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三十六计就是三十六个智谋典故,但是我还是给你举出20例吧,有的是三十六计里的,有的是智谋成语典故。
1.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典出自淝水之战。2.田忌赛马,3.围魏救赵。
4.假途伐虢,典出晋侯假道于虞以伐虢(《左传·僖公二年》),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袭虞灭之(《左传·僖公五年》)。5.望梅止渴,6.过五关斩六将,7.三顾茅庐,8.七擒七纵孟获,此典故成语为欲擒故纵。
9.破釜沉舟,10.暗渡陈仓,11.草船借箭,12.狡兔三窟 ,典出《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后以“狡兔三窟”喻藏身处多,便于避祸 。
13.韬光养晦 ,典出《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14.完璧归赵 15.晏子使楚 16运筹帷幄,典出《史记·高祖本纪》。
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喝了几轮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而项羽为什么会失败?”高起、王陵认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业。而项羽恰恰相反,有人不利,立功不授奖,贤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败。
汉高祖刘邦听了,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胜原因是能用人。他称赞张良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为张良的字)。”
17.瞒天过海 典出《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 万大军以宁东土。
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 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 见驾,并声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
帝大喜,就便率百官随这豪民老人来 至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
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 更是绣幔锦彩,茵褥铺地。
百官进酒,宴饮乐甚。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 盏倾侧,人身动摇,良久不止。
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己,一 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里作客,大军竟然已 航行于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老人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 就是他设计策划的。18.隔岸观火 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争斗,曹操决定击败袁氏兄弟。
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曹操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辽东太 守公孙康。曹营诸将向曹操进言,要一鼓作气,平服辽东,捉拿二袁。
曹操哈哈大 笑说,你等勿动,公孙康自会将二袁的头送上门来的。于是下令班师,转回许昌, 静观辽东局势。
公孙康听说二袁来降,心有疑虑。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夺取辽东的野 心,现在二袁兵败,如丧家之犬,无处存身,投奔辽东实为迫不得已。
公孙康如收 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势力强大的曹操。但他又考虑,如 果曹操进攻辽东,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
当他探听到曹操已经转回许昌, 并无进攻辽东之意时,认为收容二袁有害无益。于是预设伏兵,召见二袁,一举擒 拿,割下首级,派人送到曹操营中。
曹操笑着对众将说,公孙康向来俱怕袁氏吞并 他,二袁上门,必定猜疑,如果我们急于用兵,反会促成他们合力抗拒。我们退兵, 他们肯定会自相火并。
看看结果,果然不出我料。 19.调虎离山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
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 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
卢 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 心勃勃。
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 离山的妙计。
