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严于律己的事例:一、柳传志柳传志以“自律”在业界享有盛名。
他就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守信首先表现在他的守时上,柳传志本人在守时方面的表现让人惊叹。
在20多年无数次的大小会议中,他迟到的次数大概不超过五次。有一次他到中国人民大学去演讲,为了不迟到,他特意早到半个小时,在会场外坐在车里等待,开会前10分钟从车里出来,到会场时一分不差。
2007年上半年,温州商界邀请柳传志前往“交流”。当时,暴雨侵袭温州,柳传志搭乘的飞机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员建议第二天早晨再乘机飞往温州,柳传志不同意,担心第二天飞机再延误无法准时参会,叫人找来“公务车”连夜赶路,终于在第二天早六点左右赶到了温州。
当柳传志红着眼睛出现在会场,温州的那位知名企业家激动得热泪盈眶。二、许衡许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
一年夏天,许衡与很多人一起逃难。在经过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之天气炎热,所有人都感到饥渴难耐。
这时,有人突然发现道路附近刚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树,梨树上结满了清甜的梨子。于是,大家都你争我抢地爬上树去摘梨来吃,唯独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于树下不为所动。
众人觉得奇怪,有人便问许衡:“你为何不去摘个梨来解解渴呢?”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问的人不禁笑了,说:“现在时局如此之乱,大家都各自逃难,眼前的这棵梨树的主人早就不在这里了,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许衡说;“梨树失去了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始终没有摘梨。三、徐溥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读书刻苦。
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
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
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四、孙康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
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五、孙敬晋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名人严于律己的事例:
一、柳传志
柳传志以“自律”在业界享有盛名。他就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守信首先表现在他的守时上,柳传志本人在守时方面的表现让人惊叹。在20多年无数次的大小会议中,他迟到的次数大概不超过五次。
有一次他到中国人民大学去演讲,为了不迟到,他特意早到半个小时,在会场外坐在车里等待,开会前10分钟从车里出来,到会场时一分不差。2007年上半年,温州商界邀请柳传志前往“交流”。
当时,暴雨侵袭温州,柳传志搭乘的飞机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员建议第二天早晨再乘机飞往温州,柳传志不同意,担心第二天飞机再延误无法准时参会,叫人找来“公务车”连夜赶路,终于在第二天早六点左右赶到了温州。当柳传志红着眼睛出现在会场,温州的那位知名企业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二、许衡
许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一年夏天,许衡与很多人一起逃难。在经过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之天气炎热,所有人都感到饥渴难耐。这时,有人突然发现道路附近刚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树,梨树上结满了清甜的梨子。
于是,大家都你争我抢地爬上树去摘梨来吃,唯独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于树下不为所动。众人觉得奇怪,有人便问许衡:“你为何不去摘个梨来解解渴呢?”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
问的人不禁笑了,说:“现在时局如此之乱,大家都各自逃难,眼前的这棵梨树的主人早就不在这里了,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许衡说;“梨树失去了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始终没有摘梨。
三、徐溥
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读书刻苦。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
