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磻溪伊尹,佐时阿衡”意思是:周武王磻溪遇吕尚,尊他为“太公望”;伊尹辅佐时政,商汤王封他为“阿衡”。
注释:磻(pān)溪:指姜太公吕尚。吕尚在磻溪钓鱼,遇文王,拜为太师,辅佐周武王灭商。
伊尹:原为有莘(shēn)氏女的陪嫁奴隶,商汤用为小臣,后来任以国政,辅佐商汤功灭夏桀。阿衡:商朝官名,相当于宰相。
《诗·商颂·长发》:“寮维阿衡,左右商王。”,则是专指伊尹。
这里所说的是文臣武将的事例,说明他们策功茂实的经过,都是一段段感人的事迹,都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戏文故事。第一个是太公姜子牙,他的事迹是渭水垂钓,文王访贤的故事。
磻溪是在渭水河畔(在今陕西宝鸡附近)的一个溪潭,水旁有一块大石头(磻),姜子牙曾坐在上面钓鱼。姜尚,字子牙,是东方夷人。
他的祖先曾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他以地为姓,故又称吕尚。姜子牙是一位很有才能、很有抱负的人。
但在纣王的统治下,他怀才不遇,后来听说西帛侯,文王姬昌思贤若渴,便来到陕西岐山脚下的渭水河边,那时他已八十七岁了。他坐在磻石上用直钩钓鱼,不但不用鱼饵,鱼钩还悬在水面上三寸。
有人问他这样能否钓到鱼,他回答说愿者上钩。周文王精通《易经》,曾著过《周易》。
这一天,文王要出外狩猎,他就先卜了一卦。结果显示:此次狩猎的猎物不是野兽,而是独霸天下的辅臣。
果然在渭水遇到姜子牙,两人谈论之后,文王大喜,说:"我的先祖曾经预言说,将来会有圣人帮助周国振兴,我的祖先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于是称姜子牙为"太公望",立为国师。
姜太公给文王制定的战略,首先是"修德以倾商政"。这样就有四十多国先后归顺了周。
到周文王晚年,"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完成了对商的战略性包围。文王死后,武王继位,姜太公辅佐武王伐纣。
武王在出师前卜了一卦,结果很不吉利,偏又赶上暴风雨,诸侯们都很恐惧。吕尚却认为,决定大事不能靠占卜,应抓住战机立即出兵。
结果是大获全胜,商朝被灭。武王占领殷都后,把纣王存放在鹿台的钱和储藏在钜桥的粮食散发给穷苦的百姓,并且为商朝的忠臣比干的墓加土,还释放了被纣王囚禁的箕子,从而深得民心。
吕尚作为周朝的开国功臣,受封于齐,都城在营丘(今日的山东临淄)。吕尚到齐国后,开始改革政治制度、大力发展商业,让百姓享受鱼盐之利,使齐国很快成为大国之一。
太公吕尚活了一百多岁,但葬地始终不详。第二位是伊尹,他辅佐成汤灭了夏桀,开创了殷商六百载的天下。
伊尹的手艺是烹调,他本来就是汤王的厨子。中国的手艺人讲究拜祖师爷,厨子要拜伊尹,戏子要拜唐明皇,唐明皇是戏班子的祖师爷。
如果读一读《吕氏春秋•;本味篇》,你就知道伊尹的厨艺有多高了。这篇文章记载了伊尹与成汤两个人,就饮食烹饪方面的对话。
伊尹是一个孤儿,出生以后就被扔在伊水旁边,他以水为姓,所以姓伊。有辛氏的家人在河边发现了伊尹,就把他抱回来由家里的厨师代为收养。
伊尹从小跟厨师学艺,以后随着有辛氏嫁给了成汤,伊尹也就成了成汤的厨师。这个人极其聪明,很有谋略,很想帮着成汤干一番大事业。
但一个厨子,怎样才能接近成汤呢?他就想了一个奇招。成汤有一段时间发觉饭菜的味道不对,不是咸了就是淡了,于是把厨子伊尹叫来,问问他这菜是怎么回事。
伊尹于是根据烹调的道理,纵谈天下大事。成汤听得大喜过望,知道此人绝非等闲之辈,经过几次长谈以后决定拜伊尹为宰相。
商朝宰相之位的官名叫做阿衡,如《诗经•;商颂•;长发》中有诗曰:"寮维阿衡,左右商王。"因为伊尹适时地辅佐成汤建立了商朝,所以此地称他为"佐时阿衡"。
古代饮食和医药是不分家的,自古就有"药疗不如食疗"的说法,所以伊尹还是中医煎汤药的祖师爷。至今还流传说,煮中药的沙锅是伊尹传下来的。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
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实行简化字、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
《千字文》在内容上熔各种知识于一炉,并通篇贯穿以统一的思想,脉络清晰,语言洗练。它的长处后来为《三字经》所吸取。
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坐在皇帝宝座上聚精会神地看奏折。
突然一把把奏折统统推到地上,愤然站起,大喊:“殷铁石!”。 一个大臣模样的人上场(字幕跟上:“殷铁石 官职有待查史书”):“陛下,臣在。”
萧衍说:“诸王公大臣文化水平如此底,字写的跟狗爬的似的,错别字比比皆是,都什么素质啊,跟1500年以后习惯了用电脑打字的年轻人写的字有一拼,真是有损我大梁王朝的声威啊。你赶紧想个办法搞搞素质教育。”
殷铁石:“臣遵旨!”(退场) 镜头一转,殷铁石抱着一堆纸张出场:“陛下,臣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请陛下下旨,把这些字分发给诸臣去学习临摹,既可以降低错字白字的出现频率,又可以提高大家的书法水平;既可以用于写作实战著书立传,又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既可以养颜,又可以美容。不出一年,您再看这些奏折(放下纸张,拾起地上的一本奏折,翻开指点),看这里,看这里,看这里——字写得好看了,还没有错别字!” 萧衍微微点头:“爱卿所言甚是。
但只把这散乱的一千个字发给大家可能会影响培训效果,如果能把这些字组成一篇文章就好了。你去宣几个又文化的大臣来见朕。”
几个大臣上(字幕:“有文化的大臣甲、有文化的大臣乙、有文化的大臣丙、有文化的大臣丁……”)。 萧衍把自己的想法和几个有文化的大臣交流了一下,准备把这个任务交给其中一人来完成。
