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巫山路典故(能否跟我说说巫山神女的典故啊)

巫山路典故(能否跟我说说巫山神女的典故啊)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10-18 09:29 浏览:1 次

1.能否跟我说说巫山神女的典故啊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巫山女神,也称巫山之女。

传说为天帝之女,一说为炎帝(赤帝)之女,本名瑶姬(也写作姚姬),未嫁而死,葬于巫山(在今四川、湖北两省边境,东北一西南走向,高1000余米)之阳,因而为神。 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梦与女神相遇,女神自荐枕席,后宋玉陪侍襄王游云梦时,作《高唐赋》与《神女赋》追述其事。

神女为“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美貌仙女。此后,“巫山神女”常用以比喻美女,“巫山云雨”、“阳台梦”遂成为男女欢好之典,千古付诵。

神女瑶姬,是王母娘娘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她心地纯洁,相貌美丽。王母娘娘特别疼爱,把她当成一颗掌上明珠。

可是,瑶姬偏偏人小心大,多思好动,就像云中的雁,关不住。她嫌屋里闷,常悄悄出门,到那瑶池旁去看荷花,攀上蟠桃树去摘星星,有时候,还偷偷在天河里游水呢。

这些事传到了王母娘娘耳朵里。王母娘娘就劝阻女儿,可又没办法,怕说轻了,她笑;说重了,她噘嘴。

一天,王母娘娘心里烦,就出南天门来散心,恰好碰上瑶姬正拨开白云朝下边望哩。王母娘娘一见,气得直冒火,说:“天上任你玩,也就算了,怎么看起下界来,那会污了你的眼,别看!” 瑶姬不信,瞪起大眼,指着下边飞的白鹤说:“这鹤洁白如玉,天上哪有?我要像它一样,到处飞,到处走,看看下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王母娘娘见她动了邪念,更火了,大声喝道:“不要胡思乱想,快回禁宫去!” 瑶姬从没见过妈妈发这么大脾气,感到委屈,又不服气,她横下心,往白云下边就跳。

王母娘娘急忙伸手把她拉住,勉强压住心头火,将冷脸换成热脸,开导说:“下界苦海无边,你是金枝玉叶,千万下去不得!” 瑶姬越发觉得稀奇,就干脆坐在云头上,朝下细看,果然看见人们大多是住的茅屋,吃的糠菜,穿的破衣烂衫。她叹气说:“是真苦啊!” 王母娘娘一听,暗暗高兴,又说:“还是天上好,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绫罗绸缎……” 不料王母娘娘越说,瑶姬却越觉得刺耳;王母娘娘越比,瑶姬越不好过。

她一狠心,拿定了主意:到下界去!王母娘娘扭她不过,心想:男大当娶,女大当嫁,也许是想去找女婿哩,不妨将计就计。于是,就嘱咐女儿到东海龙宫去走一趟。

东海龙王早就打过瑶姬的主意,也向王母娘娘求过婚。只是当时瑶姬还小,没有说定。

眼下见她来作客,格外殷勤。 东海龙王陪着瑶姬进龙宫,走到哪里,哪里的海水就向两边分开,成了水晶巷子,通明透亮,看得见里边的鱼虾游来游去,水草轻轻的摆动;还有各种珊瑚、贝壳,把瑶姬的眼睛都看花了。

进了后宫,她觉得格外亮,原来到处挂着夜明珠,一串串,一溜溜,小的像星星,大的像月亮。东海龙王请瑶姬坐进黄金交椅,让人把琼浆玉液放在玛瑙桌上。

他亲自斟酒,恭恭敬敬地说:“为仙女接风,请!请!” 瑶姬见座上再没有别人,心里怦怦直跳。东海龙王暗暗靠拢她,献殷勤地说:“门当户对,美女少年,天生的一对儿。

王母娘娘让你来,不是明明有意吗?” 瑶姬一听,脸“刷”地红了,晓得是中了圈套,一气之下,离开了龙宫,连天上也不回去了,直奔人间。她来到巫山下,碰上很多的人,拄着讨饭棍,提着破竹篮,挽着老的,背着小的,哭哭啼啼,往外逃难正想上前打听,忽见上空乌云滚滚,狂风呼啸,有十二条孽龙正在兴风作浪。

