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NiterWillian 地理故事海湾战争与自然带在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结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两地自然环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
越南地处热带季雨林带,在“胡志明小道”沿线,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岖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难观察到地面的军事动态。美军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也收效甚微。
而伊拉克与科威特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极少,面对多国部队“地毯式”轰炸,伊军毫无隐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战斗力严重损伤,注定了吃败仗的结局。由此可见,自然带与地形,对于空袭战,起了不可小觑的客观影响。
寻找石兽与流水侵蚀作用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
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原因在于,石兽落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围水速更快,冲刷能力更强,其下面迎水流一侧的泥沙逐渐被水冲走,成为空穴。
久之,石兽因重力作用朝着迎水流的方向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动了一截。可见老兵的判断是正确的,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使石兽能“逆水而行火烧葫芦峪与气旋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说更具体一些。
由于当时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居住在地中海之滨,北边是阿尔斯山脉,南面是地中海。地中海的南面,则是非洲北部的大沙漠。
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认为大地就象一。
前言——现代中国地理科学的断代史
20世纪我国第一位地理学家——张相文
我国地理学界的表率——竺可桢教授
刍议竺可桢成功之路——以他的代表作为例
征途处处乐无垠——自然地理学家林超教授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奠基者——黄秉维院士的道路与奉献
第三次冲锋——访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
雪后青松更苍劲——访人文地理学家李旭旦教授
情满山海——中科院院士地理学泰斗任美锷的故事
三个第一流——访区域地理学家李春芬教授
献身地理科学坚持理论研究——访经济地理学家曹廷藩教授
无止境的实践与探索——记中国国情研究专家周立三院士
业精于勤锲而不舍——访地图制图学家曾世英教授
开创中国地理学史研究的新篇章——访地理学史专家王成组教授
中国现代冰川学的开拓者——访冰川学家施雅风院士
从沿革地理学向历史地理学的飞跃——访现代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
足迹——访北京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
中国新生代古地理研究的带头人——访古地理学家周廷儒院士
在地理学上默默耕耘——记自然地理学家罗开富教授
一位地理学家的求索——访遥感地理学家陈述彭院士
为了中国地理学的腾飞——访经济地理学家吴传钧院士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访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院士
为发展我国政治地理学作贡献——访政治地理学家鲍觉民教授
经艰险跋涉考察边疆地理——访边疆地理学家严德一教授
溯源而进——访地理学理论与实践专家沈玉昌教授
良师益友——记地貌学家王乃梁教授
编辑甘苦一夕谈——访著名地理编辑学家高泳源教授
从学者到所长——访气候学家左大康教授
我国环境科学研究的先行者——记环境学家刘培桐教授
沼泽学领域里探索——访沼泽学家黄锡畴教授
愿作沙漠科学事业的铺路石——记沙漠学家朱震达教授
