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些资料吧 福建省 福州市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 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算"三坊七巷"街区。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全貌“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 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许多民居的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石刻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形,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
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翅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宅院有一进或多进,每进都有大厅、后厅、正房、后房、左右披榭、前后天井。天井是福州传统民居的又一特色。
它由厅、榭的敞廊围绕构成矩形空间,为宅内交通枢纽,并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气流畅,排水便利。室内的门、窗也与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
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
三坊七巷图“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我国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福州市三坊七巷,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
2009年7月19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后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衣锦坊 衣锦坊衣锦坊是三坊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
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宋时称“禄锦”,明朝更为“衣锦”,其实都是说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现在衣锦还乡,荣耀乡里,所以坊名也改过去称“通潮”,则是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
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衣锦坊水榭戏台最具特色。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
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 文儒坊 三坊中的第二坊为文儒坊。
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
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
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
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弟子课业的地主。陈寓隔壁是现代著名法学家柯凌汉教授的住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
光禄坊 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光禄坊 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
历史上,光禄坊内有一座法祥院,俗称“闽山保福寺”(在今光禄坊公园内)。当时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
为了感谢僧人,他吟了一首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
光禄坊也是名人聚居的地方。明末有万历间举人、画家林有台,提学孙昌裔,以及学政许豸,其子许友、许宾,孙许遇,曾孙许鼎、许均,玄孙许良臣、许荩臣,都是诗人、书画家。
清康熙年间有林侗、林佶兄弟。林侗是考古学家,著有《来斋选古》、《来斋金石考》等。
林佶精诗文,著有《朴学斋诗文集》,又善书法,他手写的刻本《渔洋山人精华录》、《尧峰文抄》、《古夫于亭杂录。
袁宏道(公元1568〜1610年),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北公安)人。
万历年中进士,官至吏部郎中。善诗歌古文,以风雅自命,与其兄弟三人,时称“三袁”,文坛称之为“公安派”,名噪一时。
袁公嗜酒,为酒友总结了饮酒的经验,遂著有《觞政》一书,兹录全文如下: 一之吏:凡饮以一人为明府,主斟酌之宜。 酒懦为旷官,谓冷也。
酒猛为苛政,谓热也。以一人为录事,以科坐人,须择有饮材者。
材有三:谓善令、知音、大户也。 二之徒:酒徒之选,十有二款:于讯而不佞者、柔于而不靡者、无物为令而不涉重者,令行而座踊跃飞动者、闻令即解不再问者、善雅谑者、持曲爵不分想者、当杯不议酒者、飞学腾觚而仪不愆者、宁酣沉而不倾泼者、分题能赋者、不胜杯构而长夜兴勃勃者。
三之容:饮喜宜节。饮劳宜静。
饮倦宜诙。饮礼法宜潇洒。
饮乱宜绳约。饮新知宜闲雅真率。
饮杂揉客宜逡巡却退。 四之宜:凡醉有所宜。
醉花宜昼,袭其光也。醉雪宜夜,消其洁也。
醉得宜唱,导其和也。醉将离宜连体,壮其种也。
醉文人宜谨节奏章程,畏其侮也。 醉俊人宜加觥盂旗帜,助其烈也。
醉楼宜暑,资其情也。醉水宜秋,泛其爽也。
一云:醉月宜楼。醉暑宜舟。
醉山宜幽。醉佳人宜微配。
醉文人宜妙令无苛酌。醉豪客宜挥觥发浩歌。
醉知音宜吴儿清喉檀板。 五之遇:饮有五合,有十乖:凉月好风,快雨时雪,一合也。
花开酿熟,二合也。 偶尔欲饮,三合也。
小饮成狂,四合也。初郁后畅,谈机乍利,五合也。
日炙风燥,一乖也。神情索莫,二乖也。
特地排当,饮户不称,三乖也。宾主牵率,四乖也。
草草应付,如恐不竟,五乖也。强颜好欢,六乖也。
革履板摺,谀言往复,七乖也。刻期登临,浓阴恶雨,八乖也。
饮场远缓,迫暮思归,九乖也。容佳而有他期,妓欢而有别促,酒醇而易,炙美而吟,十乖也。
六之候:欢之候,十有三:得其时,一也。宾主久间,二也。
酒醉而主严,三也。非觥垒不诓,四也。
不能令有耻,五也。方饮不重膳,六也。
不动筵,七也。录事貌毅而法峻,八也。
明府不受请谒,九也。废卖律十也。
废替律十一也。不恃酒,十二也。
歌儿酒奴解人意,十三也。不欢之候,十有六:主人客,一也。
宾轻主,二也。铺阵杂而不序,三也。
室暗灯晕,四也。乐浩而妓骄,五也。
议朝除家政,六也。迭谑,七也。
兴属纷纭,八也。附耳嗫嚅,九也。
蔑章程十也。醉唠嘈,十一也。
坐驰,十二也。平头盗瓮及偃蹇,十三也。
客子奴嚣不法,十四也。深夜逃席,十五也。
狂花病叶,十六也。饮流以目睚者为狂花,目睡者为病叶。
其他欢场害马,例如叱出。害马者,语言下俚,而貌矗浮之类。
七之战:户饮者角鱿兕。气饮者,角六博局戏。
趣饮者,角谭锋。才饮者,角诗赋乐府。
神饮者,角尽累。是日酒战,经云:百战百胜,不如不战,无累之谓也。
八之祭:凡饮必祭所始,礼也。今祀宜父曰酒圣。
夫无量不及乱,觞之租也,是为宗饮。四配曰:阮嗣宗、陶彭泽、王无功、邵尧夫。
十哲:郑三渊、徐景山、嵇叔夜、刘伯伦、向子期、阮仲容、谢幼舆、孟万年、周伯仁、阮宣子。 而山巨源、相毋彦、毕茂世、张季鹰、何次道、李元忠、贺之章、李太白,以下祀两庑。
至若仪狄、杜康、刘白堕、焦革辈,皆以醖法得名,无关饮徒,姑祠之门坦,以旌酿客。亦犹校宫之有士王,梵宇之有伽蓝也。
九之刑典:曹参、蒋畹,饮国者也。陆贾、陈遵,饮达者也。
张帅亮、寇平仲,饮豪者也。王元达、何承裕,饮携者也。
蔡中郎,饮而文。郑康成,饮而儒。
淳于髡,饮而徘。广野君,饮而辩。
孔北海,饮而肆。醉颠法常,禅饮者也。
孔元、张志和,仙饮者也。杨小云、管公明,玄饮者也。
白香山之饮适,苏子美之饮愤,陈暄小饮骏,颜光禄之饮矜,荆卿、灌夫之饮怒,信陵、东阿之饮悲。 诸公皆非饮派,直以兴奇所托,一往标誉,触类广之,皆欢场之宗二,饮家之绳尺也。
十之掌故:凡云经语孟所言饮式,皆酒经也。其下则:汝阳王甘露经酒谱,王绩酒经,刘炫酒孝经,贞元饮略,窦子野酒谱,朱翼中酒经,李保续北山酒经,胡氏醉乡小略,皇甫崧醉乡日月,侯白酒津。
诸饮流所著记传赋诵等为内典。蒙庄、离骚、史、汉、南北史、古今逸史、世说、颜氏家训、陶靖节、李、杜、白、香山、苏玉局、陆放翁诸集,为外典。
