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孝王墓位于永城东北芒砀山南脉保安山东侧山腰,距山顶约15米。其墓斩山为椁,穿石而藏,墓门向东,墓长56.62米。过去习称秦王洞或梁王避暑洞,是西汉梁王在芒砀群山开凿的第一座大型石质洞穴墓。史书上多有记载《史记·梁孝王世家》索隐 述征记:砀有梁孝王之冢。《水经注-获水》引应邵曰:县有砀山,山在东,出文石,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也,山有梁孝王墓,其冢斩山为廓,穿石为藏。 清光绪编《永城县志-古迹》中记载: 孝王洞在保安山之东麓,其中有十字街,饮马池。《太平寰宇记》: 梁孝王墓在县北五十里,高四丈,周回一里,砀山南岭山。 梁孝王墓被发现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末年,曹操引兵人砀,伐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 ,致使 金尽,梁王石室空。
该墓坐西面东,开凿于距山顶20米处 从墓道口至西回廊西壁全长96 45米,南北最宽处 回廊北耳室北壁至回廊南耳室南壁 32 4米,最高处3米,总面积约612平方米,总容积约 1367立方米, 全墓由墓道 甬道 主室 回廊及 10余间测室 耳室 角室和排水系统组成, 墓道呈东西向,由斜坡墓道和平底墓道两部分组成, 斜坡墓道全长32 2米,上口宽2 59米,底宽2 78米,平底墓道的西端深人山体部分是封闭式墓道,两侧石墙之上用底端为燕尾槽的石板扣合成两面坡式,两坡的顶端用上宽下窄的梯形石板扣压 ,这种扣合方法减轻了顶部压力,极其坚固,至今保存完好, 墓道近墓门处南北各开凿一个耳室,南耳室东西最长处5.1米,南北最宽处4 9米,内高2.4米 北耳室东西长5 3米,南北最宽处4.46米,内高2 22米,这两个应是车马室 过墓门是东西长23 4米,宽2 4米,高2 3米,东高西底的雨道,是从墓道通向主室的通道,由门道 斜坡甬道 平底甬道三部分组成, 在斜坡甬道的西端南北两侧各开凿一个耳室, 北耳室南北最长处12 88米,东西最宽处9 9米,高 2 2.18米,总容积约 233立方米。 南耳室东西 4 56米,南北宽处4 6米,内高2 l米,为藏兵器的地方, 甬道西端连接主室,主室是整座墓葬的核心,平面东西呈长方形,东西长9 65米,南北宽4 7米,高3米,室四壁垂直,表面光平 主室底部为东西长5 45米,南北宽3 65米,深0 4米的凹坑,坑底平坦,四壁垂直,四角规整,凹坑的东壁是一条通向回廊的下水道 ,主室的南北两侧各开三个耳室, 北侧的三个耳室整齐规整,皆为正方形,每边长2 3米,为储藏室和庖厨室, 南侧的东侧室为棺床室,东 南 西三面为石壁,北面是和主室相通的空间,室底高出主室底部0 4米,南部底端有一通向水井室的不规则洞孔, 南面西侧耳室和棺床室有门相通,连成套间,内呈近正方形,南北长3.18 米,四壁垂直,底平坦,室底中央为一向下开凿的石坑,为浴室 最西边的耳室和主室相通,呈南北长方形 主室外围建有回廊,围绕主室和主室外侧室一周,平面略呈正方形,东回廊中部与主室相通 回廊的四角皆有耳室,平面呈方形,每边长4 7米,是放置陪葬品的地方, 回廊的东 西 南三面还有宽 0.4米,深 0 3米的排水沟,将各室的积 水排入南回廊的水井,利用水井内的自然岩缝,将水排出山体。
梁孝王墓工程浩大,气势恢宏,结构规整,布局合理,建筑艺术高超,这在火药尚未发明的西汉时期,用人工开凿如此浩大的工程,其难度可想而知,这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刘武于汉景帝中元六年 (前 144年) 六月六日,暴病而亡,谥“孝”,史称“梁孝王”。
西汉梁孝王刘武,(?——公元前144) 汉文帝嫡二子,汉景帝同母弟,母窦太后。
前178年被受封代王,前176年改封淮阳王。前168年,梁宣王刘揖薨,无嗣,刘武继嗣梁王。
前161年就国。都睢阳(今河南商丘)。
七国之乱期间,曾率兵抵御吴王刘濞,保卫了国都长安,功劳极大,后仗窦太后疼宠和梁国地大兵强欲继景帝之帝位,未果,前144年十月病逝,谥号孝王,葬于永城芒砀山。自受封至去世,共为王三十五年,为梁王二十四年。
孝王死后梁国一分为五,为其五子封国。 孝王子五人,长子梁共王刘买;次子济川王刘明晋;三子济东王刘彭离;四子山阳王刘定;五子济阴王刘不识。