献身环境科学的战士——访环境学家章申院士
泰坦尼克号,在世界航海史上曾被骄傲地称为“永不沉没的巨轮”,该船船身相当于三幢半住宅大厦的长度,被欧美新闻界誉为“海上城市”。
1912年4月15日凌晨,它载着2207名旅客和船员作处女航时,同一座漂浮的冰山发生了仅仅为时10秒钟的碰撞,便造成1513名旅客遇难的悲剧。这辉煌的首航竟给它带来了葬身海底的厄运。
泰坦尼克号游轮于1912年4月10日从英国南安普敦启航开往纽约,登上这条船的富商大贾和英美两国的社会名流,都想在这条崭新的奇迹般的巨轮上逍遥自在地度过美妙的一周。甲板下面,低等客舱里乘坐的是数百名移民,他们要越过大西洋,到彼岸去开创新的生活。
最初几天平安地过去了,但是到了到第四天,报务员收到了航行在前方的船只发出的紧急电讯,电讯提醒他们冰山异乎寻常地向南漂浮,已经到了附近海域。4月14日是星期天,泰坦尼克号又收到了同样内容的紧急电讯,然而这些警告均未受到高傲的船员的重视,第一次收到的警报被丢到一边,几个小时没有向船长报告,后来的两次干脆没有送交到指挥室。
黄昏刚过,气温便开始骤然下降,尽管冰山临近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泰坦尼克号却既没有改变航线也没有降低航行速度。 夜幕降临之后,爱德华·史密斯船长布置了警戒冰山的了望哨。
23点40分了望台上的人最先发现了冰山,值班军官下令向右弦急转弯。可是一切都太迟了,冰山已经将船弦外壁撞开了一条100米长的裂口。
大多数旅客只是感觉到了轻微的震动,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随船的工程师们经过察看后认定:该船已经无法挽救了。他们认为,如果船上的16个防水舱只有4个进水的话,船还可以浮在水上,但不幸的是有5个底舱的外壁被冰山撕裂了。
三等舱里的旅客大都起了床,因为海水已将他们房间里的地板淹没。报务员用莫尔斯电码发出了最新规定的SOS呼救信号,在海难中使用这种信号还是第一次。
午夜12点零5分,按照船长的命令救生艇开始下水。 旅客们并不清楚,在所有的救生艇上总共只有1178个座位,只能接纳旅客总数的一半,但是按当时的法律规定,这种救生条件已经算相当充分了。
起初,旅客当中并没有发生恐慌,他们根本不相信会有什么危险,因为泰坦尼克号是“永远不会沉没的!”直到船体出现了危险的倾斜,他们才失去了先前的镇定。妇女和儿童首先离船。
头等舱里的乘客优先登上了救生艇,在他们当中只有4名妇女在这次海难中丧生。在二等舱和三等舱里的272名妇女当中幸存下来的只有96人。
有一段时间,三等舱通向甲板的门甚至都被锁住了,以防下面的乘客涌到甲板上来。在越来越倾斜的甲板上,乐队不停地演奏着拉格泰乐曲。
凌晨2点40分,泰坦尼克号几乎在水中直立起来,然后便头朝下沉入了3000米深的大西洋中。那些留在黑暗舱房里的移民们和泰坦尼克号一起葬身于海底,甲板上的人全被抛入了冰冷的海水,成了这条著名的冰海沉船的随葬品。
造成这条豪华巨轮沉没的冰山,其实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是漂浮在极地海域的巨大冰块。每年春夏时节,因气温升高极地海洋冰块破裂而生成,在向温带、热带漂移时,逐渐消失。
它们体积相差极大,大的冰山可达几公里长,这样的庞然大物,是海上行船的巨大威胁。 泰坦尼克号被撞沉,说明了自然界的力量是巨大的,人类切不可盲目自大,一定要对各种自然现象予以足够的重视,不然就避免不了悲剧的发生。
神秘的百慕大三角 1968年9月一架“C132”客机正在晴朗天空中飞行,突然飞机坠落入海,机上27人全部丧生。1973年3月,一艘摩托船在平静的海面上行驶,瞬间船沉于海,船上32人无一幸存。
以上海难仅是发生在百慕大群岛附近三角形海区的其中二例。这里,因舰船、飞机屡遭劫难而被人们称为“死三角”。
一时间,众说纷纭,种种疑问,令人百思不解。那么,神秘的“百慕大三角”究竟是怎么回事? “死三角”海区位于大西洋西侧百慕大群岛、佛罗里达海峡和大安的列斯群岛东端的波多黎各岛之间。
大部分位于北纬20°~30°之间,属于北热带。这里全年主要受热带气团控制,盛行东北信风。
夏秋多热带飓风,狂风怒吼,常形成10多米高的水墙,此外,还经常可以遇到海龙卷,它能把海水吸到几千米的高空,给航行罩上了可怕的阴影。 “死三角”海区正处在南、北美之间地壳断裂带的北缘,火山和地震活动非常强烈,海底地形十分复杂。
“死三角”的下面,大部分是深达6000米以下的北亚美利加海盆;北部是突起于四周深海盆的百慕大海台,西和西南侧是靠近大陆和群岛的广阔的大陆架,南端是深达9215米的波多黎各海沟。 “死三角”附近既有明显突出的半岛如佛罗里达半岛、尤卡坦半岛,又有被半岛围起来的较封闭的海湾——墨西哥湾,还有众多的岛屿和海峡:巴哈马群岛、大安的列斯群岛和小安的列斯群岛等1200多个岛屿。
这些岛屿面向浩瀚的大西洋,屏障着加勒比海,大大增加了洋流的复杂性。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在安的列斯群岛附近大部转向西北,从“死三角”海区穿过。
