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戏彩娱亲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二十四孝经典故事配图(20张) 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鹿乳奉亲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
郯子具以情告,以免。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被误杀的危险。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百里负米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百里负米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 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啮指痛心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
参尝采薪山中, 啮指痛心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
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芦衣顺母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
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母闻,悔改。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亲尝汤药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
亲尝汤药[2] 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
仁孝闻天下。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
在汉堡定居的一个中国人,对我讲了他的一次亲身感受----- 他刚到汉堡时,跟几个德国青年驾车到郊外游玩。
他在车里吃香蕉,看车窗外没人,就顺手把香蕉皮扔了出去。驾车的德国青年马上“吱”地来了个急刹车,下去拾起香蕉皮塞到一个废纸兜里,放进车中。
对他说:“这样别人会滑倒的。”这件事对他印象很深,从此他不敢随便乱堆废物了。
在欧美的快餐店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吃完东西要把用过的纸盘纸杯扔进店内设置的大塑料箱内,以保持环境的整洁。为了使别人舒适,不妨碍别人,这叫公德。
在美国碰到过两件小事,我记得非常深。 一次是在华盛顿艺术博物馆前的开阔地上,一个身穿大衣的男人猫腰在地上拾废纸。
当风吹起一块废纸时,他就像蝴蝶一样跟着跑,抓住后放在垃圾筒内,直到把地上的乱纸拾净,拍拍手上的土,走了。这人是谁,不知道。
大概他看不惯着废止满地的景象,就这样做了。 另一次在芝加哥的音乐厅。
休息室的一角是可以抽烟的,摆着几个面盆大小的落地式烟灰缸,里面全是银白色的细砂,为了不叫里边的烟灰显出来难看。但大烟缸里没有一个烟蒂。
柔和的银耱很柔美。我用手一拂,几个烟蒂被指间勾起来。
原来人们都把烟蒂埋在下面,为了怕看上去杂乱。值得深思的是,没有一个人不这样做。
有人说,美国人的文化很浅,但文化很好。我十分赞同这见解。
教育好,可以使文化浅的国家的很文明;教育不好,却能使文化古老国家的人文明程度很低,素质很差。教育中的“德”,一个重要成分是公德。
公德的根本是重视他人的存在。 美好的环境培养人们的公德,比如说清洁的新加坡,有随地吐痰恶习的人也不会张口把一口痰唾在光洁如洗的地面上。
相反,混乱肮脏的环境败坏人们的公德,比如纽约地铁的墙壁和车厢内外到处胡涂乱抹,污秽不堪,人们的烟头乱纸也就随手抛了。 好的招致好的,坏的传染坏的,善的感染善的,恶的刺激恶的,世上万事皆同此理。
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戏彩娱亲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二十四孝经典故事配图(20张) 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鹿乳奉亲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
郯子具以情告,以免。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被误杀的危险。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百里负米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百里负米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 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啮指痛心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
参尝采薪山中, 啮指痛心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
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芦衣顺母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
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母闻,悔改。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亲尝汤药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
亲尝汤药[2] 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
仁孝闻天下。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
公德绝对不是爱心!本来就不是爱心!这里一些公德的例子五一节到了,出游的高峰时期来临了。
想起了长城砖上的“刻字”,想起了龙门石窟触手可及的地方那些珍贵的小佛像雕刻已经被抚摩得光滑发亮,想起即使在故宫,穿着“文物保护鞋”的游客依然十分自然地把那口脓痰留在紫禁城的院子里…… ????在广州市一条不足400米长的步行街上,清洁工人清理出人们遗弃的约15公斤的口香糖;在哈尔滨漂亮的中央大街,随处可见斑斑痰迹;在郑州,庆祝节日时摆放的鲜花被哄抢、折毁;北京的一次游泳馆水质抽检结果显示,水中尿素含量全部超标,而街头的自动售货机屡屡被毁…… ????北京某公司业务部经理宁健乘坐公共汽车时,因制止歹徒行窃,被扎成重伤,住院治疗费共1.7万元。他所在单位以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为由,不给报销医药费,他治病期间的工资、奖金也被扣除。