诗余则柳舍人、辛稼轩等。乐府则董解元、王实甫、马车篱、高则诚等。
传奇则水浒传,金瓶梅等为逸典。不熟此典者,保而面瓮肠,非酒徒也。
十一之刑书:色骄者墨,色媚者劓,向颐气者宫,语含机颖者械,沉思如负者鬼薪,梗令者决遽,狂卒出头者怪婴,愆仪者共艾,毕欢未阑乞去者菲对履,骂坐二等青城旦舂技沙岛,浮托酒狂以虐使为高,又驱其党效尤者大辟。 十二之品:凡酒以色清味冽为圣,色如金而醇苦为贤,色黑味酸醎者为愚,以糯酿醉人者为君子,以腊酿醉人者为中人,以巷酽烧酒醉人者为小人。
十三之杯杓:古玉及古窑器上,犀、玛瑙次,近代上好瓷又次,黄白金巨罗下,螺形锐底数曲者最下。 十四之饮储:下酒物色,谓之饮储。
一清品,如鲜蛤糟蚶酒蟹之类。二异品,如熊白西施乳之类。
三赋品,如羔。
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南朝宋文学家。
文帝时,颜延之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因此,后世也称他为“颜 光禄”。颜延之与陶渊明私交甚笃,在江州任后军功曹时,二人曾有过交往,其后出任始安郡守,路经浔阳,又与陶渊明一起欢饮,临行并以两万钱相赠。
陶渊明死后,他还写了《陶征士诔》。颜延之当时在诗坛上的声望很高,和谢灵运并称“颜谢”。
但实际上,他的成就远不如谢灵运。其诗凝练规整,多是搬弄典故,堆砌辞藻,通常缺乏 生动的情致。
汤惠休说颜延之的诗“如错采镂金”(《诗品》),钟嵘也说他 “喜用古事,弥见拘束”(《诗品》)。 颜延之现存世诗作很多,然可观者并不多,较为人们所称道的是《五君咏》五首,借阮籍、嵇康等五位古人抒发自己的不平,体现出他性格中正直放 达的一面,比其他作品要清朗得多。
《北使洛》、《还至梁城作》,感慨中原 破败,其中“阴风振凉野,飞云瞀穷天。临涂未及引,置酒惨无言”等句,感情较为真实。
颜延之的《赭白马赋》,虽是奉诏而作,但其中如“旦刷幽燕,昼秣荆越”之句,描写骏马奔驰的速度,对后来许多咏马诗都曾产生过影响。颜延之 的存世作品,明张溥辑为《颜光禄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1、林觉民•冰心故居
林觉民•冰心故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后街北口西侧与杨桥巷交汇处,杨桥路17号,现辟《林觉民生平史迹》展和《冰心与福州》展。
2、严复故居
严复故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郎官巷西段北侧20号,坐北朝南,主座与花厅两座毗连,占地面积609平方米。主座清式规制,门内三面走廊,前设有插屏门。大厅面阔三间,正间分前后厅,左右边间为前后厢房。主座前廊西有小门通花厅。花厅前后走廊、栏杆均仿西方建筑纹饰。
3、二梅书屋(福建省民俗博物馆)
二梅书屋,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福建省民俗博物馆,位于郎官巷西段南侧25号,系清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进士林星章宅院,因院内种植两树梅花而得名。始建于明末,清道光、同治间及民国时期几次大修。坐南朝北,前后、左右共五进,占地面积2434平方米,自郎官巷通达塔巷。
4、小黄楼
黄巷的标志性建筑"小黄楼",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黄巷中段北侧36号。相传黄璞少时攻读的祖居旧屋,就在小黄楼附近。林则徐师兄、官至江苏巡抚的梁章钜,于清道光年间对黄璞旧居进行全面修葺,并建了西花厅小小黄楼,以及与之配套的旧居东侧园林小筑"东园"。
该花厅为双层楼阁,宽9米、深24米,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粉墙黛瓦、翘脊飞檐;梁架上描龙绘凤,楹门窗户都用楠木,而且做工讲究,雕刻精巧。
5、郭柏荫故居
郭柏荫故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黄巷东段北侧4号,俗称“五子登科”宅第。保留完整,明、清两代建筑风格并存,是福州典型的民居建筑。
参考资料来源:三坊七巷官方网站-旅游景点
话说三坊七巷福州是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了解福州市最为出名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所谓的“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三坊七巷住过许多名人。就拿“光禄坊”来说吧。
