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茅山观音庵有个会看病的老尼姑,她懂得不少中草药,在方圆几十里很有名气。
山里山外的人患了病,常到观音庵求医。 老尼姑自己并不采药,她把这活儿派给一个小尼姑。
小尼姑每天都照着老尼姑说的样子漫山遍野地去采药。至于什么草药能治什么病,她就一窍不通了。
老尼姑很贪财,谁给的钱多,她就给谁下好药;钱少的,她就用些不济事的野草蒙人。小尼姑看着不公平,可是因为她自己并不认识药,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一天,一个穷人来求药,可他一文钱也没有。老尼姑问也不问,硬把那人赶走了。
小尼姑十分气愤,便偷偷从屋里抓了一把开着白花的草药,追到庵外,唤住那个穷人:“大哥,你先拿回去吃吃看。”穷人道谢后,拿着草药走了。
可是等那人一走,小尼姑的心又不安了:“那人到底有什么病,我给的草药能治他的病吗?千万别吃坏人呀!” 过了些日子,那个穷人又来到观音庵。他找到老尼姑,千恩万谢地说:“多亏你们那位少菩萨,她把我爹害了多年的足膝软瘫病治好了。”
老尼姑十分奇怪,庵里没有治足膝软瘫病的药啊!等穷人走后,她便开始审问小尼姑:“你偷了我的什么药?快说!” 小尼姑也弄不清是怎么回事,便一口咬定不知道。 事后,小尼姑留心查看,才明白,原来那开白花的叫苍术,并不是老尼姑叫她采的,可能是自己采药时不小心裹进了药篮子,又被老尼姑当成没用的野草扔到了一边。
过了些日子,小尼姑受不了老尼姑的气,逃出观音庵还俗了,并靠挖苍术为生,不光治好了许多足膝软瘫的病人,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她还逐渐总结出苍术能治呕吐、腹泻等好几种病呢!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的干燥根茎,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地,以江苏茅山一代质量会好,故名茅苍术。 【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脾、胃、肝经。 【功效】:燥温健脾,祛风散寒。
【应用】:治疗湿阻中焦症和用于治疗风湿痹症及治疗风寒挟温表症。
名称:苍术
类别:化湿药
拼音:CANG ZHU
拉丁:Rhizoma Atractylodis
别名:赤术、青术、仙术
药用部位:根茎
药材性状: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0cm,直径1~2cm。表面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及残留须根,顶端具茎痕或残留茎基。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
栽培要点:
产地:江苏、湖北、河南
采收加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撞去须根。
地道沿革:
来源: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
科属:菊科苍术属
不知道是动物!!
别名 赤术、枪头菜、山精、赤术、马蓟、青术、仙术。
来源 中药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北苍术、关苍术的根茎。 原形态 ①南苍术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
根茎粗大不整齐。茎单一,圆而有纵棱,上部稍有分枝。
叶互生,革质而厚;茎下部的叶多为3裂,裂片先端尖,顶端1裂片较大,卵形,基部楔形,无柄而略抱茎;茎上部叶卵状披针形至椭圆形,长约4厘米,宽1~1。5厘米,无柄,叶缘均有刺状齿。
上面深绿,下面稍带白粉状。头状花序顶生,直径约2厘米;总花托无梗,基郎有叶状及细羽裂多刺苞片;总苞片6~8层,披针形,膜质,背面绿色,边缘带紫色,并有细乘毛;花托平坦,花多数,两性花与单性花多异株;两性花有多数羽毛状长冠毛;花冠管状,白色,有时稍带红紫色,先端5裂,裂片线形;花丝分离;子房下位,长柱形,密被白色柔毛,花柱细长,柱头2裂。
