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初年,李白来到长安,有人把他推荐给唐玄宗,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他,封他为供奉翰林,要他在宫在写诗作文。
有一天宫中牡丹盛开,唐玄宗带了杨贵妃,在沉香亭饮酒赏花。唐玄宗忽然想起了李白,想叫他写几首歌词助兴,就派人把他召来。
这时,李白正在酒店中喝得烂醉如泥。人们把他扶上马背,送到宫中,用冷水洗他的头。
等酒意稍解,李白提起笔来,一下子写了《清平乐词》三首颂扬杨贵妃和牡丹花,诗句优美清新,唐玄宗和杨贵妃高兴极了。 李白虽然经常参加宫廷宴会,但他蔑视权贵,并不把皇帝和皇帝身边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放在眼里。
有一次,他在宫中喝醉了,竟伸出了脚,对坐在身旁的宦官高力士说:“给我脱掉靴子。” 高力士一时不知所措,只得给李白脱下靴子。
当时,高力士权力很大,四方的奏事都要经过他的手,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不巴结他,他还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侮辱,这件事使他很愤怒,决定找机会报复李白。 杨贵妃爱吟李白的《清平乐词》,正巧高力士也在一旁,他故意说:“我本以为贵妃受了李白的侮辱,一定对他恨之入骨,没想到你这么爱他的诗!”杨贵妃吃惊地问道:”李学士怎么会侮辱我呢?” 高力士说:“诗中不是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两句吗?”杨贵妃说:“对呀!”高力士又说:“汉朝宫廷里的赵飞燕,出身歌女,后来虽然立为皇后,但作风不正最后还是被贬为庶人,他白将赵飞燕跟您相比,不是把你看得太下贱了吗?” 杨贵妃听了高力士的话,也对李白恼怒起来,这以后,唐玄宗几次想任命李白官职,都被杨贵妃阻止了。
走后门 不正当的手段来谋求达到某种个人目的,叫“走后门”。
此典故据说出自北宋年间。相传宋哲宗死后,徽宗继位,以蔡京为相。
蔡京拼命贬谪和排斥旧吏,并规定其子女不得出仕和入京,甚至连其诗文也不准流传,因此引起了人们强烈的不满。一次朝廷设宴,艺人们在宴间演出了这样一幕:一个大官据案中坐,传判各事。
有个和尚要求离京出游,因其戒牒是哲宗年间的,即被令还俗;一个道士遗失度牒要求补发,因是哲宗年间出家的,立即被剥下道袍复为百姓。这时,一个属官上前低声说:“今国库发下的俸钱一千贯,皆为旧时钱文,如何处置t”这个大官略作沉思,悄悄地说:“那就走后门,从后门搬进来吧”这便是“走后门”的由来。
太多了,说两个故事就算了吧,自己也去翻翻史书啊。
1冯谖弹剑 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是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的弟弟。田婴为齐相十一年,共有四十多个儿子,孟尝君的母亲只是田婴的一个妾,地位不高。
孟尝君本名田文(孟尝君是他的谥号),幼时即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机智。长大后逐渐掌家事,广纳能人,声名渐显,成为战国四公子之一。
孟尝君养士三千,当然其中也有吃闲饭的。有一位叫冯谖的穷人,实在穷得没办法了,就托人找孟尝君,希望能到孟尝君门下混可饭吃。
孟尝君例行公事地问这冯谖的情况:“有什么爱好吗?”“没有什么爱好。”“那有没有什么能耐呢”“也没有”。
可就这样一个既无爱好又无能耐的人,孟尝君居然也收留了他。可那些佣人可就不干了,看不起冯谖,成天给他粗茶淡饭。
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就倚门弹剑哼歌了:“长剑长剑回去吧!吃饭没有鱼。”佣人就把这事向孟尝君打起了小报告,孟尝君大手一挥“给他吃鱼,待遇跟别人一样。”
