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隋末战乱破坏严重,唐太宗贞观之治和唐高宗永徽之治后,得到恢复和发展。
当时主要属于河南道。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每年都有几百万石的粟米运至关中,而青、齐(今青州、济南)等地的物价仍远低于中国其它地方。
唐代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纹绫,都是驰名全国的精美织品。至晚唐时,再一次战乱四起。
北宋:北宋时期,山东的经济得到恢复并快速发展。宋徽宗宣和元年到宣和二年(1119年—1120年)宋江聚众三十六人在梁山造反,这个故事被写进元惠宗至正年间成书的《水浒传》。
南宋:南宋时山东属于金国,金代极盛时的金章宗泰和年间,山东西路和山东东路总人口超过一千万。明朝:明太祖洪武年间设立山东省(当时包括辽东)。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光复时,山东多是无人之地,朝廷奖励人民垦荒。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山东的耕地面积有7240余万亩,居全国第三位。
明太宗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以后,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济宁和临清由于漕运的发展而繁荣起来。清朝:清朝山东省分三道:济东泰武临道、登莱青胶道、兖沂曹济道。
清圣祖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山东耕地达到9000余万亩。1860年代,烟台成为山东第一个开放口岸。
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日军攻占威海,北洋海军全军覆没。1898年,青岛和威海分别租借给德国和英国。
德国还修筑了从青岛通往济南的胶济铁路(1905年),和津浦铁路的北段(1911年),把山东当作自己的势力范围。1899年,义和团从山东兴起,攻击遍布全省的西方传教士。
胶州古代人口发展缓慢。
鸦片战争前的百余年人口增长相当迅速,年平均增长高达14‰。建国前后人口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公元20世纪70年代以后,结束了人口生产的失控状态。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口素质不断增强。
一 人口数量 明代始有人口记载。1586(明万历十四年),18474 丁,约9万人。
明末清初,人口减少,至1653年(清顺治十年), 13848丁,约7万人。1711年(康熙五十年),18097丁,约9万人。
1713年,清廷规定:“新增人丁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此后,人口统计数大幅度增长,至1836年(道光十六年),106350丁,约50万人。
1919年(民国 8年),总人口510526人。至1944年,总人口达 712755人。
建国后,胶州人口发展较快,1949-1987年38年间,人口增加24万人,人口平均增长速度为11%。其中,1950-1957年, 8年间人口增加6.9万人。
1958-1961年,人口逐年下降,4年间减少4.2万人。1962-1972年,经济开始好转,人口呈迅速增长趋势, 11年间人口增加12.8万人。
1973-1987年,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速度放慢,15年间人口增加8.1万人。 二 人口分布 民国以来,人口密度逐渐增大。
1919年(民国8年),平均每平方公里195人,1949年每平方公里358人。1987年,每平方公里为546人,分别为1919年、1949年人口密度的2.8倍和1.5倍。
胶州北部平原区占全市面积的49.5%,1964年普查人口为28480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7%,平均每平方公里462人,高出全市平均密度63人;1987年人口为41426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0%,平均每平方公里672人,高出全市平均密度126人。 南部丘陵区占全市面积的50.5%,1964年普查人口218038人,占市总人口的43%,平均每平方公里 374人,比全市平均密度少 25人;1987年人口27296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0%,平均每平方公里434人,比全市平均密度少 112人。
1964年城镇人口38057人,占总人口的7.6%;农村人口464788人,占总人口的 92.4%。此后10余年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加不足300人。
1978年起,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城镇人口较大幅度增长,至 1987年,人口6864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平均每年增长2673人。 三 人口变动 人口变动分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 自然变动 民国时期,胶州人口为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率类型。
建国后,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医疗条件明显改善,人口死亡率总的趋势逐渐下降。进入70年代后,死亡率稳定在6‰左右,增长趋势与出生率基本一致。
1949~1987年,出现过两个生育高峰期、一个生育低谷期。1952~1957年,出生106284人,死亡40088人,为第一个生育高峰期。
1958~1961年,群众生活困难,营养不良,出现生育低谷、死亡高峰期。4年出生36642人,死亡44292人,减少2250人。
1962-1970年,出现第二个生育高峰期。9年出生183551人,死亡47162人,自然增长136389人。
从70年代起,计划生育工作逐渐走上正轨,人口出生得到有效控制。1974~1987年,14年出生133150人,年均出生率14.7‰;自然增长76703人,自然增长率8.47‰。
机械变动 明洪武至永乐年间,先后有云南、山西等地移民迁居胶州定居,另立村庄二百余个,为明清时期规模最大的人口计划迁移。民国时期,遇有灾荒年景,佃农、破产农民多到外地逃荒要饭,或到东北三省谋生,俗称“闯关东”。
