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扇桥
《晋书王羲之传》记有:“尝在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云: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将笔抛进笔飞弄,人躲进躲婆弄,现该二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从此该桥改名为“题扇桥”。
相传和晋代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有关。每次从宅第出来途经蕺山街走上小桥,王羲之总看见有位老婆婆在桥头摆小摊卖六角扇,但买的人却很少。有一天,王羲之又过小桥,见婆婆守着扇摊,一脸愁容,顿生恻隐之心,所以提笔在她的扇子上各题了五个字。
老婆婆看到了,脸上立刻露出了愤怒的神色。王羲之笑着对她说,你只要对人说这是王右军题的字,每把扇子必能卖出百钱的好价格。老婆婆将信将疑,按照王羲之的嘱咐卖扇。
不一会儿,由王羲之题过字的扇子便被行人抢购一空了,有的甚至还多给了一些钱,老婆婆高兴得嘴巴也合不拢了。从此以后,这座桥就被称为题扇桥了。
2、班婕妤《团扇歌》
班婕妤名班姬,楼烦(今山西宁武)人。西汉女文学家。班固祖姑。少有才学,善辞赋,成帝时选入后宫,始为少使,不久立为婕妤,故后人称为班婕妤(又作倢伃)。
班婕妤所作的《怨歌行》,伤悼宫庭生活之郁郁之情。文辞哀怨动人。
《怨歌行》亦名《团扇歌》,是一首五言诗,以用则“出入怀君袖”,不用则“弃捐箧笥中”之合欢扇喻女子之凄惨命运。凄切感人。从字面看,本文似是一首题咏扇子的咏物诗。然否,虽句句不离扇,却字字不离人,寓情于物,委婉地写出了一位薄命女子的怨情。
3、朱念慈
朱念慈,(1922-2004)浙江嘉善人。现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扇面书法家,擅长于真金扇面书法,醉心于甲骨、篆、正、草体的千字文、回体文等扇面创作。
1956年开始从事扇面书法工作至今。1984年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1988年在中国工艺美术老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上,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历任杭州市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兰亭书会会员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代表作有《唐诗万字扇》等。
4、芭蕉扇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用品中,芭蕉扇曾是国人纳凉不可缺少的物品。很多绘画图书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其中最经典的是名著吴承恩的《西游记》“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
一把蒲扇的神奇留给人们无尽的回味和快乐。芭蕉扇在西游记中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在平顶山,太上老君用来扇火的宝物,被金、银二童盗来做法宝,第二次是在金兜山,太上老君用来降服青牛的,第三次是火焰山,铁扇公主的宝扇。
5、诸葛亮 羽扇
西晋陈寿的《三国志》中,有诸葛亮“葛巾毛扇,指挥三军”等记载。宋朝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说的都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军师诸葛亮善拿羽扇。
羽扇用鸟类羽毛作成的扇子。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羽扇是扇子家族中最早出现的,已有2000多年历史。汉末盛行于江东,晋陆机傅咸有《羽扇赋》,传蜀诸葛亮、晋顾荣皆有捉白羽扇指麾众军之事。其初扇羽用十,扇柄刻木象鸟骨,东晋后羽减为八,改为长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题扇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念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羽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芭蕉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团扇歌
典故:《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白话译文:《尚书·益稷》上说:当演奏虞舜时期的箫韶乐时,由于音乐美妙动听,把凤凰也引来了。
传说故事:
相传秦穆公之女小名弄玉,不仅如花似玉,还擅长吹笙,自成音调,其声宛如凤鸣。某天夜里,弄玉在"凤楼"上吹笙,远远好似有和声传来,余音美妙,如游丝不断。此后弄玉茶饭不思。秦穆公知道后派人找来了这个少年——萧史,弄玉的病不治而愈。
从此,弄玉天天在凤楼和少年合奏笙箫,伉俪应和。某一天夜里,两人正在皎洁的月光下合奏,忽然有一龙一凤应声飞来,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双双翔云而去。
扩展资料
有凤来仪出处的解释:
“韶”,据《风俗通义校注》记载,乃五帝之一“舜”时期的乐曲。“夫乐者,圣人所以动天地,感鬼神,按万民,成性类者也。故黄帝作《咸池》,颛顼作《六茎》,喾作《五英》,尧作《大章》,舜作《韶》”。
《尚书》有记,“《箫韶》九成,凤皇来仪”。九成,就是指九章。连起来“箫韶九成”的意思就是,箫韶音乐奏了九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有凤来仪
诸葛亮鹅毛扇
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像被神话了一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于他的聪明才智,有一句谚语说的好,”三个臭皮匠,抵不过一个诸葛亮“。诸葛亮看起如此聪明是由原因的,他的聪明来自于他手中的那把鹅毛扇,扇子里隐藏着一些东西。据说,这把鹅毛扇是他的“丑妻”黄月英送的,这是真的吗,那么诸葛亮这把扇子里隐藏着什么呢?是谋略吗?