大臣们一听如此高难度的任务,都觉得没什么把握完成,个个低头不语。 萧衍一看,不玩点手段不行了,就跟大臣们说:“我数一、二、三,能写出这篇文章的留下来,觉得自己不行的,统统给我滚蛋!预备——开始!一,咦?” 萧衍刚数了个一,眼前的几个有文化的大臣瞬间消失了。
萧衍正要发怒,却发现有个人没动窝,不禁大悦:“卿有才思,为我韵之!” 周爱卿面部特写(字幕:“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 周兴嗣暗中叫苦不迭。
其实周兴嗣是反应最快的一个,仅用了0.02秒就想到应该赶紧跑的,可惜当时正值梅雨季节,他的老寒腿疼得厉害,还没迈开步别人就都跑光了,周兴嗣跑了个倒数第一,当了回副班长。 既然跑不掉,除了硬着头皮接下这个苦差之外别无选择。
周兴嗣说:“蒙陛下青睐,臣当鞠躬尽瘁,必不负圣望。您就擎好吧。”
萧衍龙颜大悦:“周爱卿不愧为朕的笔杆子,好了,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你为朕写的《光宅寺碑》、《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都是好文章,但不足以传世,这次你要用这一千个字写一篇传世之作,不仅要让我梁朝上下——上至朕及王孙公卿、下至黔首庶人;上至白发苍苍、下至活裤裆——全都能熟读吟颂,不断提高国人文化修养,更要让千百年以后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传诵下去。造此千秋功业,才不负我佛之慈悲。”
周兴嗣顿觉眼前一黑,心说这不是倒霉催的吗?我招谁惹谁了,把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交给我,这不要我老命吗?难道说太有才了也是错误吗?那我赶紧改还不行吗? 但皇上兴味正浓,周兴嗣也不敢说个不字,于是当场表决心:“臣谨遵圣命,给臣一个月时间,臣还陛下一个奇迹。” 萧衍一摆手,清描淡写地说:“一个月太久,只争朝夕。
你是一个深得朕心的御用写手,更是玩文字游戏的高手,以爱卿之才,何须一个月?给你一个晚上时间富富有余。” 周兴嗣傻了,一时站在那说不出话来。
萧衍见周兴嗣没反应,问道:“难道爱卿嫌朕给的时间太长了有辱你的才学?” 周兴嗣赶紧说:“臣绝无此意!” 萧衍一听很满意:“那爱卿就回去吧,抓紧时间慢慢写啊!” 周兴嗣:“臣告退。” 萧衍又充满慈爱与关怀地叮嘱了一句:“爱卿白天工作很辛苦,晚上就不要加班了,明日上早朝时把你写出来的奇迹拿来给朕交货就行了。
这可是我一字一字大出来的, 原文: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 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 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 鼓瑟吹笙 升阶纳。
这是《千字文》中的两句话。
律吕调阳 :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我国古代的乐律有十二,阴阳各六,区分开来,奇数 (阳)称六律,偶数(阴)称六吕,合称律吕。
六律即黄钟、太蔟(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吕即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
所以说“ 律吕调阳 ”。 嵇琴阮啸 :嵇康善于弹琴,阮籍能撮口长啸。
嵇康是三国时魏末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竹林七贤”之一,通晓音律,尤其喜爱弹琴。 他善于弹奏《广陵散》,但没有传授给人。
后来他被司马昭所害,临行时要求把琴拿来,又谈了一遍,说:“《广陵散》于今决响也。” 阮籍也是三国时魏著名诗人,“竹林七贤”之一。
因为不满司马氏集团,所以放浪佯狂,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他深恨司马氏残暴奸诈、虚伪礼法;又自恨没有回天之力,因此只能常登临城上高台仰天长啸,以泄世愤。
后人把阮籍长啸看成是自由的象征。 所以说“ 嵇琴阮啸 ”。
嵇康,“嵇琴”是嵇康抚琴的故事。
嵇康是西晋时的名士,善弹琴赋诗。西晋时有著名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嵇康是其中之一。
嵇康精通音乐,著过《琴赋》,善弹奏《广陵散》,相传是一位异士传授给他的。竹林七仙看不惯司马氏的所做所为,常常借酒醉讥讽司马昭,终于把司马昭惹恼了,要杀嵇康。
嵇康面不更色,只要求再弹奏一次《广陵散》,三千太学生上书要求学习这首名曲,遭到朝廷拒绝。嵇康轻抚瑶琴,最后弹了一遍《广陵散》,叹息说:“袁孝尼曾经向我请求学奏此曲,可我没有传授给他。
我死之后,此曲绝矣”!后来有人盗了东汉蔡邕的墓,据说从中发现了《广陵散》的曲谱,但一经演奏起来浑然不似绝响之曲,属伪谱无疑。 阮籍,“阮啸”是阮籍长啸的故事。
阮籍也是竹林七贤之一,常与刘伶等人借酒抒情,发泄对司马昭的不满。相传阮籍曾在苏门山向一道士学得“啸法”,阮籍听说苏门山有一得道之士,就去访他。
道人正在打坐,无论阮籍怎样软磨硬泡,道人也不理他,阮籍无奈只好打道回府了。刚走到半山腰,忽听山上传来长啸之声,阮籍抬头一看,正是道人引吭高啸,声震山谷。
阮籍陡然间听懂了道人的啸声,他也悟道了,于是以长啸相和,这就是阮啸的故事。
出处 千字文
典故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从这句开始进入千字文的第二部分,以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为主。