年景好转大多数又转回家乡。建国后,胶州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
1954~1987年,迁出人口441705人,迁入人口356975人。其中1954~1979年, 26年迁出人口比迁入人口多95261人,平均每年迁移净减少人口 3664人;1980~1987年,平均每年迁移净增加人口1316人。
四 民族构成 胶州自古以来主要为汉族人居住。建国后,来胶州定居的少数民族人口渐趋增多。
1953年,少数民族人口 6人(回族)。1964年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为502845人,其中汉族502802人,占总人口的99.99%;少数民族43人,占总人口的0.01%。
少数民族中,回族25人、满族5人、高山族4人、朝鲜族3人、壮族3人、蒙古族1人、苗族1人、维吾尔族1人。1982年人口普查,共有12个民族,比1964年新增4个民族(水族、藏族、锡伯族、达斡尔族),减少1个民族(维吾尔族)。
总人口为656096人,其中汉族655878人,占总人口的99.97%;少数民族人口增加到218人,占总人口的0.03%。少数民族中,回族88人、满族87人、朝鲜族24人、蒙古族7人、壮族3人、高山族3人、水族2人、苗族1人、藏族1人、锡伯族1人、达斡尔族1人。
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比较集中。1985年有少数民族人口 130人。
其中112人分布于胶城镇,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86%;余18人分布于三官庙、大庄、冷家村、北王珠、小麻湾、南杜村、铺集7处乡镇。 五 性别构成 民国时期,男性多于女性,1929年(民国18年),男性299685人,占总人口的54.87%;女性246476人,占总人口的45.13%。
1944年,男性374521人,占总人口的52.55%;女性338234人,占总人口的47.75%。建国后,人口性别比例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
1949~1969年,女性略多于男性。1949年,男。
1、《百发百中》:春秋时代,楚王手下有个名叫养由基的人,善于射 箭。
有 一次,他 站在 离 柳树 百步 以外 的 地方,张 弓 搭 箭,连发 数 箭,都 射中了 柳树 的 叶子。大家 看了 赞叹 不绝。
从此,辗转相传,就 把 他的 箭术 称为“百发百中”。 2、《不耻下问》: 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yu3)死了,被 大家 称为 “文”,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 道:孔圉天资聪明而又勤奋好学,他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是件羞耻的事,所以他死后给他这个称号。”
3、《胆大如斗》三国 时期,蜀国的姜维胆量很大,也有 才干,得到军师诸葛亮的器重,委任他为征西将军,并且竭力培植他。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兵马就由他统率,任蜀国的大将军。
他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多次领兵攻打魏国,都没有取胜。后来魏国征伐蜀国,蜀国寡不敌众,遭到惨败,后主刘禅投降。
不久,魏国的钟会阴谋叛变魏王,姜维认为时机已到,便假意与钟会勾结,企图趁机恢复蜀。不料事机败露,姜维被魏兵所杀。
魏兵剖开他的肚子,发现姜维的胆像斗一般大。 4、《得过且过》传说,五台山上有一种 鸟 叫 寒号鸟,有 四只 脚,两扇 肉翅。
每当 盛夏 季节,它的 身上 长满了 五彩灿烂的 羽毛,因此 自鸣得意地 叫:” 凤凰 不如 我,凤凰 不如 我!” 等到 深秋,它的 羽毛 全 脱落了,像 刚 出壳 的 幼鸟 一样,在 寒风 中 瑟索 发抖。它 无可奈 何地 叫道:” 得过且过,得过且过!” 天气 转暖,寒号鸟 又 继续 跳著 叫著,忘却了 冬天 的 威胁。
5、《点石成金》晋代,有个叫许逊的人,曾当过旌阳县令,时常 装鬼弄神,施符作法,如同 仙人 一般,老百姓 称 他 为“ 许真君”。 有 一次,他 看到 百姓 缴不上 租税,就 动了 恻隐之心,用 法术 把 石头 点化成 金子,替 百姓 上缴了 拖欠 的 租税。
1、孔子: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义利之辩: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
孔子说:“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孔子的另一学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获救者为了表示感谢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2、孟子 :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世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
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子。
孟子的妈妈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了。
3、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孙子晋见吴王之后,呈上所著兵书十三篇。
吴王看后,赞不绝口。为考察孙子的统兵能力,吴王挑选了100多名宫女由孙子操练。
孙武把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美姬为左右队长,同时指派自己的驾车人和陪乘担任军吏,负责执行军法。但宫女们不听号令,捧腹大笑,队形大乱。
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兵法,斩两位队长。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姬,马上派人传命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
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吃饭也没有味道。请将军赦免她们。
