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 - 债台高筑
债台高筑【出处】《汉·班固·汉书·卷十四·诸侯王表第二》 :“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虖厄岖河洛之间,分为二周,有逃责之台,被窃铁之言。”
【用例】《清·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又或商业倒闭,士子落魄,‘债台高筑’而莫避,田庐尽卖而无归,则有踞天蹐地,寻死自尽者矣。”
【解说】战国时,周赧王懦弱无能,然心怀雄心。图谋合楚、燕等国之力攻打秦国,但虑军饷不足,乃向国内富者借贷,允以凯旋后倍利偿还。不料,未及与秦交战,周王已惧而撤归,而所贷之军饷已用罄。斯时,索债者日聚宫前嚣骂,使之胆战心惊,迫匿于宫中高台中,不敢下矣,后人遂将此台称为“逃债台”。
【债台高筑】原指为避债而匿于高台之中,使债主寻之不易。后喻人欠债甚多,常用此语。
三千多年以前,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朝代的时候,周朝是十分兴盛的,这就是所谓大周八百年。可是传了八百多年,周天子的权力越来越小,到了周赧(nǎn)王的时候,周天子的土地,零零碎碎加在一起,也就几个县而已,不但比不上秦、楚这样的大国,连大国底下的臣子封地没准也比不上。周赧王本人呢,完全是一个傀儡,人家让他干什么他就得干什么。
这时,诸侯国中,秦国尤为强大,经常出兵平灭那些弱小的国家。有一回秦国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结果却被魏国的信陵君打败了。赵国得救,秦兵战败,在各国家引起了很大震动。当时楚国有一位名士叫春申君,便向楚国的国君楚考烈王建议说:大王,机会来了。秦国老想称王称霸,这次信陵君打败了它。假如您此刻联合几个国家,一齐攻打秦国,就能把秦国灭了。这样一来,您就成了各国的盟主。时不再来,机不可失啊。
楚考烈王给春申君说动了心,说:这事能行吗?绝对行。更何况,您可以借助周天子的名分,请他表示支持,也跟着出兵。周天子没有多大地盘,也没有多少兵啊。就算出十个人,那也是天子出兵啊,可以鼓动人心。楚烈王便答应了。于是,楚国就与各国联络,要建立一个联盟,联合向秦国发起进攻。同时,楚考烈王派人给周赧王送去一道公文,里面说:我们要联合起来灭掉秦,请天子支持,也请天子出兵。周赧王听说楚王要联合各国灭秦,想起自己的地盘被秦国侵占了不少,心里很高兴,马上就签署天子令,说:我同意你们联合起来共同灭秦,我也参加出兵。
不过,到了出兵的时候,周赧王才感觉到问题很严重。为什么?他的国家小啊。好不容易凑齐了六千人,许多还是老弱残兵。只有六千人也得出兵!可是,六千人得有兵器,有粮饷,有供给。这些东西都需要钱。周天子国库空虚,怎么办呢?周赧王就想到个主意,干脆向领地里的商人、地主借钱,告诉他们,这次要是把秦灭了,把战利品得来,就连本再利加倍偿还他们。这一号召还真管用,不少人都愿意投资,军队有了经济资源,就开始让这六千人开赴前线。
可是这六千人走到半道上却驻扎了下来。怎么回事呢?原来楚国去联合各国,虽然口头上都答应了,可是到出兵的时候,就各有打算。有的国家觉得自己实力不足,去攻打秦国,只会自己遭受损失;还有的国家,比如齐国,跟秦国关系本来就不错,所以就按兵不动。楚考烈王发现各国都不愿出兵,联军组织不起来,自己再一考虑,要是只有两三个国家出兵,也没有灭秦国的胜算,干脆自己也不出兵。只有周赧王的兵来了,楚考烈王告诉他们:你们先回去吧,这次准备得不充分,先不打了。这六千人就又回来了。
这一出兵可花了不少钱,但没打仗,自然就没有战利品,也没得什么钱。这下周赧王欠的债可不少。那些借钱给他的债主整天就堵着宫门要账,甚至有的还要冲进宫去,他们说:您是天子,说话要算话的,借了我那么多钱,为什么不还?周赧王吓得跑到后宫去,那里有一个高台,他便躲在上面,于是人们就把这里称作债台,意思是躲债之台。周赧王在这台上躲债,就叫债台高筑。
债台高筑这一成语,直到今天仍然被用来形容欠债很多,无法偿还。
height="200">
“债台高筑”是很有名的一则成语典故,形容负债很多,无法偿还。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周朝最后一王周赧王。
