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的富商吕不韦经常往来于各地做买卖。一次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买卖,遇到碰到在赵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异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是因为讨厌异人的母亲夏姬,因此异人被送到赵国当人质。赵国由于与秦国交战因此十分轻视异人。为此其处境有些困窘。吕不韦却从商人角度看到了他身上的价值。认为奇货可居,是稀有的值得投资“货物”,现在获取以便有朝一日赚取名利,也就是一个政治交易。
回家后,吕不韦问父亲:“农民种田,一年能得几倍的利益?”“可得十倍的利益。”父亲回答说。“贩卖珠宝能得几倍的利益?”“可得几十倍的利益。”“要是拥立一个国君,能得几倍的利益?”“那就无法算得清楚了。”于是吕不韦说起秦国公子异人的事,并表示要设法把他弄到秦国去做国君,做个一本万利的大买卖。父亲非常赞成。
吕不韦于是告诉异人,表达愿助他回国成为太子。异人自然非常高兴,并表示有朝一日成为国君,必将与吕不韦共享天下。
在与异人接洽后,吕不韦立即带了大量财宝去到秦国求见太子安国君十分宠爱华阳夫人。吕不韦竭尽全能说服没有生过儿子的她认异人为自己亲生儿子,并通过她要求安国君派人将异人接回秦国,改名子楚。
此后,安国君答应华阳夫人要求立子楚为太子。几年后,秦昭王去世,安国君做了国君,即秦孝文王。孝文王即位时一年后死去,子楚如愿以偿,继任国君,称为秦庄襄王。子楚没有食言,他让吕不韦享受着10万户的纳税,并当上了丞相。自此后他所买下来的奇货,终于换得了无法估量的名利。
题 名: 奇货可居
所属朝代: 秦代
拼 音: qí huò kě jū
出 处
《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解 释
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相关例句
可是他们把票子当做~,非要足了钱不肯放回。(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五章)
相关人物: 司马迁 吕不韦 孝文王 秦昭王
相关作品: 史记·卷八十五
“因人成事”,是毛遂讥讽不顶用的同伴的话。
平原君一行到楚国后,平原君马上求见楚王,要求楚王迅速派出援军,和赵国联合抗秦。可是楚王惧怕秦国,不肯答允。
两个人从清早谈判到中午,也没谈出结果。毛遂等三十人,在殿前阶下,等得焦急起来。
那十九人就对毛遂开玩笑说:“毛先生,上殿去露露锥尖吧!”毛遂二话不说,提剑登阶,从容上殿,对平原君说:“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为什么说了这么半天还决定不下来呢?”楚王问平原君:“这是什么人?”平原君说:“是我的家臣,也是我的随员。”楚王便转向毛遂呵斥道:“还不快给我下去!我正在同你们君主谈话,你算个什么?”毛遂按剑而前,对楚王说:“你仗着楚国是个大国,就这样随意呵斥人?你要知道,眼前在这十步之内,大国也没有,你的性命全在我的手里。
你叫嚷什么!”楚王不作声了。毛遂接着说:“我听说商汤以七十里的地方取得了天下;周文王以百里的地方臣服了诸侯,难道他兵多吗?只不过能发挥他的优势,振奋他的威力罢了。
现在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雄兵百万,这是称霸天下的本钱。象楚国这样盛强,天下各国都不能对抗。
白起,小娃娃罢了,带了几万兵来和楚国打仗,一战就夺去了你们的鄢、郢等地;再战就烧掉了夷陵的楚先王墓;三战干脆俘虏了大王你的先人,这是百辈的仇恨啊,连赵国都感到羞耻,而大王却不知道好歹!军事联盟是为了楚国,不是为赵国。在我主人面前,你叫嚷什么?!”楚王又害怕又惭愧,连连称是,满口应承说,“确实象先生说的,愿意把全国的兵力参加同盟。”
毛遂又逼问:“联合抗秦的事定了吧?”楚王忙说:“定了。”毛遂就招呼楚王的左右说:“快拿鸡、狗、马的血来!”血来了,毛遂捧着铜盘跪献给楚王说:“请大王先用手指蘸血涂在唇边,这是定盟的仪式;接着是我的主人,最后是我。”
涂完血,毛遂左手拿着血盘子,用右手招唤殿外的十九个人说:“喂!你们接着在堂下涂血吧。你们这些老爷碌碌无能,就象所说的依靠别人成事的!” 这件外交大事,就这样靠着毛遂的口才而终于取得了成功。
平原君因此很称赞毛遂,其余十九人也更信服他了。 平原君定盟后回到邯郸,感慨地说:“我不敢再鉴别人才了!毛先生到了楚国一次,就使赵国的声望提高了百倍。
毛先生的三寸长的舌头,比百万雄兵还强啊!”后把毛遂奉为上等门客。 以后,人们就把自己没本事,而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的叫作“因人成事”。
用“三寸之舌”来形容人的能说会道、善于辩论。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
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
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
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见《三国志·陈登传》)“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象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
在梁集镇西渭河畔戚姬村(原王行村)原有一座戚姬苑,人称戚庙,是汉文帝刘恒为报答戚姬当年搭救高祖刘邦之恩,特在藏匿刘邦的枯井处修建的。
现尚存西厢房三间、古井、清代重修断碑等。戚姬是一位年轻貌美、不畏兵威的女子,曾搭救过刘邦。
《上邪》,就是两人在念爱之时,戚姬给刘邦的爱情誓言.刘邦登基后,她成为宠妃,后被吕后所害。 戚姬是登上天元广场十六根历史名人柱的唯一一位女性。
公元前205年农历四月,项羽率轻骑突袭彭城,汉军溃败,楚军追至灵璧东睢水上,刘邦只身沿睢水东北而逃,逃至今梁集境内,躲进一眼枯井中藏身,被附近村中的戚氏父女救起。为躲避楚军搜捕,戚父将刘邦留住三天,并以戚女相许。