这里曾经住过画家林有台;提学孙昌裔;以及诗人玄孙许良臣、许荩臣等。 光禄坊的风景也很不错,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胜。
光禄吟台西荔枝树下,原有石刻“鹤磴”,是纪念林则徐晚年放鹤处。还有清代大木构造、宽敞明亮的刘家大院(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末古朴木构房的黄任故居,高墙窄道的早题巷,明代石板铺设的老佛亭桥,都保存了明清建筑的特色。
在杨桥巷与南后街交界处有大作家“冰心”的故居。在她的散文名篇《我的故乡》中,留下了对故居情真意切的描述:“我记得在我11岁那年(1911年),从山东 烟台回到福州的时候,那时我们的家是住在‘福州城内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
这个住址,现在我写起来还是非常地熟悉、亲切,因为自从我学会写字起,我的父母亲就时常督促我给祖父写信,信封也要我自己写。这所房子很大,住着我们大家庭的四房人。
祖父和我们这一房,就住在大厅堂的两边,我们这边前后房,住着我们一家6口,祖父的前、后房只有他一个人,和满屋满架的书。那里就成了我的乐园……”。
可以看出女作家冰心对故居的留恋。如果三坊七巷没有魅力的话,她怎么会对这里有这么深刻的印象呢?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1.福州是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了解福州市最为出名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所谓的“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三坊七巷住过许多名人。就拿“光禄坊”来说吧。
这里曾经住过画家林有台;提学孙昌裔;以及诗人玄孙许良臣、许荩臣等。光禄坊的风景也很不错,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胜。
光禄吟台西荔枝树下,原有石刻“鹤磴”,是纪念林则徐晚年放鹤处。还有清代大木构造、宽敞明亮的刘家大院(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末古朴木构房的黄任故居,高墙窄道的早题巷,明代石板铺设的老佛亭桥,都保存了明清建筑的特色。
在杨桥巷与南后街交界处有大作家“冰心”的故居。在她的散文名篇《我的故乡》中,留下了对故居情真意切的描述:“我记得在我11岁那年(1911年),从山东 烟台回到福州的时候,那时我们的家是住在‘福州城内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
这个住址,现在我写起来还是非常地熟悉、亲切,因为自从我学会写字起,我的父母亲就时常督促我给祖父写信,信封也要我自己写。这所房子很大,住着我们大家庭的四房人。
祖父和我们这一房,就住在大厅堂的两边,我们这边前后房,住着我们一家6口,祖父的前、后房只有他一个人,和满屋满架的书。那里就成了我的乐园……”。
可以看出女作家冰心对故居的留恋。如果三坊七巷没有魅力的话,她怎么会对这里有这么深刻的印象呢?三坊七巷是福州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2.月二日,我和爸爸去游玩三坊七巷。
要说什么叫三坊七巷,指的是三个坊和七条巷。巷是什么?就是屋子之间的通道比街道窄,有的地方叫胡同,在福州也叫“弄”。
坊是什么?坊是人们的住宅区。 “三坊七巷”是由明砖清瓦构筑的传统街区,位于福州古城的中心。
它东临南街,西靠通湖路,南到吉庇路(巷)和光禄坊,北接杨桥路(巷)。历来是福州官绅、富豪和文化人较集中的住宅区。
自北而南的三坊的排列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的排列是杨桥巷、郎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我们先来到了郎官巷。
一进巷口,只见门牌上写着:郎官巷。来到郎官巷的二十号:严复故居。
进了门,我先去严复生平介绍室,津津有味地看起图片来。爸爸来了,说:“去看看别的吧。”
于是,我们去了严复故居的后花园。那里有一棵小杨柳,鸟儿在枝头歌唱,地上还盛开着喇叭花,一派生机,非常惹人喜爱。
水泥地上一口水井,一个石磨,房口有一个花门,窗子也是花窗,人在其中,就像回到了古代。 后来又来到了安民巷,安民巷还有一个故事呢。