公元前256年,秦国大举进攻韩国,很快夺取了韩国的阳城、负黍(均在今登封市一带),斩首四万,已经逼近周赧王所居的王城(今王城公园一带)。周赧王和各位大臣一片慌乱,不知该如何对付强大的秦国。就在这时,楚国派遣的使者向周赧王献计说:秦国强大,单独一个国家难以对抗,只有以周天子的名义,召集六国联合攻秦才有可能自救。周赧王与大臣们觉得也只能这样了,于是便起草诏令,分发六国,约定时间集中兵力攻秦。
此时周天子只剩下很小一块领土了,虽然反复动员,才集合了六千人马。为筹集这批人马的军费,只好向国内的富商大贾借债,并答应灭秦后还清本钱和利息。
到约定日期,周赧王把六千人马带到集合之地——伊阙(即龙门)。等了好些日子,除了楚、燕二国外,其余各国毫无音信。只靠这点力量,显然不是强秦的对手。此时,军费也所剩不多了,抗秦攻秦的计划只好作罢,已集中的人马也各自散去。
秦国得知周天子要联合关东六国抗秦伐秦,便命令大军攻打周天子。秦军打到王城,周赧王降秦,被秦赶到伊阙南边的新城。
众债主一齐赶到新城向赧王讨债,赧王无法招架,就躲进一处建在高台上的驿馆内,这处高台就被称为“逃债台”、“避债台”。
成语释义:原指为避债而匿于高台之中,使债主寻之不易,后形容负债过多。
成语出处:《汉书·诸侯王表序》“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虖厄岖河洛之间,分为二周,有逃责之台,被窃铁之言”。 颜师古注:“周赧王负责,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责,就是现在的债。
height="200">
债台高筑的来历 战国时,摇摇欲坠的周赧王还野心勃勃,但实际却软弱无力。
他想联合楚、燕等国攻打秦国,但没有足够的军费,于是向国内的有钱人借钱,答应等打胜仗后加利偿还。结果没等到与秦军交战,周赧王就吓得撤兵回国,而借来的军费却花光了。
这时,要债的人天天聚在王宫门前吵闹,逼得他只好躲在宫中的一座高台上不敢下来。 因此,人们把这座高台称做逃债台。
这个成语比喻欠债很多。 姬延在位期间,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他所统治的地盘只有三四十座城池,3万多人口。
还分成“东周”和“西周'(注),两部分由东周公和西周公分治,姬延居于“西周”(即王城)。时秦国已攻占了韩、魏、赵三国的很多地方,眼看下一步就要收拾周朝。
姬延在忧心忡忡中度日。这时,楚国想抑制秦国势力的扩展,派使者请姬延以天子名义,号令各国协力攻秦。
姬延大喜,命令西周公签丁凑起了一支五六千人的军队,可是缺少武器、粮饷。姬延向境内的富户筹借军资,付给他们借券,答应周军班师之日以战利品偿还。
公元前256年,姬延准备就绪,任命西周公为大将,率领五千军队伐秦,并约六国诸侯到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南)会合,一起出击。 不料,除了楚、燕两国派了些兵来以外,其他四国的兵马都失约不来,在伊阙的总兵力不过几万,远不是几十万秦兵的对手。
结果,等了3个月仍不见其他四国的兵马到来,士气涣散,西周公只好带着自己的人马无功而回。 “西周”的富户见周军回来,纷纷持借券向姬延讨债。
他们从早到晚聚集在宫门外,喧哗不止,声音直传入内宫。姬延愧悔不及,又无可奈何,只好躲到宫后的一个高台上避债。
周朝人将这个高台称为“逃责台”(即逃债台)。此后,秦军不肯罢休,攻下韩国的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负黍(今河南省登封县西南)后,直扑东周王城。
姬延惊慌,打算逃奔韩国或魏国。西周公劝说道:“秦吞?并六国已是大势所趋,韩、魏两国也不会幸免,大王与其到那时被俘受辱,还不如趁早投降,结局或许能好些。”
姬延无奈只好率领臣下和宗室,到祖庙哭拜了一番,三天后,亲自带着家眷、图册,去秦军军营投降。 秦昭襄王受降,封他为周公,命令他居住于梁城(今陕西省韩城县南),并夺去象征国家权力的九鼎宝器。
至此,东周宣告灭?亡。 。
公元前315年周慎靓王驾崩。
第二年,姬延 嗣位,史称周赧王,即周朝的最后一位天子。 当时周天子直接管辖的领地已小得可怜,而 且分为东周和西周两部分。
