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尔圭瓒,秬鬯一卣:
赐你圭柄好玉瓒,黑黍香酒赐一罐。
选自《诗经·大雅 江汉》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
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
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
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
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
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
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这是一首歌颂召穆公平定淮夷的诗歌。其内容与青铜器召伯簋铭文相近,可以互相参看。
注:车→音同「居」 旟→音同「于」 汤→音同「商」 洸→音同「光」
浒→音同「虎」 锡→音同「赐」 祉→音同「止」 秬→音同「巨」
鬯→音同「唱」 卣→音同「有」 稽→音同「起」
译:江汉滔滔大水流,武夫气势雄赳赳。不敢求安和出游,只把淮夷来挽救。
已将戎车驾出去,已将隼旗挂车头。不敢求安求舒服,是用王道把怀柔。
江汉大水流荡荡,威风凛凛武夫强。战胜四方的叛国,捷报告功於宣王。
四方都已被平定,王国可把太平享。消弭叛乱无战争,宣王心中就安康。
滔滔江汉那水浒,宣王命令召伯虎。按法征诗四方国,治理我们的疆土。
不用兵扰不害民,作为准则是王都。去将疆界田土里,一直达到南海处。
宣王命令召伯虎,要去巡视无宣抚。文王武王昔受命,干臣康公是你祖。
切莫自轻为小子,继承康公为国柱。迅速谋画建大功,就把福泽赐於汝。
赐你圭柄好玉瓒,黑黍香酒赐一罐,祭庙又祭文德人,赐你山川和土田。
在我歧周来受封,用封召祖的大典。召虎叩头来下拜,祝福天子寿万年!
召虎叩头来拜谢,称扬天子的美德。制作召公簋上铭,天子万年享福泽。
勤勉不倦的天子,美名流传不停息。能够施行那德政,和洽四方诸侯国。
语见《旧唐书·卷二零零·朱泚等传·史臣曰》:“盖‘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蛇螫不能断腕,蚁穴所以坏堤。”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俺父亲‘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掉在壕里,签了大腿。”
本作“差以豪厘,谬以千里”。《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察其所以,皆失其本也。故易曰:‘差以豪厘,谬以千里’。”
或作“差若豪厘,缪以千里”。《礼记·经解》:“君子慎始,‘差若豪厘,缪以千里’。”
亦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大戴礼记·保傅》:“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亦作“失之毫厘,差以千里”。《陈书·卷十九·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於浮辞哉?”
亦作“差之毫厘,缪以千里”。或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或作“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毫、厘,皆为极小之长度单位。
喻指差距虽极细微,但所致之差误或失误极大。
失之千里,差若毫厘
【词 目】 失之千里,差若毫厘
【发 音】 shī zhī qiān lǐ,chà ruò háo lí
【释 义】比喻开始失误虽小,结果损失很大的意思.
【出 处】见汉代司马迁《史记·一三〇卷·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胜其数.查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君子慎始,差以豪厘,谬以千里"又见《大戴礼·保傅》:“《易》: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毫、厘,是计量单位中很小的数目,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魏书·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隋书·天文志上》:“失之千里,差若毫厘,大象一乖,馀何可验!”
【用 法】 作宾语、分句;用于强调不能有一丝差错
【近义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英文]失之千里,差若毫厘
Loss of a thousand miles, if the least bit bad
白居易对樊素相当喜爱,白居易的诗集中关于樊素的诗也不少比如下面这一首:
【春尽日宴罢,感事独吟(开成五年三月三十日作)】白居易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独掩扉。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
闲听莺语移时立,思逐杨花触处飞。金带缒腰衫委地,年年衰瘦不胜衣。
这是唐文宗开成五年(836年)的春天,此时的白居易满头白发,病躯奄奄,已是六十四岁的老人了。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旧时,已经是风烛残年。酒宴散后,正值暮春三月,春尽花残,更添伤感。白居易突然感到莫名的惆怅和寂寞,他又想起了他最心爱的歌姬樊素,然而正像诗中所说的——“病共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樊素和那烂漫春光仿佛一起走远了,留下来的只有满怀的病愁。 在白居易六十多岁时,他得了风疾,半身麻痹,于是他卖掉那匹好马并让樊素离开他去嫁人。可是,他那匹马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也伤感落泪说:“主人乘此骆五年,衔撅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巾栉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 。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
从上面的文字看,樊素不但文采极高,而且对白老爷子还是很有感情的。白居易心中又怎么能不难过?但是白居易让“未至衰摧”的樊素早点离开他,也是为了樊素将来的幸福着想。白老爷子去世时是七十四岁,距离樊素离开时又过了十多年,如果再留樊素十多年,樊素怎么也会有三十多岁了。在古代这个年龄就算相当大了,远不如二十来岁的她更能选得好人家,于是,白居易长叹一声,挥手作歌让她离去。
【不能忘情吟】 白居易
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反厩,素返闺。
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
乃目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我姑酌彼金 ,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译文:马儿你别叫了,素素你也别哭了,马要回圈,素素要回家。我虽然老病缠身,要离开你们,但还是比项羽当年对着乌骓马别虞姬的时候强。素素你再给我唱首杨柳枝的歌吧,我要醉一场。
《世说新语》载,公元322年,晋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弟王导及家族受牵连,为了请罪一大早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等候皇上发落。这时周靑进宫,王导希望周靑能替他说些好话,便小声对他说:“伯仁(周靑的字),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结果周靑就当没听见,昂首走进宫去。等他从宫里出来,已经喝得晕乎乎的,王导和他招呼,他还是不理不睬,一边走还一边嘀咕:“今年杀贼子,取个斗大金印……”
后来王敦总揽朝政,要收拾周靑遂询问王导:“周靑也算是个人才,是不是给个官当当?”连问了几次,王导因想起周靑曾在宫门口不帮自己的事就一直都沉默不语。王敦见他这样就眼中凶光一闪:“如果不配为官,那么应该杀掉!”王导还是沉默。于是,周靑被王敦杀害。
后来,王导有一次在整理中书省的文件时,才发现周靑极力维护自己为自己辩白的奏章。又听说了那天自己跪在宫门时,周靑一进宫就激烈地维护王家全家,只不过没有在自己面前表示出来而已。联想到自己却在能救活他的时候没有伸手相救,一股强烈的负罪感涌上心头,他回家后对儿子们说:“我虽不杀伯仁,但是伯仁却因我而死。幽明之中,负此良友呀!”这就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个典故的来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0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