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又故技重演,这回唱的是:“长剑长剑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别人就把这事当笑话一样的讲给了孟尝君听,孟尝君豪爽地说“给他车子吧,与别的乘车人一样。”
这下,冯谖可就得意了,骑着车子去看他的朋友并且说“孟尝君非常尊重我。”可没过多久,他又开始弹剑唱道“长剑长剑回去吧!没有钱养我家。”
这下,别人都觉得他太过份了,简直是贪得无厌,就去孟尝君那儿报告,孟尝君倒不在意,在得知他家中尚有一老母后,就叫人按时供给其母吃穿用度。于是,冯谖就不再唱歌了。
冯谖虽然向孟尝君索取了不少的待遇,却着实为孟尝君效力不少,如替孟尝群收租,树立了孟尝君在人们心中的威信;在孟尝君遭齐王猜忌时,游说国君,使之威名重立。 2冯 谖 的 远 见 冯谖是三千门客中并不为孟尝君所器重的一个谋士,一次他受命去孟尝君的封地薛收债,他问孟尝君收了债,要不要为您买点什么回来,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什么,就买点什么回来好了。
冯谖到了薛城,把所有债券当众烧毁。当地百姓大感孟尝君的恩德。
冯谖回来交差,对孟尝君说:我为您买来了‘义’。孟尝君虽然心中不悦,认为无此必要,倒也没有责怪他。
事情过去不久,齐王听信谗言,让孟尝君交出相印,退隐薛城。孟尝君离京去薛时,百姓出城十里远迎。
消息传回京城,齐王深悔自己不察,迎回孟尝君当面致歉。 由于冯谖的远见,使孟尝君避免一场政治波折,并得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叫做‘未雨而绸缪’,留了条后路。但大权在握的人,往往喜欢把事情做绝,不大会去想到身后事。
或者认为已经把子女的事安排周全,并无身后之虑。 3冯谖后传 提起大名鼎鼎的冯谖,各位都知道他当年在齐国孟尝君门 下的光辉业绩:三唱“长铗归来乎”,而后巧施“狡兔三窟” 之计,使孟尝君得以数十年高枕无忧。
但此后他的去向和经历, 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孟尝君死后,其不肖子们争相继位,齐、魏兴兵,满门灭 绝。
冯谖既痛心又无奈,于是西出函谷,最终落脚在秦国腹地、渭水之滨一个叫天府镇的地方,从此潜心教书,不染政事。 光阴荏苒,转眼已是公元1999年。
忽一日,身为校长的冯 谖被电话请到乡政府,接受了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硬任务”, 即组织全体教师到北边几个贫困村子去代收集资款。态度消极 者要罚款,三年内不许长工资;完成任务者,则以20%的比例 给回扣。
这土政策真叫冯老先生气煞愁煞,他食不甘味,夜不 安寝,不禁忆起当年“焚券买义”的经历来:孟尝君派他到薛 邑去收债,他想,有人欠债是能还而未还,有人却是实在拿不 出。对这后一种人,你再逼也无用,弄不好民怨沸腾。
所以他 就备了酒席邀所有人到场,然后讲明来意,让有力的限期归还, 无力的拿出票券当场焚烧,从此债务一笔勾销。薛地民众为之 欢呼,都道孟尝君大仁大义。
想着想着,如有神灵指点,顿觉 豁然开朗:乡上既决定以集资款之二成奖励完成任务的教师, 也就是说已做好准备政府只取八成。那么,何不干脆就让群众 按任务的八成缴纳呢?主意已定,冯校长即去村上广而告之。
果然,任务很快完成了。 乡长获悉,怒而质问:“你怎么擅自免去集资款20%?” 冯谖道:“80%交乡上,20%归教师,这是您亲自交代的,怎 么说是‘擅自’?我想,这么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免得教师下 乡收款,便于他们集中精力教书;二是实实在在为农民减轻了 一些负担;三呢,把给教师的好处给群众,群众将会说乡上领 导体察民困,有利于改变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冯校长满以 为乡长会像孟尝君当年一样拊掌称谢,岂料耳边炸响一声断喝: “先生休矣!什么三大好处,我倒认为有三大问题:有令不行, 关门教书,这不是与乡政府离心离德吗?给奖不要,让利于民, 这不是为自己沽名钓誉吗?最严重的是,把一些不该公开的东 西公开,明明对乡政府形象有损,怎么能说是有益呢?是的, 你冯老先生又传佳话了,可你把乡政府置于何地?!”说到这 里,乡长情不自禁地弯起中指敲桌案了。冯谖见状,一语未发, 掉头而去。
