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刚,辽宁广播电视台经济频道节目主持人、沈阳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节目主播、评书演员。
主持广播节目《正午刚刚乐》(沈阳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主持电视节目《直播生活·孙刚说剧》(辽宁广播电视台经济频道)。学习评书表演,师从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
曾主持沈阳文艺广播《开心无极限》节目,沈阳电视台公共社会频道《孙刚说事》节目。 2000年和相声演员郑好创办《开心无极限》。
这档节目一改以往曲艺节目报幕似的模式,以主持人语言曲艺化的个性展示和精品曲艺节目展播相辅相成,融主持于表演之中,借表演的手段来主持广播节目。既体现了广播曲艺节目的新版娱乐化,又为传统的曲艺注入了广播的新时代感。
2007年在综合了“赛立信”“索福瑞”两大调查公司的收听率后,《开心无极限》位居文艺广播节目榜首!2008年,“索福瑞”的节目满意度及主持人满意度的调查中,以“双第一”的成绩仍位居台内榜首。2010年节目和主持人满意度调查依然以“双第一”的成绩位居榜首。
《开心无极限》成功推出以后,姊妹栏目《开心一家亲》于2003年4月1日开播。该节目以一家三口的形式出现在广播中,是一档创新的家庭情景广播喜剧。
在全国第二届城市电台台长论坛上,销量位居前三名。 先后36次获得各种奖项,共出版发行11部评书,1部广播CD,先后录制评书25套,共计5000余讲,其评书先后在北京、河北、辽宁、山东、河南、浙江、四川、哈尔滨等地电台播出,与多家评书公司合作;播讲过的评书在互联网千余个网站上可以在线收听。
2008年担任43集大型原创广播情景剧《奥运来我家》的监制和主演。这部剧突显出文艺广播先声夺人的意识,也为听众奉献出一部可听性很强、达到宣传奥运目的的优秀文艺作品。
为此,孙刚也获得了奥足赛沈阳赛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奖项。 2010年10月,在沈阳广播电视台公共社会频道开播一档全新电视脱口秀节目《孙刚说事》,这档节目除了将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以脱口秀的方式、评书的风格讲给观众之外,每一期节目还加入了主持人对新闻事件的评论。
2012年5月,孙刚又加盟辽宁广播电视台经济频道主持《直播生活·孙刚说剧》栏目。 2008年作为辽沈著名节目主持人之一参演话剧《这时你的手在颤抖》。
2009年作为辽沈著名节目主持人之一参演中国首部互动娱乐喜剧《无间有道》。 2000年被沈阳市政府评为“沈阳市千名文艺新秀”; 2001年曲艺专题《爷俩同看马三立》获省政府奖一等奖; 2002年曲艺专题《勇于探索的小怪物》获省政府奖二等奖; 2002年娱乐节目《将戒烟进行到底》获省政府奖三等奖; 2003年曲艺节目《开心无极限——电信日特别节目》获省政府奖二等奖; 2004年中广学会主办的“全国首届十佳娱乐节目”评选中,《开心无极限》获优秀奖; 2004年出版节目cd《四大名著也疯狂》; 2004年出版个人评书专辑《刘罗锅传奇》; 2005年《开心无极限》获沈阳电台“特岗特薪”称号; 2005年曲艺节目《戏说3.15》获中广协会“2005广播娱乐节目评估展示”入围奖; 2005年播讲的长篇评书《曾国藩》获辽宁文艺奖“长篇联播类三等奖”; 2005年曲艺节目《侯宝林与戏》获辽宁文艺奖曲艺类二等奖; 2005年《开心无极限》获辽宁广播文艺奖“十佳栏目类一等奖”; 2005年出版评书专辑《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 2006年曲艺专题《与时俱进的单田芳》获辽宁文艺奖曲艺类三等奖; 2006年播讲的长篇评书《三十六计》获辽宁文艺奖“长篇联播类三等奖”; 2006年被评为第四届沈阳电台“十佳主持人”; 2006年出版评书专辑《成语评说》《典故故事》; 2006年版花《大话西游》获辽宁社教奖自我宣传类三等奖; 2006年发表论文《曲艺节目的创新与发展》(记者摇篮5); 2006年《开心无极限》获栏目广告创收奖; 2007年出版第五张评书专辑《诗词故事》(唐诗篇); 2007年出版第六张评书专辑《诗词故事》(宋词篇); 2007年出版第七张评书专辑《新说史记故事》; 2007年播讲的长篇评书《中华典故》获辽宁文艺奖“长篇联播类三等奖”; 2007年曲艺专题《厚积薄发的郭德纲》获辽宁文艺奖曲艺类二等奖; 2007年社教专题《快乐的文明出行》获辽宁文艺奖社教类二等奖; 2008年出版第八张评书专辑《话说中国》; 2008年曲艺专题《侯耀文的相声之路》获辽宁文艺奖曲艺类二等奖; 2008年播讲的长篇评书《新燕王扫北》获辽宁文艺奖“长篇联播类二等奖”; 2008年获奥足赛沈阳赛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奖项; 2008年被评为第五届沈阳电台“十佳栏目”; 2008年被评为沈阳市第四届“十佳主持人”; 2009年广播剧《奥运来我家》获辽宁省社教类二等奖; 2009年曲艺专题《“小品王”赵本山的18载春晚生涯》获辽宁文艺奖曲艺类三等奖; 2009年作品《单田芳的原创短信》获辽宁新闻奖一等奖; 2010年出版第九张评书专辑《国学故事》; 2010年曲艺专题《声贯九州田连元》获辽宁文艺奖曲艺类二等奖; 2011年出版第十张评书专辑《战国策》; 2011年曲艺专题《打快板说文明》获辽宁文艺奖曲艺类二等奖; 2011年出版第十一张评书专辑《中国茶文化》; 2012年。
千金一诺,又称一诺千金,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以前有个叫做季布的人,为人非常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因此在当时就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说法。该说法流传至今,人们便用千金一诺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做事非常守信用。
千金一诺可谓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推崇的传统美德。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
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
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