以前,外国(古代的时候中国分为好多个国家)打到我们国家的附近,老百姓们都害怕极了。于是,外国派了一名士兵在这条巷门口贴了一张安民告示:老百姓,你们不要害怕,我们不会伤害你们的。
老百姓这才放心。于是,后人就给它起名字叫安民巷。
接着我们又准备去塔巷。走到塔巷得经过一条很弯弯曲曲的路,害得我都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这时突然下起了一阵倾盆大雨,把我去其他坊和巷的美梦浇灭了。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旅行。
3.深秋的福州,依然燥热。满街熙熙攘攘的红男绿女,涌动着俗世的欢乐。
满眼红红火火的标语旗帜,渲染着节日的喜庆。和儿子悠悠闲逛,不经意的在一条巷子前顿足,却见巷口是璀璨的花团锦簇。
抬眼望去,无边的幽深,各色仿古的招牌,隐约的小吃飘香。儿子说,这就是福州的名片——“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之一的三坊七巷! 节日的三坊七巷果然人潮如织。
沿着中轴线南后街向东西铺展开的“非”字型古老街巷在节日的喜庆里,有时光恍惚、梦里繁华之感。修葺一新的南后街仍尽力地保持着历史的风貌,原木本色的古民居毫不张扬,临街的店铺也透着家常的气息。
深褐色的木窗棂甚少华丽的雕饰。但如果你回眸历史,你的眼前会飘过一个个俊逸的身影,你的耳畔会回荡着一声声风雅的谈笑。
这时你便会觉得:这古朴的窗棂,有浓浓的墨香、诗意,有淡淡的空灵、隽秀,又有一些无法触摸的凝重。宛如一帧珍藏许久的艺术珍品,你只有细细的回味,才能品出个中滋味。
老福州的韵致,就在沿街的一方石头,一口小天井,一扇小窗中渗出来。温和醇厚,毫不张扬。
随着人流在南后街徜徉。在时空的交错中,我陷进了遥远的情境里。
街巷西边的“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依然透着士大夫阶层的威严厚重。而东边的“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则演绎着市井的朴素温和。
你随意拐进哪一条巷道,脚踩的都是方方正正的石板,举手触摸的都是洁白无瑕的高墙,抬眼望处都是窄窄长长的天空。这样的情景会令你顿生“梦里不。
我的家乡是有着“有福之州”的美丽城市——福州。
这里有三座著名的山:乌山•于山•鼓山,这三座山可漂亮了,乌山上的怪石嶙峋,林壑幽胜,天然形肖。景分山东、山西、山阴、山阳、山脊5路,36景最为奇,素有"蓬莱仙境"的美称。
于山上的万象亭、吸翠亭、补山精舍等。这些亭榭依岗峦起伏,隐约在松竹花卉之间,风景清幽,引人入胜。
鼓山是福州最有名的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坐上的鼓山的缆车,从高空往下望去,茂密的森林里不时还会传来鸟的叫声,美不胜收! 我的家乡在福州,我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这可是个有福之州,它的变化可用八个字来形容“日新月异,翻天覆地”。一撞撞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就像一座座高岭,高楼的玻璃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
那平坦、宽阔的水泥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车辆川流不息,一辆辆飞驰而过,卷起一阵风。
到处绿树成荫,美丽极了! 三坊七巷是我们这里最有名的建筑了,给你介绍介绍吧!“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还有哦,以前的福州人民过的日子比现在差多了:现在的人们有电脑玩,有电视看,有照相机可以照相,有电话打.可是以前呢,人们有一台电话就不错了,而且还是有钱人家才能用得起的。
老师说,以前的电话不像现在的那样,电话线直接插到插座里去就可以了,是要从供电局把线从哪里牵过来,按米算钱。而且以前的传达室是用来叫电话的,不是有电话了接一下就好了,是要传达室的人跑来叫:某楼某房间的某某某,你有电话。
有电话的人要从楼上跑下来接电话,有的时候来不及跑下来别人的电话就挂掉了,很麻烦!以前的电话都只是在单位宿舍的传达室里有,接是不要钱的,但看管的人会把盘面锁起来,只许接,不许打。 我的家乡——福州在一天天地发展,在一天天地进步,我相信它必定会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谢谢采纳感谢我把~。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