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 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令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勋交 好。
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 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
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 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 决定发兵上缭。
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 言迷惑住了。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 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已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于 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抗,就十分顺利地控 制了卢江。
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 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20. 笑里藏刀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派公孙鞅 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
这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 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鞅苦苦思索攻城之 计。
他探到魏国守将是与自己曾经有过交往。
“匹夫之勇”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打仗不能光凭个人的勇敢,要用智谋,要靠集体的力量。
这个成语来源于《国语.越语上》,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在吴国囚禁三年,受尽了耻辱。
回国后,他决心自励图强,立志复国。 十年过去了,越国国富民强,兵马强壮,将士们又一次向勾践来请战:“君王,越国的四方民众,敬爱您就像敬爱自己的父母一样。
现在,儿子要替父母报仇,臣子要替君主报仇。请您再下命令,与吴国决一死战。”
勾践答应了将士们的请战要求,把军士们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表示决心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不为士兵少而忧愁,只是忧愁士兵们缺乏自强的精神。我不希望你们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敢,而希望你们步调一致,同进同退。
前进的时候要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的时候要想到会受到处罚。这样,就会得到应有的赏赐。
进不听令,退不知耻,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到了出征的时候,越国的人都互相勉励。
大家都说,这样的国君,谁能不为他效死呢?由于全体将士斗志十分高涨,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灭掉了吴国。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
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退避三舍: 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盛,楚将子玉率师攻晋。
楚国还胁迫陈、蔡、郑、许四个小国出兵,配合楚军作战。此时晋文公刚攻下依附楚国的曹国,明知晋楚之战迟早不可避免。
子玉率部浩浩荡荡向曹国进发,晋文公闻讯,分析了形势。他对这次战争的胜败没有把握,楚强晋弱,其势汹汹,他决定暂时后退,避其锋芒。
对外假意说道:“当年我被迫逃亡,楚国先君对我以礼相待。我曾与他有约定,将来如我返回晋国,愿意两国修好。
如果迫不得已,两国交兵,我定先退避三舍。现在,子玉伐我,我当实行诺言,先退三舍。
(古时一舍为三十里。)” 他撤退九十里,已到晋国边界城濮,仗着临黄河,靠太行山,足以御敌。
他已事先派人往秦国和齐国求助。 于玉率部追到城濮,晋文公早已严阵以待。
晋文公已探知楚国左、中、右三军,以右军最薄弱,右军前头为陈、蔡士兵,他们本是被胁迫而来,并无斗志。子玉命令左右军先进,中军继之。
楚右军直扑晋军,晋军忽然又撤退,陈、蔡军的将官以为晋军惧怕,又要逃跑,就紧追不舍。忽然晋军中杀出一支军队,驾车的马都蒙上老虎皮。
陈、蔡军的战马以为是真虎,吓得乱蹦乱跳,转头就跑,骑兵哪里控制得住。楚右军大败。
晋文公派士兵假扮陈、蔡军士,向子玉报捷:“右师已胜,元帅赶快进兵。”子玉登车一望,晋军后方烟尘蔽天,他大笑道:“晋军不堪一击。”
