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典故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当时,正是东方大国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
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腐败,社会黑暗, 姜太公钓鱼 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
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 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
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
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
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
二人不期而遇,谈得十分投机。 姬昌见姜尚学识渊博,通晓历史和时势,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姜尚当即提出了“三常”之说:“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
意思是,要治国兴邦,必须以贤为本,重视发掘、使用人才。姬昌听后甚喜,说道:“我先君太公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
’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 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一起回宫,拜为太师,称“太公望”。
从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 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钓鱼台 (南皮)县城西五公里处有一村,名钓鱼台(1983年划入泊头市)。相传商代纣王,荒淫无道,建筑鹿台。
下大夫姜子牙直言相谏,触怒纣王,欲杀子牙。子牙气愤逃走,隐居此地,常在水边钓鱼。
周文王访知子牙乃贤士,遂以礼相聘。封为太师。
因辅佐文王之子武王伐纣灭商有功,封为齐侯。后来,把姜子牙垂钓的地方和村名,称为钓鱼台。
——引自河北省《南皮县志》第九篇《民情习俗》第940页。 姜太公祠 位于临淄永流镇张家庄太公衣冠冢北侧。
姜太公在公元前11世纪封于齐,为齐国第一代国君。他在任期间,“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卒葬于周,齐人思其德,葬衣冠于此。衣冠冢墓高28米,南北长50米,东西宽55米。
1993年,临淄区在太公衣冠冢北侧建姜太公祠,建筑面积98平方米,主殿为歇山式挂廊配殿,各三楹,现为名人书画展厅。 进门所见的“姜太公祠”四个大字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全国宗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题写的,大门两侧两座威武的大将雕像即青龙、白虎二星君。
主殿供奉着姜太公彩绘圣像,殿壁有反映姜太公贫困生涯、避纣去商、习武著书、牧野大战、封齐就国、破菜争丘、太公治齐、惩治不训、周王授权、传子归国等到不平凡一生的壁画。 姜太公坐在屋脊上 姜太公到齐国上任后,便每年正月十六日到於陵邑(周村南古城村)与当地百姓一齐祭拜嫘祖,因为嫘祖教会人们养蚕织绸,从此人们有了衣穿,不再披树叶,为了尊重民意,鼓励植桑养蚕,织绸子,通过共同祭拜嫘祖,亲自与民同庆,与民同乐。
大力发展植桑养蚕织绸事业。 在城北宽阔地方,高搭祭坛,坛高一丈按天干,长宽一丈二按地支,坛分三层按天、地、人三才。
东边插四面青旗,上画青龙;西边插四面白旗,画白虎;南边插四面红旗,画朱雀;北方插四面-旗,画玄武,台上中央插八面黄旗,上面画八卦文字插在八方。这样象征着五行八卦二十四节气。
坛上北方设神坛,太公亲自书写、上首天皇太昊伏羲氏神位,下首地皇炎帝神农氏神位,中间人皇黄帝轩辕氏神位,在三个神位前边中间是,天后娘娘嫘祖神位,前方有供桌,摆着水果,五谷杂粮、蚕茧、三牲祭品,供桌前有一大香炉。 姜太公率领子孙、文武大臣上坛亲自烧香祭拜,行三拜九叩大礼。
坛一层是二十八名鼓手,二层是三十六名乐手,礼拜时,鼓乐齐鸣,香烟缭绕,百姓在坛下随着祭拜,太公拜后,地方官员依次而拜,在当时,形成一个大的祭祖活动。 姜太公经常涉足与此,对这里的山水人情很了解,他见城南的山,像凤凰展翅,就名为凤山,西面高山连绵不断,名为九节青龙山,寓意龙凤呈祥。
於陵东西两座小山,东为米山,西为面山,东面还有座山。
纣王无道时,在西歧渭水河边,有一个健壮美丽的女孩,正在耕作。
她无父无母,因为她的父母在她十五岁时已去世,为了生存,她只好自耕自食,虽然辛苦,但也练成了一副健美的体魄。她姓姜名华,她的先祖世居西歧,是当地一个古老的氏族,名为华胥族。
