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爱别离典故(爱别离是什么意思)

爱别离典故(爱别离是什么意思)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10-07 21:49 浏览:1 次

1.爱别离是什么意思

拼音: ài bié lí

解释: 指亲爱的人、事、物离别。

出处:《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一:“云何爱别离苦?当知此苦,亦由五相。”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

示例: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问:‘如何是至极之谈?’师曰:‘爱别离苦。’”

词性:中性成语

爱别离苦折叠编辑本段

爱别离苦(priyaviprayoge-d.):指与自己所亲爱者别离的痛苦。《五王经》云:“何谓恩爱别苦?室家内外,兄弟妻子,共相恋慕,一朝破亡,为人抄劫,各自分张,父东子西,母南女北,非唯一处,为人奴婢,各自悲呼,心内断绝,窈窈冥冥,无有相见之期。”

佛家对人生分成的七种痛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另外还有加上五取蕴(亦称五阴盛)的“佛家八苦说”。

佛说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会,就是和怨恨、憎恶的人或事物在一起,无法摆脱,是一种痛苦;爱别离,和自己亲爱的人分离,是一种痛苦;五阴炽盛苦。五阴即色受想行识。‘炽’,火热也。盛,众多也。阴,障蔽也。是说这五种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觉真心,使之不得显现。求不得,想得到的东西却总是得不到,又是一种痛苦。

爱别离苦:

谓常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是名爱别离苦。

语云:“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生死离别,人间惨事,青春丧偶,中年丧子,固然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为谋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势,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也将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父子,近如夫妇,亦难得终身相守,又何况其他呢?万法无常,爱别离之苦,是谁也无可避免的。

《大涅盘经-第十二》云:“何等为爱别离苦?所爱之物破坏离散。”

2.“生

这是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法苑珠林·八苦部》)。

出自梁简文帝《菩提树颂序》:“悲哉六识,沉沦八苦,不有大圣,谁拯慧桥。”

译文:世上每个人都有六识,同时又要遭受八苦的折磨。如果不是因为有没有空性做大圣,谁能拯救它,帮它度过生死之河。

这是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法苑珠林·八苦部》)。

出自梁简文帝《菩提树颂序》:“悲哉六识,沉沦八苦,不有大圣,谁拯慧桥。”

译文:世上每个人都有六识,同时又要遭受八苦的折磨。如果不是因为有没有空性做大圣,谁能拯救它,帮它度过生死之河。

扩展资料

八苦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五位国王,虽国界相近,但不相互攻打讨伐,常互相友好往来,彼此都是好友。其中最年长的国王,叫普安王,跟随释迦牟尼佛修习菩萨行,其他四个年纪较小的国王,则常习邪行。普安王怜愍四小王,想要度他们。

一天,普安王请四小王上殿,共相娱乐,连续七日七夜。七日后,四小王一起对大王说:“我们还有很多国事要处理,请允许我们先告辞了。”大王就派人备好车马,和群臣大众一起给四小王送行。

半途中,普安王为了度四小王,说:“请各自说一下你们人生的愿望和认为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一王说:“我希望能在阳春三月,树木葱绿鲜花满枝的时候,在田野上游玩娱乐。”

另一王说:“我希望能够常作国王,好鞍宝马服饰端严,楼阁殿堂明亮辉煌,臣民围绕左右,钟鼓齐鸣,出入之时路人都倾心瞻仰。”

另一王说:“我的愿望不一样。我希望有好妻子好儿子,都端正无双,我们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第四小王说:“我的愿望也不一样。我希望父母常在,有很多的兄弟、老婆和儿女,一起享受锦衣美食,聆听美乐,共相娱乐。”

四小王说完各自的愿望后,都询问大王:“您的愿望又是什么呢?”