它们一瞪眼,就是一道闪电,使人的眼睛发花,站不住脚;一声吼叫,就是一声炸雷,使房倒屋塌,村庄成了废墟;一个翻身,就是一阵大暴雨,使山洪暴发,淹没了田地,打翻了行船。瑶姬看着,心想:这不都是东海龙王的属下吗?怎么能这样猖狂,随便害人! 瑶姬赶紧驾云,靠近那些孽龙,好言好语,劝说它们回东海里去。

孽龙听到空中有说话的声音,抬头一看,只见白云驮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它们说:“黄毛丫头,你懂啥,别多嘴!我们高兴怎么玩,就怎么玩,碍你的什么事?”一边说,一边闹腾得更凶了。

瑶姬再也忍不住了,从头上轻轻拔下了一支碧玉簪,朝着十二条孽龙一挥,一道闪光之后,立刻风停雨住,云散天开,十二条孽龙全死了,坠落到地上。 可是孽龙死后还害人,它们的尸体变成了十二座高山,就是巫山,挡住东去的江水,这里便成了一片海洋。

百姓们还是不能安居乐业。瑶姬看到百姓受苦,不忍离开他们,也就留下来了。

后来,大禹到这里来劈山开峡。瑶姬知道了,便交给他一本《黄绫宝卷》,教他用锤、钎凿石,造车、船运土。

大禹在她的帮助下,带领众人,凿石运土,苦累了几年,到底把三峡开通了,使江水流进了大海。据说现在巫山城外的授书台,就是当年瑶姬授书的地方。

再说,王母娘娘知道瑶姬毁了东海龙王这门亲事,又杀死了十二条孽龙,又气又恨。听说她留在荒山野谷,又是心疼。

于是,她把天上的二十二个女儿找到跟前,对她们说:“我想念小闺女,你们快到人间走一遭,把她找回来!” 二十二个姑娘便乘云驾雾来到巫山,找着了瑶姬。姐妹们久别重逢,又是喜,又是悲个个都成了泪人儿。

姐姐们对她说:“妈妈想念妹妹,想得心儿都快碎了,你还是和我们一起回去吧。” 瑶姬说:“女儿望妈妈,眼睛也望穿了。

但我不能。

2.巫山云雨的典故

巫山确有其山,著名的长江三峡即从巫山穿过,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巫峡(三峡之一),至今是旅游览胜的好去处。

“巫山云雨”本是上好的自然景观,在挺拔青翠的巫山十二峰层峦叠嶂之中,云腾雨落十分美丽壮观。 但是,语言常有神奇变化,中文的“巫山云雨”或拆开“巫山”和“云雨”单用时,生出了男女缠绵情爱的另外含意了。

报纸娱乐版常有某男携同某美女到洒店“共赴巫山”的报道,当然这不是去三峡旅游了,酒店里哪有巫山?酒店开房做什么事不讲也明,只是用了个隐晦又文雅的说法而已。《红楼梦》中亦有我处“云雨”用语,以幽雅的修辞手段,谈男女间的性爱。

后来的小说、故事也常如此效法使用。 以“巫山云雨”形容男女之间的事,据《高唐赋》、《神女赋》等古文记载,有段很有趣的故事呢。

楚襄王和宋玉一起游览云梦之台的时候,宋玉说:“以前先王(指楚怀王)曾经游览此地,玩累了便睡着了。先王梦见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她说是巫山之女,愿意献出自己的枕头席子给楚王享用。

楚王知道弦外有音非常高兴,立即庞幸那位巫山美女两相欢好。巫山女告诉怀王,再想找自己的话,记住就在巫山,早晨是‘朝云’,晚上是‘行雨’。”

现常用“巫山云雨”形容男欢女爱,是自此留下来的。

3.巫山云雨典故

巫山云雨 《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

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然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曰:‘所谓朝云者也。

’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曾游高唐,怠两昼寝,梦见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

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ju),旦为朝云,喜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 释译:楚襄王和宋玉到云梦泽的台馆游览,眺望高唐的景色,只见唯独它的上面有云气,聚集起来向上升,一下子又变了模样,顷刻之间变化无穷。楚襄王问宋玉:“这是什么气?”宋玉说:“这就是所说的朝云。”

楚王说:“什么叫朝云?”宋玉说:“从前楚怀王曾游高唐,有一天累了白天睡觉,梦见一个妇人,对他说:‘我是巫山之女,到高唐来作客的,听说您游高唐,愿为您侍寝。’怀王于是就留她同眠。