女五人,皆封郡主。 济川王刘明是梁孝王的第二个儿子,孝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其父病逝后,由桓邑侯晋封为济川王。
七年后, 建元3年(公元138年)刘明闯入中尉府杀死中尉,犯下死罪,朝廷中的有关主事官员奏请诛杀济川王,但是汉武帝不忍心杀他,便废黜刘明为庶人,贬迁到房陵(即现在的房县),他原来的封地收归朝廷,变为朝廷的一个郡县。 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开封为都城。
他在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园,即课文中说的“睢园”。梁孝王自小享尽荣华富贵,也为保卫汉室江山立下了大功。
平息了七王之乱后,遂在梁国大兴土木。他以睢阳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
《汉书》载:“梁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梁园中的房舍雕龙画凤,金碧辉煌,几乎可和皇宫媲美。
睢水两岸,竹林连绵十余里,各种花木应有尽有,飞禽走兽品类繁多,梁王经常在这里狞猎、宴饮,大会宾朋。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严忌、司马相如等云集梁园,成了梁孝王的座上宾。
俗成语“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来自这个典故。彭泽指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令,喜欢饮酒,所以说“彭泽之樽”。
《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文中引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示在座的宾客好比是当年聚集在睢园(梁园)里的文人雅士一样饮酒赋诗,他们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渊明。
除了《四神云气图》外,在墓门外封石底部发现一钱窖,钱窖内藏有大批西汉早期流行的“半两”铜钱。经清点,这些铜钱共225万枚,重约3吨。铜钱在埋藏时分层成串排列,每串在1000枚左右,穿钱的麻绳已经炭化。在墓道中段封土下面,出土了骑兵俑40件、车20乘和许多马的饰件。车马饰件多为铜质鎏金。车通体彩绘有云气纹等,高贵豪华,显示出王室的尊严与富裕。骑兵俑携弓佩剑,两腿作骑马状分开。可能马为木质,已化作灰土。随俑出土的拓翼箭镞虽历经两千余年,却无丝毫锈斑,锋利如新。在车队后面,还出土有3件仕女俑。仕女俑身材修长,面容俊俏,是典型的汉族美女形象。 梁孝王王后墓有东西两个墓道。东墓道位于山峰的东坡,是在岩石上露天开凿的,总长37.7米。东墓道的西端连接前庭,前庭北壁有两个侧室。因为在侧室门口发现刻有“东车”、“西车”字样,室内又出土有马骨和铜马衔,所以估计这两个侧室应是车马室。东墓道西端有门和甬道相连。甬道南北两侧各凿有两个侧室,是放置陪葬品的地方。墓的前室西部有一斜坡甬道与回廊和后室即主室相连通。后室是李王后墓的主体建筑部分,周围有回廊环绕。后室西半部凿有一长方形凹槽,后室北壁凿有棺床室、侧室和过道。过道西壁有两个小侧室,南侧室为浴室,北侧室为厕所。厕所内有便池及扶手等,当为我国坐便器的最原始形态。在南回廊的东段南侧有一仿楼阁式侧室,被称为储冰室,据说这是我国最早的“冰箱”。
之所以盗墓,很多朋友都知道,乃是为了凑军饷。
曹操几十万兵得吃饭啊,没饭吃,怎么打仗呢?然战乱之时,死伤者众,民生凋敝,粮与税,那不是想收就能收得上来的呀!于是摸金生意就成了曹操筹集军饷的重要手段。

汉朝重厚葬,梁孝王生前“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於京师”。想必他的坟里,也是金银成山,也就成了曹操盗窃的最好目标。
于是,才有了我们最开始引用的那个故事。
《三国志》的注解中说得更详细,“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堕突,无骸不露。”
可见曹操所盗,不止梁孝王一座坟而已。如今芒砀山还留存有汉梁王墓群,“共包括13座墓葬,总占地面积约550万平方米。斩山作廓,穿石为藏,结构复杂,气势恢宏,宛如庞大的地下宫殿”。

盗过此墓之后,据说曹操军饷足用三年,可见,那里面的金银财宝,真是数不胜数啊!