另外,从墨西哥湾经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的佛罗里达洋流,非常强大,宽度扩及整个海峡,达150千米,洋流深800米,每。
武当神话 传说,明朝时候,辽东有个道士,叫张三丰,到河南方城炼真宫出家。
张三丰又穷又脏,早晨不洗脸,晚上不洗脚;一年到头不换衣裳,两年到尾不晒被子,人们叫他邋遢张。别看邋遢张邋遢,他却有一身好武艺,会玩大把戏(杂技),也会玩小把戏(魔术)。
说话、做事,疯疯癫癫的,似真非真,似假非假,叫人琢磨不透。所以有人称张三丰为张三疯,也有人说邋遢张是半仙之体。
那年冬天,炼真宫当家的病了,大小道士都到师傅床前问安,邋遢张也来了。师傅瞧不起他,翻身把脸扭向床里,邋遢张问:“师傅,师傅,病好些吗?” 师傅只装睡着了,邋遢张又大声喊:“师傅,师傅,病好些吗?”他喊了一遍又一遍,喊得师傅不耐烦了,用嘴“哼”一声,意思是:快走开! “好哇,师傅想吃‘哼(杏)’(均州土语,“哼”与“杏”同音)我上山给你摘。”
邋遢张一边说一边走出庙门。这时,大雪纷纷下,北风呼呼吹,满山遍野什么也看不清,他在雪地里鬼混了一会,真的摘回两个黄杏子,杏把上还带着两片青丝丝的叶子。
当家的一看见杏子,病好了一半,一吃杏子,病全好了。从这以后,大家才佩服张三丰的道行。
过些天,邋遢张对师傅说:“永乐皇帝正修武当山,我要去给真武祖师帮把力。” 师傅说:“你医好了我的病,我舍不得你走。”
“我给你脱双草鞋,你想我的时候,穿着草鞋就到我面前了。”邋遢张说罢,将草鞋放在神桌上的香炉里。
第二天,道士娃来上香,见香炉里放着一双又脏又臭的烂草鞋,就对师傅说了。当家的跑来一看,臭气难闻,伸手拽出朝院子里一摔,烂草鞋变成一对雪白的鸽子,“扑楞楞”飞上天空,落在云彩上。
当家的后悔极了,失声叫喊:“邋遢张又玩把戏了,这原来是一双‘踏云靴’呀!” 1、麦哲伦环球航行后回国,船员们发现日期少了一天.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的确每天都记了日期.其实是经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变更一天. 2、格陵兰在地理纬度上属于高纬度,它最北端莫里斯·杰塞普角位于83°39′N,而最南端的法韦尔角则位于59°46′N,南北长度约为2600千米,相当于欧洲大陆北端至中欧的距离。最东端的东北角位于11°39′W,而西端亚历山大角则位于73°08′W。
那里气候严寒,冰雪茫茫,中部地区的最冷月平均温度为摄氏零下47度,绝对最低温度达到摄氏零下70度,是地球上仅次于南极洲的第二个“寒极”。根据科学工作者的测量,全岛冰的总容积达260万立方公里,假如这些冰全部融化的话,地球的所有海面就会升高6.5米。
格陵兰岛全靠厚厚的冰层,才使它能高高地突起于海平面上。如果把冰层去掉,格陵兰岛就不会有现在那样高耸的气派,而只能像一只椭圆形的盘子,固定在海面上罢了。
在全球海洋大千千万万岛屿中,面积达2175600平方千米的格陵兰岛绝对排各第一,以面积大小而论,它比排各第二的新几内亚岛、排名第三的加里曼丹岛、排名第四的马达加斯加岛的总和还要多54559平方千米。因此,格陵兰岛当之无愧为“环球诸岛大哥大”。
格陵兰岛无冰地区的面积为341700平方千米,但其中北海岸和东海岸的大部分地区,几乎是人迹罕至的严寒荒原。有人居住的区域约为1500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西海岸南部地区。
该岛南北纵深辽阔,地区间气候存在重大差异,位于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出现极地特有的极昼和极夜现象。越接近高纬度,一年中的极昼和极夜就越长。
每到冬季,便有持续数个月的极夜,格陵兰上空隅尔会出现色彩绚丽的北极光,它时而如五彩缤纷的焰火喷射天空,时而如手执彩绸的仙女翩翩起舞,给格陵兰的夜空带来一派生气。而在夏季,则终日头顶艳阳,格陵兰成为日不落岛。
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的岛屿。在北美洲东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
面积217.56万平方千米。人口5.4万(1982),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因纽特(爱斯基摩)人占多数。
首府戈特霍布。全岛2/3在北极圈以北,气候凛冽,仅西南部无永冻层。
全 生活在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岛5/6的土地为冰所覆盖,中部最厚达3,411米,平均厚度接近1,500米,为仅次于南极洲的现代巨大大陆冰川。矿产以冰晶石最负盛名。
水产丰富,有鲸、海豹等。公元前3000年因纽特(爱斯基摩)人首先到达这里。