面对手持匕首挟持两名柔弱女青年的歹徒,不满18岁的黄健英勇上前与歹徒博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令人遗憾的是,他用生命救下的两名女青年及其父母对此却表现出惊人的漠然,声称:“我们又没有叫他救人,他自己要逞能,死了活该。”
当地一位老人说:“他们伤害的不仅是黄健一家人,而且是全社会有良知的人。”黄健的父母忍无可忍,于今年6月25日愤而将获救的两名女青年推上了被告席,终于在法院讨回了公道。
???? 更有甚者,一些见义勇为者救人反被怀疑成肇事者,受尽被救人家属的刁难和自家人的责备。见义勇为是社会公德最突出的体现,本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所谓“助人为乐”,用不着倡导,更用不着立法保护。
而如今,见义勇为越来越难,也就越来越少。仅靠宣传教育已经不能唤醒人们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再告诉你一个很心酸的事,好像在扬州,一个老太太不小心滑到,把脖子卡到了旁边的护栏里,所有在市场附近来来往往的人,竟然没有一个人帮忙!!眼睁睁的看着老太太被卡在那里,心脏病又发作,最后死亡。网上有老太太卡死的照片,旁边的人冷血!!中国人没有公德,私德都没有。
这个事例是关于一个得了心脏病的司机的故事。当他在开车送乘客的时候,心脏病突发,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缓缓地把车停在了路边,让乘客们安全下车,然后把车熄火,确保交通正常运行。做完这些之后,一个人静静地趴在方向盘上,就这样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这个不知名的司机,一个普通的人,成了“人肉搜索”的焦点之一 —— 关于他的资料,网上搜索,现在可以找到非常非常多,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在此大段地诵读,我只简单告诉大家,那个司机姓黄……
一个普通司机,没有大量的宣传,并非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这个模范的司机,已经被广大群众牢牢记在了心里。 为什么?因为社会道德的准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
【卑宫菲食】:指宫室简陋,饮食菲薄。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
【称功颂德】:称颂功德。
【讽德诵功】:赞美、颂扬功德。
【功成行满】: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
【功行圆满】: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
【功完行满】:功:功德;行:道行。指出家功德修炼已成,道行圆满。
【行好积德】:行好:做好事;积德:积功德。旧时劝人行善做好事的套话。
【积德累仁】:积累功德与仁义。
【家弦户诵】:家家都不断歌诵。形容有功德的人,人人怀念。也形容诗文流传很广。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出色的老师【课文】
2000年,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我迈进了美国的南加州法律大学。
来美国之前,我的好朋友伦捷送我一块电子手表,上面有北京和加州的时间,他的手上也戴了一块。一对分隔万里的手表,时间却一起流动。在来美国的飞机上,我不时地看着表上的时间。
在加州的日子,我也常常看着手表上的时间,揣(chuǎi)测伦捷这时候在干什么。
可是,这块手表却在一次晚餐时丢失了,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多么伤心,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因为丢失的绝对不只是手表,也不仅仅是时间。我问遍了食堂所有的工作人员,可是没有一个人见过它。
经过一番冥思苦想,我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我在附近的几栋教学楼白墙上最醒目的位置,贴了几张寻物启事。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灵。就在当天晚上,一位陌生的黑人同学走进了我的宿舍,他的手中拿着块手表。天哪,正是我心爱的电子表。我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连忙对这位拾金不昧(mèi)的黑大哥表示谢意。他只是微微耸肩一笑,还没等我从手表失而复得的喜悦中反应过来,他就走了,连名字我都没来得及问。
第二天,我还沉醉在喜悦之中,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常说的“乐极生悲”真是句至理名言。我被请进了院长办公室。院长是-位六十来岁的长者,满头花白的头发。他用一种让人坐立不安的目光打量了我三十秒之后,走进休息室叫了个人出来。我一看,马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这不就是那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吗?
院长叫黑大哥确认是不是我,黑大哥点了点头。接着,院长从办公桌的抽屉(tì)里抽出一张纸,递了过来。
天哪,是一张四十美元的罚单!上面赫然写着由于我在教学楼白净的墙上贴了那几张寻物启事,弄脏了墙壁,影响极其不好,因此作出金罚如此之高的处罚。要知道那表最多也就值两百元人民币。
院长递给我一本校规手册,并告诫我几句关于遵守校规和爱护名誉的话,我连忙点头称是。
我顿时明白了,告发我的就是那位把表还给我的黑大哥!我用一种极其困惑的眼光看了他一眼,他给我的居然是一种遗憾的笑容,还笑着解释了一句:“这是公德,这是规则!”他居然还笑得出来,真不仗义!
之后,我愤愤不平地去校园管理处缴纳罚全。收罚金的是一位身体发胖的老太太。她的鼻尖挂着一副小小的老花眼镜,显得分外和蔼(ǎi)可亲。她看看我的罚单,问:“你的手表对你很重要吗?是朋友送的?”我一听这活,忽然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仿佛见到了我远隔重洋的奶奶。于是,我就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讲给她听。
她听完后,微笑着说:“祝贺你找回心爱的手表,很遗憾不能帮你减免罚金,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老人的话让我翻然醒悟。这时,我才意识到黑大哥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因为公德,他将手表送还给我;也因为公德,他又向校方举报我,因为我违背了公德。他用这种迂(yū)回的方式,让我彻底明白了公德的重要和校规的严格!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