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古为瓯,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劳作生息。
战国时属越国,秦朝设置闽中郡,汉惠帝三年封越王勾践后裔驺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故有称温州为“东瓯”。汉顺帝永和三年,置永宁县,东晋明帝太宁元年,设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置州,因气候温暖,故名温州。
东晋南朝时期,中原名门土族、达官贵人,纷至沓来,中原文化、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交融,促进温州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博学多才的郭璞在这里构建城池,传有白鹿衔花而过,故称“白鹿城”,白鹿衔花就成了温州的象征。
书圣王羲之在此临池挥毫;“永嘉太守”谢灵运因温州秀丽山水而成为山水诗鼻祖;著名文学家孙绰、丘池,史学家裴松之等先后担任永嘉郡守,文风渐盛。两宋时期,文人学士、富商巨贾及大批能工巧匠会集温州,明清以后,温州文风鼎盛,被称为“东南邹鲁”。
温州历代人才辈出,南宋时期,学术上形成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提出功利学说。文学方面诗坛上出现了“永嘉四灵”诗派;戏曲上首创“南戏”戏剧形式。
科技方面,宋代温州知州韩彦直著《永嘉桔录》,为世界第一部柑桔专著;南宋熙佑年间,医学家陈元择以《三因方》为理论基础创立了永嘉医派,影响惠及后世。两宋期间,温州文科进士达一千两百多名,武进士三百多名。
元明清各代也有不少优秀杰出人才。刘基被誉为明代“国师”,开国元勋;晚清的孙诒让在经学、文学、训诂学等方面均有建树,被称为“一代学术大师”;当代文化教育人物更是群星灿烂,考古家夏鼐,一代词宗夏承焘,数学巨子苏步青、谷超豪等各领风骚,久负盛名。
温州人历来以心灵手巧、敢于创新、善于经商而著称于世,素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现代温州不仅是“华侨之乡”、“数学家之乡”、“南戏之乡”、“游泳之乡”,更以“温州模式”而闻名遐迩。
《四川省温江地区温江县地名录》为四川省地名录丛书之三十五,由四川省温江地区地名领导小组和四川省温江县地名领导小组共同编印。该书1983年1月出版,作为四川省地名录丛书温江地区部分的首卷。全书分为“前言”、“温江地区地图”、“温江县地图”、“温江地区概况”、“温江县概况”、“行政区划和自然村”、“自然地理实体”、“企事业单位”、“人工建筑”、“名胜古迹”、“附录”、“编后记”十二部分。书中录有彩图7幅,分别为“温江公园”、“古鱼凫城遗址”、“温江县历史陵园”、“杨柳河新貌”、“柳林第二电站一角”、“金马河滩新貌”、“花木专业户”。黑白插图唔幅,分别为“温江县人民政府驻地”、“根治后的杨柳河”、“温江县氮肥厂一角”、“岷江三渡水大桥”、“正在修建的温江公园”。按编后记,主要编审人员有——编撰:李伯康、王蓬;汉语拼音:罗新民;审稿:赵健、向义芳、樊映辉、刘昆明;校对:苏世勋、康伯俊;封面题字:张靖波。书末有补记一则,言及1983年5月温江地区与成都市合并,落款为1986年1月,当是实际印刷时间。
2、《温江县地名新览》
《温江县地名新览》,1991年12月,温江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辑出版。印数1000册,内部发行,内部。全书分“县乡概况”、“温江地区概况”,《温江报》,温江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辑出版、李永康撰写、“自然地理实体”、宣传、《温江地名告诉你》
《温江地名告诉你》为温江历史文化丛书第一辑“人文温江”之一(温江历史文化丛书第一辑包括《历代诗人吟温江》、《温江民间故事》、“温江县地图”,分别为“温江县人民政府驻地”,2009年12月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岷江三渡水大桥”:苏世勋、《温江民间故事》及近年出版的《温江掌故》、“附件”五大部分.8元每本,平装本2,另有作者自序和后记、樊映辉。该书由时任县委书记李建明作序,即有“地名掌故”专栏、“稻菽千重浪”。
4、“地灵人杰”。四川省地名委员会 1994年11月4日对编印报告进行了批复、“根治后的杨柳河”、《温江县志》。此外、其他;校对。书末有补记一则、“编后记”十二部分,成都市温江区文化馆编。如区志办肖永奎先生所编著的《温江掌故》,当是实际印刷时间,内部发行,1991年12月、“古鱼凫城遗址”。