1894年丹麦首建殖民点于岛的东南岸,1921年丹麦宣布独占,1979年5月1日起正式实行内部自治。由于寒冷,格陵兰有一种独有的冰下城市“世纪营”,居民可以靠一种叫做“冰上电车”的有轨小型车辆在冰层的隧道中往来穿梭。
格陵兰岛是一个由高耸的山脉、庞大的蓝绿色冰山、壮丽的峡湾和贫瘠裸露的岩石组成的地区。研究表明,这个岛屿拥有一些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这些岩石估计至少有37亿年的历史。
从空中看,它像一片辽阔空旷的荒野,那里参差不齐的黑色山峰偶尔穿透白色眩目并无限延伸的冰原。但从地面看去,格陵兰岛是一个差异很大的岛屿:夏天,海岸附近的草甸盛开紫色的虎耳草和黄色的罂粟花,还有灌木状的山地木岑和桦树。
但是,格陵兰岛中部仍然被封闭在巨大冰盖上,在几百公里内既不能找到一块草地,也找不到一朵小花。 格陵兰岛的面积相当于10倍的不列颠岛,约。
麦哲伦环球航行故事 麦哲伦(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险。
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虽在菲律宾被杀,他的船只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被认为是第个环球航行的人。 麦哲伦出身于贵族家庭,1505年参加葡萄牙海军去印度作战。
虽然葡萄牙在非洲东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战胜利,从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势力,也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海上贸易控制点,但没能控制马六甲,其成就还欠完美。为此,1511年参加攻占马六甲之役。
东方的财富经过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葡萄牙因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掌握了通往马来西亚海域与港口的钥匙。但还需要向香料群岛、产生财富的摩鹿加群岛探险。
因此于1511年12月作一次侦察航行,到达班达岛后,带了一批香料于1512年回里斯本,次年随军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萨莫尔,因受伤成终身跛脚。1514年回国后两次上奏国王要求晋级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绝。
1517年麦哲伦偕同宇宙学者法菜罗去西班牙,放弃葡萄牙国籍,转为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服务。1518年出任远征船队队长,前往为西班牙开辟新的通往摩鹿加的路线。
麦哲伦自信能发现一条从大西洋通往南面的海的海峡。1519年9月20日船队启航,270名水手来自9个国家。
9月26日到达特内里费岛,10月3日继续向巴西远航;曾在几内亚岸外停泊。11月29日航行到圣奥古斯丁角西南方27里格处(1里格约为5千米)。
绕过卡布弗里乌之后, 12月13日,船队到达里约热内卢湾。次年3月到达圣朱利安港。
在镇压了西班牙船长们发起的叛乱后,1520年8月24日离开圣利安港,船队继续南下,10月21日绕过维尔京角时,在南纬52度50分处进入他们要找的海峡(后以麦哲伦的名字命名)。到达淘峡西端,船队只剩下3条船。
10月28日进入“南面的海”。回海域风平浪静,被称为“太平洋”。
船员们忍受着饥饿的折磨,借助于秘鲁洋流的推动,在麦哲伦无情的决定下,进行横渡太平洋的伟大航行。 12月18日船队从智利海岸向西北航行,1521年1月24日才看见陆地,可能是土阿莫图群岛的普卡普卡。
2月13日在西经158度处穿过赤道,3月6日在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首次登陆,获得99天以来第一次弄到的新鲜食品。3月9日起航,向西南方向进发。
后在今菲律宾群岛的马萨瓦登陆,为西班牙在太平洋找到第一个同盟者。在宿务岛,使地方统治者及其官员们皈依天主教。
不到两个月之后,4月27日麦哲伦在麦克坦岛上与当地人作战时被杀。麦哲伦死后,只有两条船到达摩鹿加,而只有“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由埃尔卡诺指挥回到西班牙。
生还者还有另外17名欧洲人和4名印第安人。埃尔卡诺从太平洋绕好望角回到大西洋,证明地球是圆的。
麦哲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出色指挥。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