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
并吹捧说: “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晋文公公原得卫的故事: 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
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 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
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 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 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
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 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
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 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 吴起一诺千金的故事: 昔吴起出遇故人 吴起守信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①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②人求故人,故人来,方③与之④食。
起之不食以俟⑤者,恐⑥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⑦不可也! (选自《龙门子凝道记》宋濂) 译文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
老朋友说:“好啊,到时再回来吃饭。”吴起说:“我等待您一起进餐。”
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等待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
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
这是周总理做的诗
面壁十年图破壁:意思是自己要像菩提达摩大师面对墙壁端坐静修一样,用多年的功夫,潜心研究各种科学知识,以便改变国家贫弱的状况,也就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
这句诗引用两个典故。1、面壁。《五灯会元》:(菩提达摩祖师)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后用以形容刻苦磨炼。
2、破壁。南朝画家张僧繇尝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不点目睛,谓点即腾骧而去。人以谓诞。固请点之,因为落墨。才及二龙,果雷电破壁。(事见《宣和画谱》)后据此用“破壁”比喻人骤然显达。这里指改变中国积弱积贫的落后现状。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1-2] 。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西安简称“镐”(hào)即源于此。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兴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营建未央宫,同年国都由栎阳迁移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3] ,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长安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起点,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的中国城市,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4] 。拥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200多年(不计陪都)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建都于此,唐朝鼎盛时期常住人口185万。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多年,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长安文化影响极其深远,由于建都长安的周、秦、汉、隋、唐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和文明的黄金时代,因此在唐以后,虽然长安不再为国都,但“长安”一词却成为国都别称。今天首都北京最重要也最知名的神州第一街——长安街,就是以古长安命名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含义是抬头看见太阳,却看不见长安。出自晋明帝。
晋明帝才几岁的时候,一次,坐在元帝膝上。当时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起洛阳的情况,不觉伤心流泪。明帝问父亲什么事引得他哭泣,元帝就把西晋灭亡、王室东渡的故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于是问明帝:“你看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显然可知。”元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奇。第二天,召集群臣宴饮,就把明帝这个意思告诉大家,并且再重问他一遍,不料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惊愕失色,问他:“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现在抬起头就能看见太阳,可是看不见长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作为华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质,已传承数千年。泱泱华夏,诚信典故比比皆是,而关公就是影响最广泛的中华诚信美德的完美代言人。
