特务走到麻峪南“武道庙”时,杜钢队长从后面用没把的小薅锄顶住了鬼子菊本的腰,令其举手缴械,李英同志健步飞奔过去下了特务白连碧的手枪。抓住鬼子和特务后,将他们押在村中的进步户中。第二天,在过河干活的人群掩护下,把敌人押送到河西游击队根据地。
事过两天鬼子发觉菊本和白连碧失踪,便派兵到各村寻找,他们把老百姓集中起来询问,人人都说“不认识,也没看见有一个日本官和一个中国人在一起”。无可奈何的日本鬼子最后也只得不了了之了。
===============
游击队员
活捉敌人翻译官
1943年春夏相交的一天下午,鬼子的翻译官潘**身穿鬼子军装,头戴鬼子牛皮帽,脚下一双黑色牛皮大马靴,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麻峪村,到保公所找到保长王**,带他到一家吸鸦片的人家吸足鸦片后,又骑车回保公所。游击队安排的老乡发现了潘**的行踪,立刻报游击队的炼星海同志。
当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日本翻译官骑车走出东街要过大影壁时,被藏在影壁后的游击队员用河流石打了来,潘**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游击队员抓住,并夺下了他的手枪,带回了“安全户”,换了农民的衣服押送到河西去了。第二天,日本鬼子来麻峪村,把人们都集中到西街一个叫“西口儿”的地方,临时找来北街杨某人的姑爷当翻译,说明翻译官失踪之事,让大家举报,众人全说不认识那个翻译官,也不知道他来之事,敌伪保长说他在下午太阳下山时已经回去了。敌人无法只得作罢。
==================
步枪打飞机
步枪打飞机,听起来简直就是神话,但这的确是传扬在平西抗日根据地斋堂川的一段抗击日寇的佳话。
1939年10月某天,我平西抗日根据地挺进军十团八连在门头沟斋堂川青白口永定河畔与日军展开激战。挺进军隐蔽在河边山林中占据有利地形打击来犯之敌,日军匍匐在河北岸光秃秃的河滩上,目标暴露无遗。战斗打响后,水面上,河滩上日军尸体横七竖八,伤亡很大。不甘失败的敌人,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调来飞机,妄图以空中优势遏制挺进军火力,挽回败局。
头上敌机猖狂呼啸,硬拼就中了敌人的圈套。看看手中顶不上劲的步枪,战士们攥紧拳头眼里喷出仇恨的火焰。敌机在八连阵地上空时而盘旋时而俯冲,战士们的武器装备与敌人悬殊太大,如果跟敌人拼火力肯定吃亏。地面的日军得到空中支援后,乘势又向八连阵地逼了过来,情况万分紧急。
这时候,十团的徐存洋等20名战士奉命赶来增援八连战士。徐存洋和战友们很快隐蔽好,等待战斗时机。他观察后发现,由于八连阵地在山谷之中,敌机投弹轰炸就必须尽可能接近地面俯冲,才能对阵地造成威胁。所以,敌机俯冲下来的时候距离地面很近,就好像就擦着战士们的耳朵飞。而且,俯冲一次,敌机就得赶紧拉升,不然就会撞到山石上机毁人亡。敌机不能连续轰炸,攻击力就减弱不少。得到这样的结论,徐存洋心里有了数。
徐存洋发现不远处有棵大树,就趁敌机拉升的空档迅速奔到大树下隐蔽好,待敌机俯冲迫近的时候,他噌地闪出身体,抬起手中的苏制水连注步枪“啪”的就是一枪。敌机翅膀一抖,直奔徐存洋藏身的大树横冲而来,“嗒嗒嗒”一梭子子弹打在石头上火星四溅。徐存洋机智地就地十八滚,藏到一块巨石后面。说时迟那时快,趁敌机还没顾得上拉升喘息,徐存洋抬手对准敌机又是一枪。这一枪,小日本的飞机吃不住劲了,只见飞机左右乱摆,尾巴拖着长长一道黑烟,一个猛子就扎在塔岭沟中。战士们欢腾了。日军飞行员至死恐怕也不相信,自己的飞机会被挺进军战士的普通步枪给打了下来。
挺进军战士徐存洋用步枪打下日军飞机的消息,很快在平西抗日根据地传扬开来,鼓舞着抗日军民更加顽强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者。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
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
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
敌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
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乓乒乓响起了枪炮,
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我们那十三岁的二小,
可怜他死得这样惨。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
他的脸上含着微笑,
他的血染红蓝的天。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
它把这个动人的故事传扬,
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左权:抗战中我党牺牲的最高将领 山西老一辈人都知道,今天的左权县以前叫辽县。
辽县位于太行山中段西侧山西境内,据说为氏族部落时期首领祝融所建。古称僚阳,东汉后改称僚阳县或辽阳,后几经改名。
1942年9月,为纪念抗日战争中在此壮烈牺牲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始改名为左权县。 在中国军民与日寇进行殊死搏斗的1942年5月,中华民族痛失了一名优秀的军事理论家和骁勇战将。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在率部突围时,英勇断后,不幸被日寇炮弹击中,光荣殉国。左权是我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周恩来称他是“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朱德称赞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左权,1905年3月15日诞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平侨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在此期间,他在党的教育下开始信仰共产主义。
