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效应
指的是动物和人类的行为不是受他们行为的直接结果的影响,而是受他们预期行为将会带来什么结果所支配。
心理学家廷波克1928年对猴子做实验:训练其完成一项辨别任务——猴子的沮丧。
实验以猴子为受试者,训练其完成一项辨别任务。实验者首先当着猴子的面把它们喜欢吃的香蕉放入两个带盖子的容器中的某个,然后用一块木板挡信猴子的视线。过后,让猴子在两者中进行选择,结果发现,猴子具有良好的辨别能力,能准确地从装有香蕉的容器中取得食物。然后,实验者再次当着猴子的面把香蕉放入后,又在挡板后面把香蕉取出来,换成猴子不喜欢吃的莴苣叶子,并要求猴子取食。
结果发现,当猴子从容器中取出莴苣叶子而不是香蕉时,猴子显露惊讶的表情,似乎是“大吃一惊”的挫败感,它拒绝吃莴苣叶子,并会四周搜索,寻找期望中的香蕉,寻找失败后,甚至非常沮丧地向实验者高声尖叫,大发脾气。
负荆请罪:廉颇,
闻鸡起舞:祖逖,
指鹿为马:赵高
完璧归赵:蔺相如,
纸上谈兵:赵括,
破釜沉舟 :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图穷匕现:荆柯
三顾茅庐:刘备,
杀妻求将:吴起,
暗渡陈仓:韩信
南柯一梦(淳于棼 )
两袖清风( 于谦)
网开一面(商汤 )
梦笔生花(江淹 )
老马识途(管仲 )
投笔从戎(班超 )
草木皆兵(苻坚 )
临渴掘井( 晏子)
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 )
口蜜腹剑(李林甫 )
东施效颦(东施 )
江郎才尽( 江淹)
赴汤蹈火(晁错 )
投笔从戎( 辛弃疾)
鹤立鸡群(嵇康 )
凿壁借光(匡衡 )
入木三分(王羲之 )
暗箭伤人:公子子都;
不耻下问:孔圈;
兵不厌诈:虞诩;
初出茅庐:诸葛亮;
出奇制胜:田单
个人感觉染指这个典故和预期效应能够沾点边
公子归生字子家,公子宋字子公,二人皆郑国贵戚之卿有一天,公子宋和子家去见郑灵公。将进宫门公子宋忽然停住脚步,抬起右手,笑眯眯地对子家说:“你看!”
子家莫名其妙地看着公子宋的手,只见他的食指一动一动的,不禁摇了摇头,也伸出自己的右手,却了动食指,说:“这谁不会!”公子宋哈哈大笑,说:“你以为是我让食指抖动的吗? ”
不!这是它自己在动。不信你再仔细看看!”子家认真地观察了一会儿,再动了动自己的食指。果然,公子宋的食指的抖动与自己食指抖动的状态不一样。公子宋得意地晃着脑袋说:“看样子,今天有好吃的在等我们哪!以往每当我这食指动起来以后,总能尝到新奇的美味!
子家将信将疑。两人进宫,发现厨子正在把一只已经煮熟了的甲鱼切成块儿。这只甲鱼特别大,是一个楚国人进献给郑灵公的。郑灵公见这只甲鱼很大,可以分给好多人吃,决定把它分赐给大夫们尝尝、子家忍不住朝公子宋翘了翘大拇指。公子宋笑着晃起了脑袋。郑灵公见这两人这么没规矩,不禁皱了皱眉头,问:“你们在笑什么?”子家就把刚才宫门外的情况讲了一遍,郑灵公听了,含含糊糊地说了句:“喔,真有这么灵验?”便不再说什么。
过了一会儿,大夫们到齐了。那只已经切成块儿的大甲鱼入在鼎(当时用来煮食物的青铜炊具)内由厨子装进盆子,先给郑灵公,然后给各位大夫。郑灵公先尝了一口,称赞道:“味道不错!”命人赐鼋羹一鼎,象著一双,自下席派起,至于上席。恰到第一第二席,止剩得一鼎。而都没分到甲鱼。灵公曰:“赐子家。”宰夫将羹致归生之前。到了大家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但是,公子宋却呆呆地坐着。原来,他面前的桌案上什么也没有。
公子宋窘迫不堪,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他看着郑灵公,郑灵公正吃得很香,一边和大夫们说笑,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他又看看子家,见子家也吃得起劲,一边还朝他扮鬼脸。公子宋再也忍不住了,忽地站起来,走到大鼎面前,伸出指头往里蘸了一下,尝了尝味道,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 灵公因此大怒,后来酿成一场内乱,此是后话,不提。而“染指”一词即出于此。
古代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很多,包括黔驴技穷、狐假虎威、叶公好龙、井底之蛙等。
(一)黔驴技穷。黔驴技穷的成语,出自唐代柳宗元《柳河东集·黔之驴》。故事记述的内容是,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该成语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现多用于讽刺一些虚有其表,外强中干,无德无才的人。
(二)狐假虎威。狐假虎威的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狐假虎威,意即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现常用于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三)叶公好龙。叶公好龙的成语出自《新序·杂事五》中的一篇寓言故事。故事记述了春秋时楚国贵族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叶公好龙,现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
(四)井底之蛙。井底之蛙的成语出自《庄子·秋水》记载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描述了一口废井里住着的一只青蛙,有一天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就对海龟夸口说井里的生活如何美妙。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就把大海的情形告诉了青蛙。当井蛙听到海水如此之深,海面如此之大,十分惊呆,再无话可说。井底之蛙,是指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现常用于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老子预言
老聃阳行路经函谷关,有一天关令尹喜把他请到自己家里作客。
当时尹喜有两个不到三岁的孩子。老二长得聪明伶俐,老大呢,看着不但不伶俐,还一脸老实相。
尹喜手里拿个元宝,一边摆弄, 一边问老聃: “先生,你看,这两个孩子,我以后能享到哪个孩子的福?”
