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恭王府经历了康乾盛世到清朝灭亡,跨越了两百年的历史。恭王府也是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清王府,王府内有一座被称为“天下第一福”的石牌更是让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2]恭王府萃锦园内有一座太湖石假山,山脚下有个秘云洞,洞府正中央石壁上有一座康熙御笔的福字碑。每天来这里请福的人络绎不绝,人人都想亲手摸一下这公认为“天下第一灵验”的福字,好“沾一沾福气”。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不料沉疴(ke),太医束手无策。百般无奈之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沐浴斋戒三日后,一气呵成了这幅倾注了对祖母挚爱的“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百病全消,十五年后,以75岁高龄得以善终。她特意让工匠将这个福字刻为石碑,成了皇家的宝贝。
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而且康熙一生很少题字的,有“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所以这个福字被称为“天下第一福”。请采纳回答谢谢。
天下第一福由来 公元1673年,康熙为祖母孝庄太后“请福续寿”,写下了震烁古今的“长寿之福”,此福暗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是古今唯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
孝庄“请福聚福”,康熙则“送福得福”,所以此福被称为“天下第一灵验之福”。福中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加顶,喻“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之意……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
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凡是在门前贴有福字的人家将免于处死。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
皇帝得知后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
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然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个康熙御笔亲书的“天下第一福”则是另外一个故事。
清代康熙皇帝一生酷爱书法,但却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笔是历代皇帝的笔墨中流传最少的,这就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传说康熙一生流传下来的就剩三个字:“无为”、“福”。
“无为”现存于故宫,而本文的主角“天下第一福”则存于北京恭王府中的“福”字碑上。传说康熙大帝年幼丧母,由孝庄皇太后抚养长大。
然而正当康熙盛世的时候,孝庄皇太后却重病缠身。康熙救祖母心切,化孝心于笔锋,创造了震烁古今的“福寿”联体字,然后征召天下能工巧匠,把它雕刻在一块大青石上,并背着这个“福”字碑前往祈年殿拜祭天神。
为示孝心,康熙大帝跪在“福”字碑上祈福,上苍有灵,孝庄皇太后身体奇迹般康复,康熙大帝将“福”字碑请回宫中供奉在佛阁。 乾隆继位后,将“天下第一福”赐给自己的宠臣和珅,和珅命人运来几千块太湖石,在自己的府邸后花园砌成一条巨龙,这条龙的位置正好在京城的龙脉上,他将“天下第一福”藏在龙穴之中悉心供奉。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文物局对“福”字碑进行修缮,定为“中华三绝”文物之一。 纵观康熙大帝亲笔所书的这个福字,刚劲有力,颇有气势,右上角的笔划很像一个“多”字,下边为“田”字,而右偏旁极似“寿”字,更为珍贵的是碑的正上方刻有康熙的御玺之印以镇福,这更是其他历史传碑无法相比的,因此这个福字也就不能倒贴。
传说中,谁能给家中老人请回这个“天下第一福”,就一定能够为老人添福添寿。这个“福”字在请回之后还有一定讲究,除夕挂出,每日须净手敬香,并于晚上用手去摸福字,由下向上,摸得越高,则会越长寿,时至正月十五必须收起深藏,此谓“摸年福增年寿”。
天下第一福源之地 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恭王府秘云洞内,珍藏着一块号称“天下第一福源”的福字石碑。
每天,来这里请福的人络绎不绝,人人都想亲手摸一下这公认为“天下第一灵验”的福字,好“沾一沾福气”。 据恭王府的负责人介绍,这块碑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为康熙御笔,作“请福续寿”之用,一直是大清国宝,珍藏于紫禁城内。
乾隆时期,此碑神秘失踪。 196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下重修恭王府,考古人员意外的在王府后花园的秘云洞内发现了失踪的福字碑。
总理得知后欣然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福” ,又称“天下第一福” ,这块碑多次拓片作为国礼赠送给来访的外国领导人。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遗产不可胜数,为何独独这一块福字碑,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福”呢?此福又是如何成为“天下第一灵验之福”的呢?此碑又是如何从紫禁城来到恭王府呢?岁月沧桑,“天下第一福”留下了怎样一段传奇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天下第一福』的神秘面纱。
天下第一灵验之福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后60大寿将至,不料突染沉疴,久治不愈,太医束手无策。百般无奈之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 “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梦中悟出如何结合运势,特于乾清宫升座,举行极为隆重的御笔挥毫大典,一气呵成了这幅 “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
康熙御笔的整个福字倾注了对祖母的挚爱,事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中的神韵,可谓“福”字之奇,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天下第一福”。 令人拍案称奇的是,这福御宝有意无意间,还创造了许多空前的纪录,细品之下,真乃佳作天成。