孙武毫不留情地说:“臣既然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孙武执意杀掉了两位队长,任命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
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型十分齐整。阖闾失去爱姬,心中不快。
孙武便亲见阖闾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
听了孙武的解释,吴王阖闾怒气消散,便拜孙武为将军。在孙武的训练下,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4、王羲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入木三分: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来的。5、王祥,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西孝友村)人 。
三国曹魏及西晋时大臣。王祥继母朱氏一次想吃鲜鱼,当时天寒冰冻,王祥脱下衣服,准备砸冰捕鱼,忽然冰块融化,跳出两条鲤鱼,王祥拿着鲤鱼回去孝敬母亲。
继母向王祥说很想吃烧黄雀,不久就有数十只黄雀飞进屋帐内,王祥得以给母亲吃。邻居都惊叹这是王祥的孝道感动上天。
姜尚 周代齐国的始祖,军事家、政治家。
姜姓,吕氏,名望。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俗称“姜太公”。
兵书《六韬》,相传是他的著作。 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颍上(颍水之滨)人。
春秋初期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今传《管子》一书,系后人依托之作。
晏婴(?~前550)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传世《晏子春秋》一书,系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 鲁班 (约公元前507年——前444年),姓公输,名般,是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土木建筑工匠和发明家。被后人尊为“匠师之祖”。
曾参 (前505——前435),今山东平邑县人,亦称曾子。编著了《大学》、《孝经》两书,对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后世称为“述圣”。 齐桓公(?~公元前643),春秋初期齐国国君,军事统帅。
姜姓,名小白。开创春秋五霸之首。
孙武 字长卿。齐国人。
春秋末期军事家。其著作《孙子兵法》,是我国杰出的兵书。
左丘明 鲁国人。春秋末期史学家。
相传曾著《左传》,又传《国语》亦出其手。 墨子 (约前468~前376)名翟。
古小邾国(今滕州市)人。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
现存《墨子》五十三篇。 孙膑 (前378——前301年左右),今山东阳谷县人。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一书 孟珂 (约前372——前289年),即孟子。今山东邹县人。
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称为“亚圣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
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道家的代表人物。有《庄子》一书传世。
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赵国人,一生在山东地区活动,今苍山兰陵镇东南有荀子墓。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一书。
扁鹊 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卢(今山东长清)人。
战国时医学家 吴起(?~前381)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战国时军事家。
现存《吴子》六篇 东方朔 (前154——前93),西汉大文学家。今山东陵县人 孔融 (153——208年),今山东曲阜人,孔子20世孙。
东汉末学者,“建安七子”之一,有个典故叫孔融让梨,就是他四岁那年干的。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
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蜀汉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
著作有《出师表》《隆重对》《诸葛亮集》等。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人。
东晋大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
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王羲之第七子。
东晋书法家,存世墨迹有行书《鸭头丸贴》,小楷刻本有《十三行》。 刘勰(约465~约532)字彦和,原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
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著有《文心雕龙》五十篇 贾思勰 益都(治在今寿光)人。
北魏农学家。著有农学名著《齐民要术》。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临沂市)。
唐大臣、著名书法家。传世名作甚多,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稿》等。
李清照(约1084~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章丘)人。南宋女词人。
《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均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词》。
