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和“瞎子抱瘫画匠”的哲辩
曾国鑫
日常俗话里,有两则寓言流传甚广,并被人们经常引做贬谪之义向对方加以攻击:其一曰“盲人摸象”!其意曰:一人起来一头大象让盲人认识,由于盲人的眼睛失明,故一人摸大象的肚皮而谓之其大象不过“似一堵墙”而已;另一人则摸之大象的腿就决论“不过一柱子”罢了;其二曰“瞎子报瘫画匠”!其意曰:一画师将自己的得意之画作拿了去请瞎子鉴赏,瞎子出于自己眼睛的不能,又怕丢了自己“无能”的脸,因此就总是找出些故作高深的话语来贬谪画作的“不是”,搞的画师哭笑不得……
二则寓言,哲理之深,将两日常中“形而上学”者的丑陋之相描绘的入木三分,颜面全失!不可谓不辛辣入怀,大长“全面理解情况”和“认识真相”者的志气也。
可是,任何事情均有两面。上二寓,除去被讽对象的瞎眼“形而上学”自负可笑外,其实,细细一想:哪个将大象赶来让瞎子分别“摸腿”和“摸肚皮”的明眼人,以及将画作拿了去让瞎子鉴赏的“画师”的主观动机才是真正的罪恶之源!你想:他明明知道对方不能,却故意将片面的东西“赶”或“拿”了去误导别人,使他们在本来不能的基础上发生更大的错误并引人笑话,其用意不是很刻薄、很恶毒并至极了吗?这种故意拿别人来作弄、羞辱和开心的欺名盗世动机,才是根本应受人情所斥逐、击打的对象啊!
回想这样的现象,生活里,一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仅将自己的“片面”拿了来让盲人鉴赏,而且还故意将哪些人体功能键全的人的“眼睛”应该的知情权也给故意的遮蔽、弄瞎,然后用一些“形而上学”的片面现象来造成他们整体真相的认识或缺失,让别人或大家走向误区,并以此达到自己“欺名盗世,虚假做作以获利”的不可告人目的,这才是最可恨的啊!!
以此故意和动机的存在,想哪些被愚弄、欺骗的“瞎子”,其为何不可以“抱瘫画匠”呢?而以此所引出来的一系列冷笑话,其羞辱、讽刺的恐怕不会是“瞎子”,而应该是以此作怪、沽名钓誉的始作佣者“明白人”才对!
“盲人摸象”和“瞎子抱瘫画匠”的哲辩曾国鑫日常俗话里,有两则寓言流传甚广,并被人们经常引做贬谪之义向对方加以攻击:其一曰“盲人摸象”!其意曰:一人起来一头大象让盲人认识,由于盲人的眼睛失明,故一人摸大象的肚皮而谓之其大象不过“似一堵墙”而已;另一人则摸之大象的腿就决论“不过一柱子”罢了;其二曰“瞎子报瘫画匠”!其意曰:一画师将自己的得意之画作拿了去请瞎子鉴赏,瞎子出于自己眼睛的不能,又怕丢了自己“无能”的脸,因此就总是找出些故作高深的话语来贬谪画作的“不是”,搞的画师哭笑不得……二则寓言,哲理之深,将两日常中“形而上学”者的丑陋之相描绘的入木三分,颜面全失!不可谓不辛辣入怀,大长“全面理解情况”和“认识真相”者的志气也。
可是,任何事情均有两面。上二寓,除去被讽对象的瞎眼“形而上学”自负可笑外,其实,细细一想:哪个将大象赶来让瞎子分别“摸腿”和“摸肚皮”的明眼人,以及将画作拿了去让瞎子鉴赏的“画师”的主观动机才是真正的罪恶之源!你想:他明明知道对方不能,却故意将片面的东西“赶”或“拿”了去误导别人,使他们在本来不能的基础上发生更大的错误并引人笑话,其用意不是很刻薄、很恶毒并至极了吗?这种故意拿别人来作弄、羞辱和开心的欺名盗世动机,才是根本应受人情所斥逐、击打的对象啊!回想这样的现象,生活里,一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仅将自己的“片面”拿了来让盲人鉴赏,而且还故意将哪些人体功能键全的人的“眼睛”应该的知情权也给故意的遮蔽、弄瞎,然后用一些“形而上学”的片面现象来造成他们整体真相的认识或缺失,让别人或大家走向误区,并以此达到自己“欺名盗世,虚假做作以获利”的不可告人目的,这才是最可恨的啊!!以此故意和动机的存在,想哪些被愚弄、欺骗的“瞎子”,其为何不可以“抱瘫画匠”呢?而以此所引出来的一系列冷笑话,其羞辱、讽刺的恐怕不会是“瞎子”,而应该是以此作怪、沽名钓誉的始作佣者“明白人”才对。
1.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
呆若木鸡 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
十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训练得怎样了。纪渻子回答说:“鸡的性情高傲,时候还不到。”
