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居胥山第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是在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是年,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击。而此前,匈奴仰仗自己的铁骑之雄鸣镝之利屡屡犯边、劫掠中土。
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率几十万雄兵,分两路横渡大漠追歼匈奴。霍去病率兵突入匈奴腹地2000余里,与匈奴左贤王遭遇,霍去病斩首七万余,而后乘胜挥军北进,直到大漠深处的狼居胥山。到此山下,强敌远遁,放眼四顾,悲风扬沙。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封狼居胥”成语即来源于此,以此作为对将军们最大战功的旌表。
“封狼居胥”不仅象征着功绩,也是对自不量力者最大的讽刺。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崛起,南方汉族政权偏安一隅无力统一,但当时南朝的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他听了王玄谟的北伐计划后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之意。”话说的很大,实力却着实不济。元嘉27年,刘宋王朝的北伐一败涂地。强敌北魏一直追到长江北岸的瓜步,京师震动,刘宋几乎亡国。后人在提起这段往事时,对宋文帝的牛皮多有嘲讽和不屑。辛弃疾词中写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唐朝,李靖、李绩破突厥的轻骑快马在它山脚下驰过;侯君集灭吐谷浑的大军在这里扎营。唐人的诗歌里,也回响着狼居胥山的万古悲风:“何问狼居胥,执戟夜急行”、“狼胥山前秋风紧,黄沙漠漠起塞声”。
洪武二十一年,明太祖拜蓝玉为大将军,率师15万北征蒙古,他认为“肃清沙漠,在此一举”,因此要求蓝玉勿失时机,必须成功。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畏惧中华,远远北逃,躲到了捕鱼儿海(今中国与蒙古交界贝尔湖),但被蓝玉发现。是日正值风号沙飞,元军毫无戒备。蓝玉伺机率大军奔袭敌营,元军大败,杀其太尉蛮子,元皇帝及太子带领随从数十人仓皇北逃。蓝玉以精兵追之,脱古思帖木尔的次子地保奴、妃、公主以下百余人及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俘获男女七万七千余人,缴获大量宝玺、符敕金牌、金银印诸物及马驼牛羊十五万余,销毁敌军械不计其数,彻底摧毁北元职官体系,又破哈剌章营,获人畜六万名震天下。明太祖闻之大喜,诏令嘉奖,封凉国公。(自脱古思帖木儿死,蒙古内部就开始陷入了连绵不断的内讧之中,其间虽然有过几次统一,但对明朝始终未能构成倾覆性威胁。)
之后又有明太宗(成祖)朱棣五征蒙古。朱棣追击蒙古败军至狼居胥山下,杀青牛白马祭告天地,然后勒石记功凯旋还朝
诗词
《 》 辛弃疾:“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燕王喜是燕昭王的子孙,喜欢用一些莫名其妙的新思想武装起自己的猪头。邯郸被围后不久,他派去赵国的国际观察员“栗腹”回来对他说:“我奉大王您的命令,带着五百斤黄金慰问了刚刚脱离战争恐怖威胁的邯郸。呦,那里可真是一个人道主义危机重灾区啊。赵国的壮者都在长平之战死光光了,余下的孤儿还都是半熟少年。这正适合我们去殴打他们啊!”
燕王喜是个没事找抽型的领导,站起来吆喝道:“我命令,派出倾国兵马六十万,战车两千乘,以三分之二主力南下,直压赵城邯郸,以余下三分之一北上,分攻赵国北地代郡。”
燕国大夫将渠闻讯,禀忠进谏,他揪着燕王喜的BP机链子——也就是黄金大印上的带子,学名绶带,另一头拴在腰上的,像BP机链子那样——带着哭腔说:“大王,大王不要用这印章发布命令啊。您刚给人家送了五百斤黄金缔结盟约,转眼又翻脸无情,这不是高贵的行为,属于没事找抽。”燕王喜更为光火,一脚把他踢开。
将渠倒地垂泪说:“我这不是为自己,是为大王打算呀!”
公元前251年,燕将“栗腹”以四十万大军进围赵国,攻打河北柏乡地区的鄗邑。大敌当前,赵孝成王左思右想,只好决定重新起用老将军廉颇。
自从被革职回家以后,廉颇一直闭门不出。他的门客见其失势,连招呼都不打,就争先恐后地逃离了廉府。此次廉颇重新被任命为大将,这些门客又全回来了。廉颇哭笑不得地对他们说:“诸位既然已经走了,就不必再回来喽!”门客们对他说:“唉!您的见识怎么这样短浅呢?天下人都是为了利益而交往,阁下有势,我们就乐意来跟着您;阁下无势,我们就只得离开您,这是世上的真理呀,您有什么好埋怨的呢?”廉颇听了,仰天长叹说:“喔靠!有势和无势,就是不一样哈!”
