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泽鎏烈士像 岑泽鎏(1912——1941),恩平县江洲大安人。
1931年考入广东航空学校第六期甲班学习飞行,至1934年毕业。 在抗日战争中,他搏击长空,骁勇善战,一人就有击落敌机五架的记录。
1938年春,岑泽鎏升任第17中队长,率机队转孝感。4月26日,他接任务领队狙击敌机,合力打掉了日侦察机一架。
29日,日寇39架战机空袭轰炸武昌,岑泽鎏率队从孝感飞向汉口上空,会同我空军飞机60多架并肩作战,此仗击落日机21架。我方损毁飞机12架,阵亡2人。
岑泽鎏重创敌轰炸机一架,又与僚机联手打掉了日寇战机2架。此役是著名的“四·二九”保卫武汉大空战,堪与台儿庄大捷前后辉映。
5月20日,敌机20多架窜至兰封附近滋扰,岑泽鎏即率机9架前往驱逐。由于敌机数量倍于我,在混战中我方飞机多被包围。
岑泽鎏奋勇突围后,随即冲入敌阵驰援,救出二架僚机。但另有僚机机师丘戈重伤跳伞,降落在敌阵被俘,宁死不屈,从容就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1939年2月,第17中队调至兰州休整。20日、23日,敌机30多架分批进犯兰州,岑泽鎏当即率9架苏制伊一15式驱逐机起飞,联合第15中队和苏联志愿队出战,击落敌机15架。
岑泽鎏此役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不久,岑汉鎏奉命带领第17中队转场成都,并升任第五大队副大队长。
同年11月4日,敌轰炸机50多架分两批空袭成都。岑泽鎏率机7架飞驰截击,敌机投弹后仓皇逃跑,我机队紧追不舍,击落敌机3架、击伤多架。
岑泽鎏击落敌机的同时,自已的飞机也受了伤,在成都太平寺附近迫降。 1941年3月14日,敌舰空队12架零式驱逐机来犯成都,我空军第3和第5大队31架驱逐机接令迎战。
第5大队13架驱逐机,分成两个梯队出击。第5大队13架驱逐机,在双流上空与敌机群遭遇。
我方飞机在性能上均落后于敌,虽拼命搏击,将4架敌机击毁,但是,岑泽鎏不幸中弹阵亡,大队长黄新瑞(台山籍华侨)以及中队长、分队长、队员等多人亦壮烈牺牲,血洒长空。 空军英雄们忠心报国,光昭日月,浩气长存! 卢传铭:爱国起义 卢传铭,1906年出生于恩平县六斗田村一个旅美华侨家庭,先后在加州州立汽车学校及洛杉矶西方航空学校毕业。
1930年卢传铭回国效力,先任广东航空学校飞行教官,后调广西讨伐张桂联军,在一次空战中,飞机被击落,险些丧生。1933年,赴福建任李济深主席专机驾驶员。
次年福建“人民革命政府”革命失败,卢传铭不顾个人安危,飞载李济深、蔡廷锴等到汕头,后转移到香港。 1937年抗战爆发,卢传铭北上参加抗日,为前线运送物资和运载伤兵,曾两次负伤。
1949年,两次从上海和南京飞载国民党和谈代表到北平,并驾专机从北平飞载傅作义和邓宝珊两位将军至石家庄,然后转车至西柏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还曾受叶剑英之托,将解放军缴获的数百亿元金圆券从北平飞送南京,顺利地转到地下党手上。
1949年11月,卢传铭在香港参加“两航”起义,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毛泽东、周恩来的高度赞扬。回归祖国后,在上海任民航驾驶员;超龄后任上海民航局电信修理所机械员,直至1972年退休。
黄泮扬:指挥有方 黄泮扬是恩平县城南区南昌村人。1932年8月,黄泮扬在美国与同班的8名同学以及先前在亚卡斯航校毕业的3名青年一道回国。
1937年8月13日虹桥事起,黄泮扬参予了句容、南京保卫战。在1939年2月22日两天的广州空战中,黄泮扬率领机队击落日机15架。
由于他战绩卓著,指挥有方,升任第5大队大队长。1942年,黄泮扬转入民航,1946年还当过时间不长的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的武官。
潘泽光:智勇双全 潘泽光1912年出生于恩平县水壳井村,于1933年在广东航空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广东空军司令部第5队任飞行员。1936年6月,潘泽光与同期同学黄志刚、岑泽鎏、邓华高、潘作霖、黄居谷等20多人驾驶首批7架飞机北飞,轰动全国。
