侘,这个汉字在汉语中有夸耀与失意之意,而拿去日文中以后,意思便相去甚远。在日本,“侘”(わび)是动词“わぶ”的名词形,从其形容词“わびしい/ wabishii”的角度比较容易理解,即:与良好状态相对的恶劣状态的意思。引申的意思还包括“品质粗糙的样子”,或者“简单朴实的样子”等;更极端一点,这个词还可能指“寒酸的样子”、“贫穷”等意思。词源本身如同此字在汉语中相似,不具有很好的意思,到了14世纪,可能受到禅宗等的影响,这个概念开始受到积极评价,从而融入了日本的美学意识中。现在的“侘”是对以下事物的否定:富有、富贵、华丽、巧言令色、鲜艳、艳丽、豪华、丰满、繁琐;相反,可以用以下词汇来表示“侘”的概念:贫困、困乏、朴直、谨慎、节制、冷瘦、枯萎、老朽、寂寞、幼拙、简素、幽暗、静溢、野趣、自然、无圣。
“侘”在日本是常用于表现茶道之美,人们称自村田珠光兴起的草庵茶开始,到千利休达到最高点为止的利休茶道全系统为“侘び茶”。“侘”成为茶道的一个理论,也就是“侘び茶”这个词出现的时期是江户时代。茶道当中“侘”所包含的意思不仅是粗糙,也包含虽然外表一般但追求质感,追求美感的意愿的这层意思。“侘び”的意思通过“侘び数寄”这样的熟语来表达,指的就是指清淡但高质的茶,以及喜欢喝这种茶的人。而侘茶人,如同《山上宗二记》所写,也就是那些“不持一物,唯觉悟、工夫、技术三者齐备者也”的人,也被称作“贫乏茶人”。到了千宗旦的时候,单独一个“侘”字指的是“无一物”的茶人。
及大正昭和时期,随着茶具作为美术作品获得越来越高的评价,“侘”作为表达这种造形美的词汇得以普及。柳宗悦、久松真一等人在赞美高丽茶碗等茶具之美时一度使用这个词。结果就是,这个词作为代表日本的美学意识概念的地位得以确立。
由此可以看出“侘び”是在否定了世俗普遍意义的美之后产生的“无一物”的美。“侘び”的核心是禅,是禅的主体否定精神在美学领域里的体现。禅的“本来无一物”的思想使“侘び”否定了一切现有美的形式。与此同时,禅的“无一物中无尽藏”的思想又使“侘び”获得创造无权自由自在的艺术形式的可能性。简言之,“侘び”在否定的同时获得了新的肯定。
“寂”是动词“さぶ”的名词形式,最初是指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劣化的意思,也好比汉字中的“寂”的意思,表示没有人声,非常安静的状态。
这个字最初也不是什么特别美的概念,《徒然草》等古书中记载这个词有年代久远的书册散发出阵阵浓味的意思,这确认了那个时候已经有了鉴赏古旧之美的意识。到了室町时代,这个概念在俳句的世界中得到了相当的重视,还被纳入了能乐等艺术形式中,并开始理论化。此外还成为松尾芭蕉之后所创作的俳句中占据了美意识的中心位置,但一般认为松尾本人就这个词并没有留下什么直接的评价和记录。俳句中的“寂”尤其指旧物,或者老人等所共同持有的特征,用寺田寅彦的话来讲,像是从旧物的内在渗出来一样,与外表没有什么关系的美感;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比如生了苔的石头。谁也无法推动的石头在风土当中表面开始生苔,变成绿色。日本人将此看作是从石头内部散发出来的东西,尤为注目。
由于这种欣赏旧物之美的态度,这个词与古董鉴赏关系很深。有这个概念的日本古董鉴赏和西方古董鉴赏就有了不同之处,比如日本的古董鉴赏由于“寂”这个概念更为重视自然在物品上留下的痕迹,而西方的古董鉴赏更注重古董本身的历史价值。在汉语中,也有一个用于表达这种物质表面所流露出的那种安静氛围含义的汉字:“锖”。
可见,侘寂描绘是的残缺之美,残缺包括不完善的、不圆满的、不恒久的,当然也可指朴素、寂静、谦逊、自然……它同佛教中的智慧一样,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这个词用语言来表达时,有很广的包容性。侘是在简洁安静中融入质朴的美,寂是时间的光泽。Leonard Koren在介绍侘寂的一本书“Wabi-Sabi: for Artists,Designers, Poets & Philosophers”中有一段话:Pare down to the essence, but don't remove the poetry.Keep things clean and unencumbered but don't sterilize. (削减到本质,但不要剥离它的韵,保持干净纯洁但不要剥夺生命力。)