面对燕军进攻,廉颇作了具体分析,认为燕军没有重大战争经验,燕将属于低能之辈。因而,他建议赵王征调全国15岁以上壮丁,编成新军以抗燕人(老的军都死光了)。
廉颇的救兵抵达鄗邑,燕将栗腹正在鄗邑城墙下做功课呢(用临车、冲车这些东西攻城)。临车类似鸟巢,挑起十几米高,获得制空权,从头顶射击城上守军;冲车则从底下撞击城门。栗腹好像一个做外科手术的大夫,正忙着从头上到脚下收拾鄗邑,廉颇援兵的先头部队过来了。
栗腹觉得,做手术不如门诊直接来钱快,于是他让医师护士们都从手术台上下来——燕军主力遂从无利可图的攻城战斗中撤出——转身攻击赵军先头部队。赵军先头部队一触即溃,似乎不堪一击。栗腹大喜,发令追击——让这帮医师护士们拼命追击这帮病人。燕军举着手术刀追得正猛呢,突然遭遇廉颇的大批伏兵钳攻。栗腹狼狈万分,左冲右突,一场激战,遭受歼灭性打击,战场上丢下了很多听诊器和压舌片。
栗腹率领残兵败将北遁,廉颇紧追不舍,将其“阵斩之”。栗腹所部四十万大军,被廉颇八万“大破之”。这就是燕赵著名的鄗之战。廉颇因功受封信平君,代理相国事务。廉颇达到了他个人事业的辉煌顶端。
不久,赵孝成王死了,新王赵悼襄王不喜欢廉颇,命令廉颇就近向乐乘交出兵权,由乐乘接替廉颇职务。
廉颇愤怒之下,竟攻打了乐乘。乐乘抵挡不住,一走了之。廉颇也不好意思再留在军中了,只得奔往魏国避难。魏国人虽然对廉颇以礼接待,但也并不重用。后来赵国的赵悼襄王顶不住秦军的攻势,有意重新任用廉颇,遂派使者前去探看。
廉颇这时候已经老了。满头白发来偏早,到手黄金去已多。但他还想报效祖国,于是对着赵国使者狼吞虎咽,一顿吃了一斗米,十斤肉(相当于林黛玉一个月的伙食),然后披甲上马,以示英勇不减当年。使者回去以后,被一个叫郭开的坏小子用黄金堵住了嘴,竟汇报说:“大王,廉颇老将军还是很能吃的,但是吃得多,拉得也快,一会儿上了三次厕所。”
赵悼襄王觉得廉颇老矣,遂叹了口气,不复招用。
廉颇在魏国等得花儿都谢了,饭儿都凉了,也不见招用。这时候,楚人闻其大名,偷着把他挖走。廉颇到了楚国,工作开展不利,史书说他“无功”。可能是对外折腾了几次,但没有战功。廉颇常常以为楚卒赶不上赵卒之强,发出“我思用赵人”的感叹,最后终老于楚国,安葬于当时楚国的都城寿春郊外,至今有墓。在廉颇的遗梦中,一定常有邯郸的月色,清辉一片,大如白马。
“廉颇老矣”这句话出自宋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历史典故如下:
在廉颇年老居住在魏国的时候,赵国被秦国入侵苦不堪言,赵王想起了廉颇,但又不知道廉颇现在还能不能征战沙场,就派了个人去考察一下情况。而廉颇的仇敌郭开,正是这人搞得廉颇被免职,他怕廉颇再度得到重用,就重金收买了这个人。
当时廉颇正在魏国,听着祖国被秦国侵略的消息,廉颇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恨不得早日回到赵国去,帮助赵国击退敌军。当廉颇看到赵王派来的使者的时候,欣喜若狂,就准备了酒席来为使者接风,廉颇带着这使者进了屋,两人不停的喝酒聊天,交谈甚欢,这期间廉颇心情大好。
为了表示自己身体健壮就连着吃了一斗米和十多斤的肉。饭后,使者拿来了宝马、盔甲,廉颇穿上盔甲,骑上战马,特意在使者前面展示自己功夫。使者走了,廉颇望着远行的车马,心里还很开心,对于自己的表现很是满意,觉得自己肯定能够再次回到赵国。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一个阴谋正在等待着他。使者回到赵国之后,对着满目期待之色的赵王这样说:“廉颇将军虽然年老了,但还是很能吃,只是在与臣一起吃饭的时候上了三次茅房。”赵王听后只能感叹“廉颇老矣”,就不再任用廉颇。
廉颇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历史人物,他一生精忠报国,一心想着为国效力,老来失势的廉颇一人旅居魏国,赵王虽有心重新重用廉颇,但是奈何小人作祟,最后廉颇还是没能回到赵国,只留下了“廉颇老矣”的千古悲叹,让后人感叹年华易逝,青春不再。
扩展资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
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老矣
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生於阿鄄一带,曾和魏国将军宠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深感自己的本领不如孙膑,怕他超过自己,就派人将他召到魏国,施以膑刑,即将他的膝盖骨剔掉,使他因此致残.想让他从此隐居,不在出外活动.