中国对于四大的解释有两种:一为道家的四大:以道、天、地、王为四大。《老子》中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一为佛家(或佛学)所说四大,即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这四者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当然也构成人的身体。
结合《千字文》成文时间背景:正值南北朝南朝梁武帝时期,梁武帝生性好佛,曾经大建佛寺,唐朝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描写此景。再加上本句前半句“身发”的含义,即指人的身体发肤,佛家认为人的身体发肤皆由“地、水、火、风”四大构成,因此推断本句中的“四大”多指佛家四大。
五常指人的德性,有如下几种解释:
1. 封建礼教中的人与人的五种关系。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又叫五伦。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序),朋友有信。”
2. 五种伦理道德。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叫五教。
3. 五种品德修养。
仁、义、礼、智、信。
4. 道教中五行也可称为五常,即金、木、水、火、土,道教认为构成物质的五种基本元素;刚好和佛家“四大”相对应。
这句话为倒装句,“盖此”可理解为“因此”,正是有“四大五常”的存在,因此产生了人的身体发肤。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恭,指恭敬、谦逊。
恭惟,通常用于行文之始,其中的惟是助词,与恭合起来成为谦虚的专辞。
鞠养,指抚养、养育。鞠和养都有这样的意思。
此句结合上句,指对待身体发肤的态度。孔子《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我们的身体和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自己是父母养育大的,对于父母的养育爱护应是恭敬、谦逊的,因此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这句讲的是古代男女的德行标准。
女子要仰慕贞和洁,追求保持自己内心方正的品性和坚定不移的意志操守,以及外在洁净的品行。男子应效法德才兼备的贤人,既要有能力才智,又要品行端正,有德行良心。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这两句话谈的是五伦中的兄弟之道。兄弟之间要相互关爱,彼此气息相通,因为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
“孔怀兄弟”四个字,出自《诗经•小雅•常棣》一篇,其中有“死丧之畏,兄弟孔怀”的诗句。“孔”是程度副词,有非常、最如何之意。
“怀”是关爱、关怀。“孔怀”就是非常关怀、关爱的意思。
兄弟之间的关系是血缘关系,亲近无比,是朋友关系不能相比的。故此,后世多用“孔怀”二字,指代兄弟手足之情。
兄弟之道在五常之中属于礼德,原则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
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兄弟反目最悲伤的是父母,所以《弟子规》中才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古人有一首叙述兄弟之情的诗,讲得很有味道。诗中说: 兄弟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做样看。 兄弟不和,总是因为“争”“贪”而起的争端,其中各自的妻室往往没有起到好作用。
想想古人的兄弟之情、姊妹之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见贤思齐,处处约束自己,为兄弟姐妹提供方便。兄弟本是同气连枝,一母所生,各自的后代又都叶茂枝繁,成为新一伦的弟兄。
父一辈如果能做出“兄友弟恭”的好样板,后代的兄弟姊妹以至于堂兄弟、堂姊妹之间也一定会效法。这是真正的“荣业所基”,比遗财给子孙重要得多,所以孔子才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这是谈的是五伦中的“朋友道”,是兄弟之道的拓展。
一个人果真能够做到“兄友弟恭”,一定能够结交到良朋益友。如果手足之情都处不好,哪里会有真朋友呢?所以“十无益”中的第二条才说“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五伦中的其他几伦都好理解,唯独“友道”不好理解。为什么朋友也算一伦呢?人在一生之中会遭遇无数的痛苦与烦恼,有的痛苦上不可对父母师长言说,下不可告妻子兄弟,只能向朋友倾诉。
人在一生中没有几个知心朋友是很痛苦的,也是做人的失败。 交朋友一定要投分,也就是投脾气、投缘分,不是一类人就千万不要聚到一起,因为“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况且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彼此不是一类,就格格不入。
朋友之道讲一个信字,彼此推心置腹,诚信有义,才是真朋友。现代社会是工商时代,凡事都讲一个利字,无利不早起。
这种名利场中的酒肉朋友,与此处讲的“友道”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一定要辨别清楚。 朋友相处,应该像曾子说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弟子规》中说“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朋友之间有进步要互相鼓励,有过失要互相规劝,有困难要互相帮助,有心得要互相交流,这就是“切磨箴规”。