离别时她对怀王说:‘我家在巫山的南面,高丘的土山上,早晨成云,晚上成雨,每天早晚都在阳台山之下。’怀王第二天早晨观看,果然和她所说的一样。

因而为她建了庙,称作朝云庙。” 后人用“巫山云雨”、“阳台”指男女幽会。

4.巫山云雨的成语典故

【出处】:宋玉《高唐赋》云楚襄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阻。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后汉书·文苑列传》:“楚灵王既游云梦之泽,息于荆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顾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

延目广望,骋观终日。”其中的“巫山”均指“湖北云梦的巫山”,又称阳台山!并非长江三峡地区“巫山县的山”。

《方舆胜览》:“阳台山,在汉川县南三十五里,或言宋玉作《高唐赋》处,有裴敬碑载其事。”《太平寰宇记·淮南道》:“阳台庙在县南二十五里,有阳台山。

山在汉水之阳,山形如台。按宋玉《高唐赋》云楚襄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阻。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遂有庙焉。

今误传在巫峡中县。今裴敬有碑以正其由。”

当代学者赵逵夫也认为楚人所说的“巫山”在今汉水以南的云梦泽一带,故登云梦之台可以望见“巫山”的高唐观。 “巫山”之名源出中国宗教民俗“巫文化”中的“巫咸”。

杨慎《艺林伐山》卷四引郭璞《巫咸山赋》:“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医师,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封于是山,因以为名”。“巫山文化”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概念,其“巫山”的定义是指“巫咸山”,而非“巫山县的山”!实际上,上古传说“巫(咸)山”神话时,根本都还没有三峡地区的巫山县。

《山海经》:“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汉书·地理志》“河东郡安邑”条:“巫咸山在南。”

《水经注·涑水》:“涑水西南迳监盐县故城,城南有盐池,上承盐水。水出东南薄山,西北流迳巫咸山北。

《地理志》曰:山在安邑县南。”经北魏郦道元考证,“灵山”、“巫咸国”、“巫咸山”等均在今山西夏县境内。

《太平寰宇记》“陕州夏县”:“巫咸山又名覆奥山……巫咸山祠在县东五里巫咸山下。”乾隆二十八年立《白沙河南北岸改建石堰记》:“解州夏县白沙河,一名巫咸河,发源中条山,出巫咸谷。”

正因诸多早期地理权威文献的确凿记载,近代研究中国上古神话的徐旭生、以及历史地理大师谭其骧等,也都确认《山海经》所载巫咸国、巫咸山之地望,在今山西省夏县境内,山西省的“晋巫文化”由此被公认为是中国“巫文化”的源流。 “巫山”作为地理名,并非三峡地区独有!中国至少八个地方都有过“巫山”的记载,见于晋南、济北、苏南、浙东、淮北、三峡、湖北、湖南等地。

一般认为这是早期部落迁徙地名搬家,随山西“巫文化”在南方各地传播而来。1)晋南的巫山 山西夏县的巫山,被公认为中国“巫文化”的源流。

近代徐旭生、谭其骧等均确认神话故事《山海经》中所载巫咸国、巫咸山之地望,在今山西省夏县境内。2)济北的巫山 《左传》襄公十八年:“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

《水经注·济水》:“巫山在平阴东北,昔齐侯登望晋军,畏众而归。师旷、邢伯闻乌鸟之声,知齐师潜遁。

人物咸沦,地理昭著,贤于杜氏东北之证矣。今巫山之上有石室,世谓之孝子堂。”

3)苏南的巫山 《越绝书》:“虞山者,巫咸所居。”《宋元方志丛刊·郡志》卷9:“虞山,今为海巫山,山即巫咸山所出。”

虞山又名海隅山,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4)浙东的巫山 《会稽志》:“巫山在县北一十八里,旧经巫山,一名梅山。”

《三国志》卷8裴注引《会稽典录》曰:“昔越王蘙让位,逃于巫山之穴,越人熏而出之,斯非太伯之寿邪?”5)淮北的巫山 汉代乐府曲名《巫山高》:“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我欲东归,害梁不为。

我集无高,曳水何梁。汤汤回回,临水远望。

泣下沾衣,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原本是描写江淮水深,无桥可渡,游子思乡,临水远望,不得东归。