侘寂是现代文学翻译上2113的一个误解,侘び(WABI)与寂び(SABI)。国人将其整理为侘寂一词。19世纪的日本美学家 冈仓天心 的著书《茶之本 Book of tea》把侘び的翻译成“Imperfect”所指的应是侘び美学中,外表的残缺。但这5261种翻译显然是被我们再次翻译时误解了,Lost in Translation。 侘び是日本战国时期著名茶人千利休创造了侘び茶,是把精神与茶追求的美融合在了一起,亦是所谓的麁相,日语原4102文意思是上をそそうに、下を律仪に(外表粗糙1653,内在完美)。寂び,寂在古语中也可写作锖,意思是“旧化,生锈”。字的原义固然是来自专于中文。是俳句诗人松尾芭蕉,能乐推动下,逐渐产生出了一层美感的含义:从老旧的物体(人)的外表下,显露出的一种充满岁月感的美;即使是外表斑驳,或属是褪色暗淡,都无法阻挡(甚至会加强)的一种震撼的美。
最近对一个词很感兴趣,或者说对一种心里很喜欢并期待的生活方式、美学态度终于找到一个相应的解释。
这个词是叫:?骷?ch j](/wabi sabi)。没错,一开始我也读错,一直认为就是住宅的宅。
它是苹果、宜家、无印良品等产品哲学的灵感之源。当然,还有重出江湖的国产品牌魅族,也是?骷爬砟畹挠祷ふ摺H绻?阆不镀还?⒁思液臀抻*计凡?罚?蛘弑凰?纳杓拼ザ??,基本上都体验过?骷诺乃布洹R簿褪撬担?涫狄坏愣疾荒吧??/p>只是,”?骷拧笆鞘裁矗?/p>按最简单的定义来讲:它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指的是朴素又安静的事物。
一种不刻意突出装饰和外表,强调事物质朴的内在,并且能够经历时间考验的本质的美。用魅族的设计师来解释就是:?魇羌蚱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事物渐渐剥落其表象,流露出本质,而这些被留下的东西是美好的。
所谓余韵无穷。相对应的,很多东西你乍一看非常美,非常好,但时间让你感觉到它的好处在于它被粉饰过,最终会显得非常丑陋。
想想很多掉漆的电子产品。时间究竟是一件美丽事物的朋友还是敌人?这取决于事物的本质。
如果一开始是繁华绚烂,那么终将折服于时间,归于平淡衰落,而如果起初便默然归属于时间之磨砺与无常本性,那事物将与时间站在一起。而?骷胖傅木褪钦獗局省!?/p>“?骷拧被岽偈鼓愣陨?睢⑷耸挛锞科浔局实囊庖澹??卸粤??蘸檬俏颐窍衷谥泄?髁魃缁嵬瞥绲纳莼?⒆忱觥⑼昝乐饕濉2还?,现在越来越多人、产品开始注重这种美学和生活方式,而这个时代的我们,确实需要这种素雅、简朴去冲淡现实的油腻。
现在我们流行的”文艺小清新“其实绝对算是?骷爬砟畹囊桓龇种В?赡憧隙ú荒馨?骷啪偷扔谛∏逍拢?庋?幕埃?蔡?吹闷鹦∏逍铝恕?/p>简朴,是?骷诺暮诵乃枷搿?墒牵??裱?蚱拥脑?蚍炊?窍衷谏?钭畈患虻サ氖虑椤N颐堑氖奔洹⒆⒁饬Ω?畔⒄悸??颐强此瓶刂坪芏辔镏剩??局适撬?钦加辛宋颐恰N颐嵌喜坏簦?岵蝗ィ?氩豢??/p>如何实践简朴生活所要求的限制,却又不会掉入夸张的禁欲?如何专注奉行各种必要的细节,却不变调成过分地讲究挑剔?如何实践简约的信念却不招致厌烦?《?骷胖?馈犯?龅慕ㄒ槭牵?/p>"最佳描述wabi-sabi简约的方式是:经由冷静、谦虚和真诚等特质的智慧所到达的优雅状态。这种智慧的主要实施策略,就是从节制下手。
消减到本体,但不减诗意;保持事物简介无滞碍,但莫使之消失。(wabi-sabi的感情是温暖的,并不冷酷)??"乔布斯有张照片我印象特别深,就是他一个人坐在房间里面,房间一个大台灯外几乎必要的家具都没有。
而那个瞬间,我觉得是他除了苹果产品之外,个人留给公众的最好的?骷潘布洹6?郧埃?岷苋菀锥ㄒ逭飧鏊布涫窃谧???/p>而对于我自己,上周日难得独处的一天,清晨起床,系好鞋带出门跑步,然后回来让所有的窗户让阳光进来,洗漱,拖地,擦桌子,给倩倩养的所有植物淋水,给新来的猫咪喂食,扔掉旧书和旧物,接着把冰箱里的蔬菜榨汁喝完,又喝了两杯柠檬水,然后在阳台看书,直到她们回来的电话响起。这应该就是我,现在最理想也最难得的?骷潘布浜妥刺?恕?/p>”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
“--彼得后书1:6。
日本的文化是充满神秘的,他们的侘寂、幽玄、物哀是日本美学四大概念之三,代表了他们观念和审美,它们也有相应的文学类体式。
一:侘寂