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清明上河图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词人。著有《稼轩词》。
戚继光 (1528——1587),明朝著名军事家,抗倭名将,沿海入侵倭寇闻风丧胆,创竹竿战法。今山东蓬莱人 孔尚任 (1648——1718),孔子64代孙,今山东曲阜人。
昆曲名剧《桃花扇》即他所为。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
清文学家。著有《聊斋志异》等。
胶州古代人口发展缓慢。
鸦片战争前的百余年人口增长相当迅速,年平均增长高达14‰。建国前后人口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公元20世纪70年代以后,结束了人口生产的失控状态。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口素质不断增强。
一 人口数量 明代始有人口记载。1586(明万历十四年),18474 丁,约9万人。
明末清初,人口减少,至1653年(清顺治十年), 13848丁,约7万人。1711年(康熙五十年),18097丁,约9万人。
1713年,清廷规定:“新增人丁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此后,人口统计数大幅度增长,至1836年(道光十六年),106350丁,约50万人。
1919年(民国 8年),总人口510526人。至1944年,总人口达 712755人。
建国后,胶州人口发展较快,1949-1987年38年间,人口增加24万人,人口平均增长速度为11%。其中,1950-1957年, 8年间人口增加6.9万人。
1958-1961年,人口逐年下降,4年间减少4.2万人。1962-1972年,经济开始好转,人口呈迅速增长趋势, 11年间人口增加12.8万人。
1973-1987年,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速度放慢,15年间人口增加8.1万人。 二 人口分布 民国以来,人口密度逐渐增大。
1919年(民国8年),平均每平方公里195人,1949年每平方公里358人。1987年,每平方公里为546人,分别为1919年、1949年人口密度的2.8倍和1.5倍。
胶州北部平原区占全市面积的49.5%,1964年普查人口为28480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7%,平均每平方公里462人,高出全市平均密度63人;1987年人口为41426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0%,平均每平方公里672人,高出全市平均密度126人。 南部丘陵区占全市面积的50.5%,1964年普查人口218038人,占市总人口的43%,平均每平方公里 374人,比全市平均密度少 25人;1987年人口27296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0%,平均每平方公里434人,比全市平均密度少 112人。
1964年城镇人口38057人,占总人口的7.6%;农村人口464788人,占总人口的 92.4%。此后10余年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加不足300人。
1978年起,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城镇人口较大幅度增长,至 1987年,人口6864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平均每年增长2673人。 三 人口变动 人口变动分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 自然变动 民国时期,胶州人口为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率类型。
建国后,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医疗条件明显改善,人口死亡率总的趋势逐渐下降。进入70年代后,死亡率稳定在6‰左右,增长趋势与出生率基本一致。
1949~1987年,出现过两个生育高峰期、一个生育低谷期。1952~1957年,出生106284人,死亡40088人,为第一个生育高峰期。
1958~1961年,群众生活困难,营养不良,出现生育低谷、死亡高峰期。4年出生36642人,死亡44292人,减少2250人。
1962-1970年,出现第二个生育高峰期。9年出生183551人,死亡47162人,自然增长136389人。
从70年代起,计划生育工作逐渐走上正轨,人口出生得到有效控制。1974~1987年,14年出生133150人,年均出生率14.7‰;自然增长76703人,自然增长率8.47‰。
机械变动 明洪武至永乐年间,先后有云南、山西等地移民迁居胶州定居,另立村庄二百余个,为明清时期规模最大的人口计划迁移。民国时期,遇有灾荒年景,佃农、破产农民多到外地逃荒要饭,或到东北三省谋生,俗称“闯关东”。
年景好转大多数又转回家乡。建国后,胶州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
1954~1987年,迁出人口441705人,迁入人口356975人。其中1954~1979年, 26年迁出人口比迁入人口多95261人,平均每年迁移净减少人口 3664人;1980~1987年,平均每年迁移净增加人口1316人。
四 民族构成 胶州自古以来主要为汉族人居住。建国后,来胶州定居的少数民族人口渐趋增多。
1953年,少数民族人口 6人(回族)。1964年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为502845人,其中汉族502802人,占总人口的99.99%;少数民族43人,占总人口的0.01%。
少数民族中,回族25人、满族5人、高山族4人、朝鲜族3人、壮族3人、蒙古族1人、苗族1人、维吾尔族1人。1982年人口普查,共有12个民族,比1964年新增4个民族(水族、藏族、锡伯族、达斡尔族),减少1个民族(维吾尔族)。
总人口为656096人,其中汉族655878人,占总人口的99.97%;少数民族人口增加到218人,占总人口的0.03%。少数民族中,回族88人、满族87人、朝鲜族24人、蒙古族7人、壮族3人、高山族3人、水族2人、苗族1人、藏族1人、锡伯族1人、达斡尔族1人。
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比较集中。1985年有少数民族人口 130人。