1942年9月间,美军荷路维少校率领一个战斗大队(主要是轰炸机,还有驱逐机)移驻衡阳机场。次日,日寇3架轰炸机由汉口袭来,即被我在空中担任警戒的P-40驱逐机截击,并将其中一架击落。
翌日中午时分,潘泽光巡视机场一周之后,去到站长办公室,见总站长吴建文(台山那扶人,华侨)与荷路维大队长正在伏案看地图,研究敌情,潘即问总站长有什么情况。吴答道:“刚接前方监视哨来电话,听到云层上有大量机声,但方向不明”。
潘泽光熟悉敌人的狡猾战术,他听了之后,心里一怔:显然今天是敌人想乘午膳之机来偷袭!即大声说:“总站长,敌机绕道来偷袭,还有20分钟就到机场上空了,还不起飞?t”说时迟,那时快,他不等总站长与大队长作出决定,即跑出站长室,边跑边大叫:“起飞,快起飞,快起飞??”因各机早有出击准备,守候在机旁的飞行员即紧急进入机舱,发动马达、滑出跑道,依次紧急起飞。当30多架飞机刚起飞完毕,敌机的驱逐机群即由高空俯冲而下,向机场上的伪装飞机猛烈扫射。
敌机见“飞机”已中弹起火,即行返航。当晚敌广播说:“今天奇袭衡阳机场,美军数十架飞机全被扫射焚毁”。
其实,焚毁的全是竹木框架蒙布的伪装飞机,真飞机早已由潘泽光指挥南飞了。
陆绩六岁,作客归来。母性所爱,怀橘三枚。
汉陆绩,字公纪,吴郡人。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六岁时,于九江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其三枚,及归拜辞,橘堕地。术笑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情到真处,小节亦关至行,况六岁之儿,一橘不忘母乎,真千古美谈也。今人席间怀果,欲娱其儿。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怀物与儿,识者贱之,怀物奉亲,人皆敬之。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
【白话解释】
汉朝末年间时候,有个姓陆名绩的,表字公纪,是吴郡地方的人。他的父亲名叫陆康,曾经做过庐江地方的知府,和袁术很要好。
陆绩年纪还只有六岁的时候,便会到九江地方去拜见袁术。袁术就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暗地里把三个橘子装在袖子里,等到告别的时候,就向着袁术拜谢了一回。不料这三个橘子,扑陆的从袖子里跌到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郎呀,你来做了小客人,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不防他人笑你来偷橘子么。陆绩便双膝跪在地上,回答道,我母亲的性子,很喜欢吃这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想起带几只回去,给母亲吃。袁术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大大的希奇。些东西。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匡衡买不起书,只好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他借着邻居家这微弱的光线读书。
凿壁偷光:[ záo bì tōu guāng ]
1.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2. 【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3. 【示例】: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的志士。 ◎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4.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拓展资料: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开平碉楼开启的历史 ——中西文化的底层碰撞 有一种习惯认识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底层是一支排斥外来因素的重要力量,中国的近代化基本上是殖民的产物,即使有自动的接受,也主要是社会上层的行为。