1925年1月,由周恩来亲自主持入党仪式,左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左权从开始革命生涯时起,就把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直至牺牲生命。
左权幼年丧父家有老母。为了革命需要,他常年在外奔走,完全不能顾及个人和家庭。
1930年,他奉命从苏联回国。中央决定派他到闽赣革命根据地,在启程之前他修家书一封:“我虽回国,却恐十年不能还家,老母养赡,托于长兄,我将全力贡献革命。”
虽寥寥数语,即使今天读来,仍让人荡气回肠,心生景仰。 左权是我军历史上优秀的军事理论家。
1925年10月,当他被选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就努力学习《俄国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军事学》等,后来他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留苏期间,他掌握了丰富的军事理论,成为一名训练有素的军事指挥员。
抗战期间,他吸取国外经验,结合抗日战争的特点,提出了治军、建军的许多建议,并著有《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袭击战术》等重要军事论文。他曾与刘伯承合译《苏联工农红军的步兵战斗条令》,这部译著后被作为十八集团军步兵战术教育的基本教材。
在华北敌后5年,他以惊人的革命毅力,著译20余万字,为八路军军事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左权是一位智勇双全的战将。
他担任过新十二军军长和新十五军军长,参加过历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他作为红一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途中参与指挥了四渡赤水河和飞夺泸定桥等战斗。
到达陕北后,他率领中央红军,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抗日战争期间,他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长期战斗在太行山上,创建抗日根据地,先后参与指挥了粉碎日军对晋东南的九路围攻、百团大战和黄崖洞保卫战等,为我军战胜敌人、取得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其中有很多故事,至今仍被传为佳话。 1935年5月20日,长征红军前锋到达泸沽。
前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和守敌,后边是步步紧逼的敌军。军委决定由左权率领一部分红军向大树堡前进,担任佯攻,钳制和吸引敌人,保证我军主力在安顺场抢渡大渡河。
左权率部急行军,在高耸的群山中神出鬼没,在通向大渡河的主要隘口消灭了敌人,接着攻取了越西县城,打开监狱,把关在监狱里的几百个作为人质的彝民全部释放。这次行动对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起了很大帮助。
最后他带领队伍以日行一百四五十里的惊人速度,攻占了大树堡,顺利完成了任务。 1938年4月,日寇纠集4万多人,分九路围攻我军主力,妄图摧毁太行山抗日根据地。
左权按照总部统一部署,将我军主力迅速调集武乡,以急袭手段,打击敌人之主要一路。16日拂晓,在长乐村的沙石滩上,八路军以猛虎下山之势,把敌人切为数段,血战一天,全歼敌人。
此战共消灭敌军4000多人,收复了辽县、黎城等18座县城,使上百万群众从敌人的残暴统治下解放出来。 日寇在屡次遭受我军打击后,不甘失败,于1942年5月,在晋东南周围又调集了3万多兵力,发动了空前残酷的五月大“扫荡”,并向八路军总部所在地辽县麻田进犯。
25日,为了掩护后方机关的同志们跳出包围圈,左权率部坚持指挥战斗,自己直到最后才开始突围。当队伍冲向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时,一颗炮弹在他身前爆炸,左权不幸英勇牺牲。
左权牺牲的消息传开后,举国同哀。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颁发《关于追悼左权同志的决定》,号召全军将士继承左权遗志,坚持华北敌后更加艰苦的斗争,直到抗战最后胜利。
太行人民把辽县改名为左权县,并谱写了一曲脍炙人口的《左权将军之歌》,以永远怀念这位把热血洒在这块土地上的英雄。
1、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沫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
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上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
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2、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
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3、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
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
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4、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
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