指导田忌赛马
一次,齐国派使臣到达魏国,孙膑以刑徒的模样暗地里会见了使臣.齐国使臣认为他是个奇才,便偷偷地将他运回齐国.齐国将领田忌以宾客的高等礼遇待他.田忌常与齐国的诸位王公子弟赛马赌胜,且赌金甚高.他对田忌说:"将军这次押上重金,我能让将军得胜."田忌非常信任他,便押上千金,等到开赛前,孙膑说:"您用自己的下等马和齐威王的上等马赛,用自己的上等马和他的中等马赛,用自己的中等马和他的下等马赛."结果一负两胜,赢了齐威王一大笔钱.以往比赛,田忌都输给了齐威王,这次齐威王对田忌突然赢了自己感到奇怪,就问他用的是什麽办法.田忌借机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孙膑询问兵法,发现他果然是一位奇才,就拜他为军师.
桂陵之战
西元前353年,魏国派庞涓率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今属河北),赵国向齐国求救.齐於是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去援救赵国.田忌的意见是率军直趋邯郸,孙膑却说:"欲使杂乱的结子解开的人不会去生拉硬拽;欲劝阻别人打架的人不会去参与搏击.避开其强势,直接攻击其空虚部位,利用形势迫使他们不得不停止,则自然便解决了.现在魏国和赵国互相攻打,精锐部队必然都在外面战斗,而留在家里的都是些老弱残兵.将军不如率领军队直接攻打魏国首都大梁,那麽魏国必然撤军自救.这样我们便一举解了赵国的围而且也坐享魏国疲惫之师的利益."田忌听从了他的建议,魏国果然撤军邯郸,回来救大梁.齐军在庞涓回师必经之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伏兵截击.田忌听从了他的意见,结果将魏军打得大败."围魏救赵"变攻坚为击虚,变被动趋战为以逸待劳,变击敌有备为出其不意,比直趋邯郸参战确实高明得多.
马陵之战
西元前369年,魏国与赵国联合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以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仍采取攻其必救的战法,率军直趋大梁,迫使攻韩魏军回救.与桂陵之战不同的是,魏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兵10万,东出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不但决心击败齐军,而且确定了乘势吞并莒地的战略意图.孙膑认为,魏军强悍骁勇,轻视齐兵,应因势利导,示弱避战,於是采取退兵减灶的办法,引诱魏军追击.庞涓果然中计,率军紧追,后见齐军逐日减灶,更以为齐军逃亡减员严重,就索性丢下步兵,以轻车锐骑兼程追赶.齐军将其诱至今山东剡城附近的马陵道伏兵以待.此处山峦起伏,道狭地险,适於伏兵.因长途追击而疲惫不堪的魏军进入齐军伏击地域后,齐军万箭俱发,魏军大乱,庞涓智穷兵败,自杀而死.
