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指邮递员。何以“鸿雁” 代称书信和邮递员呢?溯其源,有着这样一个故事:西汉时期,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新单于,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政权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要他们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俸禄和高官,苏武严词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当事正值严冬,天上飘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每天忍饥耐寒,“渴饮雪,饥吞毡”,顽强的地活了下来。
单于见软硬兼施都无法劝说苏武投降,也无计可施,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北海(今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牧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这实际上是要让苏武永远流放在北海,永无归期。
苏武来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无论如何也是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群羊。苏武每天拿着那根使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它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19年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世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汉武帝也死了,汉武帝的儿子汉昭帝继任皇位。
后来,汉朝使者到了匈奴地区,终于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便要求单于放了他,并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单于只好把苏武等九人送还。这就是“鸿雁传书”的故事。
关于鸿雁传书,还有另一个版本: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一日,王宝钏正在挖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鸣叫,遂请求代为传书给自己的丈夫。一时之间也找不到笔墨,王宝钏情急之下,从罗裙上撕下一块布,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一封思念书信,倾诉对爱情的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
前者是对国家的忠心,后者是对爱情的忠贞,这两则典故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成为千古佳话。
鸿雁传书”的传说有着两个版本,一个是“男人版”: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
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
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
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女人版”: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
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
红楼中有一个形容夫妻相敬的成语叫“举案齐眉”,是关于东汉著名诗人梁鸿的事。粱鸿字伯鸾,出生于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一个破落的封建贵族家庭。他曾闭门著书十余篇,可惜至今都已失传,只有一首《五噫歌》为后世广为流传,被誉为与张衡《四愁诗》齐名的东汉绝唱。
有一次,粱鸿东游出关,经过洛阳。他登上城北的北邙山,远望全城,最先映人他眼帘的就是帝王贵族们居住的富丽堂皇的宫殿。他浮想联翩,想到了帝王生活的奢侈,而平民百姓却受尽痛苦生活的折磨,这简直是太不公平,他感慨万千,就写下了《五噫歌》:
陟彼北邙兮,噫!
顾瞻帝京兮,噫!
宫阙崔嵬兮,噫!
民之劬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用今天的话讲就是:
登上那北邙山呀,唉!
回首眺望京城呀,唉!
巍峨耸立的宫殿呀,唉!
耗尽了百姓的血汗呀,唉!
人民的苦难无穷尽呀,唉!
这首诗有力地抨击了统治者奢侈淫逸的生活,表达了对广大劳苦人民的同情。它只有五句辞,而且每句又以叹词“噫”结尾,因此被称为《五噫歌》。而梁鸿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诗是与他坎坷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的。
梁鸿天资聪颖,好学不倦,又十分注意节操的培养,深受时人的称道。只是他的经历非常不幸。年少时,正值外戚当权,王莽乱世。他的父亲曾经做过王莽的城门校尉,死后却因为家境穷困,只用一张席子裹了,草草埋葬了事。其后不久,母亲也相继去世,梁鸿年少失去双亲,生活更加艰难,备尝人间辛酸。
后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梁鸿人太学(当时的最高学府)读书,饱览群书,博学好问,但是却不喜欢五经章句。时隔不久,梁鸿离开太学,未能谋得一官半职,生活更加贫寒,只好在上林苑以养猪来维持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他依然好学如故,一有空闲,就手捧书本,苦心攻读。有一次,他读书忘情,不慎失火,殃及邻居,烧掉了许房子和家具物品。梁鸿本来就是个穷光蛋,一贫如洗,根本就没有办法赔偿损失,无奈之下,只好把养的猪全部送给邻居,同时答应给人家做仆人,来弥补人家的损失。在这期间,他还是勤勤恳恳,一点儿也不偷懒,仍好学成癖,日子虽苦,却乐在其中,令邻居们非常钦佩。
后来,梁鸿因为贤达和博学而扬名于世。回到乡里之后,当地的一些富家大户都慕名而来,络绎不绝地登门为自己的女儿求亲。梁鸿却视富贵如粪土,更不愿攀附权贵,就婉言谢绝。
同县有一个姓盂的人家,有一女儿,相貌丑陋为人却很贤淑,年纪已达三十,还待字闺中。她常常说:“欲得贤如粱伯鸾者。”也就是说,她要嫁就嫁给像梁伯鸾这样贤达的人。梁鸿听到这个消息后,知道是红颜知己,欣喜万分,托人求亲,高高兴兴地娶了她。梁鸿又亲自给她取名为光,字德曜,意在光明磊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婚后他俩相敬如宾,情深意笃。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又隐居到霸陵山中,男耕女织,弹琴做诗,悠然自得,过着幸福的生活。
可是好景不长。梁鸿偶然之中作的《五噫歌》因为感情真挚,催人泪下,不胫而走,人们争相传唱。不久,便唱遍了京城,传到了宫中。汉章帝刘妲读了这首诗之后,大为震怒,当即派人追捕粱鸿,要把他拘捕入狱。梁鸿只好隐姓埋名,与妻子孟光一齐逃到齐鲁(今山东临淄一带)之间。不久又南下到了吴地,以帮人舂米打工为生,夫妻俩住在一间破破烂烂的房子里。梁鸿每天从外打工归来,妻子孟光已经准备好饭食,举案齐眉,送到丈夫面前。夫妻依然生活得恩恩爱爱。当地有一个豪族皋伯通,看到这种情景之后非常诧异,心想,一个佣工居然能使妻子敬重如此,一定是个不同寻常的人物。于是,就请他们夫妻俩住进自己家里待为上宾。而“举案齐眉”也就成为一个典故。
鸿书的介绍 鸿书 别 称 刘氏鸿书 2 词语解释 《鸿书》,又称《刘氏鸿书》,是明万历年间,安徽宣城刘仲达 纂辑的一套类书,仲达字九逵,宣城人。
是书分二十四类,又分子目二百六十有奇,事实词章,相杂而载,每条皆注所出,较明人杜撰之书稍有依据。收入《续修四库全书》,目前存世最早的版本是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刘氏乐志斋刻本。
鸿书 目录 词语信息 编辑 hóng shū ㄏㄨㄥˊ ㄕㄨ 鸿书 词语解释 (1).巨著。 清 蒲松龄 《唐太史命作生志》:“公以飞云五朵,寄韬钤於鸿书;长札千言,说兵机於虎帐。”
(2).对别人书信的敬称。 清 袁枚 《奉和李雨村观察见寄原韵》:“访君恨乏葛陂龙,接得鸿书笑启封。
典故"鸿雁传书"出自汉高祖刘邦。
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
拓展资料
一、【拼音】【hóng yàn chuán shū】
二、成语典故
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