不久,冯校长即被免职。此后一年多我再也没有见过这位 同姓老前辈,只听说他那里。
靠拉关系,用不正当手段达到个人目的的行为,被人们称作“走后门”。
此词最早用于宋代。 据说北宋时代,宋哲宗死后徽宗继位,任蔡京为相。
蔡京排斥元祐(哲宗年号)旧吏,规定其子女不得出仕和入京,甚至连他们的诗文也不准流传,这引起民间强烈不满。当时有一些聪明的艺人,在朝廷宴会上演出了这样一幕戏:有个大官升堂断事,一个和尚请求离京出游,因持的是元祐年间的戒牒,结果被令还俗;一个道士遗失度牒请求补发,也因是元祐年间出家的,被复为百姓。
这时,一个属官上前低声问:“现在国库发下的俸钱,也是元祐钱文,怎么办呢?”大官想了想,悄声说:“那就从后门搬进来吧!”“走后门”的说法就是从这幕戏中流传开来的。这个词也由此而来. 其实早在先秦的秦二世称帝就走了后门.。
太多了,说两个故事就算了吧,自己也去翻翻史书啊。
1冯谖弹剑 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是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的弟弟。田婴为齐相十一年,共有四十多个儿子,孟尝君的母亲只是田婴的一个妾,地位不高。
孟尝君本名田文(孟尝君是他的谥号),幼时即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机智。长大后逐渐掌家事,广纳能人,声名渐显,成为战国四公子之一。
孟尝君养士三千,当然其中也有吃闲饭的。有一位叫冯谖的穷人,实在穷得没办法了,就托人找孟尝君,希望能到孟尝君门下混可饭吃。
孟尝君例行公事地问这冯谖的情况:“有什么爱好吗?”“没有什么爱好。”“那有没有什么能耐呢”“也没有”。
可就这样一个既无爱好又无能耐的人,孟尝君居然也收留了他。可那些佣人可就不干了,看不起冯谖,成天给他粗茶淡饭。
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就倚门弹剑哼歌了:“长剑长剑回去吧!吃饭没有鱼。”佣人就把这事向孟尝君打起了小报告,孟尝君大手一挥“给他吃鱼,待遇跟别人一样。”
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又故技重演,这回唱的是:“长剑长剑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别人就把这事当笑话一样的讲给了孟尝君听,孟尝君豪爽地说“给他车子吧,与别的乘车人一样。”
这下,冯谖可就得意了,骑着车子去看他的朋友并且说“孟尝君非常尊重我。”可没过多久,他又开始弹剑唱道“长剑长剑回去吧!没有钱养我家。”
这下,别人都觉得他太过份了,简直是贪得无厌,就去孟尝君那儿报告,孟尝君倒不在意,在得知他家中尚有一老母后,就叫人按时供给其母吃穿用度。于是,冯谖就不再唱歌了。
冯谖虽然向孟尝君索取了不少的待遇,却着实为孟尝君效力不少,如替孟尝群收租,树立了孟尝君在人们心中的威信;在孟尝君遭齐王猜忌时,游说国君,使之威名重立。 2冯 谖 的 远 见 冯谖是三千门客中并不为孟尝君所器重的一个谋士,一次他受命去孟尝君的封地薛收债,他问孟尝君收了债,要不要为您买点什么回来,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什么,就买点什么回来好了。
冯谖到了薛城,把所有债券当众烧毁。当地百姓大感孟尝君的恩德。
冯谖回来交差,对孟尝君说:我为您买来了‘义’。孟尝君虽然心中不悦,认为无此必要,倒也没有责怪他。
事情过去不久,齐王听信谗言,让孟尝君交出相印,退隐薛城。孟尝君离京去薛时,百姓出城十里远迎。
消息传回京城,齐王深悔自己不察,迎回孟尝君当面致歉。 由于冯谖的远见,使孟尝君避免一场政治波折,并得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叫做‘未雨而绸缪’,留了条后路。但大权在握的人,往往喜欢把事情做绝,不大会去想到身后事。