在开平碉楼和民居面前,要重新审视这观点。 今年6月28日,新西兰“花园城市”基督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在这里召开。
作为理事国成员的21国代表们仅用了8分钟的时间,几乎没有任何争议,中国广东的“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项目就获得了全票通过,“中国最年轻的世遗”就此诞生!而就在上一天,代表们还在为待表决的另一个申报项目争论不休。 在中国,拥有数千年历史的遗迹比比皆是,为什么却是历史不过百年的“开平碉楼和民居”顺利成为我国第35处世遗?世遗大会表决的评估结论之一是:它“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洋元素” 开平市地处珠三角西边,属江门市管辖,与同属江门的台山、新会、恩平、鹤山等地共称“五邑”,是中国著名侨乡。从广州向西行,两个小时不到,车窗外开始不断闪过看起来像西方古堡的建筑,就是到了开平境内了。
开平碉楼现存1833座,鼎盛时期超过3000座,它们错落有秩地分布在稻田和村落之中,展现着古希腊式的柱廊、古罗马式的拱券和柱式、伊斯兰的叶形拱以及哥特式、巴洛克风格,甚至还有新艺术运动和工业派建筑手法。如此之多的“洋元素”,让游走于它们之间的人们有置身于西方田野的感觉。
申遗成功让开平这个“小地方”瞬间热闹起来了,无数的旅游大巴和私家车正载着游客从四面八方呼啸而来。塘口镇自力村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四个提名地之一,也是迎接游客最多的一个地方。
在该村保存最完好、陈设最豪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碉楼铭石楼里,首层正中悬挂着楼主方润文与三位太太的大幅照片,顶层供奉着方家的祖宗牌位,室内除了摆设精美的岭南家具外,还有美国式座钟、法国香水、德国的落地钟、留声机、缝纫机、皮沙发等很多“舶来品”。 这“合理的异态”让游人啧啧称奇,就连历史专家们在初步看到碉楼并进入它们时,也不由得感到激动。
五邑大学教授张国雄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首席专家。2006年8月22日,自力村方广宽、方广容、方广寅三兄弟的三座居庐及其家族祖屋分别被打开,张国雄进房子里后,看到的场景就和如今铭石楼里陈设的一样:房间里摆放一部留声机和十多张唱片,其中既有西洋音乐,也有国内当时的红歌星周旋和王人美的唱片,此外也有粤剧大师马师曾的,这说明楼主当时既享受西洋音乐,也喜爱国内音乐和本土音乐的包容心理;在梳妆台上有男人用的发油和女人用的香水瓶、爽身粉等。
、开平碉楼处处展现着中西合璧,在极具异域风情的外表下,开平碉楼几乎无一例外地有着一个“很中国”的名字,比如铭石楼以及号称“开平第一楼”的瑞石楼;在碉楼的细节上,人们同样也可以看到绚烂的传统壁绘、鲤鱼状的排水口、门框和屋檐上的狮子、麒麟或飞鸟的浮雕……新兴的西方文化和古老的中国传统就这么以生活式的随意和实用观念被融洽地交融在一起。 “年轻”的开平碉楼之所以能在激烈竞争中成功胜出,顺利载入世遗名录,其原因就在于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
张国雄说,能否成为世遗,主要并不在于其历史的长短,关键要看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开平碉楼首先在于价值独特,西方的建筑艺术进入东方的稻作文明区并大量生存,跟当地的自然要素、传统民居和谐地融为一体,这种景观在全世界独一无二。