姜华是一个十分孝顺的姑娘,别人只是每年清明节,才去拜祭祖墓,但她几乎每隔三天,便上爹娘的坟前祭拜,顺便倾诉自己凄苦孤寂的心曲。 姜华家的祖坟在大象岗,为什么叫大象岗呢,是因为它的形状就象一头横卧的巨象,有眼有鼻子甚至还有两块很象象牙的巨大长条石块呢。
一天,姜华前往大象岗时,天色已近黄昏,但是西面夕阳艳丽无比,斜挂在西山之上。姜华目送夕阳,不由叹了口气,喃喃地说道:“夕阳无限好,可惜时不长……哎,美好的事物,为什么总是不长久呢?……为什么?”虽然她心有感触,但凭她的阅历,要能释探这天地乾坤奥秘,简直比登天还难。
她左思右想,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眼见爹娘下葬的坟墓就在眼前不远了,姜华叹了口气,感到心中有千言万语,但却无人可以倾诉,一时间只有加快步伐向爹娘的坟墓奔去。
突然,她的右脚踏入一个山地中的陷坑,陷坑中立刻传上一股炽热的暖流,沿脚心直达到腰部,姜华根本不能动弹,因为这股暖流令她的脑袋一阵昏眩。 姜华怔怔地僵立不动,好一会,她才如梦初醒的回过神来,她心中奇怪,连忙转头向右脚所踏的陷坑一看,不由一阵惊惶,几乎失声叫了起来。
原来细看之下,这陷坑长近三尺,前面有五个一排的小坑,中间稍微隆起,后面是一个圆形的更深的陷坑,合起来看,便恰如一个活灵活现的脚印。 这一判断不当紧,姜华不由地失声叫了起来。
假如这真是一个脚印的话,那么这个脚印的主人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了,因为姜华的脚仅占这个巨形脚印的十分之一。惊愕之下她连这个脚印是新是旧也没注意,匆匆忙忙在爹娘坟前祭拜几下,叩了个头便回家了。
姜华回到自己的茅草屋,草草地弄饭吃了便上床睡了。因为她忽然感到神思困倦,肚腹乱翻,闷闷欲吐。
这等症状,犹如女人怀孕了似的,姜华年仅十八岁,父母早逝,自然不知这些。 她睡了会儿,突然感到眼前一片雪亮,连忙睁眼一瞧,只见窗外有一团浑圆而又分八面的怪光,翻滚而进……她吓得张口失声高叫,不料她张口之际,怪光呼地钻入她的口中,骨碌碌地滑进他的肚子里了。
姜华吓得做声不得,动弹不得。她还突然发觉,自己的腹部竟然比平日涨起了很多,更可怕的是此时仍在不断地缓缓涨大。
正在此时,她的耳际忽然传入一个古老而苍劲的声音,只听这个声音说道:你今天所踏的脚印是伏羲当年留下的,你腹中的孩子正是因你误踏脚印而孕。伏羲与你有通灵之缘,却无面晤之分。
不过也不必失望,日后见婴孩,即如见伏羲一样。另外,八面怪光是隐含天地奥秘的八卦,其入你腹中,已与你所怀婴孩浑然一体,那么这个孩子,也就是八卦之子了。
此子日后之成就,必成为万世之师表,姑娘亦可因此名留千古。此婴降世,一定要小心抚养,可从姜姓。
七个月后,姜华忽感肚腹一阵涨痛,她眼前一黑,便昏了过去。突然半空中一个八面圆盘状的光环灼灼大放光华,耀眼夺目,又听到一阵婴儿咯咯的笑声,把她从昏迷中惊醒了。
姜华连忙睁眼一瞧,不由得又惊又喜,原来她身边,已经躺着一个白胖的儿子了。这时她又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肚腹已经变回原状,与怀孕前根本毫无异样如同她少女时的身体一模一样。
姜华想,孩子既然是八卦之子,名字之中自然该有一个“子”字,而且,孩子是因自己在祖坟大象岗踏伏羲脚印受孕而生,大象以牙为贵,名字之中该有一个“牙”字,孩子又随我的姓,就叫姜子牙吧。
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昭烈武成王”姜子牙 据史书记载,姜太公生于商更丁帝八年八月初三(公元前 1211 年),卒于周康王六年(公元前 1072 年),一共活了139 岁。
姜太公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高寿的人,姜太公死后,返周而葬,葬于文王、武王的陵墓旁。当时周朝规定,姜太公五世之内皆反周而葬,五世之后才能葬于齐地。
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历代皇帝封为武圣,唐肃宗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宋真宗时,又封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
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太公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 姜太公钓鱼 姜子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同时他在道教和民间的地位也较高。
他出身贵族家庭,祖先的封地叫吕,所以他又被称为吕尚。姜子牙生于山东省的沿海地区,自幼聪慧。
据说,他还能预测世界上将要发生的大事。 当时姜子牙所在的王朝商朝的皇帝纣是一个残暴的人,他统治期间战争不断,为了躲避战乱,姜子牙到中国北方的辽宁隐居了40年,后来又来到西北陕西省的终南山。
在那里,他经常到渭河去钓鱼,可是3年中他却一条鱼也没有钓到,而且他的鱼钩还是直的。人们都嘲笑他,他却无动于衷,所以在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神奇的是,后来他果然钓到一条鱼,在鱼的肚子里有一本兵法书。更巧合的是,当天晚上,周王朝(公元前11世纪-8世纪)的皇帝文王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高人。
