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陈指东汉徐干和陈琳的并称,都是“建安七子”之一。
典源;《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
始文帝为五官将,及平原侯植皆好文学。粲与北海徐干字伟长、广陵陈琳字孔璋、陈留阮瑀字元瑜、汝南应玚字德琏、玚,音徒哽反,一音畅。东平刘桢字公干并见友善。干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琳前为何进主簿。进欲诛诸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四方猛将,并使引兵向京城,欲以劫恐太后。琳谏进曰:「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无异于鼓洪炉以燎毛发。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违经合道,天人顺之;而反释其利器,更徵于他。大兵合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祇为乱阶。」进不纳其言,竟以取祸。琳避难冀州,袁绍使典文章。袁氏败,琳归太祖。
希望能帮助到你
始文帝为五官将,及平原侯植皆好文学。粲与北海徐干字伟长、广陵陈琳字孔璋、陈留阮瑀字元瑜、汝南应瑒字德琏、东平刘桢字公干并见友善。
干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先贤行状曰:干清玄体道,六行脩备,聪识洽闻,操翰成章,轻官忽禄,不耽世荣。建安中,太祖特加旌命,以疾休息。后除上艾长,又以疾不行。
瑀以十七年卒。干、琳、瑒、桢二十二年卒。文帝书与元城令吴质曰:“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著中论二十馀篇,辞义典雅,足传于后。德琏常斐然有述作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於辞赋,惜其体弱,不起其文;至於所善,古人无以远过也。昔伯牙绝弦於锺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 徐干(170年-217年),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清元道体,六行修备,聪识洽闻,草翰成章,轻官忽禄,不耽世荣,游居邺下。魏文尝与吴质书曰:“伟长怀才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节,可谓彬彬君子矣。”
建安中,曹操认为他的才学与众不同,特加礼聘,要他出来做官,他因病不行。后授上艾县令,又以疾未就。后做过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以及五官将文学,为曹操的文学侍从。建安二十二年死于疫病。
他善长诗、赋。诗以《室思》六首较有名,用比兴法,假托女子希望巩固和男子的爱情,从女子境地设想,感到吾不能获得完全的保证,从委婉的言辞中表达出深意的情意。把君臣关系托于男女爱情。强调人与人的感情要真挚,笃厚,不要“重新忘故”。有一定的讽谕意义。语言朴实、畅达,情辞婉曲畅适,有一定的艺术性。
平陵人徐干一向与班超志同道合,上书愿意自告奋勇前去帮助班超。
建初五年,章帝就封徐干为代理司马,率领解除徒刑的人和自愿随行的一千人投向班超。在此之前,莎车国以为汉兵不会出动,便投降了龟兹国;而疏勒国的都尉番辰也跟著反叛。
正巧徐干率军恰好赶到,班超就与他共击番辰,大获全胜,杀敌一千余人,活捉了很多俘虏。班超攻破番辰之后,想乘胜进攻龟兹国,考虑到乌孙兵力强大,应当依靠他的兵力,于是上书朝廷道:“乌孙是西域大国,控弦(引申为善射的士兵)十万,因此武帝时曾将细君公主远嫁和亲,到西汉宣帝刘询(前73-前49年在位),最终朝得乌孙兵的援助。
如今(朝廷)可以派遣使者前去招抚慰问,以使乌孙国能与我们同心协力。”章帝采纳了这个建议。
建初八年,晋升班超为将兵长使(东汉时为府郡掌管兵马的长官),特殊赏赐军乐和仪仗旗帜(假:鼓吹幢麾的仪式,大将才可具备,班超不是大将,所以用“假”,有特殊赏赐之意)(鼓吹:泛指军乐),任命徐干为军司马,另外派遣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回国,携带去赠送给乌孙国王部属各种精致的丝织品(大小昆弥:昆弥,乌孙国王称号)。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如徐干的《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得细腻深厚。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古诗"晚,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七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
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
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
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列。
"七子"的生活,基本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们在汉末的社会大战乱中,尽管社会地位和生活经历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不能逃脱颠沛困顿的命运。后期他们都先后依附于曹操,孔融任过少府、王粲任过侍中这样的高级官职,其余也都是曹氏父子的近臣。不过,孔融后来与曹操发生冲突,被杀。由于七人归附曹操时间先后不同,所以各人的前后期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界限。孔融在建安元年(196),徐干、阮籍在建安初,陈琳在建安五年,王粲在建安十三年,刘桢、应炀在建安十三年后。与他们的生活道路相对应,"七子"的创作大体上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的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主要作品有王粲《七哀诗》、《登楼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籍《驾出北郭门行》、刘桢《赠从弟》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的思想深度;但有些作品情调过于低沉感伤,如王粲《七哀诗》、刘桢《失题》"天地无期竟"等。后期作品则大多反映他们对曹氏政权的拥护和自己建立功业的抱负,内容多为游宴、赠答等;但有些对曹氏父子的颂扬,带有清客陪臣口吻,显露出庸俗的态度。然而,无论前、后期,"七子"的创作都是积极、健康的内容占着主导地位。
徐干(170年-217年),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清元道体,六行修备,聪识洽闻,草翰成章,轻官忽禄,不耽世荣,游居邺下。魏文尝与吴质书曰:“伟长怀才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节,可谓彬彬君子矣。”
建安中,曹操认为他的才学与众不同,特加礼聘,要他出来做官,他因病不行。后授上艾县令,又以疾未就。后做过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以及五官将文学,为曹操的文学侍从。建安二十二年死于疫病。
他善长诗、赋。诗以《室思》六首较有名,用比兴法,假托女子希望巩固和男子的爱情,从女子境地设想,感到吾不能获得完全的保证,从委婉的言辞中表达出深意的情意。把君臣关系托于男女爱情。强调人与人的感情要真挚,笃厚,不要“重新忘故”。有一定的讽谕意义。语言朴实、畅达,情辞婉曲畅适,有一定的艺术性。[5]
室思 徐干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喟然长叹息,君期慰我情。
辗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
蹑履起出户,仰观三星连。
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
室思 徐干
沉阴结愁忧,愁忧为谁兴?
念与君相别,各在天一方。
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
不聊忧餐食,慊慊常饥空。
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
室思 徐干
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
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
室思 徐干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
飘摇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室思 徐干
人靡不有初,想君能终之。
别来历年岁,旧恩何可期。
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
寄身虽在远,岂忘君须臾。
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
室思 徐干
思君见巾栉,以益我劳勤。
安得鸿鸾羽,觏此心中人。
诚心亮不遂,搔首立悁悁。
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
故如比目鱼,今隔如参辰。
徐干确实是三国时期人。本人记忆里《三国演义》中没有这人,有的话也是一笔带过,看不出性格的。
现转一贴供参考:
徐干(171年-217年),字伟长,东汉时期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建安七子之一。
少年勤学,潜心典籍。当时的州郡牧慕徐干才名“礼命蹊躇,连武欲致之”。他以“轻官忽禄,不耽世荣。”谢绝。建安初年,曹操召授司空军师祭酒掾属,又转五官将文学。徐干本人擅长辞赋,能作诗,其五言诗妙绝当时。其主要著作是《中论》,当时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与吴质书》)。其《玄猿赋》、《漏卮赋》、《橘赋》、《圆扇赋》……等,曾被曹丕评为“虽张(张衡)、蔡(蔡邕)不过也”(《典论·论文》)
建安七子
孔融 | 陈琳 | 王粲 | 徐干 | 阮瑀 | 应玚 | 刘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