张国雄说,中国不少沿海城市都有中西合壁的近代建筑,但它们大都是殖民地时期由外国人主持建造的。而开平碉楼却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学习、吸收西方建筑文化并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产物。
“开平碉楼与村落”不仅仅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全球首个反映移民文化的世遗。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开平人开始了向美国等国家的大规模海外移民,但从19世纪末起,美国、加拿大等国盛行的排华政策却使得他们难以扎根异乡,并在1910——1930年代形成了侨房建设的高潮,如今人们所见到的碉楼就大多建成于这一时期,它们具有防匪和避涝的双重功用。
早在2001年9月,联合国世界遗产协调员亨利博士来开见到碉楼时,就大为惊讶:“我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我所看到的东西,我在中国的其它地区都没有看到这种现象,就是当地人把西方的一些优点带回他们的家乡。这种走出去、带进来的传统的现象还没有结束,还没有中断,还在继续下去。”
商鞅原是卫国人,复姓公孙,名鞅,其政治才 能一直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就游说秦孝公变法革 新。
秦孝公听了商鞅对秦国政治、经济、军事方面 的透彻分析,大为振奋,立即任命商鞅为左庶长, 主持变法。 商鞅变法,首先取消了贵族的特权,规定重新 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
贵族由此失去了无功受禄 的特权,对商鞅十分不满;但商鞅有秦孝公支持, 贵族虽怀恨在心,却毫无办法。 秦国经变法以后,很快强盛起来,生产率大大 提高,国库充盈,将士作战勇猛,威震六国。
商鞅 因变法有功,受封商地十五邑,号商君,人们从此 称公孙鞅为商鞅。 变法过程中,太子的老师触犯了法律,贵族和 朝臣对这件事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看商鞅怎样 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
商鞅为了新法能得以实 施,请示孝公,依法严厉地作了公正处置。太子曾 为老师说情,但无济于事。
于是太子对商鞅开始 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 孝公在位二十二年驾崩,太子嗣位,史称惠文 王。
贵族们知道惠文王痛恨商鞅,便纷纷制造流 言蜚语,有人甚至诬陷商鞅谋反。惠文王十分清 楚商鞅没有谋反的动机,更没有谋反的可能,他只 是为了出气,便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自孝公死后,自知失去靠山,不敢久居京 城,便返回了自己的封地。 当他风闻有人诬告他 谋反的消息后,情知早晚必遭杀身之祸,便只身逃 出家中,打算潜往他国,躲灾避祸。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寒鸦背着夕阳余晖,结队 归林。商鞅急于逃离秦境,匆匆赶路,来到关下, 不想被守关军士拦住,声称:“商君有令,黄昏后非 公事不得出城。
” 商鞅只好投宿住店。他来到一家旅店,要求 住宿,老板走出来说:“既是客人,我们当然欢迎。
请问您是谁,弄不清身份,我会被杀头的。这是商 君的法令,违背不得呀。”
商鞅不敢承认自己的身份,走出旅店,仰天长 叹:“我这是作法自毙呀!” 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
