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开会,花了一个小时时间看完6S管理录象,内中有几个小故事,我觉得有必要记下来。
1、雨天洒水
讲课老师举了个例子:有一次,上班时,我看见公司的清洁阿姨在门口准备清扫,清扫前有个程序,就是先洒水。那天,清洁阿姨正在洒水,我一看,正好下着小雨,为什么还要洒水呢?但是,我没去问她。第二天,依然看见清洁阿姨在洒水,可是,那天下的雨比昨天还要大了,还需要洒水吗?后来,我的同事终于忍不住,就去问她。她回答说,操作规程里要求必要有洒水,一定要按规程办。我同事反驳,就不能变通下吗?白搭功夫!可她说,新的建议报告已经呈交到总部,但是新的操作规程没出来之前,必须按旧的规程办,所以扫地前必须洒水。
这个例子,看起来很平常,甚至有人会笑话清洁阿姨脑袋不灵通,不会转变思维,但是正是因为她们严格按规程办事,她们的服务才赢得大家的称赞。工作有程序,必须规范化,这也是成功的要素之一。
2、乡下公子
有一天,一位乡下公子到城里,参加一个宴会。吃完饭后,开始剔牙,他发现周围的人剔牙的时候,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边剔牙,另一只手在上面掩着。他便跟着学。虽然很纳闷,这城里的人怎么这样?
接着有一次,他在乡下参加宴会,吃完饭后,开始剔牙,他突然想起城里的人剔牙,另一只手还掩着,但是他想不起来,那只手该放在什么位置,越来越高,最后高过鼻子,接近眼睛了。
这个故事,是说乡下公子,只学到了形,而没领会到神,另一只手掩着,只是为了礼貌,而他不懂,到了第二次,闹出了笑话。
干什么工作,学什么东西,都好,不但要学到形,更重要是必须领会到神,否则作用不大。
大概故事是这样吧,凭着记忆写下来,也算是一些做人的小智慧!
昨天,去开会,花了一个小时时间看完6S管理录象,内中有几个小故事,我觉得有必要记下来。
1、雨天洒水 讲课老师举了个例子:有一次,上班时,我看见公司的清洁阿姨在门口准备清扫,清扫前有个程序,就是先洒水。那天,清洁阿姨正在洒水,我一看,正好下着小雨,为什么还要洒水呢?但是,我没去问她。
第二天,依然看见清洁阿姨在洒水,可是,那天下的雨比昨天还要大了,还需要洒水吗?后来,我的同事终于忍不住,就去问她。她回答说,操作规程里要求必要有洒水,一定要按规程办。
我同事反驳,就不能变通下吗?白搭功夫!可她说,新的建议报告已经呈交到总部,但是新的操作规程没出来之前,必须按旧的规程办,所以扫地前必须洒水。 这个例子,看起来很平常,甚至有人会笑话清洁阿姨脑袋不灵通,不会转变思维,但是正是因为她们严格按规程办事,她们的服务才赢得大家的称赞。
工作有程序,必须规范化,这也是成功的要素之一。 2、乡下公子 有一天,一位乡下公子到城里,参加一个宴会。
吃完饭后,开始剔牙,他发现周围的人剔牙的时候,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边剔牙,另一只手在上面掩着。他便跟着学。
虽然很纳闷,这城里的人怎么这样? 接着有一次,他在乡下参加宴会,吃完饭后,开始剔牙,他突然想起城里的人剔牙,另一只手还掩着,但是他想不起来,那只手该放在什么位置,越来越高,最后高过鼻子,接近眼睛了。 这个故事,是说乡下公子,只学到了形,而没领会到神,另一只手掩着,只是为了礼貌,而他不懂,到了第二次,闹出了笑话。
干什么工作,学什么东西,都好,不但要学到形,更重要是必须领会到神,否则作用不大。 大概故事是这样吧,凭着记忆写下来,也算是一些做人的小智慧。
1、雨天洒水 讲课老师举了个例子:有一次,上班时,我看见公司的清洁阿姨在门口准备清扫,清扫前有个程序,就是先洒水。
那天,清洁阿姨正在洒水,我一看,正好下着小雨,为什么还要洒水呢?但是,我没去问她。第二天,依然看见清洁阿姨在洒水,可是,那天下的雨比昨天还要大了,还需要洒水吗?后来,我的同事终于忍不住,就去问她。
她回答说,操作规程里要求必要有洒水,一定要按规程办。我同事反驳,就不能变通下吗?白搭功夫!可她说,新的建议报告已经呈交到总部,但是新的操作规程没出来之前,必须按旧的规程办,所以扫地前必须洒水。
这个例子,看起来很平常,甚至有人会笑话清洁阿姨脑袋不灵通,不会转变思维,但是正是因为她们严格按规程办事,她们的服务才赢得大家的称赞。工作有程序,必须规范化,这也是成功的要素之一。
5S是一个企业要实现标准化管理的基础。要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培养员工有个良好的习惯,特别是要求员工在习惯中提高执行力!从而节约空间、时间。
我听过一个小故事,希望对你有用:一天去日本工厂参观,下着小雨,但路上有位清洁工正在向地上晒水,准备扫地。这时参观者不解就上前去问:“下雨还晒水?”结果这位清洁工说:“因为公司作业指导书上明确表示扫地前一定要晒水,避免灰尘扬起。另外我也知道下雨晒水很傻很多余,所以我已经将我的意见以合理化建议的形式提交上级,目前本标准正在修改中,在修改好公布之前我无论如何必须要按照之前没有修改的标准进行作业。”参观者听过后都竖起大拇指!就是因为别人这么严谨所以把产品做得很好,这也是别人比较优秀的5S管理成果。故事很简单,但很深刻。
从字面上说,5S是指5个以日语单词的罗马注音“S”为开头的词汇,分别是:清理、整顿、清扫、整洁、素养。
这5个词,以及所表达的意思听上去非常简单,但却会对公司的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K公司是一家印刷企业,主要做包装用瓦楞纸箱、丝网印刷和传统的胶印业务。2年前,公司上马了一套“印刷管理信息系统”,在竞争非常激烈的印刷市场上,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此时的公司总经理侯先生,开始把目光瞄准了全数字印刷领域。 接受5S挑战 K公司与香港某公司洽谈中的合资项目,是在K公司引进新的数字印刷设备和工艺,同时改造公司的印刷信息系统。
然而,与港商的合资谈判进行得并不顺利。对方对K公司的工厂管理,提出了很多在侯总看来太过“挑剔”的意见:比如仓库和车间里的纸张、油墨、工具的摆放不够整齐;地面不够清洁、印刷机上油污多得“无法忍受”;工人的工作服也“令人不满”…… 后来,在合资条款里,投资者执意将“引入现代生产企业现场管理的5S方法”,作为一个必要的条件,写进了合同文本。
刚开始的时候,侯总和公司管理层觉得港方有点“小题大做”。“不就是做做卫生,把环境搞得优美一些”,侯总觉得这些事情太“小儿科”,与现代管理、信息化管理简直不沾边。