或者认为已经把子女的事安排周全,并无身后之虑。 3冯谖后传 提起大名鼎鼎的冯谖,各位都知道他当年在齐国孟尝君门 下的光辉业绩:三唱“长铗归来乎”,而后巧施“狡兔三窟” 之计,使孟尝君得以数十年高枕无忧。
但此后他的去向和经历, 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孟尝君死后,其不肖子们争相继位,齐、魏兴兵,满门灭 绝。
冯谖既痛心又无奈,于是西出函谷,最终落脚在秦国腹地、渭水之滨一个叫天府镇的地方,从此潜心教书,不染政事。 光阴荏苒,转眼已是公元1999年。
忽一日,身为校长的冯 谖被电话请到乡政府,接受了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硬任务”, 即组织全体教师到北边几个贫困村子去代收集资款。态度消极 者要罚款,三年内不许长工资;完成任务者,则以20%的比例 给回扣。
这土政策真叫冯老先生气煞愁煞,他食不甘味,夜不 安寝,不禁忆起当年“焚券买义”的经历来:孟尝君派他到薛 邑去收债,他想,有人欠债是能还而未还,有人却是实在拿不 出。对这后一种人,你再逼也无用,弄不好民怨沸腾。
所以他 就备了酒席邀所有人到场,然后讲明来意,让有力的限期归还, 无力的拿出票券当场焚烧,从此债务一笔勾销。薛地民众为之 欢呼,都道孟尝君大仁大义。
想着想着,如有神灵指点,顿觉 豁然开朗:乡上既决定以集资款之二成奖励完成任务的教师, 也就是说已做好准备政府只取八成。那么,何不干脆就让群众 按任务的八成缴纳呢?主意已定,冯校长即去村上广而告之。
果然,任务很快完成了。 乡长获悉,怒而质问:“你怎么擅自免去集资款20%?” 冯谖道:“80%交乡上,20%归教师,这是您亲自交代的,怎 么说是‘擅自’?我想,这么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免得教师下 乡收款,便于他们集中精力教书;二是实实在在为农民减轻了 一些负担;三呢,把给教师的好处给群众,群众将会说乡上领 导体察民困,有利于改变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冯校长满以 为乡长会像孟尝君当年一样拊掌称谢,岂料耳边炸响一声断喝: “先生休矣!什么三大好处,我倒认为有三大问题:有令不行, 关门教书,这不是与乡政府离心离德吗?给奖不要,让利于民, 这不是为自己沽名钓誉吗?最严重的是,把一些不该公开的东 西公开,明明对乡政府形象有损,怎么能说是有益呢?是的, 你冯老先生又传佳话了,可你把乡政府置于何地?!”说到这 里,乡长情不自禁地弯起中指敲桌案了。冯谖见状,一语未发, 掉头而去。
不久,冯校长即被免职。此后一年多我再也没有见过这位 同姓老前辈,只听说他那里拖。
这首诗应作于公元495年(齐明帝建武二年),谢朓出为宣城太守时。
在这次出守途中,他还做了一首题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古诗,据《水经注》记载,江水经三山,从板桥浦流出,可见三山当是谢朓从京城建康到宣城的必经之地。三山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附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当于从灞桥到长安的距离。
此诗开头借用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的意思,形容他沿江而上,傍晚时登上江岸的三山回望建康的情景,十分贴切。“河阳视京县”一句从字面上看似乎与上句语意重复,其实不然。
这儿借用潘岳《河阳诗》“引领望京室”句暗示自己此去宣城为郡守,遥望京邑建康,正如西晋的潘岳在河阳为县令,遥望京城洛阳一样。王粲的《七哀诗》作于汉末董卓被杀,李傕、郭汜大乱长安之时,他在灞涘回望长安,所抒发的不仅是眷恋长安的乡情,更有向往明王贤伯、重建清平之治的愿望。