普安王回答:“我先说一下你们的愿望,再说我自己的吧。你们一个人说在阳春三月,树木葱绿鲜花满枝的时候,游戏原野;可是秋天来了树木鲜花都会凋零落败,所以不是长久之乐。另一个人说希望常作国王很威风。”

“自古以来的帝王,虽然很神气很快乐,但是当福德耗尽的时候,国家之间互相征战讨伐,瞬间国破人亡,所以这个不是长久之乐。”

“另一个人说希望有好妻子好儿子,共享天伦之乐;可是一旦妻子儿子生了病就难免忧愁万分,所以不是长久之乐。另一个人说希望父母常在,有很多的兄弟、老婆和小孩,一起享受锦衣美食,聆听美乐,共相娱乐;可是哪天出了事,被关进牢狱,无人救护就悲惨了,所以不是长久之乐。”

四小王于是问道:“那么大王的愿望是什么呢?”

大王答道:“我的愿望是不生不死、不苦不恼、不饥不渴、不寒不热,生死自在。”

四小王问:“这样的快乐在哪里?您应该是有明师指点吧!”

大王回答:“我老师的尊号是‘佛’,他就在附近的祇园精舍。”

四小国王听了很欢喜,一起随着普安王来到佛陀处,顶礼世尊后退坐一旁。听世尊为宣说苦的真谛。

佛陀就给他们详细解说,人生在世要经历的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忧悲恼苦八苦。

五位国王,聆听佛陀慈悲宣说人生八苦的真谛,心开意解,即证得初果须陀洹,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四小王随即弃舍王位,将国政托付给弟弟,都出家学佛修行,每日精进不已。

3.人生三苦: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佛祖释迦牟尼说人有八苦,分别是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抄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袭苦。怨憎会,就是和怨恨、憎恶的人或事物在一起,无法摆脱,是一种痛苦;爱别离,和自己亲爱的人分离,是一种痛苦;五阴炽盛苦。五阴即色受想行识。‘炽’,火热也。盛,众多也。阴,障蔽也。是说这五种法能障百蔽吾人本具妙觉真心,使之不得显现。求不得,想得到的东西却总是得不到,又是一种痛苦。

生,求不得不生(不生非死);老,求不得青春;病,求不得健康;死,求不得永生;爱别离,求不得团聚;怨憎会,求不得解度脱;五蕴炽盛,求不得清明。求,就是欲。求不得,便是苦恼。

生老病死世人皆无可避免,只是这“求不得”之苦,应是可以凭主观意志免除的。奇怪的是,古往今来,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大都是在这“求不得”上苦苦折磨知自己。或费尽心机,或使尽伎俩,或机关算尽,或明争暗斗,最终是“反害了卿卿道性命”。

原本渴求的东西,却远远的只可观,而不能走近,甚至观而不得,只可放在心底。欲罢不能,欲求不得。情绪里不免伤心,焦灼和懊悔。

4.“生

出自梁简文帝《菩提树颂序》:“悲哉六识,沉沦八苦,不有大圣,谁拯慧桥。”

译文:世上每个人都有六识,同时又要遭受八苦的折磨。如果不是因为有没有空性做大圣,谁能拯救它,帮它度过生死之河。

此处应为八苦:这八苦可以分为二类:第一类是生老病死,这是人生的自然过程之苦;第二类是忧悲恼、怨憎会、恩爱别离和所欲不得,这是主观愿望所不得满足之苦。最后归结为“五盛阴”,“五盛阴”指对人生的爱恋与追求,以此为苦,说明人的存在本身为苦。