诸葛亮生于琅邪郡阳都县一个官吏之家,之后随叔父逃乱到襄阳。当诸葛亮听说黄家湾有一位才女黄月英,就想求见结交,却经过了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考来考去,显示出他的才华的时候称自己女儿非常丑。诸葛亮下定决心,战胜了黄家父女设立的一道道难关,最终赢得美人心。其实,黄月英不但知识广博,而且并不丑陋。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相传就是从黄月英传授的技巧上发明出来的。荆州一带的特产,相传部分也由黄月英所制造或发明。
关于诸葛亮手中的鹅毛扇,故事是这样的:黄月英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所以后来黄月英就嫁给了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黄月英问诸葛亮是否知道送他羽扇的用意,诸葛亮认为礼轻情义重。黄月英说:“你刚才跟家父畅谈天下大事,我发现你讲到曹操、孙权时,眉头深锁、忧心于中,我送你的这把扇子是用来给你遮面的。”因为她知道,大丈夫做事要沉得住气,不能情绪波动,更不能让人家发现,而成不了大事。
诸葛亮娶了黄月英后,孔明对鹅毛扇十分爱惜,形影不离。在六出祁山,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生死存亡之际,他总是轻摇羽扇,波澜不惊,胸有成竹,胜算在握。他这样做最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
此句出自清.纳兰性德《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①,何事秋风悲画扇②。等闲变却故人心③,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④,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⑤,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释】
①人生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的)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意思是说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故人,指情人。
④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⑤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谓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亦可通。
【讲解】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始见《花间集》韦庄词。有不同体格,俱为双调。但《太和正音谱》谓:《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故本首是为此体,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则皆押仄声韵。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唐元稹有《古决绝词》三首等。这里的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词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缠绵。汪刻本于词题“拟古决绝词”后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论,则这“闺怨”便是一种假托了,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无非借闺怨作隐约的表达罢了。故有人以为此篇是别有隐情,无非是借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那负心的锦衣郎的。
【辑评】
一、于在春《清词百首》:“题目写明:模仿古代的《决绝词》,那是女方恨男方薄情,断绝关系的坚决表态。这里用汉成帝女官班婕妤和唐玄宗妃子杨玉环的典故来拟写古词。虽说意在‘决绝’,还是一腔怨情,这就更加深婉动人。”
二、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决绝意谓决裂,指男女情变,断绝关系。唐元稹曾用乐府歌行体,摹拟一女子的口吻,作《古决绝词》。容若此作题为‘拟古决绝词柬友 ’,也以女子的声口出之。其意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交友之道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参考资料:?si=1
传统戏中的诸葛亮手中总是那着一把鹅毛扇,这把鹅毛扇有什么用处?鹅毛扇又是那里来的呢?说来也真有点传奇。诸葛亮嫂嫂诸葛瑾夫人与其提亲黄承彦先生之女阿丑。阿丑生相奇丑,但却博学多才,是远近闻名的才女。
诸葛亮对阿丑相貌并不计较。阿丑也久闻诸葛亮极有才华。两人都想见面相识。诸葛亮在嫂嫂的陪同下,亲到皇家与阿丑见面,两人一见如故,便无拘无束的以天下形式谈论起来。阿丑一边倾听,一边注意诸葛亮的表情。当谈的刘备兵少将寡,夺天下困难重重时,诸葛亮面露难色;当谈到刘备为人忠厚,深得民心,必夺天下时,诸葛亮即面呈笑容。两人谈后心心相印,互表爱慕,亲事便定了下来。诸葛亮与阿陡在交换信物时,呵陡特意做了把鹅毛扇,增给诸葛亮并问道:“君可知其意?” 诸葛亮含笑答:“鹅毛虽轻,情意重啊?” 阿丑道:“这是其一,君知其二吗?” 诸葛亮道:“倒要请教。”阿丑道:“君即将出山,肩负重任,千头万绪,全系一身,遇事必须从容、冷静。古人云:‘喜不大笑,怒不暴跳,乐不轻佻.’我与君交谈时,见君高兴面则喜,畏难面则愁,今赠鹅毛扇,可做遮面之用。”诸葛亮听后连连点头称是。
诸葛亮出山后,就把鹅毛扇时刻带在身边,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扇不离手。如遇喜、怒、哀、乐之事,一看鹅毛扇便尽力克制,不露形色。一时控制不住,当即以扇遮面,以免旁人看出。日子一久他修养成性,遇事总是镇静自若,指挥从容。这就是诸葛亮的大用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