十天后齐王又来问他,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现在还不能沉住气呢。”一个月后齐王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可是纪渻子还是摇头说不行。
又过了十天后,纪渻子告诉齐王斗鸡训练好了,那只斗鸡非常厉害,别的鸡一见到它就吓得像木头一样呆住,可见它真是天下无敌的斗鸡!2、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3、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
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5、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6 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从前有一个砍柴的人每天都到森林里去,有时候他必须挨饿,因为下雨,有时候则是因为天气大热或太冷。 有一个神秘家住在森林里,.他看到那个柴夫变得越来越老、生病、挨饿,而且整天工作非常辛苦。他说:「听着,你为什么不再前进一些?」 那个柴夫说:「你所说的再前进一些是什么意思?砍更多的柴吗?不必要地背着那些柴走好几哩路吗?」 那个神秘家说:「不,如果你再前进一些,你就会发现一个铜矿,你可以将那些铜带到城里去卖,这样可以够你维持七天,你就不需要每天来砍柴。」 那个人想:「为什么不试试看?」 他进入到森林里更深的地方,结果真的发现了铜矿,他觉得很高与,他回来向那个神秘家顶礼。 那个神秘家说:「现在还不要太高兴,你必须再更深入森林里。」 「但是,」他说:「有什么意义呢?现在我已经有了十天的食物。」 那个神秘家说:「你还要更深入… 但是那个人说:「如果我再前进,我将会失去铜矿。」 他说:「你尽管去,当然,你将会失去铜矿,但是那里有一个银矿,你一天所能够带回来的银将够你维持三个月。」 「关于铜矿的事,那个神秘家的确说对了。」那个柴夫想:「或许他所说的关于银矿的事也是对魄。」结果他再更深入之后真的发现了银矿。 他手舞足蹈地来,他说:「我要怎样报答你?我对你有无限的感谢。」 那个神秘家说:「但是再稍微深入一点的地方有一个金矿。」 那个柴夫觉得有些迟疑,事实上,他本来是一个很穷的人,如今有了一个银矿……那是他连作梦都从来没有想到过的。 但是既然那个神秘家说了,谁晓得?或许他仍然是对的。结果他真的又发现了金矿。现在只要一年来一次就可以了。 但是那个神秘家说:「你一年才来这里一次,那个时间真的是人太长了,我已经渐渐变老,我或许不会再待在这里,我或许会过世。所以找必须告诉你,不要挖到金矿就停止,还要再往前一步…」 但是那个人说:「为什么呢?这又是什么意义?你告诉我一件事,然后我一到手,你就立刻叫我停止,然后继续前进!现在我已经找到金矿了耶?」 那个神秘家说:「但是在稍微深入一点的地方就有一个钻石矿。」 那个柴夫当天就跑进去,结果真的又发现了,他带回来一大把的钻石,他说:「这些已经够我一生享用了。」 那个神秘家说:「从此以后我们或许就不再见面了,所以,最后我要给你的讯息是∶现在既然你已经有了足够的财富可以过一生,那么就向内走!忘掉 那个森林、那个铜矿、银矿、金矿、和钻石矿。现在我给你一个最终的奥秘,最终的宝物。你外在的需要已经被满足了,像我一样坐在这里。」 那个可怜的人说:「是的,我也是在怀疑……所有这些事你都知道,为什么你还坐在这里?在我的脑海里,这个问题一再一再地浮现,我本来也想问∶ 「你为什么不去采集那些钻石?那些钻石就只有你知道,为什么你还一直坐在这棵树下?难到还有比钻石矿更大的宝藏?」 那个神秘家说:「在找到了钻石之后,我师父告诉我说:「现在坐在这棵树下,向内走!」。 最大的宝藏在里面。
其实,你已经明白了这个故事所隐含的道理:就是莫生气。你生气,往往因为是别人的过错,而当你生气的时候,还不是自己在承担这份郁结和苦痛?。有人说得好:生气,其实是在拿别人的过失来惩罚自己。你现在又何必刨根究底地问茶水代表什么?蒸发代表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所谓感悟的深浅,也只是相对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澈悟”。(一生路久遗白发,一痴一悟。)
若你非要认为这里面有多大的玄机,你可以:
在某个夕阳辉映的黄昏,你将手中的一杯茶水倾洒在地,然后良久注视。。。
终于,后来明白了,茶水就是茶水,蒸发也不代表什么,但却已经明白:不该为一些小事而轻易生气。此外,还记起了一个叫“得鱼忘筌”的人,,,呵呵
人生时钟,你现在几点?