第二天,他就遇到了姜子牙。姜子牙向周文王讲述了自己的身世,文王当时正为了打败敌人建立王朝而搜罗人才,所以就对他说:我的先祖太公早就寄希望于你了。
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太公望,在民间一般称他为姜太公。文王给他以极高的地位,并在他的帮助下,消灭了商朝。
在以后的中国各朝代都为他建立了神庙,而道家也传说他升天成仙了。 一、姜太公生平及其出生地之历史考证 姜太公姓姜或吕氏,名望、尚,字子牙,号飞熊,炎帝神农皇帝51世孙,伯夷36世孙。
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师,齐王,妻名申姜,共有13子(丁、壬、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女邑姜封周武王妃、皇后。公元前1211年,殷朝庚丁八年已酉年八月初三日出生于今山东省日照市;公元前1072年戊辰年,周康王六年,卒于周首都镐京,岁寿139岁。
陵冢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周陵乡,距离文王陵1公里;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姜太公祠内设有衣冠冢。 姜太公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兴周。
周武王伐纣,太公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太公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
关于姜太公的出生地,文献记载不一,主要是东海说和河内说。 《孟子·离娄上》说:“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
《吕氏春秋·首时》篇说:“太公望,东夷之士也。”高诱注《吕氏春秋·首时》篇说:“太公望,河内人也。”
《后汉书·郡国三》注引《博物记》云:“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
《水经注·汶水》云:“(汶水)又北过淳于县西,故夏后氏之斟灌国也。周武王以封淳于公,号曰淳于国。”
《水经注·齐乘》云:“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水经注》引太公庙碑文曰:“太公望,河内汲人。”
究竟何说为确,据史籍和当代有关专家的考辨,认为东海说根据较为确凿。东吕乡当为姜太公出生地。
古代吕、莒本为一字,莒为周代国名,即为现在山东省莒县。东吕乡、东吕里在莒城东面,今属山东省日照市。
汉张华《博物志》明确标出:“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西汉的“海曲'则为现在的“日照”。
今人杨伯峻对姜太公里籍作了具体的考辨。他说:“阎若璩《四书释地续》云:‘后汉琅邪国海曲县,刘昭引《博物记注》云: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
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又于清河国广川县棘津城,辨其当在琅邪海曲,此城殊非。
余谓海曲故城,《通典》称在莒县东,则当日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即是其家。汉崔瑗、晋卢无忌立《齐太公碑》以为汲县人者,误。”
(《孟子译注·离娄上》)所论有据、甚确。就是说,姜太公的出生地当今山东省东部黄海之滨的日照、莒县一带,亦正是司马迁所说的“东海上人’之义。
据齐国国都,当今的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史记记载姜太公出生地为现今日照市。据姜太公分支后裔卢氏宗亲世界研究会(含韩国等国外卢氏)史记记载,姜太公出生地为山东日照市。
当今中国研究姜太公的最高权威之一,中国国防。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当时,正是东方大国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腐败,社会黑暗, 姜太公钓鱼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
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二人不期而遇,谈得十分投机。 姬昌见姜尚学识渊博,通晓历史和时势,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姜尚当即提出了“三常”之说:“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意思是,要治国兴邦,必须以贤为本,重视发掘、使用人才。姬昌听后甚喜,说道:“我先君太公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