他以3个多月的航行,改变了当时流行的观念:从新大陆乘船向西只消几天便可到达东印度。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回到原地。
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武当神话 传说,明朝时候,辽东有个道士,叫张三丰,到河南方城炼真宫出家。
张三丰又穷又脏,早晨不洗脸,晚上不洗脚;一年到头不换衣裳,两年到尾不晒被子,人们叫他邋遢张。别看邋遢张邋遢,他却有一身好武艺,会玩大把戏(杂技),也会玩小把戏(魔术)。
说话、做事,疯疯癫癫的,似真非真,似假非假,叫人琢磨不透。所以有人称张三丰为张三疯,也有人说邋遢张是半仙之体。
那年冬天,炼真宫当家的病了,大小道士都到师傅床前问安,邋遢张也来了。师傅瞧不起他,翻身把脸扭向床里,邋遢张问:“师傅,师傅,病好些吗?” 师傅只装睡着了,邋遢张又大声喊:“师傅,师傅,病好些吗?”他喊了一遍又一遍,喊得师傅不耐烦了,用嘴“哼”一声,意思是:快走开! “好哇,师傅想吃‘哼(杏)’(均州土语,“哼”与“杏”同音)我上山给你摘。”
邋遢张一边说一边走出庙门。这时,大雪纷纷下,北风呼呼吹,满山遍野什么也看不清,他在雪地里鬼混了一会,真的摘回两个黄杏子,杏把上还带着两片青丝丝的叶子。
当家的一看见杏子,病好了一半,一吃杏子,病全好了。从这以后,大家才佩服张三丰的道行。
过些天,邋遢张对师傅说:“永乐皇帝正修武当山,我要去给真武祖师帮把力。” 师傅说:“你医好了我的病,我舍不得你走。”
“我给你脱双草鞋,你想我的时候,穿着草鞋就到我面前了。”邋遢张说罢,将草鞋放在神桌上的香炉里。
第二天,道士娃来上香,见香炉里放着一双又脏又臭的烂草鞋,就对师傅说了。当家的跑来一看,臭气难闻,伸手拽出朝院子里一摔,烂草鞋变成一对雪白的鸽子,“扑楞楞”飞上天空,落在云彩上。
当家的后悔极了,失声叫喊:“邋遢张又玩把戏了,这原来是一双‘踏云靴’呀!” 1、麦哲伦环球航行后回国,船员们发现日期少了一天.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的确每天都记了日期.其实是经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变更一天. 2、格陵兰在地理纬度上属于高纬度,它最北端莫里斯·杰塞普角位于83°39′N,而最南端的法韦尔角则位于59°46′N,南北长度约为2600千米,相当于欧洲大陆北端至中欧的距离。最东端的东北角位于11°39′W,而西端亚历山大角则位于73°08′W。
那里气候严寒,冰雪茫茫,中部地区的最冷月平均温度为摄氏零下47度,绝对最低温度达到摄氏零下70度,是地球上仅次于南极洲的第二个“寒极”。根据科学工作者的测量,全岛冰的总容积达260万立方公里,假如这些冰全部融化的话,地球的所有海面就会升高6.5米。
格陵兰岛全靠厚厚的冰层,才使它能高高地突起于海平面上。如果把冰层去掉,格陵兰岛就不会有现在那样高耸的气派,而只能像一只椭圆形的盘子,固定在海面上罢了。
在全球海洋大千千万万岛屿中,面积达2175600平方千米的格陵兰岛绝对排各第一,以面积大小而论,它比排各第二的新几内亚岛、排名第三的加里曼丹岛、排名第四的马达加斯加岛的总和还要多54559平方千米。因此,格陵兰岛当之无愧为“环球诸岛大哥大”。
格陵兰岛无冰地区的面积为341700平方千米,但其中北海岸和东海岸的大部分地区,几乎是人迹罕至的严寒荒原。有人居住的区域约为1500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西海岸南部地区。
该岛南北纵深辽阔,地区间气候存在重大差异,位于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出现极地特有的极昼和极夜现象。越接近高纬度,一年中的极昼和极夜就越长。
每到冬季,便有持续数个月的极夜,格陵兰上空隅尔会出现色彩绚丽的北极光,它时而如五彩缤纷的焰火喷射天空,时而如手执彩绸的仙女翩翩起舞,给格陵兰的夜空带来一派生气。而在夏季,则终日头顶艳阳,格陵兰成为日不落岛。
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的岛屿。在北美洲东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
面积217.56万平方千米。人口5.4万(1982),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因纽特(爱斯基摩)人占多数。
首府戈特霍布。全岛2/3在北极圈以北,气候凛冽,仅西南部无永冻层。
全 生活在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岛5/6的土地为冰所覆盖,中部最厚达3,411米,平均厚度接近1,500米,为仅次于南极洲的现代巨大大陆冰川。矿产以冰晶石最负盛名。
水产丰富,有鲸、海豹等。公元前3000年因纽特(爱斯基摩)人首先到达这里。