其中的“巫山”是指江淮一带的“巫山”,并不是三峡地区“巫山县的山”。6)三峡的巫山 《后汉书·公孙述传》:“臣之愚计,以为宜及天下之望未绝,豪杰尚可招诱,急以此时发国内精兵,令田戎据江陵,临江南之会,倚巫山之固,筑垒坚守,传檄吴、楚,长沙以南必随风而靡。”

这时的“巫山”还只是方位地理,泛指整个长江三峡地区。实际上,汉代长江三峡统一都叫“巫山”,魏晋南北朝才开始出现“分段”命名,但名称叫法各异,并不固定。

如:《水经》称“广溪峡(今瞿塘峡)、巫峡(今巫峡)、西陵峡(今西陵峡)”;《荆州记》称“巫峡(今瞿塘峡)、秭归峡(今巫峡)、归乡峡(今西陵峡)”;两宋时期叫“西峡(今瞿塘峡)、巫峡(今巫峡)、归峡(今西陵峡)”;直到明清时期,才固定为今天三峡通称: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至于三峡地区的“巫山县”名,隋朝之后才有,沿革至今。

7.湖北的巫山 宋玉《高唐赋》:昔楚襄王游云梦之泽,梦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汉书·文苑列传》:“楚灵王既游云梦之泽,息于荆台之上。

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顾彭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广望,骋观终日。

顾谓左倚相曰:‘盛哉斯乐,可以遗老而忘死也!’”典故所指“巫山”原本是今湖北云。

5.巫山云雨典故

巫山云雨 《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

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然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曰:‘所谓朝云者也。

’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曾游高唐,怠两昼寝,梦见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

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ju),旦为朝云,喜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 释译:楚襄王和宋玉到云梦泽的台馆游览,眺望高唐的景色,只见唯独它的上面有云气,聚集起来向上升,一下子又变了模样,顷刻之间变化无穷。楚襄王问宋玉:“这是什么气?”宋玉说:“这就是所说的朝云。”

楚王说:“什么叫朝云?”宋玉说:“从前楚怀王曾游高唐,有一天累了白天睡觉,梦见一个妇人,对他说:‘我是巫山之女,到高唐来作客的,听说您游高唐,愿为您侍寝。’怀王于是就留她同眠。

离别时她对怀王说:‘我家在巫山的南面,高丘的土山上,早晨成云,晚上成雨,每天早晚都在阳台山之下。’怀王第二天早晨观看,果然和她所说的一样。

因而为她建了庙,称作朝云庙。” 后人用“巫山云雨”、“阳台”指男女幽会。

6.巫山云雨的典故

巫山确有其山,著名的长江三峡即从巫山穿过,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巫峡(三峡之一),至今是旅游览胜的好去处。

“巫山云雨”本是上好的自然景观,在挺拔青翠的巫山十二峰层峦叠嶂之中,云腾雨落十分美丽壮观。但是,语言常有神奇变化,中文的“巫山云雨”或拆开“巫山”和“云雨”单用时,生出了男女缠绵情爱的另外含意了。

报纸娱乐版常有某男携同某美女到洒店“共赴巫山”的报道,当然这不是去三峡旅游了,酒店里哪有巫山?酒店开房做什么事不讲也明,只是用了个隐晦又文雅的说法而已。《红楼梦》中亦有我处“云雨”用语,以幽雅的修辞手段,谈男女间的性爱。

后来的小说、故事也常如此效法使用。以“巫山云雨”形容男女之间的事,据《高唐赋》、《神女赋》等古文记载,有段很有趣的故事呢。

楚襄王和宋玉一起游览云梦之台的时候,宋玉说:“以前先王(指楚怀王)曾经游览此地,玩累了便睡着了。先王梦见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她说是巫山之女,愿意献出自己的枕头席子给楚王享用。

楚王知道弦外有音非常高兴,立即庞幸那位巫山美女两相欢好。巫山女告诉怀王,再想找自己的话,记住就在巫山,早晨是‘朝云’,晚上是‘行雨’。”

现常用“巫山云雨”形容男欢女爱,是自此留下来的。

7.汉皋解佩,巫峡神女,刘阮天台,三个分别是指什么故事啊,谢谢

1、汉皋解佩

相传在周代一位男子名叫郑交甫於汉皋台下遇见了两位女子,女子身上均佩带二颗珠子。郑交甫便请二位女子赠予珠子,两名女子解佩交给郑氏后,郑氏藏入怀中,继续往前走十步,伸手想摸怀中的珠子,却发现珠子不见了。再次回头看时,二位女子也不见踪影。