不过,为了合资能顺利进行,侯总还是满口答应下来。 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侯总回想起来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鸡毛蒜皮”的震撼 推广20世纪50年代就风靡日本制造企业的“5S管理方法”,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和培训工作。 从字面上说,5S是指5个以日语单词的罗马注音“S”为开头的词汇,分别是:清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整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
这5个词,以及所表达的意思听上去非常简单。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很不以为然。
几天后,港方派来指导5S实施的Mak先生,通过实地调查,用大量现场照片和调查材料,让K公司的领导和员工,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Mak发现,印制车间的地面上,总是堆放着不同类型的纸张,里面有现在用的,也有“不知道谁搬过来的”;废弃的油墨和拆下来的辊筒、丝网,躺在车间的一个角落里,沾满了油腻;工人使用的工具都没有醒目的标记,要找一件合适的工具得费很大的周折。
仓库里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 堆放纸张、油墨和配件的货架与成品的货架之间只有一个窄窄的、没有隔离的通道,货号和货品不相符合的情况司空见惯。
有时候,车间返回来的剩余纸张与成令的新纸张混在一起,谁也说不清到底领用了多少。 Mak先生还检查了侯总引以为荣的MIS系统,查看了摆放在计划科、销售科、采购科的几台电脑,发现硬盘上的文件同样混乱不堪。
到处是随意建立的子目录,随意建立的文件。有些子目录和文件,除非打开看,否则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
而且,Mak先生发现,文件的版本种类繁多,过时的文件、临时文件、错误的文件或者一个文件多个副本的现象,数不胜数。 在K公司里,长久以来大家对这样一些现象习以为常:想要的东西,总是找不着;不要的东西又没有及时丢掉,好像随时都在“碍手碍脚”;车间里、办公桌上、文件柜里和计算机里,到处都是这样一些“不知道”—不知道这个是谁的;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放在这里的;不知道还有没有用;不知道该不该清除掉;不知道这到底有多少…… “在这种情况下”,Mak先生直率地问侯总,“你如何确保产品的质量?如何确信电脑里的数据是真实的?如何鼓舞士气?增强员工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最后一个问题,Mak指的是墙上贴的一个落着灰尘的标语,“视用户为上帝,视质量为生命”。
清理、整顿、清扫 Mak把推进5S的工作分为两大步骤,首先是推进前三个“S”,即清理、整顿、清洁。 清理,就是要明确每个人、每个生产现场(如工位、机器、场所、墙面、储物架等)、每张办公桌、每台电脑,哪些东西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很少用的,或已经损坏的。
清理就是把混在好材料、好工具、好配件、好文件中间的残次品、非必需品挑选出来,该处理的就地处理,该舍弃的毫不可惜。“特别是电子‘垃圾’”,Mak告戒管理人员,“可以让你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不断冒出来的文件查找、确认、比较工作,会浪费大量的工作时间。”
整顿,就是要对每个清理出来的“有用”的物品、工具、材料、电子文件,有序地进行标识和区分,按照工作空间的合理布局,以及工作的实际需要,摆放在“伸手可及”、“醒目”的地方,以保证“随用随取”。听上去“整顿”很简单,从Mak的经验来看,其实是很仔细的工作。
比如电脑文件目录,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般来说,时间、版本、工作性质、文件所有者,都可以成为文件分类的关键因素”,Mak结合自己的体会,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什么是电子化的办公”。
对一个逐步使用电脑、网络进行生产过程管理和日常事务处理的公司而言,如何处理好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的关系,是养成良好的“电子化办公”习惯的重要内容。 “电子化的过程中,如果把手工作业环境里的‘脏、乱、差’的恶习带进来,危害是巨大的”,Mak说。
拔苗助长【拼音】bá miáo zhù zhǎng
【典故】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成语故事】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不共戴天【拼音】bù gòng dài tiān
【典故】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礼记·曲礼上》
【释义】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成语故事】公元1138年,金国派使者要挟南宋皇帝递降书顺表,宋高宗、秦桧贪生怕死,准备降金.大臣胡铨写《戊午上高宗封事》表示反对:“誓与秦桧等人不共戴天,希望斩下他的人头悬挂城门示众,然后诛杀金国使者.否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
一衣带水【拼音】yī yī dài shuǐ
【典故】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南史·陈后主纪》
【释义】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成语故事】公元581年,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称隋文帝,统一北方后,面对长江以南的陈朝就想统一全国,他经常对手下人说:“我是老百姓的父母,难道因为像衣带似的长江就能挡住我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于是出兵渡江灭掉陈朝.