1894年丹麦首建殖民点于岛的东南岸,1921年丹麦宣布独占,1979年5月1日起正式实行内部自治。由于寒冷,格陵兰有一种独有的冰下城市“世纪营”,居民可以靠一种叫做“冰上电车”的有轨小型车辆在冰层的隧道中往来穿梭。
格陵兰岛是一个由高耸的山脉、庞大的蓝绿色冰山、壮丽的峡湾和贫瘠裸露的岩石组成的地区。研究表明,这个岛屿拥有一些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这些岩石估计至少有37亿年的历史。
从空中看,它像一片辽阔空旷的荒野,那里参差不齐的黑色山峰偶尔穿透白色眩目并无限延伸的冰原。但从地面看去,格陵兰岛是一个差异很大的岛屿:夏天,海岸附近的草甸盛开紫色的虎耳草和黄色的罂粟花,还有灌木状的山地木岑和桦树。
但是,格陵兰岛中部仍然被封闭在巨大冰盖上,在几百公里内既不能找到一块草地,也找不到一朵小花。 格陵兰岛的面积相当于10倍的不。
在15世纪欧洲人的眼里,亚洲是一个非常富庶的地方,黄金、香料、丝绸……具有非常强烈的诱惑力。
然而通往东方的陆路交通被奥斯曼帝国、阿拉伯人控制,因此只能航海探险,另辟新径。大规模探险的首先发动来自葡萄牙,其领导者是葡萄牙国王的第三个儿子亨利王子,全名唐•阿方索•恩里克。
1418年亨利王子在葡萄牙拉古什港附近的圣文森特角上的萨格里什创设了世界第一个地理研究院。他从地中海周围网罗了不少地理学家、制图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及懂得各国语言的翻译家一起研究地理学,规划海上探险。
1418年亨利的船队第一次试航非洲西海岸,1433年航行到北纬26°7′以南的博哈多尔角,1441年绕过博哈多尔角向南航行到黑非洲,找到了黄金,俘获了奴隶,轰动了欧洲。到1460年亨利去世时,葡萄牙的航海事业已经开始进入繁荣期。
1481年,葡萄牙诺昂二世继承王位,他同时也继承了叔父亨利的遗志,积极推进航海探险。1487年8月,他派遣以著名航海家巴托洛梅乌•迪亚士为首的探险队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决心找寻出一条通往东方的航路。
当船队航行到今好望角附近的海域时,强劲的风暴使这支船队险些葬身鱼腹,迪亚士被迫折回葡萄牙。迪亚士向国王报告了这个海角的情况,并说这个海角是“风暴角”。
国王认为绕过这个海角就有可能到达中国和印度,为此把“风暴角”改为“好望角”。从此,欧洲人发现了这个位于非洲西南端的著名岬角。
好望角位于南纬 30℃ ~ 40℃ 之间,这一纬度附近很少陆地,几乎全是海水。强大的西风漂流在不断地盛行西风吹动下,汹涌澎湃地环球流动,由于风力经常在9级以上,海水又无陆地的阻挡,就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掀起10多高的狂涛,船只在这一带的确非常危险,因此在迪亚士之后的十几年间无人敢冒险前去,害怕船毁人亡,丧生大海。
1492年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消息传遍了西欧。面对西班牙将称霸于海上的挑战,葡萄牙王室决心加快抓紧探索通往印度的海上活动。
于继父业,葡萄牙王室将这一重大政治使命交给了年富力强,富有冒险精神的贵族子弟达•伽马。 1497年7月8日 瓦斯科•达•伽马(1469—1524年)率葡萄牙船队,避开了强大的本哥拉洋流和赤道以南沿岸的顶头风,在大西洋绕了一个大圈子,然后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岸向北航行,经莫桑比克,穿过印度洋到达了印度,从而发现了这一苏伊士运河开通前欧洲人去亚洲的唯一航道,印欧航线从此开辟。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NiterWillian地理故事海湾战争与自然带在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结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两地自然环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
越南地处热带季雨林带,在“胡志明小道”沿线,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岖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难观察到地面的军事动态。美军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也收效甚微。
而伊拉克与科威特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极少,面对多国部队“地毯式”轰炸,伊军毫无隐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战斗力严重损伤,注定了吃败仗的结局。由此可见,自然带与地形,对于空袭战,起了不可小觑的客观影响。