次年,戚女生下一子。三年后刘邦在定陶称帝,戚氏父女赶去相认。
刘邦以戚女为姬,给儿子取名如意,封为赵王,又因如意酷似自己,刘邦对戚姬格外宠爱。刘邦曾考虑废太子刘盈,改立如意为太子,但遭吕后和大臣们的反对,未能如愿。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她罚戚姬穿上囚服到永巷舂米。戚姬满腹怨愤地唱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隔三千里,谁当使告汝!”后来,赵王如意被吕后用鸩酒毒死。
戚姬被砍去手足,挖眼,熏耳,饮以哑药,扔在茅厕里,号为“人彘”,折磨致死。刘邦长子惠帝刘盈听说戚姬被害,愤其母吕后过于歹毒,派人告诉吕后:“此事非人所为,臣为太后之子,实无脸面治理天下!”从此不问政事,最终忧郁而死。
吕后主政八年,她死后,大臣杀诸吕,扶立刘恒为文帝。汉文帝为报戚夫人救高祖之恩,亲诏在戚姬救主之地兴建“戚姬苑”,以香火祭之。
睢宁人为戚姬的悲惨遭遇而痛惜,更为她的勇敢、机智和善良而骄傲,岁岁年年祭祀不停。黄河夺泗后,戚姬苑多次被毁,但乡民捐资,屡毁屡建,至今尚有戚姬苑遗迹。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注释】 (1)[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 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地方没有长官,谁适合去补这个缺?”祁黄羊回答:“解狐适宜。”
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仇人呀。” 平公说:“很好。”
依着他任命了解狐。国都里的贵族都称赞任命的对。
隔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缺少了军事统帅,谁适宜担任这个工作?”他回答:“祁午适宜。”平公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儿子呀。
平公说:“很对。”又依着他任命了祁午。
国都里的贵州都称赞任命得好。 孔了听到了这些事,说:“真好啊,祁黄羊作的建议!推荐外人不排除仇人,推荐自己人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
人们常常说“一问三不知”这句俗语,而且都知道它是指问什么都不知道的意思,但是你知道“三不知”的来历吗?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军队攻打郑国,而当时占据霸主地位的是齐国。齐国不希望有别的国家可以和它相提并论,当然就不希望晋国扩张自己的领土,于是就派遣了陈成子带兵去援救郑国。陈成子下面有个部将叫苟寅。齐军出发前,苟寅就对主帅陈成子说:“一个刚从晋国回来的朋友告诉我说,他们国家的军队将会派出大批的人马来袭击我们,而且扬言要把我军统统消灭。”一般的将领听了这句话肯定会对苟寅非常感谢的,但是陈成子则不然,他对苟寅说:“咱们的军队在临行的时候,国君就对我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要记住千万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现在你听说晋军要来打我们,我对你说,即使他们来的人再多,我也不会害怕,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是不是想让我把你的话报告给国君啊?” 苟寅便知难而退,感慨而道:“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一定要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有个整体上的把握,然后才向上报告;但是这次我对晋军的人数、行动时间等都不了解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了蹄子上。
“一问三不知”即来源于此。
战国时代,齐国无盐地方(在今山东东平县东),有一个女子,姓钟离,名春,长得特别丑陋,所以多次选择丈夫都没有成功。四十岁时,她去见齐宣王,向宣王指出了齐国当时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齐宣王敬佩她的才能,使娶她为王后,封她为“无盐君”。
后来,人们就把“无盐”作为丑女的代称,如同把“西施”作为美女的代称一样。——西施,是春秋时代越国苎萝山的一个采樵女子,越王把她献给吴王,是传说中的古代绝色美人。(参看“东施效颦”)
无盐和西施,一个极丑,一个极美,简直无法相比。如果竟把她们两人相提并论,那就是把丑的抬得太高、把美的贬得太低,这叫做“刻画无盐,唐突西施”。(刻画,是加工描绘;唐突,是无礼冲撞的意思。)
《晋书·周顗(yi)传》载:周顗,字伯仁,晋元帝时,历任尚书左仆射,朝中官宦认为他为人高洁,把他比作乐广。乐广也是当时被认为高洁的人物,有“乐翁冰清”的赞语。但是周顗却认为乐广根本不能同他相比,因此,当庾亮告诉他有人把他比作乐广时,他并不高兴,说道:“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
以丑比美,比得不恰当,而且因此亵渎了美好的人物,就叫做“刻画无盐,唐突西施”。
胆大如斗》三国 时期,蜀国的姜维胆量很大,也有 才干,得到军师诸葛亮的器重,委任他为征西将军,并且竭力培植他。
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兵马就由他统率,任蜀国的大将军。他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多次领兵攻打魏国,都没有取胜。
后来魏国征伐蜀国,蜀国寡不敌众,遭到惨败,后主刘禅投降。不久,魏国的钟会阴谋叛变魏王,姜维认为时机已到,便假意与钟会勾结,企图趁机恢复蜀。
不料事机败露,姜维被魏兵所杀。魏兵剖开他的肚子,发现姜维的胆像斗一般大。
乐不思蜀( 刘禅 ) 扶不起的阿斗 我只有知道这些了 呵呵 希望对你有帮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