其中112人分布于胶城镇,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86%;余18人分布于三官庙、大庄、冷家村、北王珠、小麻湾、南杜村、铺集7处乡镇。 五 性别构成 民国时期,男性多于女性,1929年(民国18年),男性299685人,占总人口的54.87%;女性246476人,占总人口的45.13%。
1944年,男性374521人,占总人口的52.55%;女性338234人,占总人口的47.75%。建国后,人口性别比例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
1949~1969年,女性略多于男性。1949年,男。
1,孔丘 (前551——前479),字仲尼,今山东曲阜东南一带人。
春秋末年伟大的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史称孔子。青年时期做过看管牛羊的小官和管理仓库的小 官。
中年后开始授徒讲学。51岁时任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2,鲁班 (约公元前507年——前444年),姓公输,名般,是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我国古代 杰出的土木建筑工匠和发明家。被后人尊为“匠师之祖”。
3,曾参 (前505——前435),今山东平邑县人,亦称曾子。编著了《大学》、《孝经》两 书,对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后世称为“述圣”。 4,孙膑 (前378——前301年左右),今山东阳谷县人。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著有《孙膑 兵法》一书。 5,孟珂 (约前372——前289年),即孟子。
今山东邹县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 家。
被称为“亚圣”。 6,扁鹊 (前357——前307年),姓秦,名越人。
今山东长清县人。系我国医学事业重要的 奠基人之一。
发明 望 闻 问 切等疗法。 7,东方朔 (前154——前93),西汉文学家。
今山东陵县人。性诙谐滑稽,善辞赋。
8,匡衡 西汉时期人,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人。凿壁偷光来读书,就是他干的。
后官至丞 相。 9,郑玄 (127——200年),汉末著名经学家。
今山东高密人。 10,孔融 (153——208年),今山东曲阜人,孔子20世孙。
东汉末学者,“建安七子”之 一,有个典故叫孔融让梨,就是他四岁那年干的。 11,管宁 (158——241年),是管仲的后代,三国时期著名学者。
今山东临朐人。 12,王粲 (177——217年),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今山东邹县人。
13,刘桢 今山东东平县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14,仲长统 (180——220年),东汉末著名哲学家、政论家。
今山东邹县人。他曾提出“人 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论点。
15,诸葛亮 (181——234年),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今山东沂南县人。 16,王戍 (234——305年),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
今山东临沂人。 17,左思 (约255——305年),西晋著名文学家,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
叫洛阳纸变贵的 就是他的文章《三都赋》和《招隐》。 18,王羲之 (321——379年),今山东临沂城北人。
东晋大书法家。 19,鲍照和鲍令晖,系哥妹俩,是南朝宋诗人。
今山东苍山县人。其中,哥哥与谢灵运、颜 延之被人称为“元嘉三大家”。
妹妹是南朝宋齐两代唯一留有著作的女文学家。 20,刘峻 (462——521年),南朝梁著名学者、文学家。
今山东平原县人。 21,刘勰 (约465——532年),今山东莒县人。
南朝梁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家。所著《文心 雕龙》一书,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极大。
22,肖颖士 (708——759年),唐代文学家。今山东苍山县人。
与当时名士李华齐名,时称 “萧李”。 23,颜真卿 (709——785),唐代大臣,书法家。
今山东临沂市人。 24,黄巢 (?——884),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今山东荷泽东南人。
25,石介 (1005——1045),北宋前期学者、教育家、文学家。,今山东泰安市郊区桥沟村 人。
支持并参与范仲淹等人发起的政治改革。有著作《徂徕集》流传于世。
26,宋江 (?——约1122年) 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今山东郓城县人。
27,荀子,山东莒南县人(这个拿不准) 28,李清照 (1084——约1151),宋代著名女词人,今山东济南人。 29,辛弃疾 (1140——1207年),南宋著名词人,今山东济南人。
30,邱处机 (1148——1227),金、蒙时期,道教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今山东栖霞县人。
31,唐赛儿 ,明初农民起义女领袖。今山东滨县人。
32,李开先 (1502——1568),明代中叶著名文学家和戏曲家。今山东章丘县人。
33,戚继光 (1528——1587),明朝著名军事家,抗倭名将。今山东蓬莱人。
34,王士祯 (1634——1711),清朝大臣,诗人。今山东桓台县人。
在创作上倡导“神韵 说”。 35,赵执信 (1662——1744),清朝诗人。
今山东淄博人。18岁中进士。
36,蒲松龄 (1640——1715),清初著名小说家,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
舜帝,山东诸城人。
三皇五帝之一,古代名君。姜尚周代齐国的始祖,军事家、政治家。
姜姓,吕氏,名望。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俗称“姜太公”。
兵书《六韬》,相传是他的著作。姜太公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颍上(颍水之滨)人。