解衣衣人【注音】jiè yī yī rén
【典故】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解释】脱下衣服给别人穿.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手下的韩信因得不到重用就投靠刘邦.刘邦认为韩信是一个很好的人才,就把他的衣服送给韩信,还给韩信送去精美的食物、兵马.韩信带兵灭掉齐国.项羽派武涉去劝韩信自立为王,被韩信拒绝.
天衣无缝【出处】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
【释义】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太原人郭翰在夏夜里乘凉,见一个仙女从天上下来,她身穿白衣,美丽绝伦.她告诉他她名叫织女.郭翰仔细欣赏织女的衣裳浑然一体,竟看不出一丝线缝,好奇问织女.织女答道:“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结草衔环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颗的父亲魏武子有个非常宠爱的小妾。魏武子临死前,要魏颗把那个小妾给他殉葬。魏武子死后,魏颗却把父亲宠爱的那个小妾嫁给了别人。
后来,秦将杜回领兵攻打晋国,晋王命魏颗率兵抵抗。两军正在激战之时,战场上突然出现了一位老人,他把地上的草打成了许多结把杜回绊倒,魏颗因此活捉了杜回,秦军大败。当天夜里,魏颗做了一个梦,梦见白天的那个老人对他说:“我是你所嫁的那个妇人的父亲,特来战场上结草报恩。”
《后汉书·杨震传》注引《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杨宝小的时候,在山林中见到一只奄奄一息的小黄雀。杨宝见它可怜,便带回家中精心照料。等小黄雀的伤完全养好后,杨宝就把它放了。当天晚上,杨宝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黄衣童子,口中衔着四个玉环,说是送给杨宝的礼物,并祝愿杨宝子孙几代都做大官。后来,杨宝的儿子、孙子、曾孙果然都做了大官,享尽了荣华富贵。
根据这两个传说,人们概括出了“结草衔环”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后以“结草衔环”为感恩图报之典。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1、断袖分桃
断袖之癖指的是西汉的汉哀帝与董贤董圣卿的故事;讲的是哀帝要起身上朝,但是睡在旁边的董贤却压住了他的一个衣袖,哀帝不忍叫醒董贤,于是割断了被董贤压住的袖子。
而分桃则是讲春秋的卫灵公与弥子瑕。弥子瑕摘了桃子,先尝甜不甜,然后将剩下的给卫灵公尝。
断袖分桃流传至今,已成为男同性恋的代名词。
2、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
3、望梅止渴
该成语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曹操带兵攻打宛城时,部队行军长途跋涉,路上又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为了不耽误行军,指着前面一个小山包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终于到达了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4、瓜田李下
出处:三国·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解释:“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在瓜田里不提鞋子,在李树下不整理帽子,以免被别人怀疑。因此,“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中的“瓜田”和“李下”就是有可能被人怀疑的场合了。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 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
解 释 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出 处 《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教训他的两个学生说,子路、冉求,你们两个人在季家当辅相,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人家不服你的气,你的政治道德无法使人信服,所以人家没有来结交纳好。在国内则弄得分崩离析、意见分歧,表面上看是整体的,内在很多因素是分裂的。大家离心离德,迟早要崩溃的。这种情形是守不住的,因为内部分崩离析,难以自保,只好向外发展,转移人家的视线,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孔子说,你们因为许多内政问题不能解决,于是只好用兵,在外面发动战争来转移内部的注意力。在我看来,你们很危险,季家最大的烦恼、痛苦、忧愁,不在颛臾这个边区的小国家,而是在萧墙之内,在季家自己兄弟之间。孔子说了这个话不久,后来季家兄弟果然发生了问题;所以后世内部发生祸乱,就用 “祸起萧墙”这句话。在文学上典故,就是从孔子这句话来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33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