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
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四、孙康
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五、孙敬
晋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1、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
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
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2、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
有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3、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4、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很勤学,但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照不到(他的房间)。匡衡于是就在墙上打了一个洞用来引进烛光,用书映着光来读书。
当地有一大户人家叫文不识,家里十分富有,书又很多,匡衡就给他家作雇工,辛苦劳动而不要求报酬,主人感到奇怪,就问匡衡,匡衡回答说:“希望可以读遍主人的书。”主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匡衡)终于成了大学问家。
5、董遇谈“三余”勤读
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
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农余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祖逖闻鸡起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顾炎武手不释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徵明习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匡衡勤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遇谈“三余”勤读
请看几个严以律己的故事。
1、“诸葛亮自贬三级”讲的是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于公元228年发动了攻击曹魏的北伐战争。他没有把刘备嘱其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委以重任的忠告放在心上,认为马谡很有军事才能,便任命马谡为先锋官。
由于马谡轻敌麻痹,违背诸葛亮的部署,竟然在街亭扎营,而且听不进参军王平的劝告,结果,魏军抓住这一薄弱环节围困、烧山,使蜀军不战自乱。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痛斩马谡后,后悔自己没有记取刘备的遗言,重用马谡才铸成大错,立即给后主刘禅写了一封信,检讨自己应负主要责任,用人不当,治军不严,恳请后主将自己连降三级,以示处罚,并要求将自己的严重错误向大臣们通报。
诸葛亮这种执法严明、严于律己的作风一直被人们所称道。2、“毛泽东严格要求家人”说的是毛泽东主席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与全国人民同甘苦共患难,自己和家人都不搞特殊化的故事。
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当时正在北京一所大学读书,吃住都在学校,两三周才回家一趟。这天周六从学校回来,卫士长李银桥见她脸色不好看,反复询问,才知是饿的,就设法搞了一袋饼干,偷偷送给李讷。
结果,被毛泽东知道后,严厉批评了李银桥搞特殊化的错误。李认为别的家长也给孩子送东西,毛泽东没等他说完就怒斥道:“人家的孩子可以送,我的孩子就不能送!谁叫她是我毛泽东的女儿……”李银桥虽然受了训斥,却打心眼里佩服毛主席的无私胸怀和严格要求自己及子女的高尚品质。
3、“刘少奇带头理发”讲的是刘少奇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革命战争带头理发的故事。1940年3月,抗日战争进入艰苦的相持阶段。
在那种艰难险恶的环境里,新四军缺医少药,指挥部向官兵发出号召,动员全体指战员为了确保迅速方便地包扎头部,也为了省下点绷带,一律理掉长发。可命令下达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许多战士为了漂亮,舍不得理掉长发,不少干部也不带头,这项工作进展缓慢。
刘少奇听到这事后,立即召集各连队政工干部开会,宣讲了理掉长发的重要性和一个革命战士的历史使命,并宣布自己要带头响应政治部的号召。会后,少奇同志就将自己的背头理成了平头。
干部战士见少奇同志都带头理发,很快也将自己的长发剪掉了。
1、楚庄王的绝缨大会,打胜仗后楚庄与众将饮酒庆祝,并命自己的爱妾给众将斟酒,突然蜡烛被风吹灭,黑暗中一片混乱,有人趁机拉了楚王爱妾的手,但是自己头盔上的羽缨却被楚王爱妾抓了下来。