老聃一时没回答上来。坐在旁边的一位客人见老聃没说话,就插嘴说:“当然是能享老二的福。你看这老二,聪明伶俐,以后会有很大的本领,肯定能挣很多钱,您老就等着亨幅吧!”
老聃沉吟了片刻,然后从尹喜手里接过元宝,把元宝递到老大跟前对他说:“好孩子,来,你打你爹一巴掌,我就把元宝给你。打,你打我就给,你不打我就不给。这元宝能买好多好多糖果呢!快,打你爹一巴掌,这个元宝就是你的
但是不管老聃怎么“利诱”,老大就是睁着两只大眼,不打他老爹,也不接元宝
老聃又把元宝递向老二 :“好孩子,来,你打你爹一巴掌,我就把元宝给你。打,你打我就给,你不打我就不给。这元宝能买好多好多糖果呢!快,打你爹一巴掌,这个元宝就是你的了。”
老二高兴地瞪着上眼,掂起脚尖,伸出小手,照他爹嘴上就是一巴掌,老聃把元宝递给了老二。老二得意地接过元宝,一把揣进怀里,喜滋滋地走了。
尹喜高兴地说:“还是这孩子有办法,有办法,以后我光剩亨他的福了。”
老聃说:“喜弟,依我说,以后能让你享福的是老大,不是老二。”
尹喜笑了:“先生,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老聃说:“因为老大重义不重利,有真情;老二见利忘义,没有真情。”
坐在旁边的那位客人笑着说:“可以这样断定吗?”
老聃说,人都在变化,如若中国没有特别的变化而这样发展下去,会是这样的。
事过以后,尹喜并没有在意。几十年后,尹喜告老还家,卧病在床。这时他老实巴交的大儿子成了一个穷人,二儿在外经商,因为头脑灵活,生意做得越来越好,手里很有钱。尹喜生病之后,老大整天守在他的床头,端茶倒水,想尽办法让老爹能过得舒适一点。家里的东西也因为给爹治病卖光了,就靠要饭养活老人家,日子虽然过得很苦,但是老大没有一点怨言,相反总是安慰老爹,生怕老爹自责。可是老二听说爹爹病了,竟然连理也不理,甚至都懒得派人问候一声。老大给这个在外做生意的弟弟捎信,说爹爹快要死了,要他回来看爹一眼,没想到老二把眼一瞪,说:“我做生意赚钱要紧,回家看他一眼少赚好些钱,谁赔我?他死叫他死;他死我也没有时间回去瞧他。”
这时候,尹喜一下子想起了几十年前老聃先生说过的话,握着老大的手,忍不住老泪纵横。
哲理点拨
现象反应本质,本质决定现象。万物莫不如此。尹喜的两个儿子面对金钱的不同态度,已经反映出各自的品性和特质,智慧的老子一眼就能看出来。老子善于透过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所以才能如此肯定尹喜的两个儿子,在长大之后,对于生养自己的父亲,两人的态度会有天壤之别。
我们总是客易被表象所迷惑,经常忽略了表象背后隐藏的本质。如果我们能够多多观察,多多思孝,一定能培养自己过人的洞察力,从而更好更准确地认识周围纷繁复杂的现象,不为假像所迷惑。
【成语故事1】
自相矛盾
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典故】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韩非子·难一》
【释义】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或文章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格格不入、杆格不入
【反义词】自圆其说、无懈可击、天衣无缝
【其它使用】
◎ 一个人的思想有时还可以是混乱的、模糊的、自相矛盾的,而观点总要求是比较清晰、比较一贯的。
◎ 否则,不但无助于产生正确的理论和决策,相反会产生不协调,不统一,甚至自相矛盾的后果。
◎ 因为设想运动、变化,就要承认存在,又要承认非存在,这是自相矛盾的。
◎ 当然,同样由于受当时科学水平所限,他的公理不但不完备,而且有些公理本身就自相矛盾。
◎ 假如,我们一方面承认共产主义有必然性,另一方面又认为它有可能被偶然因素干扰,因而不能实现,那就是自相矛盾。
【成语故事1】
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 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9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