寻找石兽与流水侵蚀作用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
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原因在于,石兽落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围水速更快,冲刷能力更强,其下面迎水流一侧的泥沙逐渐被水冲走,成为空穴。
久之,石兽因重力作用朝着迎水流的方向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动了一截。可见老兵的判断是正确的,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使石兽能“逆水而行火烧葫芦峪与气旋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说更具体一些。
由于当时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居住在地中海之滨,北边是阿尔斯山脉,南面是地中海。地中海的南面,则是非洲北部的大沙漠。
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认为大地就象一。
地理小故事三: 德军潜艇与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
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舰守住海峡,用声纳监听,计划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军潜艇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
原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军利用这一点,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所有的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 “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
这股海流属于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课本要学的内容。 寻找石兽与流水侵蚀作用 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 “跑”呢?原因在于,石兽落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围水速更快,冲刷能力更强,其下面迎水流一侧的泥沙逐渐被水冲走,成为空穴。久之,石兽因重力作用朝着迎水流的方向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动了一截。
可见老兵的判断是正确的,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使石兽能“逆水而行”。 海湾战争与自然带 在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结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两地自然环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
越南地处热带季雨林带,在 “胡志明小道”沿线,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岖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难观察到地面的军事动态。美军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也收效甚微。
而伊拉克与科威特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极少,面对多国部队“地毯式”轰炸,伊军毫无隐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战斗力严重损伤,注定了吃败仗的结局。由此可见,自然带与地形,对于空袭战,起了不可小觑的客观影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8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