文/金兰都
活到现在,你感觉人生的路走了多久呢?
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有些不知所措的话,我不妨换个角度再问一次。如果将人出生到死亡的时间比作一天的24小时,那么你觉得自己现在正活在几点钟?是温暖和煦的清晨还是烈日当头的正午?刚刚大学毕业的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正处在刚刚吃过午饭,马上准备开工的下午一至两点呢?
我们不妨拿出计算器计算一下。假设你大学毕业时是24岁,又假如人的平均寿命是80岁,那么24岁相当于几点呢?
我告诉你,结论是——早上7点12分。
是的,是早上7点12分。大学毕业时的24岁顶多就相当于早上7点12分。
此时此刻,很多人才刚刚起床,为崭新的一天做准备。有些人甚至可能还没有起床。作为大学老师,我见证了无数年轻人的成长,而这一经验帮我认识到7点12分背后所蕴藏的含义要比他们想象中巨大得多。
没错,24岁这一年纪顶多就是早上的7点12分。是正要出门上班的时刻。
度过幼年期和青少年时期,正要踏入社会的24岁,相当于一天中做好上班前的准备,即将要出门的时刻。
那么,退休后准备安度晚年的60岁相当于几点钟呢?计算一下会得出来,是傍晚6点。这是职场人士们结束一天的辛劳工作下班回家的时刻,也是夜生活即将开始的时刻。
这些数字是不是很奇妙呢?跟你想象的有所出入吧?因此,我喜欢将人生的80年跟一天中的24小时进行对照。
人生时钟的计算方法十分简单。24小时相当于1440分钟,而将此分成80年,每等份就是18分钟。1年相当于18分钟,10年相当于3个小时,以此类推,20岁是早上6点,29岁是上午8点42分。我所计算的人生时钟前提是将80岁设定为人的平均寿命,而随着未来平均寿命的延长,每个人人生时钟的跨度都将增长,单位时间也将变得更加宽松。
曾经有一位60岁的元老级毕业生,参加系里组织的校友会活动时说过,他在大学任教多年,认为自己的人生会一直围绕着校园度过,可是新上任的某领导突然决定提前部门的退休年龄,他只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匆忙退休了。一开始他十分记恨这位领导,但现如今他十分感谢这位领导让自己提前两年退休,因为在这段时间里他发现自己的人生之中还有许多之前未曾开发的幸福领域。我对这位前辈的话着实吃惊了一番。没错,夕阳西下的6点10分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再转换方向,有新的作为,世界仍旧有许多未知的全新领域等待你去探索。夕阳无限好啊。
我将人生时钟介绍给其他人时,大多数人都会流露出惊诧的表情——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人生时钟要比想象中的都要早。当我对即将年满50的前辈说出“前辈,您现在才处在下午3点哦”,对方会立即掰着手指掐算开来,并且当我将人生时钟的对应讲述给即将迎来毕业时刻的24岁年轻人时,大多数人都会由衷地发出感慨,“我以为自己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人生,可现在才仅仅处在早上7点12分啊!”
没错,你的人生之路仍尚早。如果早上7点醒来之后,发觉自己已经比别人慢了半拍,不要焦虑和担心,因为这并不意味着会毁掉一整天。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快了一步,或者慢了一步,并不会对未来起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有些人抱着“我已经来不及了”的态度自暴自弃,并非是“事实”问题,而是“自欺欺人”的问题。切忌不能为自己制造放弃或逃避的借口。你现在所处的时间段还很早,现在的你还拥有大把的时间,悬而未决的未来正在等待着你,没有什么不能改变。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1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