单性花一般为雌花,具5枚线状退化雄蕊,退化雄蕊完全分离,先端略曲卷,其余部分与两性花同。瘦果长圆形,长约5毫米,被棕黄色柔毛。
花期8~10月。果期9~10月。
多生于山坡较干燥处。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河北、山东等地。
②北苍术,又名:山苍术、枪头菜、山刺菜。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
根茎肥大,结节状。叶无柄;茎下部叶匙形,多为3~5羽状深缺刻,先端钝,基部楔形而略抱茎;茎上郜叶卵状披针形至椭圆形,3~5羽状浅裂至不裂,叶缘具硬刺齿。
头状花序径1厘米左右;基部叶状苞披针形,边缘长栉齿状;总苞片多为5~6层;花冠管状,白色,先端5裂,裂片长卵形;退化雄蕊先端圆,不卷曲。 瘦果密生向上的银白色毛。
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长于山坡灌木丛及较干旱处。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性状特征 ①南苍术 为植物南苍术的干燥根茎,呈类圆柱形,连珠状,有节,弯曲拘挛,长约3~10厘米,直径1~1。 5厘米。
表面灰褐色,有根痕及短小的须根,可见茎残痕。质坚实,折断面平坦,黄白色,有明显的棕红色油腺散在,习称"朱砂点"。
断面暴露稍久,可析出白霉样的微细针状结晶,气芳香,味微甘而辛苦。以个大、坚实、无毛须、内有朱砂点,切开后断面起白霜者佳。
主产江苏、湖北、河南。 此外,浙江、安徽、江西亦产。
以产于江苏茅山一带者质量最好,故称"茅术"或"茅山苍术",集散于南京者,亦称"京茅术"、"京苍术"。湖北、江西所产,多集散于汉口,故亦称"汉苍术", ②北苍术 为植物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呈类圆柱形,常分歧或成疙瘩块状,不规则弯曲,长约4~10厘米,直径1。
5~3厘米。栓皮多已除去,可见较多圆形茎基或茎痕,或有毛茸状芽附着,下方有小根脱落痕迹或短的小根附着。
表面棕褐色,粗糙。质轻,易折断,断面纤维状,极不平坦。
断面黄白色,有红黄色或黄色油腺散在,并有明显的木质纤维束。气芳香,味微辛苦。
以个肥大、坚实、无毛须、气芳香者为佳。 本种较南苍术体轻质松,油腺少,切断面不析出白霉样结晶,香气亦较弱。
质量较南苍术为次。 主产内蒙古、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
此外,山东、陕西、甘肃等地亦产。河北各地所产的多集散于天津,故有"津苍术"之称。
采收炮制 苍术: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麸炒苍术:取苍术片,照麸炒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深黄色。
本品呈类圆形或条形厚片,灰屑不得过3% (附录Ⅸ B)。 1。
苍术:拣去杂质,用水泡至七、八成透,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2。
炒苍术:取苍术片,用米泔水喷洒湿润,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或取拣净的苍术,用米泔水浸泡后捞出,置笼屉内加热蒸透,取出,切片,干燥即得。 3。
炭制:取苍术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内枯黄存,喷水取出;晒干。 4。
盐制:取苍术用大火炒至外皮焦黑色,加盐水,炒干取出。每苍术1斤,加盐5钱,水适量。
5。苍术性燥,故以糯米泔浸去其油,切片焙干用,亦有用脂麻同炒,以制其燥者。
化学成份 南苍术根茎含挥发油约5~9%。 油的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茅术醇、β-桉叶醇等。