解 释 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出 处 《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教训他的两个学生说,子路、冉求,你们两个人在季家当辅相,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人家不服你的气,你的政治道德无法使人信服,所以人家没有来结交纳好。在国内则弄得分崩离析、意见分歧,表面上看是整体的,内在很多因素是分裂的。大家离心离德,迟早要崩溃的。这种情形是守不住的,因为内部分崩离析,难以自保,只好向外发展,转移人家的视线,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孔子说,你们因为许多内政问题不能解决,于是只好用兵,在外面发动战争来转移内部的注意力。在我看来,你们很危险,季家最大的烦恼、痛苦、忧愁,不在颛臾这个边区的小国家,而是在萧墙之内,在季家自己兄弟之间。孔子说了这个话不久,后来季家兄弟果然发生了问题;所以后世内部发生祸乱,就用 “祸起萧墙”这句话。在文学上典故,就是从孔子这句话来的。
碰巧看过那本纳兰词典评,苏缨老师有介绍= =以下引用
接下来仍是追忆那位女子,即"湔裙梦断续应难"。
湔(jiān),这里是洗的意思。旧日风俗,三月三日上巳节,女人们相约一同到水边洗衣,以为这样可以除掉晦气。上巳节和清明节隔得不远,所以穆修有诗说"改火清明度,湔衫上巳连"。这种户外聚众的日子往往提供给了男男女女们以堂而皇之地偷偷约会的机会,李商隐的一则轶闻就是这样,而且,这则轶闻既和湔裙有关,也和柳枝有关。
李商隐有一组《柳枝诗》,诗前有篇序言,讲的是这个组诗的来龙去脉,正是自己的一段初恋故事。
当初,洛阳有个女孩子名叫柳枝。柳枝的爸爸是个有钱人,喜欢做买卖,但不幸遭遇风波而死;柳枝的妈妈最疼柳枝,搞得家里的男孩子们反而不如柳枝妹妹有地位。柳枝已经十七岁了,也是喜欢梳妆打扮的年纪了,但她对这些事总是缺少耐心,倒喜欢弄片树叶吹吹曲子,她也很能摆弄丝竹管弦,作出"天风海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
李商隐的堂兄李让山是柳枝的邻居,一天,李让山吟咏李商隐的《燕台诗》,柳枝突然跑了出来,吃惊地问:"这诗是谁写的呀?"李让山说:"是我一个亲戚小哥写的。"柳枝当即便要李让山代自己向这个"亲戚小哥"去求诗,大概还怕李让山不上心,特地扯断衣带系在了他的身上以为提醒。
很巧,就在第二天的一次偶遇中,柳枝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说三日之后,自己会"湔裙水上",以博山香相待。
年轻的李商隐接受了柳枝的邀请,可谁知道,共赴京师的同伴搞了个恶作剧,偷偷上路,还把李商隐的行李给偷走了。诗人无奈,没法在当地停留三日,只得爽约而去。
到了冬天,李让山来找李商隐,说起柳枝已经被某个大官娶走了。这场初恋,还没有开始便已经匆匆结束,只化成了《柳枝》五首,徒然惹人伤怀。
这个典故,容若曾经多次化为自己的词句,譬如"断带依然留乞句,班骓一系无寻处","便容生受博山香,销折得狂名多少"。但是,如果容若这里"湔裙梦断续应难"用的就是李商隐的这则典故,是说湔裙水上之约已如梦断,再也难续,那么,为何难续呢?如果联系柳枝姑娘被某个大官娶去的结局,容若这里所哀伤的应该就是小表妹的进宫之事吧?
玄武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222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
玄武湖古称桑泊,原来只是一块因断层作用而形成的沼泽湿地,湖水来自钟山北麓。秦始皇灭楚后改金陵为秣陵县,玄武湖更名为秣陵湖,因汉时秣陵都尉蒋子文葬地湖畔,孙吴时孙权为避祖父孙钟名讳,遂名"蒋陵湖"。
吴王孙权又引水入宫苑后湖,玄武湖才初具湖泊的形态。因为玄武湖位于燕雀湖和宫城之北,故又名"后湖"或"北湖"。
[2] 六朝时,玄武湖是封建帝王的游乐之地。隋唐以后,玄武湖随着都城的北移,逐渐衰落下来。
宋熙宁八年(1075年),江宁府尹王安石奏准宋神宗泄湖得田,玄武湖因此而消失了二百多年,经过元大德五年(1301年)至正三年(1343年)的两次疏浚,玄武湖才重新在南京版图上出现。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选中玄武湖作为明朝中央政府黄册的存放地,建后湖黄册库(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档案馆)。