其实,这是晋军诱敌之计,他们在马后绑上树枝,来往奔跑,故意弄得烟尘蔽日,制造假象。子玉急命左军并力前进。
晋军上军故意打着帅旗,往后撤退。楚左军又陷于晋国伏击圈,又遭歼灭。
等子玉率中军赶到,晋军三军合力,已把子玉团团围住。子玉这才发现,右军、左军都已被歼,自己已陷重围,急令突围。
虽然他在猛将成大心的护卫下,逃得性命,但部队丧亡惨重,只得悻悻回国。 上屋抽梯 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并立,小国被鱼肉,大国争霸权。
在中原的鬼谷,有一个既知天时地理,又知兵法战阵的奇人,人称鬼谷子。鬼谷子手下有两个得意弟子,一个是孙子(孙武)的后世子孙--孙膑,另一个是庞涓。
庞涓应魏国之邀,先于孙膑出山,鬼谷子将失传的《孙子兵法》独自传于孙膑一人。 庞涓当了魏国的元帅,与魏王一同率军进攻楚国,在方城楚国军队相持不下,若拖下去,对魏国十分不利。
庞涓派谋士公孙阅请鬼谷子为其出一良策,鬼谷子将此事推于孙膑。孙膑引用《孙子兵法》,向公孙阅献"上屋抽梯"之计。
庞涓用孙膑之计,引诱城内楚军出击,然后截断后路,消灭了楚军。楚国被迫割城认败。
笑里藏刀 庞涓请孙膑出山,孙膑推辞不过,告别鬼谷子来到魏国。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但为得到《孙子兵法》,表面上笑脸相迎,派美女钟离秋照顾孙膑。
钟离秋钟情于孙膑。 庞涓利用孙膑的思乡之情,设下圈套,栽脏孙膑。
魏惠王听信庞涓,欲杀孙膑。庞涓出面为孙膑说情,孙膑死罪免除,被处以膑刊。
庞涓将受伤的孙膑接回家中,请来最好的医师为他医腿,并让钟离秋继续照看孙膑,孙膑十分感激,答应将所知道的《孙子兵法》为庞涓抄录下来。 假痴不癫 公孙阅早就看中了钟离秋,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有意将庞涓陷害孙膑的事实悄悄告诉孙膑。
孙膑对庞涓所为气愤之极,但无计可施,情急这中想到临别之时鬼谷子送给他的锦囊秘计。他依据鬼谷子之计,装疯卖傻,将抄录的部分兵法全部烧毁。
庞涓不相信孙膑真疯,多次试探,都没看出破绽。庞涓还是放心不下。
钟离秋盼望孙膑不是真疯,向孙膑倾吐真情,以期打动孙膑。孙膑无动于衷,仍疯疯癫癫。
钟离秋痛苦万分,当着孙膑的面拨剑自杀,孙膑见死不救,钟离秋彻底失望。暗中监视孙膑的庞涓因此也信以为真。
第四:金蝉脱壳 公孙阅托媒人到钟离家说情,钟离秋的姐姐钟离春为使妹妹忘记疯子孙膑,收下聘礼,未曾想钟离秋痴心不改,并与姐姐大闹一场。 钟离春是个剑术高超的烈女,她为了断绝妹妹的恋情,欲杀孙膑。
孙膑面对死亡,仰天长叹,叹自己空有世上无双的《孙子兵法》,却无用武之机,辜负了祖先和老师的厚望。钟离春方知孙膑是装疯。
钟离春只身来到孙膑的家乡齐国国都,遇到了齐国将军田忌,将孙膑的遭遇告诉了田忌,请田忌设法解救孙膑。田忌不信孙膑其才,田忌的门客禽滑说他到魏国一试孙膑,然后见机行事。
禽滑来到魏国,在钟离春的安排下与孙膑见面。一番交谈,禽滑与孙膑相见恨晚。
禽滑用孙膑之计,让自己的仆从装扮成蓬头垢面的孙膑醉卧猪栏,孙膑乘机躲入禽滑的马车逃离魏国。 第五:李代桃僵 数天后,有人在河边发现了孙膑的衣服,误以为孙膑已死,钟离秋闻此痛不欲生。
公孙阅娶钟离秋为妻,钟离春见妹妹有了归宿,悄悄离开魏国,来到齐国。, 孙膑为了不得罪魏国,暂时隐居在田忌家中。
钟离春来到田忌家,照顾孙膑。 田忌爱马,常和齐威王赛马,每赛必负。
孙膑告诉田忌,可采用"李代桃僵"之计,即牺牲三等马,用一等马对齐王的二等马,用二等马对齐王的三等马,必胜无疑。田忌听从孙膑的意见。
下重赌和齐王赛马,果然获胜。
【成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典故】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派韩信带领一部分人马向东进攻赵国。
赵王听说后,与成安军陈余把军队聚在井陉山口,准备迎敌。赵王的参谋李左车献计道:“井陉这地方,不能容两车并行,也容不下列队的骑兵。
汉军的后勤部队一定发跟在后面。如果让我带兵抄小路截断他们的辎重,不出十天,他们必然败走。”
这本是很好的计策,但是赵王和陈余没有采纳。韩信探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大喜,同时暗暗佩服李左车的才华。
于是他悬赏千金,要求活捉李左车。不久,韩信大败赵军。
赵王被俘,陈余阵亡,李左车被汉军生擒。他被押至韩信帐内,韩信连忙为他松绑,十分客气地向他请教:“我打算向北攻打燕国,向东讨伐齐国,用什么办法才能成功呢?”李左军起先不愿意多谈,说:“我只是一个吃了败仗的俘虏,哪有资格论及这样的事情。”
韩信急忙说:“赵军失败,是因为赵王没有听取你的计谋。如果他按照你的话做,恐怕我就要成为你们的俘虏了。
今天我是诚心诚意地想听听你的高见,请你不要推辞了。”李左军这才直言道:“你从关中出兵,渡过黄河向东,先灭魏,再灭赵,名闻海内。
威震天下----这是你目前的优势。然而你现在的兵士已相当疲乏,如果急于攻燕,万一不能很快取胜,时间拖久了,齐国必定做好了充分准备,那时,你的弱点就不免要暴露出来。
善于用兵的将军,总是发挥自己的优势而利用对方的弱点,你不如先在这里休整军队,一面大造攻燕的声势,一面派一个极有口才的人,带着你的信去见燕王,故意显示汉军的强大,逼燕王投降,这样,齐王也就容易对付了。”韩信一听,连声称妙,李左车谦虚的说:“我听人说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我的建议未必全部可取,供您参考吧。”韩信按李左军的建议行事,果然获得成功。
三十六计第08计 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