切磨是“切磋琢磨”的缩略形式,意指对学问的探讨与研究。“箴”字的本义为竹针或石头针,可用于针灸治病。
箴文是一种告诫类文体,起规劝、纠正作用,箴言就是有哲理作用、能激励人的座右铭。规是劝告、建议。
朋友间的规劝要注意分寸和尺度,这是“交友投分”的另一重含义。“分”是本分、分量,“投分”就是要恰如其分。
朋友间相劝要适可而止,不听也就算了,我们作为朋友的责任尽到了,再劝就会结怨。所以孔子在《论语》中告诫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过分了就会自取其辱,那又何必呢? “切磋琢磨”这四个字,本义是指玉石加工过程的四道工序。从昆仑山采来一块石头以后,第一道工序就是“切”,从中间剖开看看石头里面有没有玉,有多少块玉。
有的石头里面根本没有玉,有的只有星星点点的小玉,只能做戒指面。有的石头里面真有大玉,可以做成价值连城的工艺品。
第二道工序是将石头中的玉“磋”出来,这种未经雕琢的原料玉石叫做“朴玉”。接下来要按照朴玉的形状进行雕琢,或雕凿成玉佩首饰、杯盏盘碟、佛像神像等等,就叫“琢”。
最后一道工序是磨光,就是“磨”。前两道工序一个人干不了,所以要“两个人切磋切磋”;后两道工序可以自己干,因此说“让我琢磨琢磨”。
这四句话的白话译文,就是: 兄弟之间要相互关爱,彼此气息相通, 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 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共同研讨学问, 互相切磋劝诫,共同进步。
千字文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玄,天之色也;黄,地之色也;洪,大也;荒,远也;宇宙广大无边。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昃:读音zè ,意为太阳偏西。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
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岗。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最有。
典故有:寄雁传书。相传大雁南飞,至衡阳而止。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云:“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秦观《阮郎归》云:“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原文如下: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寄黄几复》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诗作。此诗称赞黄几复廉正、干练、好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抒发了思念友人的殷殷之情,寄寓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慨。全诗情真意厚,感人至深。而在好用书卷,以故为新,运古于律,拗折波峭等方面,又都表现出黄诗的特色,可视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今属浙江),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治平进士,授叶县尉。历任国子监教授、秘书郎,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哲宗亲政,多次被贬,最后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卒于贬所,私谥文节先生。《宋史》有传。尤长于诗,与苏轼并称“苏黄”。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编》。
世界上所有的已经有人看过的书中,有哪本书,里面没有一个重复的字的?是不是会觉得这个问题很无聊,甚至会觉得是无稽之谈,怎么可能会有一本书没有一个重复的字呢?不过还真有这么一本书。
名字就叫做《千字文》。 当然,顾名思义,一本书里一共是一千个字,几乎没有重复。
相传,梁武帝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由于当时尚没有一本适合的启蒙读物,起初,他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不同的字,每纸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
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的文学侍从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讲了自己的想法,说:卿家才思敏捷,为朕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
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他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方文思如泉涌,他乐不可支,边吟边书,终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