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一起回宫,拜为太师,称“太公望”。从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 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当时姜子牙所在的王朝商朝的皇帝纣是一个残暴的人,他统治期间战争不断,为了躲避战乱,姜子牙到中国北方的辽宁隐居了40年,后来又来到西北陕西省的终南山。
在那里,他经常到渭河去钓鱼,可是3年中他却一条鱼也没有钓到,而且他的鱼钩还是直的。人们都嘲笑他,他却无动于衷,所以在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神奇的是,后来他果然钓到一条鱼,在鱼的肚子里有一本兵法书。更巧合的是,当天晚上,周王朝(公元前11世纪-8世纪)的皇帝文王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高人。
第二天,他就遇到了姜子牙。姜子牙向周文王讲述了自己的身世,文王当时正为了打败敌人建立王朝而搜罗人才,所以就对他说:我的先祖太公早就寄希望于你了。
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太公望,在民间一般称他为姜太公。文王给他以极高的地位,并在他的帮助下,消灭了商朝。
在以后的中国各朝代都为他建立了神庙,而道家也传说他升天成仙了~。
当时姜子牙所在的王朝商朝的皇帝纣是一个残暴的人,他统治期间战争不断,为了躲避战乱,姜子牙到中国北方的辽宁隐居了40年,后来又来到西北陕西省的终南山。
在那里,他经常到渭河去钓鱼,可是3年中他却一条鱼也没有钓到,而且他的鱼钩还是直的。人们都嘲笑他,他却无动于衷,所以在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神奇的是,后来他果然钓到一条鱼,在鱼的肚子里有一本兵法书。更巧合的是,当天晚上,周王朝(公元前11世纪-8世纪)的皇帝文王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高人。
第二天,他就遇到了姜子牙。姜子牙向周文王讲述了自己的身世,文王当时正为了打败敌人建立王朝而搜罗人才,所以就对他说:我的先祖太公早就寄希望于你了。
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太公望,在民间一般称他为姜太公。文王给他以极高的地位,并在他的帮助下,消灭了商朝。
在以后的中国各朝代都为他建立了神庙,而道家也传说他升天成仙了~。
姜子牙的先祖是名门望族,到了姜子牙出生时,早已家道中落。
姜子牙年轻的时候,位卑言轻,备尝贫寒。但姜子牙却寒窗苦读,修得满腹经纶、文韬武略。
即使在漂泊不定,生活窘迫之时,姜子牙也深信自己有兴国安邦之才,只是没有寻找到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机会罢了。听说西伯姬昌(周文王)尊贤纳士、广施仁政,他便住到渭水河岸,天天到渭水河里去钓鱼。
希望有朝一日,能引起周文王的注意,被明主重用。姜子牙钓鱼的时候,鱼钩离水面有三尺高,鱼钩是直的,上面也不挂鱼饵。
姜子牙一边垂钓,一边嘴里念道:“鱼儿呀,你如果愿意,就自己上钩吧!”。 老百姓看到姜子牙这样钓鱼,都取笑他:“像你这样钓鱼,一辈子也钓不到一条鱼!”。
姜子牙听到后摇摇头,自言自语说:“你们怎么会理解我呢?我又不是为了钓鱼,我要钓的是王侯呀”。渭水河边来了位怪人,每天直钩钓鱼,还声称愿者上钩,要钓王侯;这个事情慢慢传到了周文王那里,文王夜观天象,掐指一算,知道遇到谋臣贤相、治世良才了。
就素食三日,沐浴整衣,带着厚礼,亲自前往渭水去请姜子牙。周文王找到姜子牙后,说明来意,诚心诚意请姜子牙出山。
万万没有想到,姜子牙竟向周文王提出了一个非常无礼的要求,要坐在周文王的车上,让周文王亲自拉车回朝中。否则,绝不出山,仍在渭水河边钓鱼谋生。
周文王虽然心中不悦,但求贤若渴,就礼贤下士,扶姜子牙上了车,自己屈身拉车前行。走了一段路程后,周文王对姜子牙说:“我实在拉不动了!”。
姜子牙让周文王再坚持拉一会,周文王又勉强拉着车走了几步,就瘫座在地上了。姜子牙急忙下车扶起周文王,双膝下跪说:“我数过了,您拉了微臣八百单八步,我一定会报答您的知遇之恩,保您江山八百单八年!”周文王一听此话,起身还要继续拉车,姜子牙说:“晚了,天机已经泄漏,再拉就不灵了 。”
姜子牙被周文王拜为军师后,协助文王治理国家,后来又辅佐周文王的儿子姬发(周武王),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姜子牙, 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尊称太公望,武王尊之号为“师尚父”。
商朝末年人。汉族(华夏族),东海上人。
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
