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
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传说古时候邢台建造新城门的时候,南城门外出现了一个披甲戴盔,手持长枪的十来岁顽童,那顽童一面挥舞长枪,一面高喊:“一枪挑开两道门!”转眼间顽童变不见了。
在南门带工的工头,把玩童的出现经过详细的报告给监工大人,监工大人听后也觉得很奇怪。暗自思量,莫非是神仙特来点化,暗示要多修几道门,防备敌人攻破?于是便请上司决定把城的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修成三道扭头门,比顽童喊得“一枪挑开两道门”还多一道。说来奇怪,城刚修好,敌人便来袭取。守城将士措手不及,敌人一鼓作气,便强攻下第一道门。敌人以为可以长驱直入攻进城内,不料第一道城门并不是通往城内的大街,扭过头来,还有一道城门。当敌将再次下令,攻打第二道城门时,守城将士已做好准备,齐声呐喊、弓弩齐发、滚木擂石、齐头并下。敌军躲闪不及,伤亡惨重,敌将拼死强攻又破第二道门。但面前仍不是通往城内的大道,扭过头来,又见一座城门矗立面前。敌军伤亡惨重,已无斗志,便向城上喊道:“守城将士,你们到底还有几道城门呀?”城上守军答道:“还有100道城门,等着你们进攻呢!”敌军听了,觉得攻城毫无希望,变哗然溃退。守城将士见敌军败阵,便打开第三道扭头门,出城追杀。敌军战死的战死,被俘的被俘,跑掉的寥寥无几。战事胜利了,城池保住了,城内居民安然无恙。
解 释 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出 处 《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教训他的两个学生说,子路、冉求,你们两个人在季家当辅相,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人家不服你的气,你的政治道德无法使人信服,所以人家没有来结交纳好。在国内则弄得分崩离析、意见分歧,表面上看是整体的,内在很多因素是分裂的。大家离心离德,迟早要崩溃的。这种情形是守不住的,因为内部分崩离析,难以自保,只好向外发展,转移人家的视线,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孔子说,你们因为许多内政问题不能解决,于是只好用兵,在外面发动战争来转移内部的注意力。在我看来,你们很危险,季家最大的烦恼、痛苦、忧愁,不在颛臾这个边区的小国家,而是在萧墙之内,在季家自己兄弟之间。孔子说了这个话不久,后来季家兄弟果然发生了问题;所以后世内部发生祸乱,就用 “祸起萧墙”这句话。在文学上典故,就是从孔子这句话来的。
南京老城门“里十三外十八”现多已名存实亡
--------------------------------------------------------------------------------
新华报业网讯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大马,带把刀,城门底下走一遭。”很多人小时候都曾吟过这段童谣。昨天开通的“讨论老城门”热线,勾起了许多老辈南京人对童年的回忆。74岁的王国均老人昨天一天到报社来了两趟,为记者一一数出“里十三、外十八”道城门。
老城门“里十三外十八”
昨天,原建邺地方志主编胡季华给快报发来一份传真介绍,南京现存的城门,主要始建于明代。明代南京都城,由宫城、皇城、京城、城郭四圈城垣组成,城门“内十三外十八”,内城城墙33公里,外郭城墙长达60公里。
“里十三”指的是13道京城城门,都与市内大街贯连:城东设朝阳门(今中山门);城南设正阳门(今光华门)、通济门、聚宝门(今中华门);城西设三山门(今水西门)、石城门(今汉中门稍南的汉西门)、清凉门(又称清江门)、怀远门(今定淮门)、仪凤门(今兴中门);城北设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今和平门)、太平门。“外十八”指城郭的城门,分别为麒麟门、仙鹤门、姚坊门、观音门、佛宁门、上元门、沧波门、高桥门、上方门、夹岗门、双桥门、栅栏门、凤台门、大小安德门、大小驯象门、江东门。
老城门多为“名存实亡”
“六百多年来,南京的城门不断在变化。‘内十三’当中,城门名称几乎都改了,只有‘通济门’保留至今。”原省地方志副审编吕武进先生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此外,南京内城门已经发展到24道门了。自清末开始,又陆续增开了11道城门:1908年开草场门;1909年开丰润门;1913年开海陵门;1929年开武定门;1931年开汉中门、中央门、小北门;1934年开新民门;1935年开雨花门;1952年开解放门;1992年开集庆门。
南京市文物局文物处处长衣志强表示,明朝所开的城门今仅存聚宝(中华门)、石城(今汉西门)、神策(今和平门)、清凉四门。至于外城墙和“外十八”城门,早已“名存实亡”了,只留下原城门名称当作地名了,其中只改了一处,把“姚坊门”改为“尧化门”。
他说,其实外城门的所指方位一直令后人搞不清,比如大小驯象门,大概是在安德门与江东门之间,具体位置就不知道了。而外城门的消失,也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是保养维修问题,因为只有城门和部分城墙用砖砌成。再加上明朝中后期迁都后,南京城墙的防御功能减弱,外城墙不被重视。城墙不在了,城门自然也就没了。
(来源:现代快报/作者:项凤华)
人们常常说“一问三不知”这句俗语,而且都知道它是指问什么都不知道的意思,但是你知道“三不知”的来历吗?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军队攻打郑国,而当时占据霸主地位的是齐国。齐国不希望有别的国家可以和它相提并论,当然就不希望晋国扩张自己的领土,于是就派遣了陈成子带兵去援救郑国。陈成子下面有个部将叫苟寅。齐军出发前,苟寅就对主帅陈成子说:“一个刚从晋国回来的朋友告诉我说,他们国家的军队将会派出大批的人马来袭击我们,而且扬言要把我军统统消灭。”一般的将领听了这句话肯定会对苟寅非常感谢的,但是陈成子则不然,他对苟寅说:“咱们的军队在临行的时候,国君就对我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要记住千万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现在你听说晋军要来打我们,我对你说,即使他们来的人再多,我也不会害怕,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是不是想让我把你的话报告给国君啊?” 苟寅便知难而退,感慨而道:“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一定要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有个整体上的把握,然后才向上报告;但是这次我对晋军的人数、行动时间等都不了解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了蹄子上。
“一问三不知”即来源于此。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