其一:因御“福”加玺后,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得以传世的惟一一枚不可倒挂的“福”字,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御“福”加御玺镇福,奇珍无比。 其二:此“福”的书写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其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其三:俗语称“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有福没寿是为无福可受”,但是,由于“福”、“寿”二字字形差异太大,因此,自古从来没有哪个书法家可以把“福”“寿”合为一字书写,在这福御宝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故而,这福字也成为了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的将“福”“寿”写在同一个字里的福字,民间称之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之福。
其四:此福与民间称作“衣禄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该“福”字左部偏旁颇像一个“才”字,隐含“子”字,右部似王羲之所书“寿”字,右上角极似“多”字,右下部又似“田”字,再加上左上角的一点,呈现“多一点”的整体含意,其间包括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数个汉字,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 其五:由于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
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百病全消,15年后享高龄得以善终。可谓“福”字之灵,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
而康熙为祖请福,自身亦送福得福。康熙一生政绩卓著:招降郑氏而收复台湾、平葛尔丹以定蒙古、重创俄罗斯而重夺雅克萨,完成了天下民族的大一统,康乾盛世至此发端。
康熙执政61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一生有子数十,子孙满堂,恰应“多子”之端; 康乾盛世,国富民强,为“多才(财)”; 裁撤三藩、收复台湾、与俄国精确边界、两次亲征准葛尔…这些俱是开疆拓土,合了“多田”之兆; 与孙乾隆帝各执政逾一甲子,均以高寿善终,正是“多寿”之人; 国泰民安则是万民“多福”。
这切都印证了此福“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之说,孝庄太后称其为“福之本源”,民间则称“五福之本、万福之源”。故而,这个“福”字又被认为是汲天地灵气的古今第一灵验之福。
为了永久保存这福世上独一无二的“福”字,孝庄亲命将其刻为石碑,成为皇家至宝。 可谓:“请福聚福、送福得福!”“天下第一灵验之福!”。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不料突染沉疴(ke),太医束手无策。
百般无奈之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沐浴斋戒三日后,一气呵成了这幅倾注了对祖母挚爱的“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百病全消,十五年后,以75岁高龄得以善终。
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事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中的神韵,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
康熙十二年,正当康熙为祖母孝庄太后准备六十大寿的时候,孝庄太后突然病了,并且病得很严重,宫中的御医看了个遍,也看不出太后究竟得了什么病,更无从治起。
眼看着太后身体越来越差,康熙帝很是着急。上朝的时候就提了这件事,看朝臣们对此有没有办法,连御医都束手无策,臣子们又有什么办法呢?不过还是有臣子提到,古代有真命天子心诚请福续寿的记载。
康熙心中一动,既然古代的帝王可以做这样的事,那自己这个真命天子自然也能做。于是康熙帝提前戒斋沐浴三日,提笔写就一个“福”字,并加盖“康熙御笔之宝”印玺,送给了孝庄太后。
很多人可能觉得,康熙就写了这么一个“福”字,是不是也太敷衍了?实际上这个“福”字大有玄机。“福”通常是指福运和福气,是对一个人的最好祝福,《尚书》有记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这是对”福“字的一个具体的描述,也因此,自古以来,”福“这个字就很受欢迎,即便到了今天,过年的时候,到处会见到贴出的“福”字,很多时候人们还喜欢将“福”字倒过来贴,寓意“福到了”。但是康熙写的这个“福”字却不能倒过来写,因为他的“福”字别出心裁,蕴含了极大的寓意。
一般的“福”字比较圆润,而康熙的“福”字又长又瘦,因此又被称为“长瘦(寿)福”。而且这个“福”如果进行拆分,实际又包含了好几个汉字:即多、子、才、寿、田。
寓意“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一个福字包含了这么多的意思,康熙是真的用心了,当时的康熙年仅二十岁,在书法上能有这样的成就,也是相当不俗了。
实际上,康熙的确是历史上少有的全才皇帝,这是世所共知的,曾国潘曾说:“我朝六祖一宗,集大成于康熙。”说来也是神奇,康熙将这个“福”字送给孝庄太后后,孝庄太后的病奇迹般地好了。
孝庄太后感念康熙的孝心,命人将这个“福”字刻在石碑上,于是就有了著名的福字碑。不过,这个福字碑在乾隆朝就在皇宫中失去了踪影,谁也不知道这样重要的一个福字碑究竟到了哪里。
直到1962年,福字碑才重见天日,原来福字碑就藏在恭王府中。这个恭王府很有历史,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之称。
而恭王府的第一任主人就是乾隆朝的和珅。这就比较有意思了,福字碑在乾隆时期没有踪迹,却到了恭王府,这很可能与和珅脱不了干系,很可能就是和珅将这个福字碑弄出了皇宫,搬进了自己家。
据说和珅为这个福字碑花了不少的心力,他将这个福字碑和龙脉设计到一起,恭王府本身就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是龙脉所在,而和珅将福字碑和龙脉牵连在一起,即便嘉庆帝后来抄了和珅的家,但也无法将这个福字碑带回皇宫。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动了龙脉,因此,这块福字碑一直呆在恭王府,且福字碑所在的秘云洞被封了起来之后,恭王府后来的主人都不曾见过福字碑。
和珅死后,恭王府一分为二,十公主和丰绅殷德居于半座恭王府,而嘉庆帝的十七弟庆亲王永璘拥有另半座恭王府。再后来,这座宅邸就被赐给了恭亲王奕欣,也因此才有了恭王府这个称呼。
奕欣之后,恭王府几经易主,谁也不知道王府中有康熙的御笔“福”字。直到1962年恭王府滴翠岩下面的秘云洞被发现,这才发现了秘云洞中的福字碑。
这块福字碑,它本是是康熙御笔所题,且是为孝庄太后祈福去灾,本身的历史性和文物性确定了它的价值,况且康熙的这个“福”字又别出一格,寓意丰富,在书法上和文化上有很有价值,再加上它身上的传奇故事,更增加了它的价值。因此被命名为“中华第一幅”,又有“天下第一福”之称。