我们再来说第二个问题,刘协为何要痛哭?
其一当然是陵墓里是他刘家的祖宗,连祖先的陵墓都保不住,他有愧啊。再想想自己傀儡的身份,更加是悲从中来,苦上加苦。
其二在于,梁孝王刘武,于汉室有再造之功。
七国之乱时,他率兵抵抗叛乱的吴、楚等国。据《史记》记载,“梁孝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张羽等为大将军,以距吴楚。吴楚以梁为限,不敢过而西,与太尉亚夫等相距三月。吴楚破,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

梁国所杀的叛军,与朝廷杀的,平分秋色,可见刘武功劳之大。
若他亦参加叛乱,汉朝会不会在当时即已分崩离析,便如西晋一般,真是难说得很。
曹操盗得的最著名陵墓是芒砀山王墓,这里是汉梁孝王刘武和李王后的陵墓。此陵构建规模宏大,有北京“十三陵”的四倍大,人称“天下石室第一陵”。刘武是刘邦的孙子,其父是汉文帝刘恒,哥哥是汉景帝刘启。刘武正处“文景之治”、国富民丰的年代,可以想见刘武陪葬的丰厚程度。
史上具体记载了曹操的盗墓行为,在陵墓打开后,他亲临现场,指挥取宝。《水经注疏》记载:“操发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室数万斤。”据说,曹操仅凭这一次盗掘所得的财宝,就养活了手下全军将士三年,可见盗得财宝之巨。
开篇两句,诗人以汉代名将霍去病借比王孝杰的骁勇善战。霍去病官为嫖姚校尉,曾六次率军北伐匈奴,长驱千里,一直深入到狼居胥山。强,是超过之意。诗以霍去病的战绩,借比王孝杰率军北讨契丹,深入敌后超过了千里。当然,王孝杰的战绩不如霍去病显赫,这里仅是借此映衬而已。
接下来“尝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又是一个借比,以汉飞将李广借比王孝杰的声威人品。汉名将李广爱兵如子,深受士兵拥戴。又据《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军。’”结尾“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两句,进一步渲染悲剧气氛,表达了作者对王孝杰兵败殉国的惋惜、痛惜、哀思。
梁孝王刘武陵
芒砀山汉墓内景(8张)
梁孝王墓前曾建有规模宏大的寝园,按汉代墓制只能皇帝才有,这或许是这位果敢英武叱咤风云,为平“七王之乱”立下首功,最终被其皇兄一句“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的虚假承诺迷得神魂颠倒,这可能是最终泡影破灭很快就郁郁而死的梁王最后的皇帝梦吧。
这座陵墓由墓道、甬道、主室、角室、回廊及排水系统组成,是中国西汉早期“凿山为室”的横穴大型石崖墓,系人工在坚硬的崖石中开凿而成,全长96米,最宽处32米,面积约700平方米。墓道口为“U”形,上部用梯形石板扣压,极其坚固,至今保存完好。许多建筑专家参观后惊叹不已,认为可以改写中国建筑史,其设计理念仍值得现代建筑工程借鉴。(因为史学界认为拱顶建筑应是汉武帝通西域后,从西域传来。但是汉武帝即位是在前140年,而梁孝王去世是在前144年,比以前认识的年代早了很长时间)东汉末年被曹操引兵伐冢,掘墓破棺,盗走了全部珍宝,得金银72船,养兵三年,奠定了曹操争雄天下的经济基础。