历史典故一:秦二世的时候,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二世问他说:“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赵高说:“这是一匹马啊!”二世说:“丞相错了,把鹿当做马了。”
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啊!(如果)陛下认为我的话不对,希望(陛下允许我)问一问群臣。”群臣之中一半说是鹿,一半说是马。在这种情况下,秦王不能再坚持自己的看法,只好顺从赵高的说法。
历史典故二: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
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扩展资料:
指鹿为马的启示:
1、不可以颠倒黑白,也就是不可以指鹿为马。
即使取得了一时的成功,但是终究也逃不过事实的评判。虽然赵高在朝堂之上赢得了很多官员的赞同,但是却是权力逼迫所致,在赵高失去权力之后,那些曾经认同他指鹿为马说法的官员便不再支持他。
2、为了一己私欲,颠倒是非黑白是会遭到报应的。
赵高在害死了秦二世胡亥之后,正准备登上皇位,但是文武百官却不在支持他,使得赵高只得将皇位传给赵子婴。在最后,赵子婴使用计谋将赵高骗到宫中,令宦官韩谈一刀杀了赵高。赵子婴登上皇位之后,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列赵高的种种罪名,令赵高遗臭万年。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指鹿为马
金蝉脱壳
jīn chán tuō qiào
成语典故: 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二折:”便使尽些伎俩,千愁断我肚肠,觅不的个金蝉脱壳这一个谎。”
成语例句: 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终于在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死于军中。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诸葛亮在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姜维遵照诸葛亮的吩咐,在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他带着灵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马懿派部队跟踪追击蜀军。姜维命工匠仿诸葛亮摸样,雕了一个木人,羽扇纶巾,稳坐车中。并派杨仪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旗鼓大张,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
齐王猎峱
峱山的来历奇特。这里有一段“齐王猎峱”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期,青州西部淄河南岸的稷山附近,出现了一种形状奇怪的野兽,相貌狰狞,十分凶残,白天躲在山坳里,夜晚出来偷吃猪羊,糟践庄稼,闹的百姓不得安宁,他们上书请官府来打。在京城临淄的齐王知道后,便带上兵将亲自来剿杀怪兽。齐王在山顶上指挥,天黑前叫人埋伏在庄稼地里,约好发现怪兽点火为号,一齐出动,将怪兽一网打尽。天交三更时分,那群怪兽不知有埋伏,又出来祸害百姓。兵将们从四面包围过来,远的用箭射,近的用刀砍,杀了半天,怪兽都被消灭了。天明后,发现稷山的南边和北边各多了一座山。北边的一座像是牛的形状,后来人们就把它叫做“牛山”。稷山东边齐王指挥猎峱的那座山,后来人们就叫它“行围山”,南边的那座山和怪兽的形状差不多,马不像马,牛不像牛,虎不像虎,猴不像猴,样子很不好看。文人们便用一个犬,一个丑,一个山,造了这个“峱”字,从此,那座山就叫了峱山,峱3来历纯属民间演义,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的故事听,不足为信。
典故
因为两千五百年前的峱山风景优美,又离齐国京城不远,峱山自然就成了王公贵族的游乐场,从国君到大臣,都经常到峱山来游玩。据说齐桓公“礼贤下士纳宁戚”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因为有了这桩美谈,峱山一旦与齐桓公有了联系,成为古代名山也就成了峱山的历史必然。