春秋初期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今传《管子》一书,系后人依托之作。
安徽阜阳颍上县人,现有管鲍祠。晏婴(?~前550)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
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传世《晏子春秋》一书,系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
鲁班(约公元前507年——前444年),姓公输,名般,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土木建筑工匠和发明家。
被后人尊为“匠师之祖”。曾参(前505——前435),今山东平邑县人,亦称曾子。
编著了《大学》、《孝经》两书,对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后世称为“述圣”。
齐桓公(?~公元前643),春秋初期齐国国君,军事统帅。姜姓,名小白。
开创春秋五霸之首。孙武 字长卿。
齐国人。春秋末期军事家。
其著作《孙子兵法》,是我国杰出的兵书。左丘明 鲁国人。
春秋末期史学家。相传曾著《左传》,又传《国语》亦出其手。
墨子 (约前468~前376)名翟。古小邾国(今滕州市)人。
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现存《墨子》五十三篇。
孙膑 (前378——前301年左右),今山东阳谷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一书孟珂 (约前372——前289年),即孟子。
今山东邹县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被称为“亚圣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道家的代表人物。
有《庄子》一书传世。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
赵国人,一生在山东地区活动,今苍山兰陵镇东南有荀子墓。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著有《荀子》一书。扁鹊 姓秦,名越人。
齐国渤海卢(今山东长清)人。战国时医学家吴起(?~前381)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
战国时军事家。现存《吴子》六篇东方朔 (前154——前93),西汉大文学家。
今山东陵县人孔融(153——208年),今山东曲阜人,孔子20世孙。东汉末学者,“建安七子”之一,有个典故叫孔融让梨,就是他四岁那年干的。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三国蜀汉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著作有《出师表》《隆重对》《诸葛亮集》等。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大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
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存世墨迹有行书《鸭头丸贴》,小楷刻本有《十三行》。
刘勰(约465~约532)字彦和,原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
著有《文心雕龙》五十篇贾思勰 益都(治在今寿光)人。北魏农学家。
著有农学名著《齐民要术》。颜真卿(709~785)字清臣。
祖籍琅琊临沂(今临沂市)。唐大臣、著名书法家。
传世名作甚多,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稿》等。李清照(约1084~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章丘)人。
南宋女词人。《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均已散佚。
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
清明上河图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
著有《稼轩词》。戚继光 (1528——1587),明朝著名军事家,抗倭名将,沿海入侵倭寇闻风丧胆,创竹竿战法。
今山东蓬莱人孔尚任 (1648——1718),孔子64代孙,今山东曲阜人。昆曲名剧《桃花扇》即他所为。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清文学家。
著有《聊斋志异》等。刘墉:宰相刘罗锅 高密人,1719—1804,号石庵,清代书法家,后人称为清四大书家(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之一。
古代山东历史名人简表舜帝,山东诸城人姜尚周代齐国的始祖,军事家、政治家。姜姓,吕氏,名望。
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俗称“姜太公”。兵书《六韬》,相传是他的著作。
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颍上(颍水之滨)人。春秋初期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今传《管子》一书,系后人依托之作。晏婴(?~前550)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
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传世《晏子春秋》一书,系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
鲁班(约公元前507年——前444年),姓公输,名般,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土木建筑工匠和发明家。
被后人尊为“匠师之祖”。曾参(前505——前435),今山东平邑县人,亦称曾子。
编著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1.1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