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这就是流传至今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周兴嗣因出色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将他提拔为佐撰国史。不过,据说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
《千字文》引起了后人极大的兴趣,因为是从王羲之的书法中临下来的,所以就成了书法家的至宝,因为它通俗易懂,而且十分押韵,所以很多人都把背《千字文》当作一种流行方式。就像是现在的人追明星一样,如果背不下来的话,就会被别人看着落伍了。
特别是那些刚刚把头发梳起来的小娃娃们,个个都会摇头晃脑地背几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押字押韵,真的是太不容易了。所以这本书一直都被认为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一本启蒙书。
在《千字文》的流传过程中,隋唐之际的智永和尚功不可没。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他用30 年的时间,摹写了800 本真草《千字文》分赠浙东各寺庙。
智永的这一举动,既保存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又使《千字文》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智永之后,历代书法大师写《千字文》者比比皆是,著名的有怀素、宋徽宗、赵孟?#92;、文征明等。
他们的作品流传很广,书体与风格各异,可谓千字千姿,影响也很大,无疑大大促进了《千字文》在民间的传播,大大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而且也为世人留下了这些伟大的艺术瑰宝。 千万别认为这本书只是简单的把字拼凑起来的,这里面可是很多内容的。
《千字文》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从有了天有了地,再继续说日月、星星、霜雾、天气的变化等等等,有了天气的变化,当然就有了金银珍宝这些等等东西,有了东西,当然就少了不了人吗?当然也就说起了人类的早期历史:"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接下来,就是《千字文》的第二部份,有了人,当然就要讲人的道德修养的问题,再接下来,就是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当然少不了对国家盛况的描述了,像什么"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除了这些浮华的东西之外,最后就讲到了对美好田园生活的赞美,要吃还是百姓饭,要穿还是家常衣了,到了这里,也就走到了这本书的尽头了。
这可是一本很好背诵的书,所以有时间,不妨拿过来记一下。 【千字文原文】 明万历十年汪以成经义斋刻本 千字文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迩壹体 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女慕贞藉 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 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 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 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 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 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 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 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 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 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 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 勒碑刻铭 番溪伊尹 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 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 说感武丁 俊义密勿 多士实宁 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 践土会盟 何遵约法 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 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 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 百郡秦并 岳宗泰岱 禅主云。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是千字文的第一句. 【译文】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