据《东周列国志》记载:齐桓公征伐宋国回来时,从峱山下经过,正好碰上卫国的贤士、满腹经纶的宁戚,戴着破斗笠光着脚,赶着牛车,敲着牛角,唱着那首讽刺时政的《饭牛歌》也从这里经过。宁戚唱道:南山粲粲,白石烂烂,中有鲤鱼,长尺有半。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褐单衣适至,从昏饭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听出了歌中的不满情绪,便向前去询问,宁戚显得很傲慢。齐桓公就叫人把他绑起来,并说要砍他的头,可宁戚一点也不害怕,在对话中齐桓公觉得这个人很有才能,遂转怒为喜,这时相国管仲又极力保荐,求贤若渴的齐桓公便把宁戚带入宫中,后拜宁戚为大夫,与管仲同参国政。宁戚不负众望,在治理国家中显示了非凡的才能,特别是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他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使得齐国的农业蒸蒸日上。峱山便与“礼贤下士”的故事一起名扬四海,流传千古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汉王元年(前206),弃楚投汉。
先为管理仓库的连敖,继因夏侯婴荐举而升治粟都尉。屡与萧何接谈,被视为奇才。
自度不会被刘邦重用,乃不辞而别。旋被萧何追回,恳切荐于刘邦。
七月,被拜为大将。受任伊始,即剖析天下形势,陈说刘项短长,为刘邦定下东征方略。
二年五月,收集彭城之战后大败而归的汉军余部,与刘邦会于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率兵阻击楚追兵,汉得以重振旗鼓。
其后,独当一面,开辟北方战场,为灭楚兴汉做出巨大贡献。八月,以佯作正面进攻、实则翼侧偷袭的战法,破魏军,俘魏王豹(见韩信破魏之战)。
后九月击代,擒代相夏说。三年十月井陉之战,背水设阵,歼灭赵军,杀代王陈馀,获赵王歇。
其“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史记·淮阴侯列传》)的大胆决策,是“知己”而用兵的典范。四年十月,袭齐,进克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
继在潍水之战中,采取壅堤堵水、佯败诱敌、半渡而击等战法,大败齐楚联军,杀楚将龙且,擒齐王田广。平定齐地后,自请为齐王,致刘邦疑忌。
犹一心侍汉,断然拒绝项羽使臣及部下谋士劝其三分天下,鼎足而居的游说。五年十二月垓下之战,指挥汉军聚歼楚军。
是月,被刘邦夺去兵权。一月,由齐王改封楚王,都下邳(今江苏邳州南)。
汉高祖六年,被诬谋反,械缚至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因无实据,贬为淮阴侯。从此怏怏不乐,称病不朝。
十一年一月,被人告发与谋反的陈豨相勾结,为吕后、萧何诱杀于长乐宫。韩信自言用兵“多多益善”,实则“择人而任势”(《孙子·势篇》),因势用兵,以兵造势,故能出奇制胜,战必胜,攻必取。
谙熟兵法,娴于军务,曾与张良一道整理古代兵家著述,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 楚汉战争一结束,韩信被改封为楚王。
汉高祖六年(前201)十月,刘邦再次采用陈平计谋,诱捕韩信。十二月,将韩信贬为淮阴侯。
韩信郁郁不得志,称病不参加朝廷活动。汉高祖十年(前197)九月,刘邦宠臣陈豨反叛,自立为赵王,劫掠赵、代属地。
刘邦用羽檄征召天下兵士,并亲自率兵征讨陈豨。韩信一向与陈豨交情不错,于是称病在家,不听从刘邦诏令,暗地里派人去向陈豨联络,谋求里应外合,并准备与家臣乘夜伪称诏令大赦诸官罪犯和奴役,发兵袭击吕后和太子。
当时韩信舍人得罪了韩信,韩信想杀掉他。舍人弟怀恨在心,向吕后告发韩信谋反情况。
吕后想召韩信,又担心他的党羽作乱,便与丞相萧何商讨计策,将韩信抓了起来并斩杀于长乐宫钟室,还灭其三族。韩信最初是被萧何推荐给刘邦的,现又是萧何将其骗入宫的,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举案齐眉”就是东汉贤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四大丑女之一)的故事。相传孟光随梁鸿至吴地为人佣工。梁鸿归家,孟光每为具食,举案齐眉,以表示对丈夫的敬重。但这位贤妇的模样却“粗陋无比”,“肥丑而黑”,能“力举石臼”。据说梁鸿未婚前,就名气很大,许多人家都要把女儿嫁他,他都不答应。孟光未嫁时,有人给她做媒,她都不肯嫁,说是“必嫁梁鸿”。
夫妇婚后第七天,孟光就脱去新娘绮罗之服,换上粗布衣衫,操持家务。后随梁鸿抛弃孟家的富裕生活,隐居霸陵山中,男耕女织,吟诗弹琴,夫妇唱和,过着清贫而和谐的生活。
【成语】 【解释】: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
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出处】:元朝·关汉卿《谢天香》第二折:“便使尽些伎俩,千愁断我肚肠,觅不的个金蝉脱壳这一个谎。”
【拼音】:jīn chán tuō qiào 【拼音码】:jctq 【近义词】:缓兵之计、瞒天过海 【反义词】:瓮中捉鳖 【歇后语】:诸葛亮借东风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用掩人耳目的手段。 【英语】:disappearance act from an entangled situation 【常用程度】:3/3 [编辑本段]【拼音】 jīn chán tuō qiào [编辑本段]【出处】 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二折:”便使尽些伎俩,千愁断我肚肠,觅不的个金蝉脱壳这一个谎。”
