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īn gāng nù mù 释义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出处 《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谈薮》:“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用法 作宾语、定语;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同义词 张牙舞爪、青面獠牙 反义词 温文尔雅、低眉俯首、眉清目秀 成语故事 隋朝时期,吏部侍郎薛道衡喜欢游历名胜古迹,他在游览钟山古寺开善寺时,见寺内各种金刚与菩萨形象各异,就好奇地问小和尚为什么金刚怒目而菩萨低眉,小和尚告诉他金刚怒目是为了降妖,菩萨低眉则为了对众生世界显其慈悲。
金刚怒目,形容面目威严,令人生畏。如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不料他竟一点不窘,立刻用‘金刚怒目’式,向我大喝一声。”金刚是佛寺山门的守护神,左右各一。金刚头戴宝冠,裸上身,作愤怒相。左金刚张口,高举金刚杵;右金刚闭口,平托金刚杵。金刚又称“密迹金刚”。相传密迹金刚原为勇郡王的法意太子,后归属托塔天王之下,成为护法神。(见《大宝积经》卷八。)关于金刚怒目的意义,见宋·庞世英《谈薮·薛道衡》:“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尝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努(怒)目?菩萨何为低眉?’小僧答曰:‘金刚努(怒)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道衡怃然,不能对。
佛被称为“人中师子”(佛经上的“狮”字多写作“师”字)。“狮子吼”见于释迦牟尼佛初诞生时:“太子(指佛出家前为悉达多太子)生时,一手指天,一手之地,作狮子吼,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关于“狮子吼”的寓意,可见《普曜经·论降神品》:“譬如狮子吼,诸小虫怖惧,畅佛狮子吼,降伏外异学。”佛菩萨演说决定之理,降伏一切外道异说,故称狮子吼。此外,高僧说法,有时也被誉为狮子吼。如唐·刘禹锡《送鸿举游江南》诗:“与师相见便谈空,想得高斋师子吼。”又如《五灯会元》卷九谓:“寂子说禅如师子吼,惊散狐狼野干之属。”俗语中则每称悍妇恶骂为“河东狮吼”,如《官场现形记》第三九回:“无奈瞿老爷一来怕有玷官箴,二来怕河东狮吼,足足坐了一夜。”这里有个掌故。相传宋代苏轼有个朋友,姓陈名慥字季常,号龙邱居士,喜招宾客,好谈禅理。不过,其妻柳氏悍妬,陈慥甚惧。苏轼曾赋诗戏之云:“龙邱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见宋·洪迈《容斋三笔·陈季常》)后明朝汪廷讷根据此事改编为杂剧《狮吼记》。“河东”,旧属柳姓的郡望,如唐代柳宗元,人称“柳河东”。
一还是二 一: 为了追寻能量块,威震天来到了地球,在北极,他受到磁场的强干扰,意外被封冻于冰层之下。
借助不慎跌入冰谷的科学家,威震天将有关能量块的信息扫描到科学家的眼镜上。威震天被美国军方秘密转移到位于胡佛大坝地下的秘密基地,这个秘密只有历任国防部长组成的7人军事小组知道。
“霸天虎”的先遣部队旋风和毒蝎袭击了美军位于卡塔尔的军事基地,变形金刚的再次出现引起了现任国防部长的警觉,他组织一批年轻的电脑高手开始搜寻“霸天虎”的行踪。与此同时,路障帮助他的搭档迷乱潜入了美国总统的座机空中一号,通过电脑获悉,要想找到威震天就必须找到维特威基家族的那副眼镜,而它现在的拥有者萨姆由此成为了“霸天虎”攻击的目标。
萨姆是一个生活并不如意的高中生,学校里没有人相信他讲述的关于这副眼镜的历史,失望之余,萨姆把眼镜放到网上拍卖,然而从未引起买家的兴趣。这时父亲送了一辆破旧不堪的汽车给他,这辆车恰好就是“汽车人”大黄蜂的变形。
载着萨姆的大黄蜂帮助萨姆交上了漂亮的女朋友,但很快就遭遇了“霸天虎”的袭击,擎天柱带着其他“汽车人”赶到,一场机器人大战由此拉开了序幕。 擎天柱告诉萨姆,邪恶的威震天企图借助能量块的辐射能把地球上所有的东西都变成“霸天虎”部队的一员,由此打败“汽车人”,进而统治整个宇宙,而毁掉能量块的唯一办法就是将它插入两派变形金刚首领的心脏。
