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反省文言典故(中国古代有关反省的名言及实例)

反省文言典故(中国古代有关反省的名言及实例)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10-23 04:42 浏览:1 次

1.中国古代有关反省的名言及实例

个人理解,“反省”就是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

那么从这个角度选择,我找了几个古代名言、俗语和相关的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反省”的中国古代名言及故事 一、名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长歌行》 【同义的名言】: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

—— 何逊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孟郊 故事:【明·张岱《课儿读》典故】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句格言采自古诗汉乐府《长歌行》,原诗是这样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可以看得出来,最后这两句乃是全诗的结语,是诗人作诗咏叹的主旨所在。诗中借园中葵春天茂盛秋天衰败的形象,来比喻人生少壮时的美好和老大时的凄惨;以及用河水东流不返来比喻时间的流逝,不会为一个人而留住,都只是为了最后这两句警言。

二、名言: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 故事:【《世说新语》“周处知错就改”的故事】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

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

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

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三、俗语:“一山还比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上有人” 故事一【“年少轻狂”的苏东坡 】 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婉转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故事二【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

清代名医,四大温病学家之一。 叶天士曾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

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

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故事三【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

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

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四、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 故事:【胡适“日省”的故事】 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重量级人物胡适,后来还担任过北大校长,这位位博学多才、学贯中西、文史哲兼通、著作丰富的大学者从小就接受了母亲让他“日省”的教育。

胡适出生在安徽绩溪一个世代经商的家庭里。在年仅两三岁时就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学写方块字,背诵《三字经》、《千字文》,三岁后入家塾。

但是很不幸的是,父亲在胡适不满五岁时便因病去世了。此后便由母亲冯顺弟担负起教育胡适的重任。

胡适的父亲胡传是一位仕官学者,两人夫妻感情一直很好,冯氏受丈夫影响很深,她十分敬佩丈夫的人品和学问,丈夫在世时教给她不少古文知识,如《论语》以及其它一些几世流传下来的经典书籍。冯氏常常用丈夫教给她的道理和知识学以致用,用来教育儿子,特别是用《论语》等教育孩子要学会日省自律。

南方的冬天其实并不比北方暖和,相反由于屋里没有北方那样的炕要比北方冷很多。胡适的家乡绩溪上庄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冬天来临时,就非常的冷。

这时候,早上起早去上学,小胡适就不太愿意了,因为被窝里实在是太暖和了。 有一天早上,窗外刮着呼呼的大风,院子里和路上可以说是滴水成冻,7点半已过,小胡适还躲在被窝里,整个脑袋像一只小乌龟样缩在被子里。

母亲在外屋做好了早饭,就喊:“适儿,该起床了,吃早饭了,吃完了上学去?”母亲喊了半天,见胡适没反应,就进屋掀开胡适的被子,对他说:“儿子,该起来了,再不起来,上学就来不及了。

2.关于反省的古文名句有哪些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出自先秦:荀况《荀子·劝学》白话文释义: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不会有过错了。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白话文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里仁》白话文释义: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春秋孔子《论语·述而》白话文释义: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好的地方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地方,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5,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季氏篇》白话文释义:孔子说:“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动,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

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义而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种话,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

3.求三篇关于反省的名人故事,谢谢了,要故事哈

周处除三害 周处(236年~297年),字子隐。

东吴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周处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为了改过自新去找名人陆机、陆云,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功业更胜乃父,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

吴亡后周处仕西晋,刚正不阿,得罪权贵,被派往西北讨伐氐羌叛乱,遇害于沙场。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

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

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

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4.有关反省的中外名人小故事

最佳答案 1、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2、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3、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4、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5、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6、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

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5.有关反省的事例或者范文

原发布者:李鹏亚

关于反省自己的例子【篇一:关于反省自己的例子】1.春秋战国,楚庄王继位后整日吃喝玩乐,不理朝政,后有一个大臣进谏,希望楚庄王能成为明君,并把庄王比作山上的一直奇鸟,鸟虽大,但终日听不到它叫.楚庄王听后,说,此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楚庄王勤于朝政,终成五霸之一.2.拿破仑小时候不学习,因身材强壮,经常以武力逼他哥哥替他写作业,后来他哥终于忍受不了拿破仑,说,你只不过是比我强壮一点而已.这句话极大的刺激了拿破仑,从此非常努力的学习,后来考入法国最棒的军事院校,29岁时就成为炮兵准将,日后更是驰骋欧洲,所向披靡.3.李白小时是个公子哥,一日见到…就是铁杵磨成针那个典故,这例子虽老,但很典型啊.【篇二:关于反省自己的例子】不肯反省,也因为不肯坦然面对过失.犯了错,只想到遮掩,遮掩的方式很多,诸如狡辩,诿责,抱屈,怨天尤人,避免再提,说别人还不是这样.总之没有勇气面对.原来人之意识常是对外的,总是把意识投向我以外的人和物身上,而很少会反身自问,例如我们很容易批评其他人,某某做得不对,某某是坏人,总是在品评他人时,遗忘了自己.相关信息上有个「归因理论」,就是指人普遍有「防卫归因」(defensiveattribution)的情况,个人常把成功归诸於自身内在之特质,而把失败归之於外在客观环境.与别人发生冲突时,倾向将过错归咎他人,以保护个人的「自我尊严」.结果令自己无法有「自知之明」.道德之困难原来在於肯自我反省,肯承担责任,不诿过於人,不诉外在环境.再者,在现代社会中,不少人对自

反省文言典故

相关推荐:
  • 仙露琼浆(仙露琼浆什么意思)
  • 盗将行(盗将行后面的故事)
  • 战国30个典故(急求30个春秋战国成语典故)
  • 静以修身(静以修身的故事)
  • 清虚宫铃铛典故(西游记中紫金玲的三个铃铛可放出什么)
上一篇:批发零售行业(批发零售行业的会计怎么做账) 下一篇:斤的拼音和组词_词学习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深雪典故(关于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中一字的的典故)
三成语典故(三个成语典故)
水缸图案典故(周颠画桶是什么典故)
儒林外史的(《儒林外史》中有哪些经典故事?)
慈孝典故广西(慈孝故事简短)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0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