随着恭王府的开放,世人也就知道了这“天下第一福”,到恭王府参观,就不能不去看一看这“天下第一福”,沾一沾它的福气,希望能有个幸福美好的未来。
所谓“福”,在过去是指“福气”、“福运”,而现在人对福的理解是“幸福”。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中国的老百姓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企盼福气的到来。一个“福”字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福文化福文化 “福”乃“福、禄、寿、喜、财、吉”六大吉祥之首,“求福、纳福、惜福、祝福”又是各种文化现象的概括和代表。“福”又分为“五福”,《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把福的形式和内容具体化了,福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不是物质满足,主要是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福”将成为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过年贴个“福”字门心,是多年延续下来的传统习俗。
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恭王府秘云洞内,珍藏着一块号称“天下第一福源”的福字石碑。每天来这里请福的人络绎不绝,人人都想亲手摸一下这公认为“天下第一灵验”的福字,好“沾一沾福气”。
据恭王府的负责人介绍,这块碑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为康熙御笔,作“请福续寿”之用,一直是大清国宝,珍藏于紫禁城内。乾隆时期,此碑神秘失踪。
196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下重修恭王府,考古人员在王府后花园的秘云洞内意外地发现了失踪的福字碑。总理得知后欣然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福”,又称“天下第一福”。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不料突染沉疴(ke),太医束手无策。百般无奈之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沐浴斋戒三日后,一气呵成了这幅倾注了对祖母挚爱的“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百病全消,十五年后,以75岁高龄得以善终。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
事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中的神韵,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 御笔岂可倒置?御“福”加玺后,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得以传世的惟一一枚不可倒挂的“福”字。
其次,此“福”的书写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其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俗语称“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
有福无寿是为无福可受”。但是,由于“福”,“寿”二字字形差异太大,因此,自古以来很少有书法家将其合二为一,可康熙所写此“福”,恰恰将福、寿两字形为一体,做到“福中有寿,福寿双全”。
有意思的是这个福除了可理解为寿外,还可分解成“才”、“子”、“多”、“田”四个字,有“多子多才多田多福多寿”。五福之寓,巧妙地构成了“福”字的深刻含义,意味深长,是古住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因而被世人公认为“天下第一福”。
又因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孝庄太后称其为“福之本源”,民间则称“五福之本、万福之源”。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康熙写《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在写法上暗含“子、田、才、寿、福” 五种字形,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从书法角度看,将数个字合为一体却流畅自然,已属罕见,更为珍稀的是,这也是世上惟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它又被称为“长寿福”和“天下第一福”。
“天下第一福源”的福字石碑珍藏在恭王府秘云洞内,196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下重修恭王府,考古人员在王府后花园的秘云洞内意外地发现了失踪的福字碑。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不料沉疴,太医束手无策。
百般无奈之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沐浴斋戒三日后,一气呵成了这幅倾注了对祖母挚爱的“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百病全消,十五年后,以75岁高龄得以善终。
中路轴线上在“蝠池”之后就是一座5开间的正厅,名为“安善堂”,东西配房各3间,东配房为“明道堂”,西配房为“棣花轩”。
安善堂后为众多太湖石形成的假山,山下有洞,名曰“秘云洞”,恭王府的“福”字碑为康熙御笔之宝,就隐于秘云洞中。 “福”字碑,高约1米,谓之“洞天福地”,纵观康熙皇帝亲笔所书的这个“福”字刚劲有力,颇具气势,右上角的笔画像个“多”字,下边为“田”,而左偏旁极似“子”和“才”字,有偏旁像个“寿”字,故整个“福”字又可分解为“多田多子多才多寿多福”,巧妙地扩展了福字的含义,极富艺术性,且意味深长。
更为珍贵的是碑的右上方,刻有康熙的玉玺以镇福,因此,此“福”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福”。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不料突染沉疴(ke),太医束手无策。
百般无奈之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沐浴斋戒三日后,一气呵成了这幅倾注了对祖母挚爱的“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百病全消,十五年后,以75岁高龄得以善终。
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事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中的神韵,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