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历史典故28则
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注释】选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
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赏析:把以往的得失当作将来的借鉴,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励将来。有些追悔过去的过失,还有些人以炫耀以往的成功,但如果仅仅沉浸于追悔与炫耀之中,而不去觉悟将来过去的重演或成功不可能再来,那对将来事业的成功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必须吸取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防止将来错误再度发生。不再去蹈以往的覆辙,那才是有益之举。就这一点来说,前人已给我们总结出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读淮阴侯韩信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这首诗出自红楼梦。“壮士须防恶犬欺”是说韩信韬晦能忍胯下之辱,“三齐位定盖棺时”是说韩信在被封齐王之时,已注定了他的结局。三齐是指胶东、齐、济北三个诸侯国。韩信在破赵平齐后,派使者要求刘邦封他为齐国的假王,刘邦正要大骂被张良踩脚提示,马上改口骂道“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立即封韩信为齐王。 “寄言世俗休轻鄙”是指不要小瞧落魄时的韩信,“一饭之恩死也知”是指韩信封王时曾赠千金以报答老妇当年的“一饭之恩”。 大家都听说过韩信知恩图报,曾千金回报老妇当年“一饭之恩”,但是否有人听说起过韩信功成名就后如何对待那个使他受胯下之辱的年轻屠夫,列位不妨想一下,要是换成你会如何呢? 其实[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此记载,确超乎常人想象。 韩信封(楚)王后:召辱已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翻成白话就是:韩信召见使他受胯下之辱的人,任其为楚中尉。并对将相们说,这是壮士,当年他侮辱我时,我如果杀了他并没有什么道理,所以就忍让了他,才能达到今天这样的成就。 汉高祖与淮阴侯韩信某次论兵,高祖问韩信:“象我这样能率领多少兵?”,韩信道:“陛下不过能率领10万。”高祖问“那你能率领多少?”韩信回“我多多益善。”是故有“韩信用兵,多多益善”之说。高祖笑道:“既然你那么会用兵,为何还被我抓住?”韩信答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韩信的回话可翻译如下:“陛下不善于率兵但善于驾驭将领,此我韩信被擒原因。况陛下权利天授,非人力可达。” 韩信在刘邦拜将后论天下大势和策略时,对项羽的“匹夫之勇”和“妇人之仁”有以下论述:项王发怒时,千百人都吓得胆战腿软,然而他却不能任用有才能的将领,此不过是匹夫之勇。平时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他能为别人的痛疾同情地流下眼泪,并把自己的食物送给他们吃。但到了别人有了功劳应加赏封爵时,他却将商封爵的印信玩弄的棱角都磨没了还舍不得授给人家,此即妇人之仁也。。。。。 淮阴侯韩信的雄才大略令人折服。他不是樊哙、曹参一类的攻城略地的猛将,也非孙膑、庞涓一辈的军事家,而是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将之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韩信在登坛拜将时,有段精彩的议论。他详细,深刻地分析了项羽、刘邦各自的形势,一针见血地指出项羽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而刘邦则是“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之后,他更是预见性地提出:“今天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是故,后人认为这段话可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并驾。 史记中部分原文以及感慨淮阴侯诗句欣赏: 蒯通劝韩信时说:“。。。,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臣请言大王功略:。。。。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也。” 楚王韩信被汉高祖擒时,韩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故当亨!” 读史--文天祥 自古英雄士,还为薄命人。 孔明登四十,韩信过三旬。 壮志摧龙虎,高词泣鬼神。 一朝事千古,何用怨青春。 「书淮阴侯传」罗隐 寒灯挑尽见遗尘,试沥椒浆合有神。 莫恨高皇不终始,灭秦谋项是何人。 「韩信庙」罗隐 剪项移秦势自雄,布衣还是负深功。 寡妻稚女俱堪恨,却把馀杯奠蒯通。 「漂母冢」罗隐 寂寂荒坟一水滨,芦洲绝岛自相亲。 青娥已落淮边月,白骨甘为泉下尘。 原上荻花飘素发,道傍菰叶碎罗巾。 虽然寂寞千秋魄,犹是韩侯旧主人。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李白「猛虎行」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请君入瓮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
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
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
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
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
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刮骨去毒 三国时代,魏蜀吴恶战连场。有一次,关公(关云长)挥军攻打曹兵时,右臂中了敌人的毒箭。
众将请关公班师回荆州调治,关公不允,说:“我不能因小小创伤,而误了军国大事。”众人只好四方访寻名医。
一日,来了一个自称华佗的医生,他说听闻关公中了毒箭,特来医治。这时,关公的右臂痛得厉害,正和马良下棋来分散注意力,以免自己露出痛苦的表情而乱了军心。
华佗看过关公的箭伤,说:“君侯的手臂若再不治理,恐怕便要废了!如果要根治,便得把君侯的手臂牢牢缚在柱上,然后我用刀把皮肉割开至见骨,刮去骨头上的毒,再敷上药,以线缝合,这才治得好,但恐君侯惧怕。”关公听了,说自己不是世间俗子,不怕痛,更不用把臂缚在柱上;并命人先送上食物,说:“先生远道而来,请先用酒菜!”关公陪着华佗吃了一会,便伸出了右臂,说:“现在就请动手,我照样下棋吃喝,请先生不要见怪!”华佗也不再说什么,取出一把尖刀,请人在关公的臂下放上一个盆子,看准了位置,下刀把关公的皮肉割开。
关公吃喝如常,华佗气定神闲说:“我用刀把君侯骨头上的毒给刮走,这就好了!”华佗的手法娴熟,话刚说完,手上的刀子已经在关公手臂的骨头上来回刮,还发出悉悉的声音,流出的血也几乎注满了整个盆子。将士见到这情境,也掩面失色,惟独关公仍继续下棋吃喝,面不改容。
不久,华佗把毒全刮走,敷上药,并把伤口缝合。关公大笑而起,最佳答案: 对众将说:“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
先生真神医也!” 华佗说道:“我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君侯箭疮虽治,然须爱护。
切勿怒气伤触。过百日后,平复如旧矣。”
关公箭疮既愈,拿出黄金百两酬谢,并设席款待华佗。华佗婉拒说:“某闻君侯高义,特来医治,岂望报乎!”坚辞不受,留药一帖,以敷疮口,辞别而去。
后人有诗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
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禅让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
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图)刻在龟板上的甲骨文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
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
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