日本的侘寂一般指的是那种朴素又安静的事物,中心观念就是“不完整的事物更有意义”。它是源自小乘佛法总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里的。侘是简单朴素的意思,而寂则是穷厄之哀。两者其实都带有消极的感觉。
现在呢,其实侘寂就成为了远离尘世,追求清新自然的一种向导啦,相比于其它两者美就显得比较苍凉寂寥,比较沉重。
像着碗中的枯叶,它是一种自然的,苍凉的感觉,朴素又安静,这就是侘寂的美。
二:幽玄
幽玄其实是指一种境界比较高的美,会比物哀更加注重一种精神的内在,它的核心就是“余情”。
幽玄讲究“境生象外”,意在言外,其中很重要的一面就是要留下空白然后由观众去自由想象并且填补,可以说,是一种超越了明确性和完整性的审美了,非常具有优美、安详和柔和性,深奥又优雅,比如图片中的松竹一样。
三:物哀
物哀一听就是挺悲观的感觉,确实也是,它其实就是对东西真情的流露,比较多愁善感那种。
学者叶渭渠先生将物哀分为三类:对人的感动、对世相的感动和对自然物的感动,其中呢,对人的感动是最为突出的。人心接触到外部世界时候,心为之所动,便会有所感触,这时候自然涌出的情感,或许是喜悦、愤怒、恐惧、悲伤、低徊婉转也可能是憧憬。有这样情感的人,便是懂得“物哀”的人了。
就比如看到图片中的枯枝和孤独的小鸟,顿时都会感到悲伤和心酸,这就是你内心的真情流露,便是物哀。
一、物哀 幽玄 侘寂三者的区别如下;
简要说明
1. 物哀:指真情流露
2. 幽玄:指境生象外
3. 侘寂:指朴素又安静的事物
二、扩展知识
详细解释
A、“物哀”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 也可以说是他的世界观。 简单地说,是“真情流露”,人心接触外部世界时,触景生情, 感物生情,心为之所动,有所感触,这时候自然涌出的情感,或喜悦, 或愤怒,或恐惧,或悲伤,或低徊婉转,或思恋憧憬。有这样情感的人,便是懂得“物哀”的人。
B、"幽玄"的审美意识,形成于日本中世,由藤原俊成等歌论家以多角度的探讨逐步规范了其美学内涵。以崇尚"余情"之美为核心,在风格趣味方面,从偏重"妖艳"到讲求"恬淡",于发展变化中丰富了它的内容。"幽玄"是日本歌论、能乐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观念,也是日本美学观里的一个重要的审美意识。
"幽玄"一词本来是汉语词,历来的研究表明:最早的用例出现在汉少帝(?-125)的悲歌中;在其后的六朝和初唐的各种文献中都可以看到。梁武帝时代诗人王筠的《回师草堂智者约法师碑》中的"究竟微妙,洞达幽玄"等,用于直说事物的本质。日本的"幽玄"一词,与佛教用语关系密切。《临济录》的"佛法幽玄",最澄《一心金刚戒体诀》的"得诸法幽玄之妙,证金刚不坏之身",空海《般若心经秘键》的"释家虽多未钓此幽,独空毕竟理,义用最幽玄"等说法。强调佛法的趣旨深奥。到后来用"幽玄"来表达审美意识的时候,与这种佛教用语的含义是很不同的,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关系。
"幽玄"的核心是"余情",讲究"境生象外",意在言外,追求一种以"神似"的精约之美,引发欣赏对象的联想和想象,传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内容。日本著名学者大西克礼先生对"幽玄"作了详细的分析,认为"幽玄"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七点:
1、隐藏不露,笼之于内。如正彻所谓的"轻云拥明月"、"山雾绕红叶"。
2、与露骨、直接、尖锐的感情表现相反,具有优美、安详、柔和性。如"霞满春花之所"。
3、带有与隐微荫翳相伴的寂静。如鸭长明所讲的"秋空夕暮,杳无音信"。
4、深远。特别是之精神上的东西,如深奥难解的思想。
5、具有内在的充实性。其中凝集着不可言传的意蕴。即所谓的"内容丰富"。充实性也意味着与大的、重的、强有力的有关,甚至与"长高"、"崇高"相联系。
6、有一种神秘性和超自然性,虽关乎宗教、哲学的观念,但仍可感受到其中的"美的意识"。
7、以一种非合理的、不可言喻的、微妙的意味为主。
总之,"幽玄"有着与佛教思想相关的神秘之美,在文学中或表现为凄厉之境中的妖艳之美、或一定程度的壮美。
