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伊尹
商朝大臣,名阿衡,尹为官名。一说名挚,阿衡为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是有莘氏在一个叫空桑的地方拾到的弃儿,因在伊水边上,遂以伊为氏。商汤娶有莘氏女,为陪嫁媵臣。当时夏桀暴虐残忍,滥用民力,弄得民不聊生。伊尹看出夏朝气数已尽,於是用自己高超的烹调手艺,接近商汤,并以“调味”比喻治国安邦的道理,很受商汤赏识,擢为宰相,综理国政。《史记》中说“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至于王道”。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力量开始壮大。不久,伊尹就向商汤建议起兵讨伐夏桀,汤联合诸侯之师在有戎之虚打败夏桀的军队,在鸣条活捉夏桀,并把夏桀流放到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建立商朝。
商汤听取伊尹的建议,励精图治,爱护百姓。受到百姓的爱戴。商汤逝世后,伊尹继续辅佐外丙、中任治理国家。中任死,商汤的嫡孙太甲继位,三年,不遵汤法,暴虐乱德。伊尹把太甲放逐到桐宫,亲自摄政,以朝诸侯。帝太甲在桐工住了三年后,悔过自责,反善,於是伊尹把太甲迎接回来,还政于他,自己告老还乡。太甲返位之后,修德爱民,诸侯归附,社会安宁。史称“太宗”。
伊尹逝世后,帝沃丁(太甲的儿子)以天子之礼葬于亳。孟子称他为“圣之任者”。
公子突设计破敌 楚王战绞侯 假道伐虢 郑庄公韬晦杀弟 孙武练兵,杀一儆百 退避三舍 将相和 隔岸观火 围魏救赵 暗渡陈仓 背水为阵 献疑兵之计夺骁关 董公献计讨项羽 拓拔祯恩威并施除匪患 木罂渡河擒魏约 激曹咎下成皋 韩信斩龙且 娄敬献策迁都 刘邦巧封汁方侯 何诱杀韩信 兵贵神速占荥阳 李广布疑兵安然撤退 赵充国平羌 王霸计破苏茂 耿平计破二城 割发代首 斑超智勇服鄯善 官渡之战 火烧赤壁 夏侯渊审时度势破敌军 孙权退遭兵 吕蒙诈病袭荆州 沉白马誓守樊城 司马昭灭钟会 空营计 空城计 诸葛亮七擒孟获 佯北勿从 张飞义释严颜 上屋抽梯 诸葛亮以信治军 诸葛亮出使东吴 邓艾灭蜀 羊祜怀柔平东吴。
一、任洛阳北部尉时棒打权贵 作为宦官显族之后,曹操无疑是幸运的,年纪轻轻便获得了在东汉政坛崭露头角的机会。
《三国演义》第1回载:(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
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
年轻时的曹操胸怀大志,敢作作当,其所作所为为腐朽的东汉政权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政治空气。在洛阳北部尉(类似于京城郊县的一个公安局长)任上,他忠于职守,改革吏治,真正做到有令可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面对当权宦官蹇硕的叔叔时,能够不避权贵,一视同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充分显示出一个年轻政治家的胆识与魄力,从而为他后来迈入更大的政治舞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劝何进勿召外兵 大将军何进为诛杀宦官当权,决意请西谅剌史董卓领兵进京来“清君侧”。
这绝对是一条愚蠢的“馊主意”。作为何进左右手的曹操敏感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劝谏何进道:“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
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
这一建议,表明曹操对时局的清醒认识与勇于劝谏的胆略。可惜的是,何进不仅没有听信忠言,反倒是怒斥曹操,说他是心怀私意。
其后的事态发展证明,董卓进京,是东汉大乱的开始,也直接导致何进被宦官诛杀。何进在九泉之下,当痛悔于当初没有听取曹孟德的意见。
三、刺杀董卓,随机应变 董卓独断朝纲,祸乱百姓,众大臣却束手无策,此时曹操勇敢地站出来,决心刺杀董卓,为国除害。他借向董卓献刀的名义接近董卓,伺机刺杀之。
无奈人算不如天算,正当曹操要刺董卓时,不料被董卓发现,大呼曰:“孟德何为?”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
尽管此次刺杀功败垂成,但却足见曹操的勇气与胆识,他超人的智慧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刺杀虽然失败了,但曹操却由此获得了反抗强权、匡扶正义的美名 四、矫诏起兵讨董卓 首举义旗,讨伐逆贼董卓,无疑为曹操赢得了足够的人气与政治资本。
当董卓秽乱朝纲,把东汉政权搞得乌烟瘴气,群臣惶惶不可终日时,曹操能够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反董卓的立场,并矫诏各道,招集义兵,共同讨伐董卓。《三国演义》第5回载,曹操“先发矫诏,驰报各道,然后招集义兵,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
不数日间,应募之士,如雨骈集”。在这一事件中,曹操面对强权,敢于反抗,敢为天下先,显示出他卓越的胆识与勇气。
此外,曹操以“忠义”二字号召义兵,以朝廷的名义来讨伐董卓,名正言顺,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谋略与智慧。 五、慧眼识关羽,温酒斩华雄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奉袁绍为盟主。
奈何袁绍乃鼠目寸光之人,难堪大任。《三国演义》第5回,董卓部将华雄在泛水关连败盟军,正当盟军手足无措之际,关羽挺身而出,愿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当袁绍听说关羽只不过是刘备手下的一个马弓手时,面露不屑,袁术更是要将关羽“打出”。危机关头,曹操制止了袁术的鲁莽,认为关羽“仪表不俗”,“既出大言,必有勇略”,果断推荐关羽一试身手,并温酒一杯,与关公对饮。
事实证明,曹操能慧眼识关羽,并能做到重才,敬才,用才,最终,关羽在温酒斩华雄一役中展露身手,睥睨群雄。 六、首创义兵,迁都许昌 虽然董卓被吕布所杀,但京城却再次遭到董卓部将李傕、郭泛等的蹂躏,洛阳城一片荒凉破败。
当曹操在山东听说汉献帝还京之后,听从荀彧的建议,进军洛阳,迎奉天子。其后他又听从董昭的意见,将都城安置在自己的属地许都,为他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与政治保障。
此次事件中,曹操至少捞到了三个政治资本:其一,他能因时而动,抢占了迎奉汉献帝的先进,此为天时;其二,他移驾许都,便于控制皇帝,此为地利;其三,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可谓人和。得此天时地利人和,为后来曹操统一北方的大业及曹魏政权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典故:
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和大王结成兄弟之国。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和好。”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齐王被惹怒了,坚决和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4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