北苍术根茎含挥发油1。5%,其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茅术醇及桉叶醇等。
东苍术根茎含挥发油1。5%,其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茅术醇、β-桉叶醇、苍术呋哺烃、苍术酮。
性味归经 辛、苦,温。 归脾、胃、肝经。
史籍记载 1.陶弘景:除恶气。
2.刘完素:明目,暖水脏。
3.《珍珠囊》: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
4.李杲:除湿发汗,健胃安脾,治痿要药。
5.朱震亨:散风益气,总解诸郁。
6.《本草纲目》:治湿痰留饮,或挟瘀血成窠囊,及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
7.《玉楸药解》:燥土利水,泄饮消痰,行瘀,开郁,去漏,化癖,除症,理吞酸去腐,辟山川瘴疠,回筋骨之痿软,清溲溺之混浊。
8.《本草求原》:止水泻飨泄,伤食暑泻,脾湿下血。
9.《医学启源》:苍术,主治与白术同,若除上湿发汗,功最大,若补中焦除湿,力少。《主治秘要》云:其用与白术同,但比之白术,气重而体沉。及胫足湿肿,加白术泔浸刮去皮用。10.李杲:《本草》但言术,不分苍、白,而苍术别有雄壮上行之气,能除湿,下安太阴,使邪气不传入脾也。以其经泔浸火炒,故能出汗,与白术止汗特异,用者不可以此代彼,盖有止发之殊,其余主治则同。
11.《仁斋直指方》:脾精不禁,小便漏浊淋不止,腰背酸痛,宜用苍术以敛脾精,精生于谷故也。
12.朱震亨:苍术治湿,上、中、下皆有可用。又能总解诸郁,痰、火、湿、食、气、血六郁,皆因传化失常,不得升降,病在中焦,故药必兼升降,将欲开之,必先降之,将欲降之,必先升之,故苍术为足阳明经药,气味辛烈,强胃健脾,发谷之气,能径入诸药,疏泄阳明之湿,通行敛涩,香附乃阴中快气之药,下气最速,一升一降,故郁散而平。
13.《本草纲目》:张仲景辟一切恶气,用赤术同猪蹄甲烧烟,陶隐居亦言术能除恶气,弭灾诊,故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
14.《本草通玄》:苍术,宽中发汗,其功胜于白术,补中除湿,其力不及白术。大抵卑监之土,宜与白术以培之,敦阜之土,宜与苍术以平之。
15.《本草正》:苍术,其性温散,故能发汗宽中,调胃进食,去心腹胀疼,霍乱呕吐,解诸郁结,逐山岚寒疫,散风眩头疼,消痰癖气块,水肿胀满。其性燥湿,故治冷痢冷泄滑泻,肠风,寒湿诸疮。与黄蘖同煎,最逐下焦湿热痿痹。然惟茅山者其质坚小,其味甘醇,补益功多,大胜他术。
16.《药品化义》:苍术,味辛主散,性温而燥,燥可去湿,专入脾胃,主治风寒湿痹,山岚瘴气,皮肤水肿,皆辛烈逐邪之功也。统治三部之湿,若湿在上焦,易生湿痰,以此燥湿行痰;湿在中焦,滞气作泻,以此宽中健脾;湿在下部,足膝痿软,以此同黄柏治痿,能令足膝有力;取其辛散气雄,用之散邪发汗,极其畅快。合六神散,通解春夏湿热病;佐柴葛解肌汤,表散疟疾初起;若热病汗下后,虚热不解,以此加入白虎汤,再解之,汗止身凉。缪仲淳用此一味为末、治脾虚蛊胀。
17.《玉楸药解》: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其消食纳谷,止呕住泄亦同白术,而泄水开郁,苍术独长。
18.《本草正义》:苍术,气味雄厚,较白术愈猛,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最能驱除秽浊恶气,阴霆之域,久旷之屋,宜焚此物而后居人,亦此意也。凡湿困脾阳,倦怠嗜卧,肢体酸软,胸膈满闷,甚至膜胀而舌浊厚腻者,非茅术芳香猛烈,不能开泄,而痰饮弥漫,亦非此不化。夏秋之交,暑湿交蒸,湿温病寒热头胀如裹,或胸痞呕恶,皆须茅术、藿香、佩兰叶等香燥醒脾,其应如响。而脾家郁湿,或为膜胀,或为肿满,或为泻泄疟痢,或下流而足重跗肿,或积滞而二便不利,及湿热郁蒸,发为疮疡流注,或寒湿互结,发为阴疽酸痛,但有舌浊不渴见证,茅术一味,最为必需之品。是合内外各病,皆有大用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