2、巫峡神女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巫山女神,也称巫山之女。传说为天帝之女,一说为炎帝(赤帝)之女,本名瑶姬(也写作姚姬),未嫁而死,葬于巫山之阳,因而为神。

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梦与女神相遇,女神自荐枕席,后宋玉陪侍襄王游云梦时,作《高唐赋》与《神女赋》追述其事。神女为“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美貌仙女。此后,“巫山神女”常用以比喻美女。

3、刘阮上天台

东汉明帝年间,越地剡县(今浙江嵊县西南)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刘晨,一个叫阮肇,两人都长得十分英俊潇洒。

当时,天台山在剡县境内,山上有悬崖、峭壁、飞瀑等名胜,盛产杉木、柑桔、药材,尤其是山上有几种珍贵的药材——灵芝、何首乌、人参等,常常吸引一些人到深山探宝。

刘晨和阮肇便是上山探宝之人中的两个。一天,他俩结伴上山,经过一番东寻西找,果然采集到了珍贵的灵芝和人参。但是,他们在深山中迷了路,怎么也找不到原来下山的路了。

他俩在山中转悠了很久,肚皮也饿得咕咕叫。突然,他们看到不远处的一座山头上有一棵桃树,树上结满了诱人的桃子,便爬上那座山头,采摘桃子充饥。

他俩正狼吞虎咽地吃着桃子,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吃吃”的笑声。他俩回头一看,只见两位美丽非凡的仙女站在他们的身后,身旁还有几个丫环模样的女子。

二位仙女见了刘晨和阮肇,仿佛本来就认识的一样,笑着说:

“刘郎、阮郎,我俩等你俩到这儿来,已经等得很久了,你们今天终于来了。”

刘晨和阮肇早就听说天台山中有仙女的事,知道他们遇上仙女了,不由得十分高兴。于是,两位仙女把刘晨和阮肇邀入自己的仙居,命侍女整治了丰盛的酒宴,请他俩入席。席上的菜肴都是人间所没有看到过的,那酒也是味道醇美无比的仙酿。

酒席一直延续到深夜。两仙女各自请刘晨、阮肇入帐共眠。两人见自己能和仙女同床共枕,万分欣喜,从此便在仙女的家中住了下来。

一晃过了半年,两人虽然感到十分快乐,但不免想起自己的父母兄弟。两位仙女知道两人的心思,也知道缘分已尽,便问:

“刘郎、阮郎,你俩大概想家了吧?”

刘晨、阮肇承认了,便向两仙女依依不舍地告辞,两位仙女也并不挽留。于是,他俩找到原来上山的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可是,两人的家中虽然房屋依旧,却已传了七代,没有人认得他们了。

后来,“刘阮上天台”这一典故,用来指凡人遇仙;有时也用来形容男子受到美女的青睐。

扩展资料:

汉皋台是一座充满神秘浪漫的山;一座泌着文化幽香的山;一座与古城襄阳历史同步,相映生辉,相互媲美的山。追溯历史与文化,它当属早在春秋时期就以“神女弄珠”而闻名华夏。

据襄阳学院魏平柱教授考证,弄珠的汉江二女神,可上溯到公元前977年陪周昭王南巡,乘“胶胶之船”过汉江时,“夹拥王身,同溺而亡”的延娟、延娱二位侍女,距今已近3000年了。

围绕万山0.5公里以内还有解佩渚、羊石庙、柳子关、万山潭、老龙堤等诸多文化遗址,可谓一步一故事,满山皆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汉皋台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刘阮上天台

巫山路典故

相关推荐:
  • 缅怀古人典故(缅怀已去故人的古诗)
  • 卷(手不释卷的典故)
  • 咏史八首典故(咏史八首其二中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 晨曦初起典故(文天祥的《正气歌》中有什么典故)
  • 恋母典故(恋母情节是由什么故事而来的呀)
上一篇:校园里的什么树三级作文300个字(三年级作文校园的景色三百多个字描写大树) 下一篇:脊椎狭窄(腰椎狭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收集出自洛阳的成语典故)
爱你不能忘记
献瑞的典故(五羊献瑞的出处)
爱她就是让她开心
关于规律的典故(遵循规律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73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