作为坚决捍卫宇宙和平的汽车人的首领,擎天柱已经做好牺牲自己的准备。 狡猾的迷乱变成了萨姆女友的手机,进入了胡佛大坝下面的秘密基地,在释放威震天的同时,也将这个情报发送回“霸天虎”的总部。
红蜘蛛于是带着其他的“霸天虎”成员吵闹、袭击、路障、旋风等迅速赶往胡佛大坝,与威震天会合。紧要关头,大黄蜂也向擎天柱发出增援的信息,爵士、铁皮、救护车在擎天柱的带领下,准备与“霸天虎”展开一场大战。
在人类军队的配合下,萨姆在千钧一发的关头将 能量块插入了威震天的心脏,而爵士却在这场战役中不幸牺牲,萨姆的好朋友大黄蜂也被重创。威震天的机械躯体被沉入海底,破损的能量块也回到了擎天柱的手中,然而故事却没有结束,临阵脱逃的红蜘蛛飞回了塞伯坦星球,他将和其他“霸天虎”重新集结,伺机重新杀回地球,与“汽车人”再战一场。
隋朝时,更部侍郎薛道卫曾游钟山开善寺。他想给寺里的小和尚出难题,就问道:「金刚何为怒目?菩萨为何低眉?」小和尚不假思索,立即回答:「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四魔」是指烦恼魔、五阴魔、死魔及天魔。)
「金刚」是佛菩萨的侍从力士,因手寺金刚杵而得名;「金刚怒目」是以金刚力士面目威猛可畏,来形容人之威势。「菩萨」是努力於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人;「菩萨低眉」是以菩萨的慈眉善目,形容人之慈善。
金刚现怒目身以降伏恶人,菩萨则现慈眉貌以摄取善人。在佛教里,金刚力士现怒目身是为了降伏恶人,而菩萨现慈眉善貌是为了摄取善人,而二者都是为了方便度众生,值得赞叹。
《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不造作。」,说明人心是能善、能恶、知善、知恶的本源。
大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佛菩萨,是一种无污染、纯净的爱,如人饥己饥,人溺己溺。
大恨是大意志、大威德,是一种瞋恨的升华;也就是愤怒金刚、威摄邪魔的公义伸张。
《涅盘经》中,指出如有人危害社会而使社会受灾难时,菩萨会予以制止,阻其作恶,而菩萨已发愿承挑制止恶人的一切结果。
《瑜伽菩萨戒本》规定菩萨不得不护雪(护持雪耻)外来的「恶声、恶称、恶誉」。这是说,为了爱护众生,应代众生受怨受辱;为了维护三宝,应该护雪恶意的中伤。再说,菩萨对众生,当存慈悲心,但在必要时也应以威折的方法,使得众生驯服。所以,菩萨若见到有些人应加呵责,治罚、驱逐、默槟(不和他说话),而不如此处置的,便犯戒。
菩萨低眉,金刚怒目 《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不造作。
」,说明人心是能善、能恶、知善、知恶的本源。心,既是导引肢体语言行为的「善恶」,也就能表现人性本能与心理行为的「爱恨」。
因此「爱」与「恨」是一体的两面,人为了能满足私欲,就有无限的「贪爱」,一旦私欲难满时,「忿恨」就随之而起。因此,从「自我」的观点来看,「爱与恨」是心理的,也是本能的,而爱与恨往往是人间的苦因,烦恼源头。
然而,爱与恨虽然是相对的,但也不尽然是绝对的;也就是说,「爱」未必全然是好的,而「恨」也未必都是不好的,唯有「大爱」和「大恨」,以公益为出发,「爱」与「恨」才有正面与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大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佛菩萨,是一种无污染、纯净的爱,如人饥己饥,人溺己溺。
大恨是大意志、大威德,是一种瞋恨的升华;也就是愤怒金刚、威摄邪魔的公义伸张。《涅盘经》中,指出如有人危害社会而使社会受灾难时,菩萨会予以制止,阻其作恶,而菩萨已发愿承挑制止恶人的一切结果。
「爱」与「恨」有不同的层次与境界,於佛法而言,不落爱恨是超脱的菩萨,有爱无恨的是世间的圣贤,而人世间的凡夫,是「有爱有恨」的。既然,有爱有恨,「菩萨低眉,金刚怒目」,怀抱「慈悲心」的爱与恨,才是现代人应有的情怀。
一切要爱得有意义,也要恨得有道理,内心清明自在的「爱与恨」,才是无挂碍的「爱与恨」。《维摩经》说:「菩萨是向众生中求的。
」菩萨之所以成为菩萨,佛之所以成佛,是因为有众生让他度,有众生让他作功德,所以,菩萨成为伟大的救世者,佛能完成福德和智慧的大圆满者。如果没有众生让他们度,让他们服务,那他们就不能成为菩萨,不能成为佛了。