【典 故】 秦朝被推翻的时候,项羽、刘邦以及其他参加反秦战争的各路将领,齐集商议胜利以后怎样割据国土。当时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张分地封王、分配领地,心里却已开始盘算,将来怎样一个个地消灭他们。
项羽对一般将领都没有什么顾忌,唯独对刘邦很不放心,他知道刘邦是最难对付的对手。早些时候,曾经约定:谁先攻下秦都咸阳(今陕西西安附近),谁就在关中为王。
结果,首先进入咸阳的偏偏就是刘邦。关中,即今陕西一带,是秦的本土,由于秦的大力经营,关中不但物产丰富,而且军事工程也有强固的基础。
项羽不愿意让刘邦当“关中王”,也不愿意他回到家乡(今江苏沛县)一带去,便故意把巴、蜀(今都在四川)和汉中(在今陕西西南山区)三个郡分给刘邦,封为汉王,以汉中的南郑为都城。想这样把刘邦关进偏僻的山里去。
而把关中划作三部分,分给秦朝的降将章邯〔hán〕、司马欣和董翳〔yì〕,以便阻塞刘邦向东发展的出路。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今江苏徐州)为都城。
刘邦的确也有独霸天下的野心,当然很不服气,其他将领对于自己所分得的更小的地盘也都不满。可是,慑于项羽的威势,大家都不敢违抗,只得听从支配,各就各位去了。
刘邦也不得不暂时领兵西上,开往南郑,并且接受张良的计策,把一路走过的几百里栈道全部烧毁。栈道,是在险峻的悬崖上用木材架设的通道。
烧毁栈道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防御,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迷惑项羽,使他以为刘邦真的不打算出来了,从而松懈对刘邦的戒备。 刘邦到了南郑,发现部下有一位才能出众的军事家,那就是韩信。
刘邦就拜韩信为大将,请他策划向东发展、夺取天下的军事部署。 韩信的第一步计划是,先夺取关中,打开东进的大门,建立兴汉灭楚的根据地。
于是派出几百名官兵去修复栈道。这时,守着关中西部的章邯听到了这个消息,不禁笑道:“谁叫你们把栈道烧毁的!你们自己断绝了出路,现在又来修复,这么大的工程,只派几百个士兵,看你们哪年哪月才得完成。”
因此,章邯对于刘邦和韩信的这一行动,根本没有引起重视。 可是,不久章邯便接到紧急报告,说刘邦的大军已攻入关中,陈仓(在今陕西宝鸡市东)被占,守将被杀。
章邯起初还不相信,以为是谣言,等到证实的时候,慌忙领兵抵抗,已经来不及了。章邯被逼自杀,驻守关中东部的司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相继投降。
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于是一下子被刘邦全部占领了。 原来韩信表面上派兵修复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姿态,实际上却和刘邦统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章邯不备取得了胜利。
这就叫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由于这个历史故事,后来形容瞒着人偷偷摸摸地活动,并达到了目的,就叫“暗渡陈仓”或者“陈仓暗渡”。
韩信这个计策,当初张良建议烧毁栈道的时候就曾向刘邦说过。刘邦见他们两人先后所定的计策竟然完全一样,高兴地说:“英雄所见,毕竟略同!”由此,后来又形成了“英雄所见略同”或“所见略同”这句成语,和成语“不谋而合”(事先未经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态度完全一致)的含义相同。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
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
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
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叁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
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地区)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
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晏子使楚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权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
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草船借箭 殚精极虑 殚谋戮力 多谋善断 多谋善虑 发短心长 计穷智短 经纶满腹 力屈计穷 满腹经纶 妙算神机 谋臣如雨 匹夫之勇 挈瓶之智 孙庞斗智。
诸葛亮:草船借箭
趁夜晚大雾,在船的四周绑上草人,带领船队驶向曹 营,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所以下令放箭,而这些箭就全射在了那些草人上。等到雾散时,诸葛亮才命船队回营,并让全体士兵大喊:“谢曹丞相赐箭!”曹操着才知道上了当。回营后共得箭10余万枝。
关于诸葛亮的智谋故事有很多阿,比如:空城计、发明孔明灯和木牛流马等故事。
还有孙子兵法里的三十六计都是智谋故事,关于孙膑的也有很多,像田忌赛马、围魏救赵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