太阳正了又斜,月亮圆了又缺,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注解: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天地玄黄”一句出自于《易经》。
《易经》里说“天玄地黄”,这里为了押韵改作“天地玄黄”这种不改动古人文字的引经,为明引。“宇宙洪荒”出自于《淮南子》与《太玄经》。
《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来叫作宙”。作《太玄经》的是西汉的杨雄,他在《太玄经》里说过“洪荒之世”的话。
两部经的话合起来就是“宇宙洪荒”,这种引经的方式叫暗引,所以这两句话都是经典。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看,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天的颜色是黑的,地的颜色是黄的。
这不是无病呻吟吗?能作为经典流传几千年吗?那么这两句话的深层含义在哪里呢?我只能试着解,大家来随文入观,看看能体会到哪里。天地这两个字在古汉语里有多重意思,包括的概念非常之多,我们熟悉的太空之天与地球之地只是其中之一。
要想弄明白天地二字的含义,必须要读《易经》。《易经》是五经之首,讲的就是天地之道和阴阳之变的道理,中国的传统文化,什么《四书》、诸子百家,统统都是从《易经》这个根上发展出来的,学中国文化不读《易经》是本末倒置。
《易经》上说:“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天地宇宙未生之前,是混沌状态的,现代物理学称为大爆炸以前的那个超密度无限塌缩的粒子,中国文化叫太极。
150亿年以前,这个超密度的粒子瞬间产生大爆炸,形成了现在的物质宇宙,其中有形的物质凝集成星体,就是地;无形的空间扩展开来形成了太空,就是天。《易经》说:轻清者上升为天,阴浊者下降为地。
不是既形象又具体吗?但这是物理的天地,物质世界的天地。在《易经》文化里面属于形而下的“器世间”,也就是物质世界。
形而上是非物质的道的世间,那不是我们现有的智力能够讨论的,所以孔子说:“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存”是承认它确实存在,“不论”是暂且不讨论,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一说就吵架,何苦呢!对智慧高的人讲真话,形而上是天,形而下是地。
对智慧不够的人只能说浅话:太空是天,地球是地。同样都是天地两个字,深人有深解,浅人有浅说,各得其所。
玄,在颜色上指的是深蓝近于黑的颜色,叫玄。在意义上来说,指的是高远、高深莫测,叫玄。
肉眼可见的天的颜色是蓝色的,怎么说是黑色呢?蓝色是水的颜色,是海洋的颜色,日光照到海洋表面,光线反上去,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蓝色。但是现在的宇航员到了太空中一看,黑漆漆的一片,只有恒星放射出点点微光,确实是黑色的,所以从颜色上说天玄是对的。
此外天道高远,像老子说的,形而上的天道的理体,玄之又玄,深不可测,是我们现有的智慧不能理解的。这是形而上的天道高深莫测,所以叫天玄。
地黄也有两重意思。我们中国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确切地说,指的是先秦以前的文化,即夏商周三代,特别是周代的文化。
上古时期,夏商周都在黄河流域立国、建都,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再缩小范围,应该说是黄河流域的文化。黄河是母亲河,从昆仑山(约古宗列盆地)发源,汇集于星宿海,过矶石山,经九曲十八弯,从西北高原流下来,同时带下来黄土形成了冲击性平原。
那水的颜色是黄的、土的颜色也是黄的,农作物黍、稷都是黄的,所以说地黄。另一重的含义,宇宙中的天体,包括地球在内,都是大爆炸的产物,在初始状态都是炽热的物质。
地球就将其温度凝聚在地核的岩浆之内,并借助太阳不断地补充。有温度才可能有生命现象,在色谱分析上,玄色是冷色,黄色是暖色。
地黄也是赞叹温暖的大地有长养和哺育作用,所以中国人又把大地尊称为“母亲”。天道高远,地道深邃,黄也代表地道的深邃。
迷信的人说:“人死了以后归于黄泉,过了奈何桥就是黄泉道了”。话虽不可信,其意无非是指那个不为活人所知的另一个深邃的世界。
可见,要弄明白“天地玄黄”四个字,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宇宙洪荒《淮南子》上说,上下四方叫作宇。
上下四方又叫六合,所以宇是空间的概念。古往今来叫作宙,是历史的承续,是时间的概念。
宇宙一个说的是空间,一个说的是时间,代表了现代科学里“时空”的观念。我们今天所用的宇宙一词,只是言物理的太空,只相当于古人所说的“宇”,没有宙的概念。
为什么呢?因为时间不是客观存在,是人的主观感觉。空间状态的延续是时间,脱离开空间就没有时间,空间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
空间拓展了时间就随着延长了,反过来,空间缩小了时间也就随着缩短了。古人有“王质观棋”的故事。
晋朝的王质进山砍柴,看见松下有两个童子在下棋,他就驻足观了一盘棋。棋罢,斧子把儿已经烂了。
回到家里,同时代的人都过世了。可见空间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
今天我们觉得时间不够用,一天的时间比起我们小时候的一天,显得很短。这很自然,因为空间缩短了。
唐朝的玄奘去印度取经要走三年,现在坐飞机几个小就到了,交通的便利缩小了空间,自然我们在时间的感觉上就缩短了。此外,时间与物体。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