梁孝王寝园位于陵墓东侧偏北,寝园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10米、东西宽60米,由围墙、回廊、寝陵、庭院、房屋等几部分组成,最南端为寝园外的庭院,即文献所载的“外朝”。寝园大门内有一长方形大院落,院落四周有回廊,北侧有近方形高台建筑——寝陵。寝陵是寝园的主体建筑,是一夯土台基,四周回廊环绕,夯土台四周有排列整齐的柱础,为寝陵周围的壁柱。寝陵后为成排的房屋,反映了前朝后寝的建筑格局。寝园东门两侧的护墙上,有垒砌墙体的方石块。梁孝王寝园属西汉前期,其建筑特点是保留战国以来的礼制建筑风格,但又有变化,在中国建筑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梁孝王王后陵
位于保安山北山头,地宫东西全长210.5米,最宽处72.6米,地宫内总面积1600多平方米,总容积6500多立方米,是由2条墓道、3条甬道、两个主室、三十四侧室等部分构成的庞大地下宫殿群,其年代早于北京十三陵1300年之久,其规模大于北京明定陵两倍之多,被中外考古界称为“天下石室第一陵”。其内部结构是按照汉代王室宫殿的布局而建造的。由前庭、车马室、甬道、客厅、卧室、回廊、冰窖、马厩、兵器库、壁橱、粮库、前庭、后室、洗浴室、厕所、疱厨及隧道、排水系统等构成。
该地宫有四大特点:一是室内有中国最早使用、雕刻精美的石制座便器,与今日的冲水马桶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比现代的冲水马桶早2000多年。二是有贮藏食物的冰窖,相当于现代人用的电冰箱。三是有一线天奇妙景观。站在李王后塑像旁,向东望去,可见一线天,其设计精妙,堪称一绝。四是在梁孝王陵和王后陵之间有一条地下通道,名曰“相思道”,是梁孝王和王后灵魂幽会的通道,可惜的是未及完工,王后就驾鹤西去,留下了千古遗恨。
梁孝王王后墓,位于梁孝王墓北200米,是一处大型崖洞墓,墓室将保安山北峰打通,形成东西两个墓门。墓全长210米,墓内面积达1600平方米,有两个墓道、三个通道、三十四个墓室组成。整个墓葬犹如一个地下宫殿,是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大型墓葬。墓内有几千块一顿左右的塞石,大部分塞石都有刻字,对于研究墓葬结构和时代提供了重要资料。
梁共王陵
保安山最精致的墓是梁共王陵,于1986年发现,1987年发掘,1991年发掘竣工,被评为“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属于大型崖洞墓,它座东面西,系人工在坚硬的岩石中开凿而成,整个地宫由墓道、甬道、主室、耳室、巷道及排水系统组成,长约70余米,总面积383平方米,经专家考证,该陵的主人为梁孝王刘武的长子梁共王刘买,距今已2100多年。刘买是梁孝王刘武的大儿子,继位为梁王,史称梁共王。该地宫出土了一件轰动全国考古、美术等学术界的国宝级文物——四神云气图彩绘壁画。壁画以青龙、白虎、朱雀为主题图案,配以缭绕的云气和绶带穿壁加以装饰,历经二千多年仍色彩艳丽,被专家学者评价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虽然这座地宫遭多次盗掘,但在墓道塞石的下边还侥幸保存下来钱窖一座,出土汉代“半两”铜钱225万枚,重5.5吨。出土鎏金车马饰物一万余件,骑兵俑和待女俑40多件,这些,为汉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僖山墓
僖山墓位于梁孝王墓东北的僖山山顶,是一座凿山竖穴土坑墓。该墓门向东,墓道前段出土有大量精美的玉器,有玉璧七十多块,玉质刀剑装饰品二十四件及玉戈、玉圭、玉猪、玉鸽和玉质男女舞蹈俑等。墓内出土的一千余枚玉片,已复原成金缕玉衣,这是继满城汉墓之后第二次出土比较完整的金缕玉衣。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34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