楚庄王得知了此事迅速命令先不要掌灯,众将全部绝缨痛饮。后来那个被楚庄王宽容的将军在关键时刻为楚庄冲锋陷阵报效了楚庄王的宽容。
2、有一次,周总理到上海出差,听说有一些领导同志带着夫人、孩子到地方去,食宿费用都向地方开支后,他非常生气。 回到北京后,他在全国第三次接待会议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开支,地方一概不要负担,都要给客人开具账单,由本人自付。
这要形成一种制度。” 周总理不仅严格要求别人,更严格要求自己,并且身体力行。
他带头做到公私分明,绝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他到各省考察或开会时,都吃工作餐,且如数付钱、交粮票。
他外出经常自带茶叶。有一次在宾馆开会,服务员端上一杯茶水,他赶忙交了5分钱。
还有一次,他要到人民大会堂接见外宾,先坐车由中南海西花厅去北京饭店理发,再到人民大会堂。从北京饭店理完发出来,他提醒司机说,从西花厅到北京饭店算私事,从这里到人民大会堂才是公事,不要搞错了。
原来,总理对自己外出用车,早就立下一个严格的规矩:凡坐车到饭店理发、到公园散步、到医院看病以及私人访友,都属于私人用车,由司机记账入册,车费月底从他工资中一并扣除。 3、1950年冬季的一天,韶山乡的农民正忙着往地里送肥,只见两个小青年骑着一头枣红色大马,从远处走来。
好奇的人们走近一看,啊,原来是岸英和岸青。消息像插了翅膀,一下子传到了各家各户。
有的问,他们回来做什么?岸英和岸青回答:是受父亲毛泽东的嘱托,回家转达他对土改的意见的。原来,这年的冬天,韶山乡的土地改革已到了划分阶级成分的阶段。
该给毛泽东同志家划什么成分呢?负责土改的农会主席兼乡长黄秋同志有些为难:要是按原有财产,应划富农。 若把一个革命家庭划为富农又于心不安。
想来想去,黄秋最后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说家乡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您的关怀下,土改已进入划成分、分田地的阶段了。韶山每人平均九分三厘田,不知您老家有几口人分田?特向您汇报,请指示。
毛泽东收到信后,他首先把家庭情况向岸英和岸青详细地说了一遍,然后,让儿子把自家的情况和党的土改政策加以对照,看看该划什么成分,应当怎么办。 岸英和岸青也感到为难,这时毛泽东说:土改政策是党的政策,咱家的情况和一个普通人家的情况一样,应照政策办,不能按人情办。
最后,他考虑了三点意见,说给孩子听:一、家里的所有财产分给农民;二、成分应当划为富农,并付三百元作为退押金;三、支持人民政府照政策办事,不询私情。岸英和岸青看到爸爸如此大公无私,极为感动。
这次,毛泽东没有给家乡人写信,他派岸英和岸青亲自回家一趟,一来传达他的意见不会走样,二来可以让孩子们见见世面,受受教育。回到家,岸英和岸青转达了父亲的意见后,乡亲们深受教育,更加敬佩这位家乡伟人。
4、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
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 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
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
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5、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1)唐代魏征为太子李建成的属官时,曾多次劝李建成杀掉李世民,但当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但没有杀他,还给了魏征很高的官做,而且非常倚重魏征。
最终实现了唐初的繁荣发展,出现了贞观盛世。 (2)晋文公重耳在逃亡时曾被手下头须偷走了财物,登上王位后以前没有随他逃亡的大臣很担心受处罚,随时可能作乱,这时重耳就赦免了头须的罪责,还封他当了官,终于稳定了当时的局面。
其他还有齐国孟尝君受难时,众门客纷纷离去,孟尝君当时记仇记下了这些人的名单,后来孟尝君又回到齐国,众门客又都回来,孟尝君接受了手下的建议,毁掉了名单,并没有对门客进行丝毫报复。 (3)楚庄王的绝缨大会,打胜仗后楚庄与众将饮酒庆祝,并命自己的爱妾给众将斟酒,突然蜡烛被风吹灭,黑暗中一片混乱,有人趁机拉了楚王爱妾的手,但是自己头盔上的羽缨却被楚王爱妾抓了下来。
楚庄王得知了此事迅速命令先不要掌灯,众将全部绝缨痛饮。后来那个被楚庄王宽容的军将在关键时刻为楚庄冲锋陷阵报效了楚庄王的宽容。
(4)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5)三国时刘巴可以说是一贯反对刘备的人。
曹操带兵攻打刘备,别人都跟随刘备南下,唯独刘巴却向北投降了曹操。赤壁之战后,刘巴被困在荆州,诸葛亮写信劝他归顺刘备,刘巴依然不肯,又投降了刘璋。
刘备和他的将领都非常痛恨刘巴。但在攻打刘璋即将破城时,刘备却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杀了刘巴,我就诛他九族。”
因为刘备知道刘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后来刘巴果然做了刘备的尚书令。 (6)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
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
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
