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专诸是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其交好。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
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
2、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聂政是战国时期魏国人,韩国大夫严仲子因为与韩国宰相侠累结仇,就逃到了濮阳,听说聂政专为人排忧解难,就与聂政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请求聂政为自己报仇。
聂政在母亲亡故三年后,独自一人提剑去韩国都诚阳翟,以白虹贯日的气势,刺杀侠累于台阶之上,又杀了侠累的护卫几十人。因害怕连累和自己长得很像的姐姐,就自毁面容,掏了双眼,最后自杀身亡。
而她的姐姐过来认得是她弟弟的尸体,痛哭万分,最后撞死在她弟弟的尸体跟前。3、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要离是春秋时期吴国人,以捕鱼为生,生的身材瘦小,但他却有万人之勇,是当地有名的剑术高手。自从吴王僚被刺杀后,阖闾称王,吴王僚的公子庆忌逃脱。
由于公子庆忌长得高大威猛,身手敏捷,有万夫不当之勇,吴王阖闾日夜忧虑,怕庆忌来报复自己。这时候伍子胥又给吴王推荐了要离,就同吴王上演了一场苦肉计,砍掉了自己的右臂,并让吴王杀掉了他的妻子,这样获得了庆忌的信任,最终成功刺杀了庆忌,维护了吴国的稳定。
出自《唐雎不辱使命》,是东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史传文,后收录于《古文观止》。节选原文: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译文: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挺剑而起。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国。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
当时,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灭亡,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出小诱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
此时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在这种情况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与虎狼之秦作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这篇文章就是这次斗争的实录。
作品赏析 《唐雎不辱使命》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出使秦国,与秦王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歌颂了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十分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
文章最引人注意的是人物的对白。除了很少几句串场的叙述,几乎全是对白;用对白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无不跃然纸上。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该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
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战国策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
白虹贯日历史典故:
战国时,韩国大臣严遂与相国韩傀在政见上 产生分歧,两人在朝廷上当众争吵了起来,甚至到 了拔剑相向的地步。韩傀是个器量狭小、睚眦必报的人,严遂怕报复,便逃到了齐国。他一心想找 个人除掉韩傀。后来,他听说有个勇士叫聂政,因 杀人避仇,藏身于市井当屠夫,就带着酒食前去拜 访。但聂政以母亲年老、需要有人侍奉为由,拒绝了他,但严遂仍然十分礼遇他。
等聂母寿终,聂政守孝期满后,长叹道:“我一 个穷屠夫,受到位极人臣的严仲子看重,又是送酒食,又是送黄金。先前没有报答他,是因为要供奉老母,现在母亲已终天年,我要为知己献身了。”于是,他就投奔了严遂。
严遂对他说:“我的仇人是韩相韩傀,他宗族 盛多,住处警卫森严。我已经准备好坚车骏马、勇壮猛士,助您成就大事。”
聂政说:“行刺诸侯的相国,勇士再多也不顶 用。另外人一多,行事中难免有被活捉的,审问时就会带出指使的人,这样,韩国绝不会放过您。我 还是独来独往吧。”
就这样,聂政仗剑独行来到韩都阳翟,穿越重 重护卫,拔剑刺杀了韩相,未待护卫靠身,他就自 毁面容,剖腹自尽。传说,那天有白色的虹光贯日而过(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后来人们就以 此来形容发生了不平凡的事情了。
战国时期,韩国大臣严遂与相国韩傀结下怨仇,他到齐国去找屠狗为业的聂政去刺杀韩傀。
聂政待母亲去世后,为报答严遂的知遇之恩,就独身仗剑闯入戒备森严的韩傀府并刺杀了他,然后自我毁容自杀,传说当时有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4]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
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死。
据《史记》记载:“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百度百科)。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0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