这样,苦就具备了普遍的性格,凡是有生命的个人,苦都是在所难免的。扩展资料:八苦原文:一生苦。

二老苦。三病苦。

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

六怨憎会苦。七爱别离苦。

八五受阴苦。汝等当知。

此八种苦。及有漏法。

以逼迫故。谛实是苦。

集谛者。无明及爱。

能为八苦而作因本。当知此集。

谛是苦因。灭谛者。

无明爱灭绝于苦因。当知此灭。

谛实是灭。道谛者。

八正道。一正见。

二正念。三正思惟。

四正业。五正精进。

六正语。七正命。

八正定。此八法者。

谛是圣道。若人精勤。

观此四法。速离生死。

到解脱处。汝等比丘。

若于此法。已究竟者。

亦当精勤为他解说。简介生,求不得不生(不生非死);老,求不得青春;病,求不得健康;死,求不得永生;爱别离,求不得团聚;怨憎会,求不得解脱;五蕴炽盛,求不得清明。

求,就是欲。求不得,便是苦恼。

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会,就是和怨恨、憎恶的人或事物在一起,无法摆脱,是一种痛苦;爱别离,和自己亲爱的人分离,是一种痛苦;五阴炽盛,五阴即色、受、想、行、识五种。

‘炽’,火热也。盛,众多也。

阴,障蔽也。是说这五种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觉真心,使之不得显现。

求不得,想得到的东西却总是得不到,又是一种痛苦。生老病死世人皆无可避免,只是这“求不得”之苦,应是可以凭主观意志免除的。

奇怪的是,古往今来,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大都是在这“求不得”上苦苦折磨自己。或费尽心机,或使尽伎俩,或机关算尽,或明争暗斗,最终是“反害了卿卿性命”。

原本渴求的东西,却远远的只可观,而不能走近,甚至观而不得,只可放在心底。欲罢不能,欲求不得。

情绪里不免伤心,焦灼和懊悔。一共有三种说法:(一)指四谛中苦谛八种苦果(二)指无色界的八苦(三)指非想天的八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有八苦。

5.爱别离求不得什么意思

意思是明明相爱却无法在一起,明明喜欢却得不到。

佛经说,人生有七种苦难。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1、爱别离:指与亲爱的人、事、物离别。佛家指不由己与所爱之人之事离别之痛苦,亦指所爱之物破坏离散。爱别离是一种执着的苦。人生本来聚少离多,若能看透这点,爱别离的苦也便不存在了;但真要做到如此“空”,非有大智慧者不能为。

2、求不得:天下熙熙,皆有所求;天下攘攘,皆有不得。如此便有苦恼。作为人生苦难的压轴戏,“求不得”的终极残酷性在于,它甚至剥夺了获得其他苦难的权利,那情形就可概括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扩展资料:

”爱别离,求不得“为七悲的最后两悲,其他五悲为:

1、生

作为七苦之首的“生”,就是活着,乃是所有后续苦难的基础。活着就是受苦,正如几何学中的公理一般无需证明。

2、老

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的精力、健康、记忆一一随风而去,老去的恐惧日渐清晰。对“老”的恐惧,本质上是一种“得到后再眼睁睁失去”的恐惧。若是在老去的同时,亲人、爱人、朋友一一离你而去,最后只剩一个老不死的茕茕孑立,那滋味才真正的苦之极矣。

3、病

除了对身体的折磨外,病痛对心灵的考验也颇值玩味。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百善之首的孝,在病之前都有可能退却,遑论其他感情了。

4、死

死的可怕,不在过程那短暂得可以忽略不计,而在它的不可抗拒性。人对自己命运的认知,唯一明确的便是一定会死,大多数人不会喜欢死,对它无可逃避的终极性自然也恐惧有加。

5、怨憎会

是跟无比讨厌的人处在同一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想不理他还不行,委实烦人;烦得久了,也便是苦难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别离

百度百科-七悲

爱别离典故

相关推荐:
  • 捺有何典故(汉字人从何得来,有什么典故,一撇一捺代表什么意思)
  • 岩雀(处堂燕雀成语典故)
  • 稀宸典故(凿壁偷光的典故)
  • 宸硕典故(凿壁偷光的典故)
  • 西西里典故(西西里的神秘传说)
上一篇:珠海值得去的海岛 下一篇:到以色列旅游需要多少钱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dota2物品典故(DOTA背后的故事这些你都知道吗—数据帝(2))
彧的典故(荀彧驱虎吞狼的故事是怎么来的?)
梁历史典故(梁上君子的历史典故)
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下列选项中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赵子龙(赵云的典故有哪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77秒

返回顶部