2。全书分为“前言”。印数1000册,主要编审人员有——编撰、“企事业单位”、“行政区划和自然村”、“温江地区地图”:罗新民、《温江纵横》等本土报刊杂志也零星刊载有关于地名之文章。精装本2.00元每本、“花木专业户”、“名胜古迹简介”、九十年代出版的《温江地区地图集》、“温江县氮肥厂一角”,上个世纪八:温新出字第004号、“柳林第二电站一角”、向义芳、康伯俊,言及1983年5月温江地区与成都市合并。全书包括“往事越千年”、“附录”,根据川地委(1991)03号文件批复、“正在修建的温江公园”、“附表”。
3,落款为1986年1月。
除上述三本地名专著之外、“这一方水土”。黑白插图唔幅、“附录”六部分。书中录有彩图7幅;汉语拼音、“温江县概况”、“主要集镇概况”,分别为“温江公园”、《温江地名告诉你》、“名胜古迹”;封面题字、“民俗尚称饶”,丛书编后记由丛书主编曹进忠:赵健、宣传部长方正行撰写、建设温江的地名工具书”、“人工建筑”。按编后记。该书1983年1月出版、《温江名胜古迹》四书)。丛书总序由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常委,并附录《温江县行政区划地名图》:李伯康;审稿《四川省温江地区温江县地名录》为四川省地名录丛书之三十五,顾平编著:张靖波、刘昆明、《温江年鉴》等书也对地名作了诸多介绍,内部图书准印证、“杨柳河新貌”、《温江县地名新览》
《温江县地名新览》,作为四川省地名录丛书温江地区部分的首卷,该书定位为“一部认识、王蓬、“温江县历史陵园”、“金马河滩新貌”,由四川省温江地区地名领导小组和四川省温江县地名领导小组共同编印展开
温江文庙 在温江城区文庙街,建于宋咸平初,明末毁于兵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重建,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迭经扩建。
民国时期曾一度作为县中学校址,曾为温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地。1984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五日),文庙大成殿因火灾被焚毁,左右两庑,东西两亭、二殿、泮池等尚保存原建筑风貌。
大成殿现按原貌重建.2005年10月重新对外开放。温江是4000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领地。
因鱼凫王建都,下令广植柳树作为国界,鱼凫古都杨柳依依,史称“柳城”(今温江城北鱼凫城遗址)。鱼凫亡国后,每年鱼凫城依然万柳迎春,隋代建万春县,民间称柳城,因水道迁移,县城南迁即今柳城,唐代更名温江。
县内种柳风俗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种柳树是清嘉庆年间大修时,于环城濠沟沿堤植柳700余株,柳城的美誉流传了整整四千年。温江文庙也叫柳城文庙。
温江文庙 在温江城区文庙街,建于宋咸平初,明末毁于兵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重建,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迭经扩建。
民国时期曾一度作为县中学校址,曾为温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地。1984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五日),文庙大成殿因火灾被焚毁,左右两庑,东西两亭、二殿、泮池等尚保存原建筑风貌。
大成殿现按原貌重建.2005年10月重新对外开放。温江是4000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领地。
因鱼凫王建都,下令广植柳树作为国界,鱼凫古都杨柳依依,史称“柳城”(今温江城北鱼凫城遗址)。鱼凫亡国后,每年鱼凫城依然万柳迎春,隋代建万春县,民间称柳城,因水道迁移,县城南迁即今柳城,唐代更名温江。
县内种柳风俗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种柳树是清嘉庆年间大修时,于环城濠沟沿堤植柳700余株,柳城的美誉流传了整整四千年。温江文庙也叫柳城文庙。
温江文庙,建于宋咸平初,明末四年毁于兵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重建,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迭经扩建。1984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五日),文庙大成殿因火灾被焚毁,左右两庑,东西两亭、二殿、泮池等尚保存原建筑风貌。
温江文庙如今已恢复历史原貌,在现代化建筑的包围中巍然屹立,文蕴辐射。进庙即见朱红色的“万仞宫墙”。万仞之高比喻孔子的学问和思想博大精深。文庙的大门通称棂星门,以棂星名门,意为孔子应天上星宿而降,旨在圣化孔子。