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编辑关于【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的哲理故事春秋时齐国丧君,大臣们紧张地开始策划拥立新君。
齐国正卿自幼与公子小白非常要好,便暗中派人去莒国召小白回国即位。同时,也有人要接年长一些的公子纠回国为君,而鲁国也正准备护送公子纠回齐,并派管仲带兵在途中拦截回国的小白。
双方相遇,小白被管仲一箭射中身上铜制的衣带钩,险些丧命。为了迷惑对方,小白佯装中箭而死,乘一辆轻便小车,昼夜兼程向齐都驶去。
公子纠及鲁军以为小白已死,稳操胜券,便放慢了回齐的速度,六天后才赶到。这时小白早已被拥立为齐君,并发兵乾时(今山引缶淄西),大败鲁军。
小白登上了齐国国君的宝座,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齐桓公做了国君,心记一箭之仇,常想杀死管仲。
当发兵攻鲁之时,鲍叔牙对桓公说:“您要想管理好齐国有高候和我就够了;您如想称霸,则非有管仲不可!”桓公胸怀大度,放弃前嫌,当即接受了鲍叔牙的意见,并派他亲自前往迎接管仲,厚礼相待,委以重任。得到管仲之后,桓公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找到了帮他振兴齐国的人。
管仲在桓公的大力支持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在政治方面,实行了“叁其国而伍其鄙”的制度。
使人民各安其居,各守其业,不任意迁徙流亡,以发展社会生产,巩固统治。在军事方面,推行了“作内政而寄军令”的措施。
扩大了兵源,提高了战斗力。在经济方面,实行了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的措施。
为齐国称霸诸侯,奠定了物质基础。齐国很快国富兵强, 实力雄厚,在诸侯林立的春秋福年的政治舞台上担任 了主要角色。
三国时刘巴可以说是一贯反对刘备的人。曹操带兵攻打刘备,别人都跟随刘备南下,唯独刘巴却向北投降了曹操。
赤壁之战后,刘巴被困在荆州,诸葛亮写信劝他归顺刘备,刘巴依然不肯,又投降了刘璋。刘备和他的将领都非常痛恨刘巴。
但在攻打刘璋即将破城时,刘备却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杀了刘巴,我就诛他九族。”因为刘备知道刘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后来刘巴果然做了刘备的尚书令。
唐代魏征为太子李建成的属官时,曾多次劝李建成杀掉李世民,但当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但没有杀他,还给了魏征很高的官做,而且非常倚重魏征。最终实现了唐初的繁荣发展,出现了贞观盛世。
晋文公重耳在逃亡时曾被手下头须偷走了财物,登上王位后以前没有随他逃亡的大臣很担心受处罚,随时可能作乱,这时重耳就赦免了头须的罪责,还封他当了官,终于稳定了当时的局面。其他还有齐国孟尝君受难时,众门客纷纷离去,孟尝君当时记仇记下了这些人的名单,后来孟尝君又回到齐国,众门客又都回来,孟尝君接受了手下的建议,毁掉了名单,并没有对门客进行丝毫报复。
楚庄王的绝缨大会,打胜仗后楚庄与众将饮酒庆祝,并命自己的爱妾给众将斟酒,突然蜡烛被风吹灭,黑暗中一片混乱,有人趁机拉了楚王爱妾的手,但是自己头盔上的羽缨却被楚王爱妾抓了下来。楚庄王得知了此事迅速命令先不要掌灯,众将全部绝缨痛饮。
后来那个被楚庄王宽容的将军在关键时刻为楚庄冲锋陷阵报效了楚庄王的宽容。
1、唐代魏征为太子李建成的属官时,曾多次劝李建成杀掉李世民,但当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但没有杀他,还给了魏征很高的官做,而且非常倚重魏征。
最终实现了唐初的繁荣发展,出现了贞观盛世。2、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
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
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
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3、晋文公重耳在逃亡时曾被手下头须偷走了财物,登上王位后以前没有随他逃亡的大臣很担心受处罚,随时可能作乱,这时重耳就赦免了头须的罪责,还封他当了官,终于稳定了当时的局面。
其他还有齐国孟尝君受难时,众门客纷纷离去,孟尝君当时记仇记下了这些人的名单,后来孟尝君又回到齐国,众门客又都回来,孟尝君接受了手下的建议,毁掉了名单,并没有对门客进行丝毫报复。 4、楚庄王的绝缨大会,打胜仗后楚庄与众将饮酒庆祝,并命自己的爱妾给众将斟酒,突然蜡烛被风吹灭,黑暗中一片混乱,有人趁机拉了楚王爱妾的手,但是自己头盔上的羽缨却被楚王爱妾抓了下来。
楚庄王得知了此事迅速命令先不要掌灯,众将全部绝缨痛饮。后来那个被楚庄王宽容的军将在关键时刻为楚庄冲锋陷阵报效了楚庄王的宽容。
5、朱元璋用严刑重刑,杀了包括功臣在内的十多万人,可是徐达却得善终。他病逝于南京之后,朱元璋为之辍朝,悲恸不已,追封他为中山王,并将他的画像陈列于功臣庙第一位,称之为“大明第一功臣”。
能逃过朱元璋“诛杀功臣”的屠刀,不得不说,这跟徐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世之道是分不开的。6、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4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