明亡以后,玄武湖重新对外开放,清朝的皇帝康熙、乾隆均曾来此游历并留下诗词。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对玄武湖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造,迁出湖民,广植花草,多增景点,面貌全新。
2005年底,景区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区称号。玄武湖公园自2010年10月1日起免费开放。
玄武湖传说 南京玄武湖,最早叫后湖,后来怎么改叫玄武湖的呢?相传南朝宋文帝时期,有一年大旱,湖底朝天、土地龟裂。上至皇帝,下至百姓,个个烧香求佛,龙王就是不下一滴雨。
宋文帝有个大臣叫江左,专管农桑,眼看庄稼颗粒无收,急得整天吃不下,睡不着。江左有个十八岁的女儿叫江玉,长得聪明标志,见父亲唉声叹气,也跟着心急如火。
湖神庙这天,宋文帝召文武大臣进宫说:“如今大灾临头,哪个能除得旱虫,朕必定为他加官三级。”文武百官没人答话。
这时,有个奸臣叫石刮的说:“陛下,要除旱虫,不难。” “何谓不难?”宋文帝问。
石刮递上一本奏折说:“陛下,臣夜得一梦,梦里的话已写在折上,请万岁过目” 文帝打开奏折一看,上面写了二十个字:“龙王丧正宫,四海寻美颜,要想天不旱,就得把玉献。”皇帝念了一遍,弄不明白,就问石刮:“献玉,这玉在何处?”石刮对江左指指:“玉在江家。”
江左一听,大吃一惊,心想:“石刮啊石刮,你真毒哇,竟把祸水引到我的女儿身上!” 原来两年前,石刮为他的儿子石不全托人说媒,想要江玉做媳妇,可江左了解石不全的为人,没有答应,哪知道得罪了石刮,今天就来报复了。 “嗯?”宋文帝还是不懂石刮的意思。
石刮就讲:“陛下,再过三天就是东海龙王生日,到那天把玉送到北湖,用檀香焚化,玉魂入东海,龙王接到玉便成妻室。龙心喜悦,就会把水送来。
这不是除旱虫不难吗?” 宋文帝点点头,转脸对江左说:“江爱卿,你舍一美玉,可救天下百姓,也值得的,就这么定了。” “这,啊……” 不等江左答应,宋文帝就叫石刮准备高台,三天后到北湖祭玉求雨。
江左回到家,愁得象个木头人。女儿一再追问,江左才把石刮陷害的事实说了。
江玉一听,并不着急,反而安慰父亲:“不愁,女儿自有办法对付。”江左问她有什么办法,她笑而不答,只叫爹爹 玄武湖公园画作三天后上北湖看热闹。
三天后的中午,建康城的百姓都涌到湖边来看皇帝祭雨了。江左父女,石刮父子也到了。
午时三刻,宋文帝站上高台,脸朝北湖高声念道:“朕东土人主,知龙王驾下新丧正宫,数月来四处遍寻美颜,致使东土大旱。朕近寻得美玉来献龙王,祈求大雨,以保东土黎民之生机……” 石刮等皇上一念完,就凶神似的走到江左面前,一把拖出江玉,押到祭台前,对皇上说:“万岁,玉已带到,可以焚香祭玉了。”
宋文帝看也没看,就打火点着了高台上的檀香。石刮父子正要推江玉下湖,江玉忽然大喊一声:“慢!小女有话要对万岁说!” 宋文帝一听,才低头往台下望去,见是一个粉团花色的姑娘被人押着,就讲:“有话尽管说。”
江玉往台前一跪:“万岁,小女想听听石大人的二十字奏折。”“可以。”
宋文帝就大声念了一遍。“哦,龙王要玉不是要人,小女子带来一块和阗美玉,情愿献出。”
江玉不急不慌地说。宋文帝见到江玉蛮怜爱的,又听她说得有理,点头说:“玉者石也,献玉当然是献宝石!”石刮急了,连忙插嘴:“万岁,‘龙王丧正 玄武湖公园——江玉雕塑宫,四海觅美颜’,指的当然是人了!……” “万岁,小女子昨夜也梦见二十字的忏语”。
江玉一边说,一边呈上一个折子。 “哦,”皇帝连忙打开一看,折子上写着:“龙王觅美颜,须把美玉献,双石指美玉,北湖把眼填。”
宋文帝问:“双石是哪个?”江玉指指石刮父子:“就是他两人!”石刮急得脸刷白:“万岁,千万别听这女子瞎说,她分明想陷害我们父子!” 宋文帝没有主张了。 “万岁,小女子有个方法最公道。”
江玉说:“此刻湖水已干,我和石家父子各从一方入湖,他献美玉,我献人,随龙王挑选。” 这一说,左右臣民都点头夸好,宋文帝就答应了。
他打开木匣,里面果然有块光滑透明的美玉,就叫石刮父子抬木匣下湖了,石刮父子只好一步一捱地慢慢走进北湖。江玉也整整衣裳,从另一面向湖心走去。
玄武湖公园地图这。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5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