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的故事:
白帝城原名子阳城,白帝城的名称最早出现于西汉末年。当王莽篡位时,他手下大将公孙述割据了四川,自称蜀王,并在此屯兵积粮。
公孙述在天府之国里,势力渐渐膨胀,野心勃勃,有帝王之心。他骑马来到瞿塘峡口,见地势险要,难攻易守,便扩修城垒,屯兵严防。
后来公孙述听说城中有口白鹤井,井中常冒出一股白色的雾气,其形状宛如一条白龙,直冲九霄。公孙述故弄玄虚。
说这是白龙出井,是他日后必然登基成龙的征兆。于是,他自称白帝,遂于此建都,所建城池子阳城取名白帝城,此山亦改名白帝山。
扩展资料:
庆奉节县白帝城位于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三面环水,雄踞水陆要津,距重庆市区451公里。
据传西汉末年,公孙述割据四川,自称蜀王,因见此地一口井中常有白色烟雾升腾,形似白龙,故自称白帝,遂于此建都,并将紫阳城名改为白帝城。
现存白帝城乃明、清两代修复遗址。 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更是脍炙人口。
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三国蜀汉皇帝刘备讨伐东吴,兵败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前在白帝城永安宫向丞相诸葛亮托孤。
白帝庙内现陈列有刘备托孤大型泥塑。 庙内还陈列有瞿塘峡悬棺内的文物和隋唐以来73块书画碑刻,以及历代文物1000余件,古今名家书画100余幅。
其中竹叶字碑诗画合一,风格独特,三王碑镌凤凰、牡丹、梧桐,精美华丽,堪称瑰宝。其中还有著名的春秋战国之交的巴蜀铜剑。
其形如柳叶,工艺精湛。东、西两处碑林,陈列着70多块完好的石碑,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帝城
东汉王莽篡位时,其手下大将公孙述跃马称帝,在公元25年称“白帝”,建城“白帝城”。而后比较著名的就是刘备白帝城托孤了。
《三国志》中的白帝城托孤:刘备病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是这样的:
“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这段话和事情的经过,就是被后世人所津津乐道,推举为君臣之间肝胆相照的千古佳话的白帝托孤。
白帝城原名子阳城,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 ,并在此屯兵积粮。
公孙述有帝王之心,便令其亲信先造舆论。不久城里城外就流传起一条“重要新闻”,说是城内白鹤井里,近日常有一股白气冒出,宛如白龙腾空,此乃“白龙献瑞”,预兆这方土地上要出新天子了。
舆论造足了,公孙述便于公元25年正式称帝,自号“白帝”,并改子阳城为“白帝城”,改城池所在的这座山为“白帝山”。公元37年,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发兵攻蜀, 公孙述不敌,战死。
蜀人为记念为位“白帝”,特地在白帝山上修建了一座庙宇,并供奉“白帝像”。这就是现在的白帝庙,而白帝庙后来之所以名声大噪,则是因为与三国英豪搭上了关系。
公元222年8月,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于东吴,兵退夔门之外。从此刘备一病不起,乃于白帝城附近的永安城(今重庆市奉节县的夔州城)永安宫托孤于诸葛亮。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被皇上革去了职位,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他一路返乡,来到了江陵。虽置身于美丽的“画中风景”,但想到自己的怀才不遇,李白的心情却怎么也好不起来。
正在这个时候,朝廷派信鸽传书给李白,又让他官复原职,李白心中大喜,决定明天就出发回京。
第二天清晨,朝霞满天。这美丽的风景如同李白的心情——美极了。在这美丽的江中,李白乘着小木船,双手背后,站在船头,遥望远方。看到白帝城插入云霄、彩云缭绕,自己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想到被皇上重新重用,他不禁心潮澎湃,感慨命运的变化莫测。江陵到京城虽然漫长,却抵挡不住归心似箭的李白。听着一声声回荡不绝的猿猴的叫声,看着一座座崇山峻岭的向身后远去,李白仅仅用了一天就到达了目的地。
京城终于到了,李白又可以依靠满腹的学识,报效国家了。
刘备托孤,是白帝演绎的最为悲壮的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公元223年,蜀汉皇帝刘备不顾忠臣劝阻,为报兄弟之仇兴兵伐吴,兵败退守于此。托孤堂上,至今陈列着十几座塑像,较为形象地再现了刘备临终之际托孤的一幕。
群塑以刘备为中心,只见刘备病卧榻上,一手指着两个跪于榻前小儿子,嘴里像在作临终嘱托。“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宛在我们耳旁。
群臣肃立,面部表情各异,神态惟妙惟肖。这里忠臣的忧虑,小人的得意,尽数写在人物的脸上。
整个画面给人浓重的悲剧气氛,让人不由不为刘备为蜀国扼腕。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出蜀时所作。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因此,这首诗应当是他返还时所作。 原诗如下: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唐 ·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被皇上革去了职位,情绪低落到了极点。
他一路返乡,来到了江陵。虽置身于美丽的“画中风景”,但想到自己的怀才不遇,李白的心情却怎么也好不起来。
正在这个时候,朝廷派信鸽传书给李白,又让他官复原职,李白心中大喜,决定明天就出发回京。 第二天清晨,朝霞满天。
这美丽的风景如同李白的心情——美极了。在这美丽的江中,李白乘着小木船,双手背后,站在船头,遥望远方。
看到白帝城插入云霄、彩云缭绕,自己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想到被皇上重新重用,他不禁心潮澎湃,感慨命运的变化莫测。
江陵到京城虽然漫长,却抵挡不住归心似箭的李白。听着一声声回荡不绝的猿猴的叫声,看着一座座崇山峻岭的向身后远去,李白仅仅用了一天就到达了目的地。
京城终于到了,李白又可以依靠满腹的学识,报效国家了。
白帝城原名子阳城,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 ,并在此屯兵积粮。公孙述有帝王之心,便令其亲信先造舆论。不久城里城外就流传起一条“重要新闻”,说是城内白鹤井里,近日常有一股白气冒出,宛如白龙腾空,此乃“白龙献瑞”,预兆这方土地上要出新天子了。舆论造足了,公孙述便于公元25年正式称帝,自号“白帝”,并改子阳城为“白帝城”,改城池所在的这座山为“白帝山”。公元37年,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发兵攻蜀,
公孙述不敌,战死。蜀人为记念为位“白帝”,特地在白帝山上修建了一座庙宇,并供奉“白帝像”。这就是现在的白帝庙,而白帝庙后来之所以名声大噪,则是因为与三国英豪搭上了关系。公元222年8月,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于东吴,兵退夔门之外。从此刘备一病不起,乃于白帝城附近的永安城(今重庆市奉节县的夔州城)永安宫托孤于诸葛亮。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1.1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