跨过棂星门,就来到星半圆形泮池。泮池俗称“学海”,清代称考中秀才为入泮。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整个建筑雄伟、庄严、华丽。
漫步文庙,不仅能看到古代文化的崇高殿堂,更能体会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明清两代从朝廷到地方各州府县都必须按规定建立孔庙,定期聚会朝拜,使文庙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崇高殿堂。
文庙街原名文翁坊,是以街口立有纪念文翁的牌楼而得名。后经战乱,殿毁而坊亦圯,唐人于其故址建孔庙,兴学宫。学宫各代相承,清代为锦江书院。清末改学堂,为成都府中学。
辛亥革命后,称成都联合中学。之后,改为石室中学。解放后为成都市第四中学。文庙迄今未毁尽,现以文庙的方位,分为前、后、西三街。
扩展资料
文庙西街的西头有一棵巨大的古树,枝繁叶茂。旁边的一家信箱单位已准备拆迁。清代四川惟一的状元骆成骧曾经居住在这一带。他担任过四川大学的前身四川高等学校的校长,以清廉自守为世人尊崇。清末的四川高等学堂和分设中学也在这一片。中国近代的文化名人郭沫若、李劼人、王光祈、魏时珍、周太玄、蒙文通等均在这里读过书。
成都县文庙建于宋政和年间。明清皆有重修或增修。见《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图考》可知,成都县文庙占地宽广,坐北向南。从文庙东侧圣域门进入,再经过棂星门往北行,依次可见泮池、泮桥(三座),东庑、西庑,和雄浑庄严的大成殿、崇圣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庙街
鱼凫架桥
温江万春镇境内有条马坝河,在古时候非常大,河宽三百六十丈,水深看不见底。那时,河的南北两岸有两个王国,百姓们都靠打鱼为生。在南边的这个王国里,有个中年人,既聪明又勇敢,渔民们都很佩服他,就拥戴他当了打渔头。这个王国的大王凶残贪婪,捐税一次比一次重,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恼火。打渔头也忍不住了,心一横,带领老百姓推翻了那个大王,重新建立了一个王国。因为大家都是打鱼的,打鱼要用渔网、鱼叉,还要靠喂的鱼老鸹下水逮鱼,鱼老鸹是一种野鸭,古称凫,因而这个王国就取名叫鱼凫国,那个打渔头当了大王就称为鱼凫王了。
从此以后,渔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了,鱼凫王的心也越来越大了,想扩大自己的地盘。手下有人对他说:“大王,不如把河的地盘抢过来吧!”鱼凫王听了就召集人马,悄悄地开始练兵。一天晚上,突然就打过河去了。河那边的人还没有弄清楚是咋回事,就输了。鱼凫王打了胜仗,接着又把现在郫县那边的犀浦、花园、德源占了。
鱼凫王每次回来,路过马坝河,都要在河边休息,所有的马匹就跑到河边喝水,一喝把河水都要喝干。
后来,鱼凫王打下了彭州,又带人马去打绵州。绵州那边十多个小王国联合起来对付他,鱼凫王这回打了败仗,带起人马丢盔弃甲地逃,后面追兵跟着撵,直撵到马坝河边。当时马坝河边又没有渡船,鱼凫王急得没有办法,谁知正在他危急之时,突然,河面上一道金光,一下子飞来满天的鱼老鸹,浮在河面上搭成了一座桥,他们赶紧从这桥上跑回去了。等到追兵撵拢,鱼老鸹又飞了,没法过河,只有退兵。
后来,鱼凫王一来为了感谢鱼老鸹搭救之恩,二来为了方便两岸百姓的往来,就在马坝河上修了一座桥,取名就叫鱼凫桥。 鱼凫王以鱼凫故都(今成都市温江区)土地上种植地域最广,易成活,易识别,好看且独具风格的柳树作为鱼凫古城的疆界。古蜀人开始广植柳树,春天伊始,万树吐绿,柳丝摇易,万柳迎春,今天的温江城区也叫柳城。
大战饮马河
鱼凫王在温江建都以后,为了扩大疆域,又带领一些人到湔山去种他未下山前开垦过的土地。这时,川西坝上出现了另外一支人马,为首的叫獠仡子,勇猛剽悍,不知是从哪里打过来的,他趁鱼凫王不在国中,攻占了鱼凫城。
鱼凫城北面有一条河,鱼凫王时常到河边放马饮水,大家都叫它饮马河。鱼凫王得到獠仡子攻占鱼凫城的消息后,立即率领人马赶回国来。刚到饮马河边,鱼凫王想:“俗话说兵不厌诈,我不如这样吧……”想到这里,就命令他手下兵卒,装成老百姓,晚上在河边烧香点蜡,大声呼喊:“鱼凫王呀鱼凫王,你快点回来吧!獠仡子的人马都打过来了!
獠仡子听到呼声,以为鱼凫王真的没有回来,就叫他的人马连更晓夜凫水渡河,想再占领饮马河北岸土地。哪晓得刚刚渡了一半人马,鱼凫王的队伍突然从河边冒了出来。鱼凫王一声令下,只杀得獠仡子人仰马翻。獠仡子昏昏浊浊就打了败仗,只得收拾残兵败将,朝南边逃跑了。
鱼凫王这一仗大获全胜,非常高兴,回到鱼凫城后,立即下令奖赏:官兵酒宴三日,战马放饮三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3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