C、侘寂(わび さび/wabi sabi),是一种思想,一种美学,一种世界观。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一种直观的生活方式,强调在不完美中发现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环。侘寂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指的是朴素又安静的事物,它源自小乘佛法中的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尤其是无常。
【词目】 万籁俱寂 ( wàn lài jù jì )
【解释】 籁:古代的一种箫,泛指声音;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寂:静。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寂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处】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安静
【示例】 清·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但见木犀香里,一路霜林,月下长空,~。”
【近义词】 万籁无声、鸦雀无声、鸦默雀静 、万籁悉寂
【反义词】 人声鼎沸、沸沸扬扬、沸反盈天、人喊马嘶
【连用】 常于“夜深人静”连用
【辨析】 “鸦雀无声”重在表示人声消失,或群众聚集的场所极安静,或人们闭口不言,默不做声;“万籁俱寂”重在表示没有任何声响,到处非常寂静,而不能表示“鸦雀无声”的上述意思,且语义较重。
【词译】英文:a great depth of stillness
日文:万らい寂(せき)として音声がない
法文:silence complet
德文:vollkommen gerǎuschlos
【成语典故】 唐朝诗人常建中了进士后,仕途一直不得志,40岁才做县尉。他一生游览了许多山川名胜,写了不少田园诗,代表作有《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赖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神会大师,是禅宗六祖惠能晚期弟子,荷泽宗的创始者,建立南宗的一个得力人物。
也是六祖著名的法脉传人之一。俗姓高,湖北襄阳人。
童年从师学五经,继而研究老、庄,都很有造诣。后来读《后汉书》知道有佛教,由此倾心于佛法,遂至本府国昌寺从颢元出家。
他理解经论,但不喜讲说。三十岁到三十四岁(697—701),他在荆州玉泉寺从神秀学习禅法。
久视元年(700)神秀因则天武后召他入宫说法,便劝弟子们到广东韶州从惠能学习。神会去曹溪后,在那里住了几年,很受惠能器重。
为了增广见闻,他不久又北游参学。先到江西青原山参行思,继至西京受戒。
景龙年中(707—709)神会又回到曹溪,惠能知道他的禅学已经纯熟,将示寂时即授与印记。开元八年(720)敕配住南阳龙兴寺。
这时他的声望已着,南阳太守王弼和诗人王维等都曾来向他问法。神会北归以后,看见北宗禅在北方已很盛行,于是提出南宗顿教优于北宗渐教的说法,并且指出达摩禅的真髓存于南宗的顿教。
他认为北宗的“师承是傍,法门是渐”,惠能才是达摩以来的禅宗正统。开元十二年(724)正月十五日,神会在滑台(今河南滑县)大云寺设无遮大会和当时著名学者崇远大开辩论,建立南宗宗旨;同时批评了当日最有声望的神秀门下普寂。
普寂以神秀为达摩的正统,他自己则是继承神秀的人。据李邕的《大照(普寂)禅师碑》记普寂临终诲门人说:“吾受托先师,传兹密印。
远自达摩菩萨导于可、可进于璨、璨锺于信、信传于忍、忍授于大通(神秀)、大通贻于吾,今七叶矣”(《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二)。当时神秀门下的声势很大,他们所立的法统无人敢加以怀疑。
但神会却认为这个法统是伪造的,说弘忍不曾传法给神秀。他提出一个修正的传法系统:“(达摩)传一领袈裟以为法信授与慧可,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弘忍传惠能,六代相承,连绵不绝。”
(独孤沛《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神会又说:“秀禅师在日,指第六代传法袈裟在韶州,口不自称为第六代。今普寂禅师自称第七代,妄竖和尚(神秀)为第六代,所以不许。”