关公(公元160-219年)名羽,字云长,河东郡解梁(今山西省运城市解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由将而候而王而帝而圣,一生忠义仁勇,诚信名冠天下。
以武圣之尊与文圣孔子齐名,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楷模,数千年来倍受海内外华人推崇敬仰。关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忠义诚信品质,是中华民族心仪向往和追求的典范,历来为官方、民间,儒、道、释所敬仰推崇。
从下故事对关公的忠义诚信精神可知一二。土山三约徐州兵败,关羽被困土山。
曹操派张辽以“三便”劝关羽降曹:一者可保甘,糜二夫人的安全;二者可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关羽回答:“你有‘三便’,我有‘三约’:一、今降汉不降曹;二、请给二位嫂子俸禄,单独居住,不论何人不许入门;三,只要一旦知道皇叔的下落,辞曹归刘而去。
三者缺一不可。三约体现了关公对汉室,对刘皇兄的忠诚,在文字上约法三章,表明他对兄弟桃园结义承诺的践约之志。
夜读春秋关公《夜读春秋》是关公故事中最著名的一个场景和典故。徐州兵败后,关公与曹操约法三章,暂居曹营。
“解州关公”铜像-读春秋曹操敬重关公,为了笼络他,赐给他珍贵物品,关羽却拒之不受;几日一宴请,关羽从不乱吃喝;给关羽大宅,关公却将内宅分给老兵,自己住外间;派多名美女伺奉他,他却叫美女去服侍嫂子。曹操无法,安排刘备的两个夫人和关公同居一屋室。
关公仍不动色,秉烛独坐在门外,专心致志读《春秋》,通霄达旦,毫无倦色。曹操想通过美色来诋毁关公,从而达到要挟逼其就范目的。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的信条在关公身上失去了灵验。关公夜读春秋,通霄达旦给出三个信息:一是关公面对美色坐怀不乱,二是通霄甘做两个嫂嫂守护卫士,三是《春秋》儒学道义对关公定力的影响。
反映出的实质就是:不仅仅是关公对皇兄的忠义的承诺,更反映出关公诚实守信的品质本性,这一天性经《春秋》儒学道义的熏染,升华成华夏民族最宝贵的忠义诚信的道德典范。千古流传,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是晋商精神和文化的核心。晋商恪守诚信为先,以义取利的商道信条,所创的财富辉煌和为商之道,已彪炳史册,为全人类认同。
晋商的先祖“关公”就是这一集体的代言人:关公的忠义诚信,始终是这一群体所恪守的商道精髓。[1]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了他是一个讲文明的人。
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忽视他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
立人之本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齐家之道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就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的目的。
若家人彼此缺乏诚信、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四分五裂。交友之基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无私帮助的目的。
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就绝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长辈,养育了后代晚辈,自然应受到后代晚辈的孝顺尊敬。试设想,一个对父母长辈出言不逊、举止不雅的人,能成为爱国成才、奉献力量的人物吗?古今往来的名人贤士,多是忠孝双全,值得称道的杰出人物。请听下面两则故事。
一则是“方观承千里探亲”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
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几个月后,他们终于见到了二老。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心中为自己有这样的孝顺后代顿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之中。
问鼎中原 [wèn dǐng zhōng yuán]
基本释义
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出 处
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典故】夏朝经历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无道亡国,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经历550多年,到前1046年,纣王暴虐亡国,九鼎为姬发所得,姬发就建立了周朝。到前606年,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庄王很不服气地说:“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国有的是铜,我们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就足够做九鼎了。”王孙满说:“大王您别忘了,当初夏禹是因为有德,天下诸侯都拥戴他,各地才贡献铜材,启才能铸成九鼎以象万物。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转移给了商;商纣暴虐,鼎又转移给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庄王无话可说。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图夺取政权称为“问鼎”。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