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
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5、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
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V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抗日小英雄董存瑞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
班长。河北省怀来县人。
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1945。
入伍前,参加本村抗知日儿童团。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本军队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道人抓走了。
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
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
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回,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抗日小英雄—答—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
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一、张自忠以身护卫士1940 年5 月 6 日,张自忠部队与敌军作战已经十分艰难了,军事要点不断被攻克。
张自忠为了鼓舞士气决定渡河督战。因危险重重这个决定受到众人的劝阻,张自忠决心已定,要亲自督战杀一杀敌军士气。
这次出征张自忠一反朴素简便的常态,穿上了黄呢军官服,戴上领章,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度,奔赴河东战场。在作战途中,由于无线电技术落后,张的总部发出的无线电密码被日军破译,导致其行动完全被日军掌握,日军从多个方向合力夹击张自忠。
在混战中,张自忠的部下几乎伤亡殆尽。张自忠自始至终都不肯撤退半步,卫士马孝堂等人也守护其左右。
两军交战中,一名日军端着刺刀刺向卫士马孝堂,张自忠怒目圆睁,抓住敌人的刺刀,以自己的身体掩护马孝堂。这时,一颗子弹射向张自忠并穿过他的腹部,另一颗子弹打中他的右额。
一代抗日名将尽忠报国,轰然倒下。二、马本斋的英雄母亲抗日战争中,日本军队受到马本斋支队重创,日军负责人山本敬文威胁参谋哈少甫,哈少甫未能经受住敌人的威胁而出卖了马本斋。
哈少甫告诉山本,正面与马本斋对抗很难取得胜利,但马本斋是个大孝子,对母亲十分孝顺,如果抓住他母亲白氏,马本斋就会投降了。山本听信了哈少甫的主意,派出军队去东辛庄抓捕马母白氏。
日军进村后将村民赶到马本斋家中,逼问大家马母的下落,村民无一人回答,并把就在人群中的马母围住,以防她被汉奸认出抓走。山本不悦便殴打、杀害村民,马母不忍看到村民为了自己而牺牲,便站了出来与日军对峙,随后被日军带回军营。
马本斋和弟弟马进坡得知母亲被日军抓走,悲愤不已。其弟马进坡立马要杀入敌军营救母亲,马本斋的部下也都纷纷做好作战准备。
马本斋却按兵不动,其弟大为不解冲他发火,马本斋解释道:“这是日军下的圈套,救母亲万分重要,但军队战士们的性命更重要,不能冲动盲目发兵。”马母白氏坚决不向日军低头,在日军军营不吃一口饭不喝一口水,不受日军的诱惑也不畏惧敌军的威胁。
马母白氏因绝食抗日,在日军军营中牺牲。马本斋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悲痛欲绝,全体士兵也都非常悲伤,马母不仅是马家两兄弟的母亲,也是全回民支队、全中国人的母亲。
三、王二小劝养父母共同抗日王二小出生在河北省的龙衮沟村,1939年暴雨成灾、庄家颗粒无收,王二小一家逃离家乡,在逃往外乡途中王小二和父母及哥哥走散,王二小逃到狼牙口村被高氏夫妇收养。在狼牙口村王二小加入了儿童团,成为一名小八路军,每天和成员一起参加军事训练和理论培训。
高氏夫妇因害怕日军扫荡而提出要搬家到桂林地区进行躲避,并要求王二小和他们一起走。王二小拒绝了高氏夫妇,坚决留下与儿童团一起保护村民,并对高氏夫妇说情义、摆道理,最终高氏夫妇也选择留下来作为村后援团,帮助八路军抗击敌军。
四、吉鸿昌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明白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
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五、狼牙山五壮士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本军队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今北京西部)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
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
第6班5名战士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
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向坚持战斗到日落。
应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英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狼牙山五壮士。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0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