东周即现在河南巩县 一带,西周在河南王城。东西周的实权又分别控 制在东周公和西周公的手中。
郝王居住在西周, 寄人篱下,大小事情均不能做主,仅仅是个名誉天 子。赧王不满自己的处境,几次想重振周朝雄风, 无奈手中无钱,身边无兵,一切无从下手,只能独 自叹息。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令大将蒙骜率秦军三 十万伐赵。魏公子信陵君窃得兵符,引精悍魏军 十万驰援邯郸。
经过几番激战,秦军溃败。 楚考烈王十分仇视秦国,得到赵魏联军大败 秦兵的消息分外振奋。
他决心抓住良机,联合各 诸侯国,由自己任主将,一举并吞秦国,为楚国报 仇雪耻,他自知威望不足以号令诸侯,就派人请求 赧王以天子的名义命令各诸侯联合起来,由楚考 烈王为主将讨伐秦国。 周赧王早就觉察到构成对天子宝座的最大威 胁来自秦国,更想趁此良机重振天子权威,于是痛 快地同意了楚国的请求,并决定集中周朝的部队, 由西周公统领参与对秦作战。
周朝衰微,各诸侯国断绝对周天子的朝贡已 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国库非常拮据。
要调兵就需 要大备粮秣,赧王被迫无奈,便向豪门富户借债。 富户们经过慎重协商,同意贷款给赧王,但要求赧 王立下字据,保证在打败秦国之后,将本息一次性 付清。
赧王同意了。 很快,周兵集结完毕,由西周公率领,浩浩荡 荡从河南向陕西进发,准备沿途与各诸侯国的兵 马会合。
而最初,主意是楚考烈王出的,楚国发兵 自然很积极。 燕国也很讲信义,派出了部队。
待 到三方部队会合在一起时,却不见其他国家的动 静。他们只好将人马驻扎下来,一直等了三个月, 还是不见其他国家的一*兵一^卒。
楚考烈王无计可施,只得下令撤兵,三方各归 本土。周兵虽然没有打仗,但军费却用个精光。
赧王见周兵无功而返,心情十分沉重,不知再从何 处筹措款项来还债。而当时借债给赧王的富户见 周兵回朝,便纷纷带上借据向赦王讨债。
赧王无钱可还,只得严令守宫的卫士将债主 们一律挡在宫外。债主不甘心,在门外吵吵闹闹, 声音传进深宫,弄得赧王心神不定,寝食不安。
后 来,他只好躲进深宫的一座高台上,来躲避讨 债声。 讨债的吵闹声惹烦了卫士,他们请求赧王下 令将债权人轰走。
赦王情绪低落地说:“欠钱不还 已经很不好意思了,再不让人出出气也太霸道了, 就让他们闹去吧。” 最后,事情就这样不了 了之。
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一统天下的周朝,可是天下传到周赧王的时候,周天子的土地,零零碎碎加在一起,也就几个县,不但比不上秦、楚这样的大国,连大国底下的臣子封地也比不上。
这时,诸侯国中,秦国尤为强大,经常出兵平灭那些弱小的国家。有一回秦国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结果却被魏国的信陵君打败了。
赵国得救,秦兵战败,在各国引起了很大震动。当时楚国有一位名士叫春申君,便向楚国的国君楚考烈王建议说:“大王,现在机会来了。
秦国老想称王称霸,这次信陵君打败了它。假如您现在动员周天子联合几个国家,一齐攻打秦国,就能把秦国灭了。
这样一来,您就成了各国的盟主。 时不再来,机不可失啊。”
于是楚考烈王就请求周赧王出面号令各诸侯参战,共同讨伐秦国。周赧王企图借此重振周王朝的声威,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出面。
可当时的周王朝又小又穷,打仗得有钱组织军队才行。为了组织一支几千人的军队,周赧王不得不向豪门富户借债,还立下字据:保证在灭秦之后,用战利品加倍偿还。
当时,周王朝已没有什么号召力了,而各国都惧怕强秦,除了楚国和距离秦国较远的燕国响应了周赧王的号召,其他国家根本没派兵,仗也就没打成。周赧王只好把刚刚凑齐的军队解散了,可他借来的钱已花得精光。
周赧王没有钱还债,那些债主拿着字据天天登门讨债。周赧王无法应付,每次一见债主上门,他就躲进深宫后的一座高台上。
后来,人们称这个台子为债台,以债台形容欠债过多无法偿还,“债台高筑”的典故就是这样来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