谢朓这次出守之前,建康一年之内换了三个皇帝,也正处在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中。因此首二句既交代出离京的原因和路程,又借典故含蓄地抒写了诗人对京邑眷恋不舍的心情,以及对时势的隐忧。
1、真诚的画家:爱因斯坦经常拒绝作家的采访或坐着由画家为他画像,但有一次,他改变了态度。一天,一位画家请求为他画像。爱因斯坦照例回绝道:“不,不,我没有时间。”“但是,我非常需要靠这幅画所得的钱啊。”画家恳切地说。“噢,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爱因斯坦马上改变了态度,“我当然可以坐下来让您画像。”
2、诚实的崔枢:朋友之间物质上的往来,在彼此没有不良企图的基础上,是可以进行的。但是,这种物质往来也需要掌握好一定的度。宋朝王谠的《唐语林》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个叫崔枢的人去汴梁考进士,同南方一商人住在一起达半年之久,两人成了好朋友。后来。这位商人得了重病,他对崔枢说:“我的病看来是治不好了,按我们家乡的风俗,人死了要土葬,希望你能帮我这个忙。”崔枢答应了他的请求。商人又说:“我有一颗珍贵的宝珠,价值万贯,得之能蹈火赴水,愿奉送给你。”崔枢怀着好奇的心理接受了宝珠。事后崔枢一想,觉得不妥,怎么能够接受朋友这么贵重的礼物呢?商人死后,崔枢在土葬他时就把宝珠也一同放入棺材,葬进坟墓中去了。一年后,商人的妻子从南方千里迢迢来寻找亡夫,追查宝珠下落。官府派人逮捕了崔枢。崔枢说:“如果墓没有被盗的话,宝珠一定还在棺材里。”于是,官府派人挖墓开棺,果然宝珠还在棺材里。
3、德蒙与匹西亚斯:德蒙与匹西亚斯是古希腊一对生死之交的好友。一次,匹西亚斯得罪了国王奥尼修斯,被判死刑,将在数日后执行。匹西亚斯想在临死前见母亲一面,并安排一下妹妹。德蒙得知,愿为好友在监狱中代刑。国王感到两人友情至深,答应了他的请求。匹西亚斯回家后处理好家事,急速踏上归程。就在国王正准备将德蒙处死之际,匹西亚斯返回刑场,德蒙免于一死。国王受到感动,也赦免了匹西亚斯。
4、秦观与苏轼的生死之交:当年秦观一听到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立刻渡江赶到吴兴去问讯。苏轼被贬黄州,秦观托人带去书信及自己的诗作,苏轼立即写了回信。后来秦观受苏轼连累,也遭贬斥。两人就在各自的贬地诗书往来,互相劝勉。这期间,两人在海康相会过一次,秦观拿出自作的挽词给苏轼看,苏轼抚着秦观的背,万分感慨地说:“我常担心你未能参尽生死之理,现在叫我怎么说呢?”秦观拿出自作的挽词,分明是说自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看破了生死大关,再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了。对此,苏轼怎能不感慨万千。苏轼告诉秦观,自己也已写好了墓志铭,交给随从带着,没让儿子知道。至此,两人再结同心。当他们一起吟啸歌咏、泰然作别的时候,他们在精神上,已共同经历了一次生死的洗礼,而能以最坦然的心境去面对一切厄难,他们的情感,也由患难之交而上升为生死之交。
5、王质无忌送贬友: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颍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过从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在那一人犯罪株连九族的封建社会里,王质能做到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真诚待友,和那些见利忘义之徒相比较,实在是难得可贵的。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李显流放房陵与历史上的许多流放者不同,他头上还有一个 “王”的桂冠而不是失国之君或囚犯。