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太公为炎帝神农氏54世孙,伯夷36世孙。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师,齐王,妻名申姜,共有13子(丁、壬、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女邑姜封周武王妃、皇后。
公元前1211年,殷朝庚丁八年已酉年出生于东海上【史记.齐太公世家】;公元前1072年戊辰年,周康王六年,卒于周首都镐京,岁寿139岁。 姜太公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兴周。
周武王伐纣,太公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太公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
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历代皇帝封为武圣,唐肃宗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宋真宗时,又封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
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太公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 姜太公的历史地位 姜太公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轰轰烈烈、神秘莫测,确实称得上是奇人、奇事、奇男子。
综观太公一生的建树,无论从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其中尤以军事最着,所以太史公言“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称得上兵家之鼻祖,军事之渊薮。 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国文艺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还是中国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
作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 姜太公是一位满腹韬略的贤臣和非凡的政治、军事家,一直受历代统治者崇尚,这在《诗经》等唐朝以前的许多史料及文学作品中颂文颇多。
太公已去世3000余年了,人民处于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丰功伟绩,以朴实的感情编造出他的很多神话故事歌颂他。说他曾在昆明山学道,后奉师命下山助周灭商,灭商之后又奉师命发榜封神。
这在《太平御览》和《封神记》等书上逐步把他神化了。到了明代许仲琳为崇敬太公无法形容时便以神面化之编着了一部《封神演义》,把他说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了,太公的神奇和威严,成为驱邪扶正的偶像了。
这些虽然超出了历史的真实,但却反映出姜太公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有关姜太公军事思想的著作有《六韬》、《六韬》以太公答周文王、周武王之问的形式写作,其书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个部分,共六十篇。
《阴符经》、《太公兵法》、《太公金匮》等,但现存甚少。其军事韬略、战争谋略、战法战术、军队建设、战争准备等思想的高明、深邃、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全面性、创造性、开拓性,他不是单纯地就军事而论军事,而是从哲人智能的高度,以聪明政治家的眼光,将政治与军事、治国与理军紧密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加以论述。
这就使他的军事韬略、谋略颇具全面性、深刻性、精辟性,因而为历代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所推重,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六韬》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著作,在宋代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作为武学教本,成为武将们必读的兵书。
二千多年来,《六韬》与其它“武经”一样,从先秦至现代,不断有人注释、讲解、校勘、阐扬,挖掘其思想宏旨奥义,吸取其思想精华,经久不衰,至今愈盛,充分展现了其光辉的思想价值和不朽的生命力。我们应当珍惜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使之在新时代更加辉煌。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