当时大云寺崇远质问他说:普寂禅师是全国知名的人物,你这样非难他,不怕生命的危险吗?神会从容地说:我是为了辨别是非、决定宗旨,为了弘扬大乘建立正法,那里能顾惜身命?他的坚强态度和言论惊动了当时参预大会的人。从此南北两宗的界线更加分明,争论也更加激烈了(《神会语录》第三残卷)。
天宝四年(745)神会以七十八岁的高龄应请入住东都荷泽寺,这时普寂和义福都先后去世,由于他的弘传,使曹溪的顿悟法门大播于洛阳而流行于天下(宗密《圆觉大疏钞》卷三之下)。天宝八年(749)神会在洛阳荷泽寺又楷定南宗的宗旨而非斥北宗,且每月作坛场为人说法:抑清净禅,弘达摩禅(《历代三宝记》中《无相传》)。
这时北宗门下信仰普寂的御史卢奕于天宝十二年(753)诬奏神会聚徒企图不利朝廷。唐玄宗即召他赴京,因他据理直言,把他贬往江西戈阳郡,不久移湖北武当郡。
天宝十三年(754)春又移襄州,七月间又敕移住荆州开元寺。这些都是北宗的人对神会的报复(《宋高僧传》卷八《本传》、《圆觉大疏钞》卷三之下)。
神会虽过着贬逐的生活,两年之间转徙四处,但他的声望并未下降。神会被贬的第三年,即天宝十四年(755),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举兵,攻陷洛阳,将逼长安,玄宗仓皇出奔西蜀。
副元帅郭子仪带兵征讨,因为军饷缺乏,采用右仆射裴冕的临时建议,通令全国郡府各置戒坛度僧,收取一定的税钱(香水钱)以助军需。这时神会尚谪居荆州,诬奏他的卢奕已被贼所杀,群议请他出来主持设坛度僧,于是他才回到洛阳。
至德元年(756)神会已经八十九岁,当时洛阳寺宇已被战火摧毁,他即临时创立寺院,中间建筑方坛,所有度僧的收入全部支援军费,对于代宗、郭子仪收复两京起了相当的作用。安禄山之乱平定以后,肃宗便诏他入内供养,并敕建在他曾住过的荷泽寺中建造禅宇给他居住,所以时人称他所弘的禅学为荷泽宗。
上元元年(760)五月十三日,神会寂于洛阳荷泽寺,年九十三岁。建塔于洛阳宝应寺,谥真宗大师。
荷泽宗的基本理论,具见于神会所著的《显宗记》和《传灯录》卷二十八所保存的《荷泽神会语录》以及敦煌出土的《大乘开心显性顿悟真宗论》。《显宗记》的思想内容,大体和《法宝坛经》的定慧第四品相同。
而近代敦煌出土的《顿悟无生般若颂》的写本,其文字和《显宗记》又几乎一致。敦煌本的《般若颂》尚无西天二十八祖之说,而《显宗记》却多了“自世尊灭后,西天二十八祖共传无住之心,同说如来知见”二十三字。
因此敦煌本当是早出的写本,初题《顿悟无生般若颂》,后来改称《显宗记》。《顿悟无生般若颂》虽无二十八祖的记载,却有“传衣”之说,和《显宗记》所记一样。
所谓“衣为法信,法是衣宗,衣法相传,更无别付。非衣不弘于法,非法不受于衣”。
可见传衣之说似乎是从神会倡始。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记述荷泽一宗的教义说:“诸法如梦,诸圣同说。
故妄念本寂,尘境本空。空寂之心,灵知不昧,即此空寂之知是。
宋前废帝(449-465)即刘子业。
小字法师。孝武帝长子。
大明八年(464)即位。刘子业淫乱已丧失人伦,他的后宫已有嫔妃万人,但仍将其亲姑母宁朔将军何迈之妻新蔡公主刘英媚封为夫人,纳入后宫。
刘子业还别出心裁,把各王王妃、公主集中起来,强令左右侍从奸污她们。他还下令宫女均赤身裸体与他在宫中奔跑嬉戏,有不从者,即行杀死。
山阴公主刘楚玉觉得皇帝有这么多嫔妃,而自己只有一个丈夫,非常“不公”,就要求皇帝弟弟刘子业赏赐自己男妃(面首),让自己恣意玩乐!刘子业还滥杀无辜,不仅狂杀自己同姓骨肉,还杀了许多大臣将军、近臣密戚,搞得人心惶惶,朝不保夕。刘子业特别嫉恨他的六个叔叔,于是就把他们全抓进京城,将其中最胖的三位关入笼子里,每日供应猪食,令其拱食。
他将其中最胖的叔叔湘东王刘彧命名为“猪王”,肆意侮辱取乐。至此刘子业已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
泰始元年(公元465年)十一月,将军柳光世、寿寂之等合谋将刘子业杀死,随即拥立刘彧为帝,史称宋明帝。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0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