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编辑本段]【例子】 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的法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编辑本段]【原文】 存其形,完其势①;友不疑,敌不动。
巽而止蛊②。 [font id=Mark style="COLOR: #ff0099; BACKGROUND-COLOR: #fff0ff"]【注释】[/font] ①存其形,完其势,保存阵地已有的战斗形貌,进一步完备继续战斗的各种态势。
②巽而止蛊:语出《易经·蛊》卦。蛊,卦名。
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艮上)。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为刚,为阳卦;巽为风为柔,为阴势。
故“蛊”的卦象是“刚上柔下”,意即高山沉静,风行于山下,事可顺当。又,艮在上卦,为静;巽为下卦,为谦逊,故说“谦虚沉稳”,“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
此计引本卦《彖》辞:“巽而止,蛊。”其意是我暗中谨慎地实行主力转移,稳住敌人,我则乘敌不惊疑之际脱离险境,就可安然避过战乱之危。
“蛊”,意为顺事。 [编辑本段]【按语】 共友击敌,坐观其势。
尚另有一敌,则须去而存势。则金蝉脱壳者,非徒走也,盖为分身之法也。
故大军转动.而旌旗金鼓,俨然原阵,使敌不敢动,友不生疑,待己摧他敌而返,而友敌始知,或犹且不如。然则金蝉脱壳者,在对敌之际,而抽精锐以袭别阵也。
如:诸墓亮卒于军,司马懿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向懿者,懿退,于是仪结营而去。檀道济被围,乃命军士悉甲,身自(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惧有伏,不敢逼,乃归。
[编辑本段]【计囊】 金蝉脱壳的本意是:蝉在蜕化变质时,本体脱离皮壳而出,只留下蝉蜕挂在枝头上。此计运用到军事上,是指通过伪装设法摆脱敌人,撤退或转移到安全、预定地区,以实现本方真正的军事意图。
这种撤退、转移的方略,不是惊慌失措、消极的逃跑主义,而是稳住对方、保留形式、从中抽走内容,使自己脱离险境。清咸丰年间,咸丰帝死后,懿贵妃为了摆脱肃顺亲王的阴谋,在回京城的途中,使用“金蝉脱壳”计,与宫女互换衣装,让宫女穿上她的行装,自己扮成宫女模样,骗过所有人员,然后悄悄地雇车,急促地回到京城,在朝廷百官前,传示皇帝玉玺,使她的儿子载淳顺利地继承了皇位,并将随后赶到的肃顺等人治罪。
[编辑本段]【解析】 认真分析形势,准确作出判断,摆脱敌人,转移部队,决不是消极逃胞,一走了事,而应该是一种分身术,要巧妙地暗中调走精锐部队去袭击别处的敌人。但这种调动要神不知,鬼不觉,极其隐蔽。
因此,一定要把假象造得有逼真的效果。转移时,依然要旗帜招展,战鼓隆隆,好像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阵势,这样可以使敌军不敢动,友军不怀疑。
檀道济在被敌人围困时,竟然能带着武装士兵,自己穿着显眼的白色服装,坐在车上,不慌不忙地向外围进发。敌军见此,以为檀道济设有伏兵,不敢逼近,让檀道济安然脱离围困。
檀道济此计,险中有奇,使敌人被假象迷惑,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蝉越过漫长的冬伏期后,从地底下爬出来,通体土黄透亮,雅称“金蝉”。
金蝉爬上树干或树枝,静静地歇着,开始蜕变。金壳背部裂开一条缝,新生蝉从缝里爬出,蝉翼丰满后飞走;金壳依然在枝头摇曳,不站近看,不知道新蝉已经飞走,这就是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用来指人,是一个比喻,指在危急关头,设法从某种境地脱身,脱身时,留下种种伪装,制造没走的假象,其实,人早已走了,因为有伪装和假象,他人还以为没有走。这实际是一种分身计,一种逃遁计。
按语似乎很注重作为分身计的金蝉脱壳。与友军联合作战时,偷偷溜去,打败另一处的敌军以后,再回到原来的阵地。
在走脱的时候,“敌不敢动,友不生疑”。这种招式,着实高明。
作为逃跑手段的金蝉脱壳,在历史上与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毕再遇、孙坚、祖茂等人从敌军的控制或追击下逃脱都用的这一计谋。
“空城计”中的典例中,公子元从郑国撤退时,为了防止追击,令营帐不拆,旗幡不动,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夜间溜出郑国领土,也是一出相当出色的金蝉脱壳戏。 要从某种危险境地逃脱,又不被纠缠,不被追击,金蝉脱壳的确是妙计。
脱逃时不会被发现,等被发觉时,敌对势力已经鞭长莫及了。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但走有多种走法,金蝉脱壳为走计之上计。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8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