芸芸众生并没有给菩萨与佛任何回馈,在没有任何回馈之中,他们本身已经完成了自我成长、自我建设、自我成就,从这个观点看,「给人方便」就已经成就自己,实在很划算。《梵网经菩萨戒本》说:「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
」而在《瑜伽菩萨戒本》却规定菩萨不得不护雪(护持雪耻)外来的「恶声、恶称、恶誉」。这是说,为了爱护众生,应代众生受怨受辱;为了维护三宝,应该护雪恶意的中伤。
再说,菩萨对众生,当存慈悲心,但在必要时也应以威折的方法,使得众生驯服。所以,菩萨若见到有些人应加呵责,治罚、驱逐、默槟(不和他说话),而不如此处置的,便犯戒。
菩萨度众生,虽有只为众生而不为自利的存心,但从佛法的常理上说,总以健全了自己之后,更容易发挥度他的效果。身教总比言教更能够感人,身教配合了言教,乃是佛法化世的常轨。
所以,作为一个佛弟子,他本身的言行,必须要一致。他的言行必须是:说佛所应说的话,作佛所应作的事。
然后才可谈到影响他人而摄化众生。从个人的自我教育与自我修持,而到度脱众生,这是上求佛道以自度,下化众生以度他的菩萨之道。
但是菩萨的精神,绝不是只在於自度的工夫之中,乃是於一边修行自度,同时也要从事於兼度众生的工作。并且他们在基本观念上,没有自度的存心。
他们之将自己健全起来,目的是在利用健全的自己以度众生,而不是要使自己首先度脱生死的苦海。个人健全之后,便可影响他的家人亲友,感化他的家人亲友,进一步影响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形成一种佛化的风气,造成佛化社会的人间净土,这是菩萨行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作为一个菩萨,他的境界越高,他所能够影响的范围也就越大;他的悲愿力越大,他能应化的众生类别也就越多。一般的菩萨,仅能在人间的文明地区教化;圣位的大菩萨们,却能不离於圣位的本处而随类示现,乃至深入最低下的众生如傍生、饿鬼、地狱道中,应化救济。
但是,要度众生,单凭一股宗教狂热的情绪是不中用的,宗教的狂热,固然能使人们生出赴汤蹈火的勇气,去宣传、去辩论、去冲锋、去陷阵、去战斗、去牺牲,但那决计不能持久,也决计不能产生深远的良好影响。佛教,是以服务社会为菩萨道的表徵,佛在往昔的无数生中,以种种身分、种种形态、种种方式,深入种种的族群中,每每能居王的地位。
所谓王,就是领袖,那些领袖的地位,不是仗武力打得来的,全是以服务大众的道德价值所感召而致的,因为,唯有真正能为大众谋幸福的人,才是最够资格做大众领袖的人,才是最能赢得众望所归并心悦诚服的人。因此,一个理想的居士,虽然不必在任何场合都要以领袖的姿态出现,至少,他该是受到任何场合所欢迎的人,乃至是能受到任何场合所尊敬的人。
一个佛教徒的本色,应该是多尽义务,少享权利,才能获得他人的爱戴。因此,佛为统摄一切团体——社会的要求,说了四种德目,称为四摄法。
摄是统摄和摄受,也就是领导或化导的意思。所谓四摄法,就是领袖人物所不可缺少的四种处世方法,切实地做好了四摄法的工作,便能感化群众,也能领导群众了。
“何必牢骚满腹,自遣有方为笑乐,人生难得是糊涂,多目金刚怒,双眉弥勒开”的意思是:
做人不必整天牢骚满腹,自找有乐的人,人生注定快乐多,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那就是什么都不要斤斤计较,糊涂一点,就是大度一点的意思。是做爱生气的怒目金刚,还是眉开眼笑的弥勒佛,原来都由自己选择!
这句话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最主要的思想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充满乐观。其实很多时候,对别人的宽容也是对自己的宽容。中国有一句话就叫做“得饶人处且饶人”。
扩展资料:
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1、做人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努力开心的面对每一件事,这样自己才能获得极大的幸福与快乐,快乐是重要的。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2、我们不仅要对自己宽容,也要对别人宽容。不要总是因为一个人生气,因为这样自己也会很难过不开心。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开心每一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