同时,这个时期是大唐鼎盛时期,国安民阜,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加之武则天并没有对李显 “制约甚急”,所以李显在房陵的物质生活是 “别宫”式的,这从 《房县志》中收录的贡生汪魁儒的词赋中可见一斑。赋中写道: “百丈城兴,九层版缩,璇琢琼雕,栏目磴复。其上也,楼观翚飞,帘牙鸟啄。其下也,芙蓉池开,琵琶亭续。其井也,黄琉八角以金镶。其城也,白石千紊而玉矗。由是人疑仙子,境胜蓬莱,珠帘星卷,宝镜月开,巧梳蝉鬓,淡抹鱼腮,眉间晕柳,额上妆梅,温柔香去,脂粉气来。”李显的住所不但建筑豪华,所用奢侈,就连嫔妃们也仍然妖娆、雍容。这些浓郁的宫廷文化特色,是影响和发展房陵地方文化的基础 。
李显流放房陵时,所随人员300多人,不只是嫔妃、子女,还有近臣、侍从,其中不乏文人墨客、能工巧匠。这些人长期生活在宫廷氛围中,熟悉和掌握宫廷生活方式,他们代表着最高端的宫廷文化。来到房陵后,他们通过与民间百姓的交往、交流而推广宫廷文化。民间则在向往中效仿宫廷生活、礼仪而接受宫廷文化,从而实现了宫廷文化与民间文化的融合 。
李显奉诏返回洛阳是秘密进行的,轻车简从,只有家人随行,其保密程度到了身为宰相的狄仁杰在宫中见到李显时也大吃一惊。跟随李显一起来到房陵的近臣、侍从们,绝大多数留在了房陵,许多人甚至入乡随俗,成为房陵的永久居民。这些人成为宫廷文化的传承人以及宫廷文化、民间文化融合统一的促成人 。 李显不仅对家人好,对自己也不差。早些年,他颠沛流离,吃了很多苦,所以当了皇帝后,想着一定要善待自己。他特别爱玩儿,最热衷打球。这个“球”有点儿像现代的足球,但是既可以打,又可以踢,还可以骑在马上拿球杆打。中宗最喜欢的是打马球。
俗话说上行下效,当时整个上流社会都以打为最高时尚。李显的两个女婿,也就是长宁公主的夫婿杨慎交和安乐公主的丈夫武延秀,为了讨好老丈人,都拼命地苦练艺,就跟《水浒传》的高俅一样,没事就一门心思地玩。就这样,打马球。在当时成为一项风靡一时的娱乐活动。不仅大唐的贵族打,连边塞的吐蕃人也打,而且水平相当不错。
景龙三年(709年),唐朝和吐蕃结束了长期的军事摩擦后,再次建立友好联系。吐蕃使者到长安提出打一场友谊赛。最后唐朝大获全胜,打出了国威。这四个王牌运动员中两个就是中宗的女婿。还有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 。 武三思与韦后关系暧昧。有一天,两人在床上衣衫不整的赌钱,唐中宗上完早朝之后,见二人正赌,还兴致勃勃地帮人家数筹码,不一会,安乐公主来了,几人越发快乐尽兴!张柬之等大臣眼见又要重演武则天的旧事,力劝中宗除掉武三思。武三思和韦后反诬告张柬之等人谋图不轨,怂勇中宗明升暗降,将张柬之等人册封为王,调出京城。武三思又派刺客在途中将他们刺杀。 安乐公主也野心勃勃,一心想做武则天第二。她要中宗废黜不是韦后所生的太子李重俊,由她自己当皇太女。韦后和武三思也怂勇中宗废掉李重俊。李重俊便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于景龙元年(707年)发动羽林军共三千多人,杀死武三思和武崇训父子,又攻入宫中,想攻杀韦后和安乐公主。因众寡悬殊,两李被杀。韦后乘机诬陷宰相魏元忠与太子有勾结,将其贬出京城,独揽了大权。韦后肆无忌惮地大卖官爵,中宗也不加制止,一切按她的意愿去办。
有个时期,安乐公主自己写好了诏书,掩住正文拿去让李显盖印,中宗竟看也不看地把印盖上。就是这样,中宗听凭她母女俩弄权,自己则只顾过着淫靡的生活。 有一年的元宵节,中宗在韦后的怂恿下,带着公主和宫女数千人,全都换上平民的服装出宫逛灯市,赶热闹。到夜深回宫,一查点,数千宫女逃走了十之五六。怕声张出去有损体面,唐中宗也只得不了了之。 又有一次,唐中宗在皇宫内召见百官,命令三品以上的官员抛球和拔河,供他和韦后欣赏。朝臣多数是文官,不好嬉戏,直弄得他们个个丑态百出,尤其是那几个上了年纪的大臣,体力不支,拔河时随着长绳扑倒在地,一时站不起来,手脚乱爬。唐中宗和韦后见了,还都开怀大笑。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4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